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644-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您继续做您的皇帝,我只是想让您履行当初的承诺罢了。”李鸿飞说道。

    “就这么简单?”朱由检不大相信。

    “就这么简单,我只是拿回本就属于我的,毕竟您好歹也是我岳父嘛!”李鸿飞笑着说道。

    尽管心里恨不得杀掉这个便宜岳父,但现实就是这么无奈,他若真出手杀了朱由检,整个大明又将陷入动荡之中。

    乱世之中并不缺乏野心家,李鸿飞下一步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收回兵权,这时候爆发战争,岂不是让那些武将越做越大么?

    归根结底,李鸿飞跟朱由检,实际上属于同一类人。

    “希望你的选择是对的。”朱由检目光有些暗淡。

    “还请您拭目以待。”李鸿飞信心十足道。

    。。。。。。。。。。。。。。。。。。。

    “李梦回!你这个乱臣贼子,难道就不怕遭报应吗?”高宏图在另一间船舱内大喊大叫。

    “报应?劳资还真不怕!”李鸿飞喃喃自语道。

    整个长江水师高度戒严,沿途并未做任何停留,仅用半个月时间,便顺利抵达北京。

    崇祯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三,朱由检及一应朝廷官员,“顺利”抵达北京。

    十二月初五,朱由检颁布诏令,废除六部,重开中书省,封李鸿飞为左丞相,史可法为右丞相,共同统领朝中文武百官。

    说是重开中书省,实际上是对各部门进行整合,将原本六部的权力,都集中在了左右丞相的头上。

    十二月初七,朱由检在颁诏令,原吏部尚书高宏图,吏部左侍郎钱谦益一干人等,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责令罢免官职,交由大理寺审理,依法严办。

    政治斗争总会有牺牲,朱由检不能有事,那就只能让东林党人当替罪羊了,搞掉其中的头头,剩下的也就只能乖乖依附到李鸿飞麾下。

    十二月初八,朱由检颁布诏令,着令左丞相李鸿飞,重组内阁,一应人选皆由李鸿飞决定。

    此令一开,预示着以往由皇帝甄选内阁大臣,变成了由左丞相甄选内阁大臣,皇权将因此而大幅度削弱。

    十二月初九。。。。。。。。。。右丞相史可法,着手组建大明国会,并编纂新的《大明律》。

    国会又称之为议会,是一个主权地区的立法机关,其成员由属该地区的代表组成。

    这些代表可以是直接或间接选举出来的,也可以是委任的,一般国会除有立法的权力外还有签署外交条约、宣战或批准和谈、选举或推翻政府(君主立宪制只能推翻执政党,不能推翻君主)、批准政府预算等权力。

    同时诏令中有明文规定,丞相的任期只有五年,要想连任,需要皇帝题名,并由国会代表投票,超过半数以上才能继续任职。

    国会代表可不是朝廷官员,甚至国会代表不能入朝为官,它是由勋贵、世族、科研人员、农民、商人、工人。。。。。。。。。。各行各业的代表组成。

    所以只要这五年里,李鸿飞或者史可法表现不佳,国会就有权罢免两人的官职

    国会的出现,标志着大明王朝,正式进入三权分立(君主、内阁、国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十二月初十。。。。。。。。。。。李定国接任国防部长,负责全面整改大明军队,同时免除李鸿飞国防部参谋总长职务。

    国防部的职责是,统一管理大明军事力量的建设工作,如大明军队的征集、编制、装备、训练、军事科研以及军人衔级、薪给等。。。。。。。。。。。。因此,国防部并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

    想要实际军事指挥权,则必须内阁与国会(既左右丞相)共同批准,才有可能。

    而李鸿飞离开国防部,也是为了更好地施行军政分离。

    朱由检一连串的诏令,让全国百姓都蒙圈了,这又是在闹哪样?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李鸿飞在迁都途中发动“兵变”的事情,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李鸿飞造反,挟天子以令诸侯,当代曹操。。。。。。。。。。

    各种各样的谩骂声,接踵而至。

    不少老百姓开始大肆囤粮,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

    不过李鸿飞敢走这一步,自然也想到了其中后果。

    首先通过朝廷发布公文辟谣,表示只是发动兵谏,而非兵变,这兵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圣上谏言,让其抓捕高宏图一行。

    至于皇上颁布的一系列诏令,都是之前便制定好的改革措施,只等迁都之后,便会全面实施。

    尽管解释有些牵强,但也并非不能接受,大明本就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不掌权,也并非什么稀奇事。

    毕竟明朝的奇葩皇帝多了去了,比如万历皇帝朱翊钧,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又比如朱由检的上一任,明熹宗朱由校,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中,同样不理朝政,安安心心做个木匠皇帝,任由魏忠贤等人祸乱朝纲。

    所以北伐之后,朱由检忽然放权,在一众老百姓看来,也没什么毛病。

    同时李鸿飞暗中发动舆论攻势,大肆鼓吹李鸿飞的好,甚至将其比作张居正第二,只要在李鸿飞的领导下,大明百姓很快就能过上幸福生活。

    这时候,民心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土改政策取得效果后,几乎整个北方的老百姓,都向着李鸿飞。

    反正短短几年时间,他们的国家,从大明换成大顺,又从大顺改成大清,大清一亡,又变成了大明子民,国家对他们来说,真的还不如一口饱饭来得实在,这朱由检更是与他们没有丝毫关系。

    哪怕现在李鸿飞当了皇帝,只要答应的好处(分配的土地)能兑现,他们就不会有任何怨言。

    虽然南方有部分地区颇有微词,但全国军队基本都站在李鸿飞这边,谁敢跳出来跟李鸿飞对着干?

    大规模战争是打不起来了。

    至于那些小打小闹,李鸿飞根本不惧。

    他正式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趁着国会还未组建的这个空档,快速签署了“剿匪令”。

第175章做赵匡胤还是曹操() 
但凡战乱,总有山匪流寇横行,中原大地历经几十年战乱之祸,不少地方甚至催生出了“匪二代”,若不趁着明军兵锋正盛,彻底斩草除根,等其死灰复燃,届时又是一件大麻烦。

    所以李鸿飞急于颁布“剿匪令”,不仅仅是针对那些想要反抗他的对手,更是为了肃清国内隐患,早日稳定全国局势。

    当然,李鸿飞此举,也是在帮李定国尽快完成军队整改,大量军队汇聚在一起,容易惹出乱子,将他们下放到各个州县,一边剿匪,一边继续帮助衙门完成土改方针。

    等到军队将这两件事做完,国防部的军制改革已经完成,届时即便那些封疆大吏心有不甘,也只能咬牙接受。。。。。。。。。。。

    位于北京紫禁城西侧,鳌玉桥以南,有一片占地面积约1500亩的宫殿建筑群。

    该建筑群分为北海、中海、南海,又统称为“太液池“,北海与中海以金鳌玉蝀桥为界,中海与南海以蜈蚣桥为界,是明成祖定都北京后,从1406年起修建紫禁城时,规划出的一片供皇室行宫和宴游的地方。

    同时,后世另一个时空中,又将此地称之为“中南海”,是整个华夏最高行政权力的象征和代名词,也是令世人倍感神秘的地方。

    李鸿飞入主大明权力中枢后,大笔一挥,便将这片区域划为中书省的办公地点。

    朱由检大部分权力被削弱,大臣们也用不着每日天不亮,就前往皇宫上朝,这中南海的南台(后世的瀛台),便成了朝中文武百官新的办公地点。

    李鸿飞以前可是做梦都没想过,他居然也能在中南海办公。

    这一日,李鸿飞正在中南海庆云殿,翻阅下面官员递交的奏折,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吵闹声,随后一道身影冲进大殿,快速朝着李鸿飞而来。

    “呛”

    一柄闪着寒光的宝剑,应声出鞘,来人很快便冲至距离李鸿飞不到五米左右。

    不过,这柄剑的主人,也就只能冲到这个距离,因为一瞬间至少有十支后装步枪对准来人。

    只要对方胆敢在上前一步,绝对会被乱枪打死。

    待看清楚来人的相貌,李鸿飞一边挥手示意侍卫放下枪,一边忍不住笑着说道:“我说大姐啊!现在都什么时代了,你还玩冷兵器呢!”

    不过李鸿飞也只是调笑,对方要真带火器,别说闯进李鸿飞五米之内,估计连这庆云殿的大门都没进,就被守卫擒住了。

    “呸!谁是你大姐?姑奶奶是过来清君侧的!”来人直言不讳道。

    不过说归说,对方倒是没有真动手,毕竟李鸿飞身边的护卫可不会管两人关系如何。

    就在这时,门外又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紧接着李定国、戚志丰、郭胜相继进入大殿之中。

    “哎哟喂戚将军,您可千万别冲动啊!”郭胜见到这剑拔弩张的情景,赶紧出言调解道。

    “堂妹,把武器放下,冒犯丞相大人,你想我戚家背负千古骂名不成!”戚志丰也赶紧说道。

    “大胆戚红英,强闯庆云殿,你可知罪!”李定国怒喝道。

    好吧,他这句纯属废话。。。。。。。。。

    能理直气壮,带着武器冲进大殿找李鸿飞麻烦的,除了戚红英,也没有别人了。

    由于沧州首战失误,戚红英被迫卸任副总指挥一职,回到南京后虽然继续在国防部任职,却也只能坐冷板凳。

    李鸿飞发动兵变之时,担心戚红英不答应,或者坏事,所以并未知会对方,甚至在迁都官员一事上,李鸿飞多次建议让戚红英留守南京,以此彻底打消朱由检的戒心。

    毕竟如果李鸿飞跟戚红英“不和”,那驻留北方的第一、第二集团军,肯定会相互制约,更加方便禁卫军接手京师防务。

    所以兵变之前,戚红英根本不知晓李鸿飞的计划。

    如今兵变一事传遍了大江南北,戚红英也受邀前往京师任职,故而抵达京师的第一天,便气冲冲地跑来找李鸿飞。

    看来李鸿飞还真没猜错,当初如果告诉戚红英他的计划,那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既然都敢发动兵变了,怎么不来个黄袍加身?还是说你只有曹操的奸诈,没有赵匡胤的雄才伟略?”戚红英知道自己对付不了李鸿飞,只能出言打击道。

    清君侧只是一个借口,她此番过来,关键是找对方讨个说法的。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乃是武将夺权的有名典故。

    李鸿飞如今掌握大明过半军队,又费尽心思发动了青山兵变(控制朱由检的地址,就在南京与扬州交界的青山镇水域),却不敢登基当皇帝,这让戚红英十分鄙视。

    她觉得李鸿飞是有贼心没贼胆,搞成现在这局面,反而留下了一大堆隐患,皇室问题不彻底解决,将来造成内乱,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曹操虽然权倾朝野,然而却没有称帝的气魄,因此惹出三国无尽战火,百姓民不聊生,以至于大汉王朝之后,足足历经了五百年之久,才出现大唐盛世。

    而赵匡胤不同,他有足够魄力,直接黄袍加身,使得唐灭仅仅五十三年,华夏大地再度恢复统一。

    可以说没有赵匡胤的果断,陷入五代十国混乱的华夏,根本挡不住契丹人(后来的辽国)。

    李鸿飞本有两个选择,但却偏偏选择了最危险的一个,一旦大明因此分裂,满清真有可能东山再起。

    “放心吧,曹操的教训我会吸取,不会出现刘皇叔的!至于朱家江山。。。。。。。。。。虚名而已,要不要都无所谓。”李鸿飞说道。

    别说如今的皇亲国戚早就被朱由检剥夺了所有兵权,就算给他们时间招兵买马,凭那些个连满清都干不过的草包,李鸿飞还真不惧怕。

    李鸿飞如今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新的制度,等到整个大明百姓都习惯了这套制度,谁还愿意为了皇权去拼命?

    对此李鸿飞有很大的信心,纵观历史,只有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没有听说过从封建社会倒退到奴隶社会去的。

    君主立宪制制,即使在后世都盛行,所以这并非是偶然。

    “行,既然你心里有数,我也不好在多说什么,反正我今天来,主要是为了辞官的,不仅是我,我堂哥戚志丰,包括所有戚家族人,集体请辞!”戚红英忽然说道。

    之前她就有这个打算,不管李鸿飞是选择黄袍加身,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戚红英都不打算让戚家参与这件事,她不愿给先祖戚继光将军抹黑。

    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