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地主-第8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这绝不会是陛下的旨意。孤要见父皇,要当面向父皇求证!”

    “殿下,老臣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假传圣旨啊!”王承恩叫屈。

    李泰那张胖脸已经狰狞无比。

    他气的嘴唇颤抖,都要控制不住寄已了。

    李承乾在一边笑看着李泰。

    李泰越愤怒,越委屈,他越高兴。

    他相信自己的这个兄弟,这一路上来的时候,肯定充满幻想。他一心想取代自己成为太子,那自己又何必跟他讲兄弟之情呢。

    他倒想看李泰能怎么闹腾,闹的越大越好,到时当着这百官的面,和京城百姓的面,让大家看看这位秦王泰是什么个德性。

    李泰最后忍住了。

    小胖也明白了形势,自己被坑了。还是被那个爹坑了,他被千里迢迢召回来,结果就是受了这么一通侮辱。

    小胖气的想吐血,可眼下他已经没有闹腾的资格。

    “走吧,殿下,去祭拜母亲。”

    ······

    “嗯,这就样?”

    “不应当有更精彩的吗?”

    “秦王真怂啊!”

    “太子殿下好大方啊。”

    “要是我,肯定先扇他几耳光再说,还想争。”

    旁观的人七嘴八舌,但事情确实就到此为止。

    宰相大臣们今天团结一致,成功的把秦王拦下了,没让他进京城。

    这是一场胜利,是朝廷百官们意志的胜利,他们成功的阻止了皇帝的又一次肆意任为。

    秦王李泰随太子去祭拜先皇后,百官们也就散去了。

    ·······

    薛礼把今天发生的这些,如实的禀告柯庆。

    这次汉京之行,柯庆是团队的指挥。

    “一切如赵王所预料的一样,皇帝就算再如何**,但也不是无法遏制。宰相百官的大义,能让皇帝也无可奈何。”

    薛礼惊叹,“老师真是厉害。”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小子,够你学的了。”

    “教头,咱们下一步该做什么?”

    柯庆喝着茶水,起身。

    “汉京之事已了,我们也该离开了。”

    ······

    日暮黄昏。

    京郊。

    李泰有些失魂落魄,他站在那里,向太子苦求。

    “殿下,让我入宫见父皇一面可好?”

    “不行。”承乾冷冷的拒绝。

    “就一面!”

    “你敢回头踏进汉京的城门,我就敢打断你的狗腿。”承乾毫不客气的对自己的兄弟道,“青雀,还记得我曾经跟你说过的那句话吗?我给你的,你才能拿。我不给你的,你别想着从我这偷或抢。”

    李泰咬着牙。

    承乾站在兄弟面前,他比李泰要高一些,但李泰起码是他两个的重量。

    他拍了拍李泰的肩膀,“孤知道你书读的多,学问也不错。但孤虽书读的没你多,可你别忘记了,孤可是跟随赵王读的书,赵王是天下文坛领袖,你的那点花花肠子就别想用在孤身上。以后有空,记得多运动运动减减肥,瞧你这样子,长的跟头猪一样。就你这个样子,也想当太子?”

    他摇了摇头,转身走了。

    根本不再管那个已经脸皮都胀紫了的兄弟,那番话很恶毒,可说出来后却很舒畅。这段时间以来,压抑在心头的那股着气,也散了不少。

    夕阳下。

    胖胖的李泰坐到了地上,他抱着自己的肩膀哭了。

    他来的时候无比的激动、兴奋,以为自己将要成为大唐帝国的皇太子。可现在,梦破裂了,还被兄长如此无情的嘲讽。

    其实他也才十六岁。

    十四岁就被大哥赶去了西域,那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封地。他甚至都没来的及见上母亲去死前的最后一面,他妒忌承乾,就因为是嫡长子,于是打小就比他强。他出生没多久,甚至被父母过继到了叔父的名下。

    而承乾却是世子。

    再后来,五岁的承乾就当了大唐太子。

    他妒忌承乾有李超这样的老师和丈人,他也曾拜李超为老师,可就因为自己不是太子,所以李超不把女儿嫁给他,也不曾真正的帮助教导他。

    他甚至羡慕李恪和李佑,起码他们还有母亲。

    他恨自己的父亲,也恨自己的大哥,也恨李超,恨朝中百官。

    哭了许久,擦干净泪水,胖胖的李泰走向路边的车队。

    他黑着脸上了马车,然后冷冰冰的出声,“走,回伊丽!”

    中原虽大,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地,汉京虽好,却不再是他的家。他的家,在遥远的西域,在天山北的伊丽河谷,伊丽城,才是他的家。

    车马辚辚,一路向西。

    汉京,皇宫。

    承乾接召来拜见皇帝,向皇帝奏禀了今天他与秦王见面,以及祭拜先皇后的情况。

    父子俩坐在那进而,却很生份。

第1201章 广积粮() 
第1201章广积粮

    秋高气爽,黄叶纷飞。

    柿子红了,大豆也熟了,灞李家的农奴和长工们把田里的大豆收割回家,一把把的晒起。

    到处都是丰收后的喜悦。

    老爹手抓起一把打落的豆子,满意的道,“这黄豆好,大颗、饱满。”

    李超和几个把头在估计今年的大豆收成,这些都是夏天收获水稻后的稻田种下的大豆,眼下收获,产量喜人。还是靠水好,下半年鲸鱼沟水库水量减少,但有水车还是给大豆在关键时候浇了水,因此大豆颗颗饱满大粒。

    “估计得有两石呢。”一位把头笑道,种了一辈子庄稼,估算起来眼光较准。“以往我们自己家大豆,一亩只有几斗。能出一石的,都是不得了,还是休养过肥力的土地。而我们这地,半年还种了水稻。”

    “我们的地一来肥力足,每年施那么多肥,底肥、追肥都足。而且水也没缺过,产量自然高点,何况我们这豆种,也是特别培育过的。”

    李家的地跟别人家不一样,李家种地那是种出花来。有见过每年花大把的钱去培育种子的吗,而且估计也没有哪一家,对用肥有李家这么清楚,每年施加的肥都不知道多少。

    人工和本钱都是下的很足的。

    “半年种水稻,下半年种大豆,到了冬季还能种一季萝卜,咱们家的地一年收三次,好些人家的地是种一年休耕一年,一年也只种一季。可了不得啊。”

    “是啊,难得年年还有好产出。”

    要是一般的地这样种,早减产甚至无收了。

    “说到底,还是得施服保证地力。如果不施肥,这地是吃不消的。我们每年往地里施多少肥啊,一担一担的往地里挑,还不断的追肥。”一位把头笑道。

    “其实关键还是换种。”李超告诉几位把头,“如果我们连着种水稻或粟麦,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种一季稻种一季豆再种一季萝卜。而且,种大豆还有一个好处,种大豆其实能增肥。”

    “这是什么道理?”

    也有人道,“我发现好像也确实是这样。”

    大豆的根部有豆瘤根菌,能够帮助土地增肥。

    “再过半个月,油坊可以开始榨油了。”

    李家这几年的油坊也是遍布全国,每到收获季节,大量收购大豆、菜籽、茶籽、芝麻,以前百姓普遍是煮菜炖菜,但这些年,钢铁产量的大增,铁锅的价格下降,千家万户也用起了铁锅,习惯了炒菜,这油的需求也跟着大了起来。

    煮菜可以用动物油,但炒菜却需要菜油,用羊油猪油炒菜,并不合适。

    需求量的大增,也使得油产业也越来越大,榨油下来的油渣能够做香皂、肥皂,豆饼可以做饲料,也可以做肥田的肥料,规模大,许多榨油剩下的不值钱的东西,便也有了用处。

    “陇右河套等地,可以多推广一下油菜,我们可以跟当地的百姓先签定购合同,定好收购价,先预定好。也可以先付一点定金,这样我们的菜籽量能保证了。关和河北等地,要多种点大豆。”

    这些年,百姓们的生活变好了不少,油盐酱醋糖等这些也变的需求量大增。李家做的油产业,如今也有不少竞争者,对手规模小,但数量多,为了争夺菜籽等原料,李家也只能用定购这种方式了。

    “三郎,今年家里的粮食不卖吗?”一位管事问。

    “不卖!”

    李家算是大地主,拥有大量的边疆封地同时,在原也有许多的田产。每年李家产出的粮食数量很大,以往,都是卖了。

    李家自己也是大粮商,但并不怎么囤积粮食。

    不过李超今年不打算再卖掉粮食。

    “我们自己建粮仓,粮食储藏起来。”

    “三郎,这两年粮食价格很平稳,根本不去。眼下这个粮价,还是靠朝廷不停的收购粮食,才把价格稳住了。囤积粮食没有必要吧?”一名管事问。

    连续几年丰收,加朝廷拓殖的大量土地,朝廷的耕地数量是连年大增,加新的农耕技术、水利技术,还有牲畜的数量提高,新式农具、优育的种子等等,让如今大唐不但耕地面积大增,粮食亩产和总产量也是节节升。

    粮食大丰收,对种地的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意味着粮食处于买方市场,供大于需,粮食必然大降价。

    好在朝廷有储粮计划,粮食有一个保护价。一旦市场粮价跌到这根线,朝廷会以保护价大量收购粮食,然后存储在一个个粮仓之。

    如今朝廷在东西两大运河以及长江、黄河、淮河以及沿海等这些重要的交通线,建立了大大小小无数的粮仓,而如汉京、长安、太原、江陵、广州、登州、杭州、交州这些超过十万以人口的大城,更是从没有停止过粮食的囤积。

    这些都是官方行为,为的是手里有粮心不荒。算遇大灾,朝廷也能有粮可拔,并且能保护第一时间在最近的地方有粮可调。

    同时,在朝廷的主导下,地方的社仓和义仓,每年也在增加储粮。

    按朝廷的要求,是希望各地的粮仓存粮达到一个可观数字。

    什么样的可观数字?

    官方存粮需够九年之用。

    这也算是如今朝廷粮仓里粮食保存的最长时间了,要保存的更久,只能挖地下粮窖储藏。

    反正朝廷有钱,有钱不用留着干吗?

    把那些国库里收来的税赋纸钞,换成一仓仓的粮食,当然值得。

    现在做粮食生意,确实没有什么利润可图,再大的粮商,也大不过朝廷。朝廷现在才是最大的粮商,他们手里有的是钱钞。

    粮仓遍地,不管哪里需要粮食,他们都能迅速调粮平抑市场。

    现在很多百姓都聪明的开始种大豆种油菜种棉花,甚至是种菜,因为收益更高。

    “正因现在粮价平稳,卖不好好价,所以我们的粮食不卖了,自己存着。”李超随口说道。

    从田里回来。

    老爹问李超,“你积粮做什么?”

    话语里充满担忧,老爹是乱世里过来的人,积粮,在他看来这跟招兵买马是一样的。

    “广积粮,备灾荒啊。”李超笑了笑道,“反正现在粮价也不高,我们自己也先积他九年之粮再说。”

    “现在局面挺好的,不要再起波澜了。”老爹劝说。

    “我知道。”

    时间已经马是十月半了。

    这也是朝集使们进京的日子,李超身为封臣,自然也得进京。虽然李超不太想进京,可也没理由躲避回京。

    “这次回去安全吗?”

    晚夫妻俩个一番亲热后,躺着聊天。崔莺莺对前段时间的事情,还是有些心有余悸。虽然说现在汉京风平浪静,可谁知道年底朝集,又会发生什么呢。

    “应当是安全的。”李超枕着自己的手臂。

    “这次马周他们也会回京吗?”

    马周等一大群高官贬出京后,多是担任刺史这样的职务。说来,也还算是不错,没有背负什么结党、谋乱等罪名,仅仅是以办事不利的理由被贬,而且到了地方还能任正印官。

    “马周是刺史,自然要回京朝集,那些被贬为长史、司马、县令等的官员,不会回来了。”

    “三郎,我好担心,这么多人回京,只怕到时又出乱子。”

    李超摇摇头。

    这次不但是地方官入京朝集,也同时还是议会两院的第一次会议。

    谁也不知道,这次会发生什么。

    但李超还是觉得,李世民这次不可能再做什么。

    有些事情,也不是想怎么样怎么样。

    “你说好端端的次陛下发什么疯呢?为什么要贬谪那么多人?”崔莺莺叹气道。

    “因为权力。”李超直言道,“太子长大了,却不再对皇帝言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