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午饭。”李鸿飞笑着说道。
“吃午饭?这马上都晌午了,除非骑马,不然赶过去也只能吃晚饭咯!”有人开玩笑道。
十里路程,说远也不远,但要是步行,他们这一大帮子大腹便便的老爷们,怎么也得一个时辰,至于乘船,从车站走到码头,就得花费一刻钟左右。
现在这个时间段,其实大多数人已经开始吃午饭了,刚才李鸿飞如果不说是吃午饭,倒也不会遭到其他人的反驳,除非这蒸汽火车,比蒸汽战船速度还要快。
“放心吧!一刻钟之后,咱们淞南码头再叙。”
李鸿飞说完,便起身去往了火车车头,因为锅炉已经预热,马上准备开动了。
而李鸿飞此刻离开,可不是想去前面当列车长,而是故意留给众人一丝神秘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在车厢内畅所欲言,虽然李鸿飞表现得足够亲民了,但身份摆在那里,一众商人难免放不开。。。。。。。。。。。
呜~呜~呜~!
随着嘹亮的汽笛声响起,众人先是被吓了一跳,之后便感觉脚底一阵抖动,紧接着玻璃窗外的树木,开始缓缓倒退。
“动了!真的动了!”一名商人有些激动道。
此时他以将头伸出了窗外,看着缓缓倒退的车站站台,连声惊叹蒸汽火车的神奇之处。
“别挤,别挤,快让我看看,究竟有多少马匹在前面拉!”之前那位商人,一直对蒸汽机在陆地上行走耿耿于怀,想要看出其中的“猫腻”。
“呵呵,您说笑了,这是蒸汽动力,不需要畜力帮忙,就像蒸汽战船那般。”车厢内的乘务员解释道。
每节车厢都有乘务员,包括后面三节货箱,这些人并非专业乘务员,而是参与研发蒸汽机的科研人员客串的。
毕竟蒸汽火车是首次运行,虽然之前已经进行了载物实验,但载客运行还真是第一次,有他们留在车厢,万一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应对。
“这蒸汽火车,差不多要拉动五万多斤吧!我滴乖乖,真这么厉害?”那人难以置信道。
真要说这人傻吧,他也不傻,六十多人,按照平均每人一百五十斤的重量,那就有足足九千斤了,再加上五个车厢,一个车头,少说也有五万斤以上。
“您还真不敢想,光后面三个货箱里的货物,就有三十万斤(150吨)”乘务员语出惊人。
没错,刚刚那名商人只计算了乘客的重量,从而忽略了后方还有三节装满货物的车厢。
随着乘务员的解释,一众人都瞪大了眼睛,此刻大多数人都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已经有少部分矿区老板,眼珠子开始灵活转动起来,盘算着如果能将这庞然大物弄到自己的矿区,那得节省多少劳动力?
即使拥有三轮车、板车、独轮车这类的货运工具,平均每个劳工每趟也才能运送五百斤左右的货物,有些偏远地区,哪怕新修了通往矿区的公路,一名劳工也有可能十来天左右才能往返一趟(并不是运出去就算完事,关键要运到码头,或者当地的冶炼工厂,而受限技术原因,不可能每个县城都弄一座冶炼工厂),其成本之高,确实难以让人承受。
而这个蒸汽火车,一次能拉动超过四十万斤重物,以现如今的矿区产量,只需要两天开动一趟,就能将库存清理完毕,工作效率方面,远远超过了人力。
这些矿区的老板,最发愁的是什么?自然是出货效率,随着矿区数量增加,原矿的产量也是越来越丰富,虽然价格略微下降,但销路还是不愁的,关键就是要将这些矿石变成现银,没有银子,弄一堆石头或者煤炭在家里,任何老板看了都会心烦。
“这位小哥,不知道这东西价格贵不贵?”有见到商机的商人,开始询问起了价格。
“蒸汽火车的价格并不贵,关键是它的专用铁路,大家都明白,但凡修路就得花钱,单就这条通往淞南码头的铁路,总造价大约八万两白银,这还是没有修建桥梁的情况下,再加上蒸汽火车造价,共计十万两白银。”
作为蒸汽火车的研发人员,本来是不会对铁路造价如此清楚的,但谁叫他们又兼职“乘务员”呢?对于那些很有可能出现的提问,乘务员必须提前做足功课。
在不需要桥梁的情况下,五公里的铁路,造价八万两白银确实不算贵,毕竟宝山镇修建的不是货运铁路,而是半货运,半客运性质。
所谓客运铁路,则是后世常见的双轨道铁路,可供两列火车来回往返。
而货运铁路,只需要一条单向轨道即可,像那些从矿区开出来的,两三天从跑一趟的列车,修建一条轨道,购买一台蒸汽火车足以,其铁路造价,也将缩小一半的成本。
“这也忒贵了点吧!”有老板心疼自己的荷包。
“单卖蒸汽火车,只需要现银一万两,铁路方面,可以聘请宝山镇的专业工程队去现场勘探,再给出大致报价,具体价格,根据当地劳工成本,自然会有所变动,有意向的待会儿抵达淞南码头后,可以与相关负责人商讨,现在大家可以看看沿途的风景,你们可是第一批乘坐蒸汽火车的乘客,千万别因为其它琐事,影响了这具有历史价值的时刻。”乘务员解释道。
在场的这些人都是开矿的老板,随便一座矿,那都是百万级别的身家,十多万两白银,还真不算什么事。
只不过商人的本性,就是要将利益最大化,一下子让他们拿出这么多钱,谁也不可能立刻下决定。
随着乘务员的提醒,一众商人也开始将目光转向窗外,这时候他们才发现,窗外的景色似乎变了。
“天呐!这才多久?就到上海县境内了!”一名商人忽然指着铁路旁边的牌子,大声惊呼道。
短短十里的路程,为了让商人们感受到蒸汽火车的速度,李鸿飞让沿途的“护路人员”,每隔一里(500米)便立上一块牌匾——《距淞南码头还有XX里》,并在上海县与宝山镇交界的地方,特意用醒目的大字进行注明。
就刚刚聊天的一会儿工夫,蒸汽火车已经跑了四里路,并从宝山镇,进入了上海县境内。
“之前我们进行过检验,蒸汽列车满载的最高行驶速度为,一个时辰八十里(20公里每小时),如今载重量为满载的一半,最大速度可达一个时辰120里(30公里每小时)。”乘务员解释道。
蒸汽火车不比蒸汽战船,需要在河道中航行获取数据,在修建通往淞南这条铁路线的同时,宝山工业园已经修建了一条十公里长的环线,既能作为试验轨道,采集实验数据,等将来工业区扩大,还能作为城市环线,可谓是一举两得。
由于是首次运行,为了保证乘客安全,蒸汽火车并未提升至最大速度,仅仅达到了每小时二十公里。
就这样的速度抵达淞南码头,也只需要一刻钟而已,李鸿飞之前承诺的,到上海吃中午饭,并非是空话。
如果说蒸汽火车的运载能力,让不少矿主心动,那么它的速度,则让各地富商都为之眼前一亮。
短距离铁路,除了货运似乎没什么其他作用,但长距离的铁路,又或者是跨省铁路,那将出现什么样的场面?
如今的时代,有钱人还好说,出远门有自己的专属马车,但那些普通人却不同,尤其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老百姓,买不起马车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租车。
而租车消费太高,尤其是跨省,简直就是天价,一路上除了基本的车马费,还得吃饭住店,既浪费了大量时间,又花费了大量钱财。
这蒸汽火车却不一样,哪怕收费比马车高一点,节约的时间,以及沿途省下的住宿费,也远比租用马车划算。。。。。。。。。。。。。
第168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蒸汽火车的成功运行,也仅仅只在苏州地区,以及部分省份的顶级富商中引起轰动。
而朝廷方面,甚至在部分东林党人的推波助澜下,对于苏州的经济发展,基本都是能瞒则瞒,实在避不开的,也不过是一笔带过。
所以蒸汽火车这样的重大项目,并未在朝堂之上进行讨论,这也是李鸿飞召集民间商人的主要原因,朝廷不支持不要紧,只要他们不反对,到时候蒸汽火车赚了大钱,某些人别眼红就行。
只是李鸿飞的想法,还是太过单纯,蒸汽火车前景确实不错,可前期投入也是天价,尽管吴浩开出了三十年的铁路使用权限,却还是没法打动太多的商人,并不是所有商人都像周福仁那般,百多万的银子,说投进去就投进去的。
整个首航仪式结束,除了苏州地区部分铁路干线被人瓜分外,其余省份也仅有部分矿区土豪表达了购买意向,这还要回到当地,跟当地官府商议,才能最终决定下来。
说白了,蒸汽火车虽然前景非常不错,但没有朝廷以及当地衙门的支持,基本是寸步难行,尤其是修建跨省铁路这样的宏大工程,不亚于当初修建万里长城。
如今包括朱由检在内,大多数官员的目光,都汇聚在北伐之上,想要全面上马跨省铁路,估计得等全国统一之后,才有可能开始施行。
而历经了半年之久的北伐之战,在多尔衮做出应对之后,很快出现了连番波折。。。。。。。。。。。
戚红英与李定国大军汇合之后,在长江水师的掩护下,顺利渡过黄河,但也仅仅止步于此,首战面对清军重兵把守的沧州,就吃了一个大亏。
多尔衮在决定放弃关内之后,整个满清阵营也轻松了不少,让马背上的民族守卫城池,本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如今放开了手脚的清军,在兵力锐减的情况下,战斗力反而提高了不少。
而以防守见长的明军降将尚可喜、孔有德等人,则在沧州布下了铁桶般的防御阵线。。。。。。。。。。
见识过明军火炮威力的清军,此番在沧州境内,投入了大小火炮三千余门,单就火炮方面,已经超过了明军五个集团军火炮数量的总和。
明军本就以火炮致胜,而且善于大规模运用火炮进行作战,除了虎蹲炮这种营连级支援火炮外,每个集团军平均重炮数量近五百门(第一集团军重炮数量最多,光陆军部队就有八百门,其余部队,尤其是排名靠后的四个集团军,组建时间较短,火炮数量相对较少,但每个集团军也有大约三百门重炮)。
可即便是将明军前线所有火炮集中起来,在数量上也并不占优势。
而且清军使用的,大多都是从战舰上拆卸下来的红夷大炮(清军知晓水战不是明军对手,索性将逃回来的楼船拆卸,将其中的火炮应用到了陆地上,光两百艘楼船的火炮数量,就达到了4800门,其中五分之三放在了沧州)。
所以清军的火炮,无论从数量还是射程方面,都超越了明军的弗朗机重炮,单纯的炮战,明军已经落了下风。
何况此番明军劳师远征,后勤补给方面时常遭受清军骑兵骚扰,仅靠长江水师的运输能力,并不能满足两千多火炮的弹药消耗量。
然而在朝廷不断催促之下,在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势之下,包括史德威这样行事小心翼翼的将领,都开始有些飘飘然了。
尤其是得知沧州守将,竟然是曾经的三个手下败将之时,明军甚至连情况都没完全摸清楚,便派了两个集团军(戚志丰的第二集团军,以及新晋的第六集团军)在戚红英的率领下,攻入了沧州境内。
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连沧州城门都没看到,便遭遇清军猛烈炮火袭击,短短三天之内,便折损了七千明军,其中包括两个重炮团,两百余门火炮。
要不是李定国随后派大军支援,清军担心战事胶着,会直接打成决战,明军此番还真就不止损失七千多人了。
清军的任务是拖延时间,打成决战他们一点优势都没有,如今的清军,吃过多次亏之后,也懂得了见好就收。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明军全线支援沧州之际,阿济格、多铎等满人将领,又率领五万多骑兵,三日急行两百里,一举偷袭了明军在河间府(德州)的补给重镇,尽管当地守军奋起抵抗,最终还是战死了上千军民,并导致将近三分之一的粮食以及弹药被清军焚毁。
首战失利,加上后勤补给被袭击,李定国也不敢再贸然发起进攻,只能一边巩固阵线,一边加派人手,稳定后方,防止清军骑兵再次偷袭。
经此一战,北伐形势似乎变得严峻起来。。。。。。。。。。
朝堂上,朱由检一把将前线的奏折仍在地上,大声训斥道:“这个李定国到底会不会打仗!沧州没拿下,反倒还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物资,这仗有他这么打的吗?”
朱由检只提损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