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7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开垦的这些种植园,里面并没有汉人佃户,都是些从海外买来的奴隶,也有些是从高句丽掳掠来的俘虏。

    这些人做为奴隶,在李家的种植园里工作,按大唐律法,是有最低保障工资的。但想自由,却得先把他们的赎身费赚够再说。

    种植园采用奴隶,成本还是较高的,而且奴隶也比较稀缺,除了李家这种有钱人,能弄来许多奴隶塞满种植园,其它地主可找不到这么多奴隶。

    现在大唐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一面是人口普查后大量人口清查出来,人口大爆炸,高达五千多万人口。可另一方面,大唐如今开拓四边,大搞移民。去了边疆就有田有地,甚至那些边疆的领主们也拼命的在招揽移民,条件一个比一个好。

    这对于过去许多无地的穷困百姓,或者是土地少土地贫瘠,甚至是那种多灾地区的百姓来说,是好事。他们能有一个新的开始,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农场。

    但对于许多贵族、地主们来说,却是有些麻烦。

    缺人。

    种植园缺少奴隶,就算是临时短工也很难雇佣到。

    李家在岛上已经陆续开设修造船厂、开设蔗糖厂,开设油榨坊等不少作坊,但主要的麻烦还是缺人。

    李超也曾把目光打到山夷头上,但如果搞强攻,肯定会引起整个山夷的反弹。要是搞到陷入山夷的游击战海洋里,李超觉得会很头痛,这不是上策。

    集市依旧热闹,巴德还被许多商人们围着。这位山夷居然得了越王亲赠佩剑,让商人们刮目相看,这时已经不是想着宰肥羊,而是想着结个善缘了。

    拿出来的商品都是好货,价格也开的实诚。巴德眼花缭乱,这也买那也买,倒是一会功夫,身上的银币就花的一空,而他和儿女脚下,也堆起了一大堆货。

    李超则已经带着范履冰他们先返回了琉求城。

第1100章 恩惠() 
,。

    林发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几个孩子正在院里嬉闹。【。】。地上还有几筐苦笋,他皱了皱眉,“又在胡闹什么?”

    几个孩子大的也不过岁,听到父亲的话,都马上停了下来。这个家里,他们都畏惧父亲。

    “爹,你回来了。”大女儿今年九岁,身子比较瘦弱,但却非常懂事。见父亲回来,连忙去打了瓢水过来。

    林发接过一口喝了半瓢水,满足的把水瓢递还给女儿。

    “爹,我们今天去拔苦竹笋,采摘了不少好吃的呢。有茶泡还有刺泡,你吃,很好吃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林发是漳州来的移民。漳州是近年才设立的,过去并没有漳州。从小起,林发家就是给地主佃田交租过日子,自己没有田地,日子过的艰难。他出生时,父亲希望他以后能发家致富,取名为发。

    不过三十多岁,却也依然过的艰苦,一家老小都得吃喝,靠佃田永远没得改变。后来终于是一咬牙一跺脚,报名移民来琉求,就只为前来琉求有安家费,有土地分。最开始,他只带了妻子前来,父母孩子留在老家。

    等到了这边,发现果然如李家的人所说的一样,免费分到田地。这里的田很肥沃,比老种佃种的田好,而且一次性也分的多。他们夫妻两个,分了二百亩地。李家还帮他们建立屯庄,低息向他们出售了一栋院子,不但利息低,还能分期还钱。

    来的时候,他们就带了个包袱。到了这里,分到了房屋,分到了田地,李家还租借耕牛、种子、农具给他们,还安排移民们结成互助社,互相帮助。去年,他们没能把地都开垦,但广种薄收,也还有不错的收成。

    尤其是三年免两税,五年减半的这个移民政策,让他们去年的收获几乎都是自己的。扣去种子钱、和耕牛、农具的租钱,依然还有不少富余,这是林发三十余年来,从没有过的收获。

    年底,他就赶回老家,在家过了个年,然后就把一家老少都接了过来。父母还有几个小兄弟都过来了,也如愿分到了田。

    现在他们不缺田,也不缺牲口,可就是耕不过来。

    家里几个孩子虽小,可也开始下地帮忙。

    家里养着从官上租的牛,牛其实是李家的,李家运来的牛,然后林发租借过来,平时养在家里,李家经常会派人来检查,预防疾病,查看是否照料妥当。林家照料好牛,一年仅需付很低的租金,就能获得牛的使用权。

    这牛林发非常宝贵着,因为有了这牛,一家人耕种省了许多力气。每天,都让家里孩子去放牛。家时也养了猪,养了鸡养了鸭。

    猪崽和鸡鸭崽也都是李家送上门来的,不是卖,而是合作,李家免费提供崽苗,等养大之后,李家回收,扣除崽钱加一点利息,移民们也能进项不少。

    养猪收益不错,但比较累,每天得找猪草,还得剁猪草煮猪草。

    不过林发他们早习惯了这种累的生活,日子就是这样,起码现在虽然累一点,但是生活比过去好多了。

    儿子给他打来一盆水,他洗了把脸,感觉清爽许多。

    女儿拿来他们今天的收获,几个孩子出去放牛,顺便打猪草,还拔了些苦笋,又摘了些野菜,还弄回不少野果子。

    茶泡是茶树上结的一种像是个包子一样的东西,褪皮之后能吃,还挺甜,另外一种不结包的叶片,叫茶耳,有些醋甜,这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野果,以前他小时候也喜欢采摘这些。

    还有几样野味,刺泡、刺苔和酸节杖,刺泡红红的,非常甜美多汁。而酸节杖则如一根竹杖,中间,嫩的可吃,不过酸。刺苔则是一种荆棘长出的嫩枝,去皮里面的茎很好吃。

    林发笑着吃了点。

    林发父亲带着三个儿子从外面进来,看到这些野味笑道,“摘了不少刺泡啊。”

    林发父亲叫林忠,今年还不到五十岁,穿着件长袍,留着山羊胡子,人有些瘦,但很精神。今天他脸上带着笑意,看起来很高兴。

    “爹,李记钱庄贷到钱了吗?”

    “贷到了,李记钱庄办事很利落,掌柜的伙计都是笑脸迎人,他们还特意给我们这些屯庄里移民安排好了几个窗台专门办理我们的借贷呢。事情都办好了,如先前说的一样,低息,一年期,年息八分。”

    林发听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年息八分,这绝对是低息。以前在老家,官府的公廨钱放贷,都是月利八分,再加点手续费什么的,实际上就是倍息。一年到期本息翻倍。这还是较便宜的公贷,而如果向私人借贷,往往更高,甚至九出十三归这些。要么就是羊羔息。

    以前大家是不敢借钱的,除非遇灾年饥荒没有办法了,但借钱的结果往往就是要卖儿女抵债。

    但李家的信用很好,他们给移民们的贷款一来利息低,年利只相当于过去公贷的月利,另一个,李记钱庄还有规定,哪怕一时还不上,但利息也不会是复利,利息最多涨到本金一倍即止。

    按年利百分之八,还是单利算,如果林家借了钱一时还不上,他们的利息会累积,超过一年后,利息会上调些,但也最多会涨到与本钱一样时就不动了,而且一般要利息涨到本金一样多,起码得七八年。

    “今年李记还推出了好几个业务呢,有按揭买牛,按揭买农具。现在在他们钱庄办理这些按揭,还有优惠呢。”

    按揭也是李记钱庄推行了好几年的业务了,说白了就是分期付款。由李记与一些商号合作,林家一直想要买些农具,毕竟这是长久需要的,自己置办总比租借是要划算的。但置办的话,一次性掏钱一时又拿不出。

第1101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 
,。

    钱庄赚的是利息,同时呢,合作的商家也会按卖出去的货物,给钱庄一定的分红。这个模式下,移民们有钱先买下需要的东西,商家也卖出了货物,银行得了利息还有分红。

    大家都得了方便和好处,虽然借钱置办,要多付点利息,但细算起来,其实也很划算。比租,更方便也更划算。租金其实并不比利息便宜。

    “我打算再向李家租头牛,农具这些先分期按揭购买。”林发向父亲提议。

    “我也是这样想的。”林忠跟儿子道。

    林忠从孙女手里也接过一捧刺泡,一边吃一边道,“今天我们去城里办事的时候,看到越王了。”

    他啧啧叹道,“想不到这位灞上李当家人,居然这么年轻。我们还看到了新来的县令范使君,还有,衙门张榜招人,我打算去试试。”

    “去衙门当差?”林发惊讶。

    “嗯,衙门招很多人。”林忠道,范履高到任,却只带了一个幕僚前来。整个衙门,还是个空衙。

    按如今朝廷的县衙的设置,县令的属掾为士、户、仪、兵、刑、工六曹,这也是如今贞观新政官制的一个改革。不过六曹之外,还有县牢狱、监押所、常平仓、马号、吏廨、架库阁,粮科、匠科马科等。

    六曹是由吏头负责,下面有书吏等。

    六房外,又还有三班衙役。

    县里正式的官,则县令之下还有县丞、县尉、主簿、录事、典吏等。此外还有驿丞、教谕。

    琉求县下如今百姓五万余口,这算的上是一个大县。因此县令的属官,丞、尉、簿、录事、教谕、驿丞等齐全。

    另外六曹领班也是齐备的,六房和三班,都有吏员编制,朝廷给的编制是六十一个经制吏。

    这些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有编制的。

    琉求县的吏也分为三等,一等的就是六曹和三班的领班了,二等的则是资深吏员,三等的则是些最底层的吏。其实还有个第四等。第四等,就是衙门里的经制吏不够使用,县里自己再聘用一些人,这些也主要是担任一些杂役,看牢房守仓库看大门或者跟着在那些老吏下面跑跑腿。

    第四等吏不是经制吏,他们的薪水,就不在州财政支出里,必须由县里自己解决。

    一个五万多人口的县,尤其是地方这么大,光六十来号人肯定是管不过来的。光是负责征税这块,就十分需要人手了。

    因此范履冰一到任,立即开始招募人手。

    有编制的六十一个胥吏一个不少的都要招齐,另外没编制的,他也打算先招一百个。

    不过有编制的需要考核,待遇也有保障。但没编制的只能算是临时工,薪水也低的多。

    范履冰开出的薪水是临时工每月两贯,这个工钱其实不少了。哪怕在汉京,米价一石才二百钱,两千钱够买十石米了。

    林忠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也是做过衙役的,不过那个时候是服的免费役,但毕竟有过些经验,“我是这样想的,衙门里的事情其实我也熟,虽然工钱看似不高,但家里有个人在衙门里当差,要方便许多。”林老爹一把年纪,看事情却很通透。

    他看中的并不是一月两贯钱薪水,而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人在衙门里,他们林家以后不用担心被欺负。

    “可我们家里现在地都种不过来。”林发犹豫着对父亲道。

    “地种不过来,就再租头牛,我们今年也把农具都置办齐,买好犁好耙,也能快上不少。这次机会难得,现在不进衙门,以后想进可就难了。”林忠对儿子道。

    “还有,我打算让二郎也进衙门,他年轻,现在进去衙门,日子更长远。若是机灵点,跟着学到些本事,将来说不定也能当上个六房领班,或者是做个捕头什么的。若是咱们祖宗保佑,说不定哪天这小子还有机会混个官品呢,那时我们就成官人之家了。”

    林老爹眼光放的比较远。

    这时代的人,到底官本位的思想还是极重的。种地虽然比较可靠,但永远没什么出息,得当官才有出息。

    “我还打算让三郎和你家的两小子一起去读书。”林忠又道。

    林忠有三个儿子,老大林发已经三十出头,老二林贵今年十八,还没娶亲,以前曾经念了两年私塾,识的几个字,因此他打算带老二一起去衙门。希望今后能混个出身,哪怕一辈子在衙门里出不了头,可起码也是个公差,衙门里有人,好照应。

    尤其是像他们这样移民来的,在家乡,还有宗族有乡亲,可到了这里,四周都是来自各地的人,也没有人可帮衬,衙门里如果有自己家人,以后就不担忧被欺负。

    老三林财和他的大孙子差不多大,都才七岁。

    “学校都是免费的,是李家办的,先生都是从中原请来的读书人,有学问。今天我到学校去看了下,条件很好。学生到学校读书可以寄宿也可以走读,学校还包吃包住,全免费。读书还发书本纸笔,都不用花一文钱。”

    以前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