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6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保!”

    “令公!”

    ·······

    李超一一拱手还礼,太尉李靖精神很好,一身紫袍配着花须,却精神抖擞。

    “文远,上次的事情多谢了。”

    李超笑着回道,“卫公此言过矣,我们两家都是姻亲,何必说这见外的话。”

    李靖有好几个儿子,孙子也多,甚至曾孙都一堆了。李靖的曾长孙就跟李超的女儿订了亲,两家关系自然是非同一般。这次朝廷卖辽东爵,李超的亲家,也就是李靖的庶长孙,也买了一个。

    买的是一个实封侯,不过差点钱,还是李超主动借了笔钱。不但替亲家买了个爵,李超还主动表示领地建设的花费,他可以帮忙先借着。

    一个是三师之太保,一个是三公之太傅。

    李超和李靖两个是大唐三师三公中仅授的两个,且两人又都是辞职赋闲在家的,加之又是姻亲,此时倒也不必如过去时那样避嫌。

    原来李超是尚书令,李靖是枢密使,两个人一管行政一管军,两人倒不好有什么来往。可现在,都没这个顾忌。

    “你听说没,最近实封贵族们都相约着要上奏收复辽东呢。”李靖告诉李超一个消息。

    李超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他手里捧着炉子,表示自己也听过这消息。

    皇帝把高句丽的辽东全赐给贵族们做封地了,钱也收了。

    贵族们花了真金白银,自然就想着能够早一天拿到自己的封地了。就算皇帝不想打辽东,现在贵族们也不肯了。

    三百多个花了钱买地的实封贵族呢,这三百多贵族,虽然不少都是如李超儿子一样的二代。但真正掏钱的都是一代啊,什么这个国公那个宰相,又这个大将军的。

    哪个不是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又或者是如五姓七望这样的千年豪门。

    “卫公是什么想法呢?”李超笑着问,李超对于打辽东,并不反对。只要不是脑子一热,搞的跟杨广征辽一样乱搞,其实他是支持打辽东的。

    当然,打得有策略。

    李靖和李超的想法一样,“辽东得打,晚打不如早打,趁着如今朝廷气势正足,上下一心,出兵征讨。”

    “我也是这个意思,打还是得打的,上次高句丽犯我,被我们砍了一条臂膀,如今元气大伤,我们不能让他们恢复过来。不过得慎重,我的意思是,怎么打得有讲究。不能跟前朝似的那样打,尤其是不能那种大打。辽东地形独特,多高山也多山城,气候也严寒,大军的补给尤其困难。兵出的越多,后勤压力越大。”

    李靖一说打仗,就来了精神,抚着白胡子问,“文远你可是公认的军神,上次高句丽五万人就是没在你手上。你快说说,有何妙招。”

    “打辽东,咱们不跟他打大举进攻,不期望一朝灭亡。高句丽人几千里疆土,纵深广,且相当强悍,想一战灭亡他们不现实。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最好是用小股部队,多路袭扰,一点点的吞食消耗。顺便,联络高句丽背后三韩半岛上的新罗和百济,他们之前可也是跟高句丽打过多次的,顺便,我们还能来个水陆并进。”

    “水陆并进?”

    李靖有些疑惑,当年隋朝东征,几次都是水陆并进,海上从山东直攻平壤。有一次,甚至直接打进了平壤城,但海上只是一路奇兵,也是一路孤军。毕竟几万人马乘船过海已经不得了,而且补给也困难,难以持久。若是陆路不能突破过来,那么最后海路只能是撤退。

    李超却是笑了笑,李靖还是那种大兵团大会战的思路。

    “咱们不用那样,海上进攻也不用直接奔着平壤去。甚至都不需要几万人,我们可以用海贼战术,化整为零,袭掠高句丽人的整个沿海。攻击他们的村镇,俘虏他们的人口,抢劫他们的粮食财产,毁坏他们的庄稼,烧掉他们的村镇,总之,就是让高句丽流血。”

    打仗,总得有好处的。

    以大唐强大的实力,尤其是有如今李超的风帆海船,和新的航海技术,李超认为这种海贼战术完全可行。

    到时要让高句丽人防不胜防。

    同时,这种战术还能发财。

    抢夺人口,掳掠财产,越打越赚。

    李靖向李超竖起了大拇指,“狠,但确实会很有效。”

    李超哈哈大笑,如果朝廷能够采用这个计划,李超还能向朝廷卖一波风帆战船,甚至说不定还能跟李世民要来一张商船私掠许可证,到时李记的商船,甚至所有大唐的商船,都可以去劫掠高句丽。

    卖船能赚一笔,朝廷的订单能让造船厂扩大规模。

    而如果放开劫掠高句丽沿海,还能掳夺大量的人口回来,李超正缺人呢。

    午门已经打开,李靖收拾官袍,一面对李超叹道,“你这一条计谋,胜过十万雄兵啊!”

第952章() 
当铁龙牌皇家特供至尊豪华版马车缓缓的在宫中驶过,穿过甬道时,冷咧的寒风透过李超打开的车窗向车内袭来。

    李超正坐在车厢的软坐上,刚结束完冗长又无聊的正旦大朝会,脑子里现在还有些浑沌。一年一度的正旦大朝会,完全就是一场热闹的演出。

    无数的官员、百姓配合,甚至连皇帝、太子也是这出大戏的一角。连四方的蛮夷番邦,也都派出使团来参加这次热闹的狂欢。

    本来该配合演出的李超,却对这样的节目没什么兴趣。

    整个大朝会的过程中,他都一直在打着瞌睡。昨天晚上也确实没睡好,守夜到大半夜,然后想睡会,结果长女夏花又跑过来非要跟父亲一起睡,让他讲童话故事。于是,他又给女儿讲白雪公主讲灰姑娘讲卖火柴的小姑娘等的故事,虽然这些故事夏花都听过好几次,可却听的非常高兴。

    快天亮时,女儿终于是满意的睡着了,可他却也彻底的没睡成,起床沐浴更衣赶着参加大朝会。

    梳理的非常整齐的头发下,那张脸也刮过,胡须也精心修剪过。一如继往,李超喜欢短须。

    唇上两撇胡须很短,却又很有型,下巴更是刮的干干净净,腮上是两条大鬓角。

    精神的脸庞,眼神里却有着疲惫。

    朝会结束时,太子过来见礼,然后转告了皇帝的邀请,皇帝邀他吃饭。

    没有其它人,就皇帝皇后还有太子,还有魏王李泰以及长乐公主李丽质,再加上皇后的舅父高士廉以及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

    这算是一场家宴,皇帝夫妇以及三个嫡出的子女,外加三个亲戚。

    李超也是皇亲,他是太子未来的丈人。

    不过李超相信,这大年初一的家宴,不可能这么简单。

    太子又长高了些,太子今年实岁八岁,虚岁十岁。脸上长出了青春痘,嗓子也开始变声,不过对李超,还是那般的亲切。

    他告诉李超,皇帝今年请他吃饭,主要是想谈朝廷发行纸钞的事情。

    大唐自开国起,就一直备受钱荒的困扰。虽然之前李超拿出了先进的铸币技术,朝廷几年来不断发现新的铜矿,铜矿开采量大增,年铸币量从之前的一年三十余万贯,增加到了上百万贯,且还发行金银铸币流通市场。

    可钱荒并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与大唐这几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商业的飞快扩张离不开。

    大唐还是那个大唐,但经济总量上去了,可货币量却没增加多少。

    朝廷又在不断的收缴过去的旧币,将之融铸为新币,加之民间依然在朝廷毁币铸铜器的不法活动,以及高句丽、百济、新罗甚至是西域一些国家把大唐的铜钱偷带出去,当做自己的货币使用,这让大唐的钱荒越发严重了。

    钱荒严重,朝廷束手无策。

    只能继续钱帛兼行,甚至是钱粮并行。绢帛、布匹、粮食,这些东西也成为了货币的替代品,甚至金银珍珠等,都在当着钱用。可不少地方,百姓依然还是只能以物易物。

    倒是这几年,李记钱庄的兴起,成了一股清流。

    他们发行的庄票,商人、百姓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直接当成钱来用。而在年底,李记推出的宝钞,更是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宝钞有固定面额,更加精美耐用,也更加难以仿照,同时还好辨认。

    兼之李记强大的信用,使得不但是李记名下的产业在收宝钞,如今不少其它不是李记的商铺,也都开始接受宝钞付款。

    短短时间,宝钞已经风靡起来。

    甚至不少商家主动的打出了告示,优先接受宝钞付款。

    因为宝钞轻便,比起铜钱,甚至比起绢帛无疑方便极大。铜钱沉重,绢帛又占地方。

    之前李家拿了一千三百万钞给朝廷,李世民把这些钞当成了百官的俸禄和禁军的军饷发了下去。

    开始大家还对拿纸当钱有些担忧。

    纸钞到手,立即开始大采买,生怕砸手里。然后他们发现,宝钞非常好用,携带方便,且没人拒收。

    若是平时,出门买东西,带个几贯钱,那得背上一袋,得十几二十斤重。可是现在,几贯钱,不过是一叠纸钞而已,随便往哪一揣就好了。

    比金银币都方便,毕竟一个金币也是一两重呢,十六个就一斤,而且金银币毕竟数量不多。

    车外。

    宫里也是张灯结彩,很是喜庆。

    不时看到宫人内侍们挑灯经过,说说笑笑。

    “文远,就等你了。”魏国公长孙无忌站在丽政殿门口,笑呵呵的代李世民迎客。

    李超笑笑,“让久等了。”

    进了殿门,里面走不远,太子承乾站在那里等候。

    一起进了大殿。

    殿里很暖和。

    襄阳处于天下中心,其实既可以算北方也能算南方,这里的冬天比起长安来,其实要冷的多,甚至带上了几分湿冷的刺骨。

    掀开帘子,屋里顿时暖意袭来。

    “文远,来,坐,今天这桌子菜可是皇后亲自张罗的,我们有福。”李世民站在那里笑着招呼,从大朝会下来,他已经换过衣服,一身明黄色的织金龙袍。不是那么正式,却又显得很威严。

    “做饭这样的事情,其实交给臣就好了啊。”李超打起精神,不管今天这宴是什么宴,反正是避不开了。

    长孙皇后一套水蓝色的宫装,很大气雍容。

    “我的厨艺全是从文远的食谱上学来的,今天就算是班门弄斧了。”

    李世民招呼着李超坐下。

    皇后则对旁边的宫人吩咐传菜。

    “文远,李家的那个宝钞真的非常出人意料啊,朕之前都没想过,这小小一张纸片,其实事关朝廷安稳啊。”

    李超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一来就定这么高的调子,看来今天很难轻易脱身了。

    “李记的宝钞不是钱,只是为了方便李记名下的商家店铺的结算,内部的流通券而已。”

    李世民眼珠转了转。

    “可没有这么简单,有不少大臣对朕说,其实朝廷完全可以发行宝钞,以宝钞取代铜钱,这样一来,天下就没有钱荒之苦,以后朝廷统一收取宝钞为税赋,也以宝钞支付军饷俸禄。商贾、百姓也能更加方便。”

    “陛下,全面发行宝钞并没有那么简单。宝钞说到底,是代替货币,而本身不是货币。因为纸钞本身不值钱,不如金银铜币本身有价值。因此,要发行宝钞,前提国库里得有足够的铜钱、绢帛甚至是金银、粮食这些,宝钞可以超发一部份,但无法滥发。”

    这些话李超不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这个时代,真正懂经济的人很少。

    能够搞懂货币和经济以及商品这套关系的人,更少。一开始发行纸钞,也许少部份人心里是有数的,但最终他们还是难以长久控制。

    说到底,就是他们最终无法控制超发这道槛。

    而纸钞一旦大量超发,就必然贬值,最后信用全无,然后完蛋。

    “文远,跟我说说李记钱庄宝钞是怎么个发行章程的?”

    李记宝钞是有准备金的,现在李记每发行一百贯宝钞,以二十五贯钱为准备金,准备金率为百分之二十五。

    说白了,此时的宝钞,不是货币。

    他是一种票据,相当于原来的庄票。而李记的庄票,最初源于储户们存钱在钱庄后的票据,相当于存折。

    只是李超很清楚,客人存钱并不会马上就取,尤其是以前存钱要手续费,可李记存钱却还有利息的情况下,许多客人钱只会不断的往里存,取的却少。因此李记便把一部分客人的钱拿来放贷,收息赚取差额。

    再到如今,李记进一步把票据业务发展为宝钞。

    说到底,这流通的宝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