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644-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月初十,顺治帝在皇极门(顺治二年改称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并于当日,下达了对李自成大顺朝的讨伐。

    顺治帝登基,发表讨伐契文,封爱新觉罗·阿济格,为和硕英亲王,靖远大将军,领兵十万入西安,与吴三桂的大军汇合,共同追剿李自成残兵。

    然而阿济格还没抵达西安,李自成的大军,便在十月底,再次被吴三桂击败。

    李自成率领残部经蓝田,商州,走武关,最终只能退守潼关。

    与此同时,多尔衮派出大量降清的明官,对南明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进行招抚,并亲自写信给南明阁臣史可法,提出“削号归藩,永绥福禄”。

    这种公然挖墙脚的做法,完全没有将朱由检当做一回事。

    朱由检为了积蓄实力,只能选择隐忍,好在他乃是大明正统,加上如今局势不明,不少有心投降的大臣,暗自藏起了那些小心思,打算作壁上观。

    倒是郑芝龙最近一段时间比较活跃,不仅再次往扬州增派了战船,更是亲自“督战”扬州,大有与清军一决雌雄的意思。

    只是不知道郑芝龙是真心抗清,还是因为扬州那里,方便与满清进行联络。

    范文程错估了朱由检的能量,导致南下安抚的工作,效果并不显著,唯一的一个郑芝龙,还狮子大开口,简直是蹬鼻子上脸(郑芝龙在满清人看来,不过是一海盗,所以并未太过重视)。

    既然安抚不起作用,那就直接出兵。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初,顺治封爱新觉罗·多铎为定国大将军,领满清正白旗,正蓝旗,以及汉人八旗,总计三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南明。。。。。。。。。

第四十五章番薯,洋芋() 
十二月底的苏州,竟难得下起了大雪,这在最近十年,实属罕见。

    所谓瑞雪兆丰年,一众老百姓纷纷觉得,这是李大人治理苏州有方,连老天爷都降下了祥瑞。

    而李鸿飞得知这些传闻,忍不住感叹:“一个正常的天气变化,也被说得如此玄乎,得亏是冬日下雪,要是六月飞雪,还不得被老百姓骂死!”

    大雪封路,不少货物都难以运输,前些日子,城内还人来人往的人群,如今变得熙熙攘攘起来,倒是不少从未见过大雪的孩童,乐此不彼,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好不热闹。

    李鸿飞已经过了打雪仗的年纪,这段时间没什么公务处理,自然是窝在家里烤火,顺便陪陪美人。

    “想不到这番薯烤熟后,竟也如此美味,尤其是在这大冬天,吃一个热气腾腾的烤番薯,由内而外,整个人都感觉暖暖的。”陈圆圆一边小口吃着刚刚烤好的番薯,一边赞扬道。

    番薯又称红薯、甘薯、红苔、白薯、地瓜。

    之所以称番薯,大抵是因为它是“舶来品”之故。

    相传番薯最早由印第安人培育,后来传入菲律宾,被当地统治者视为珍品,严禁外传,违者要处以死刑。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大明各地饥荒不断,甚至有百姓,以草根观音土为食,有两名在菲律宾经商的中国人,发现这番薯极易种植,且产量颇丰,遂设法将一些番薯藤,编进竹篮和缆绳内,瞒天过海,运回了福建老家,随后种植遏及中华大地。

    番薯传入大明不过几十年,人们对此物的认知,仅仅是作为粗粮,在饥荒年间,掺入大米之中熬成番薯粥。

    加之番薯吃多了会胀气,故而并不受人喜欢。

    说白了,就是这番薯吃多了,会时常放屁,无论古今中外,当着众人面前放臭屁都是极为不雅之事。

    可这古代人,哪懂什么生理知识,每当遇到这种尴尬状况,只能硬憋着,憋得自己难受算是轻的,万一一个不小心,连带着将屎给蹦出来,那丢人就丢大发了。

    人们对番薯无爱,自然也就没心思研究番薯的做法,也只有李鸿飞这种穿越过来的人,才会亲自动手,捣鼓这些玩意儿。

    “既然好吃,你就多吃点。”李鸿飞一脸贱笑地对陈圆圆说道。

    陈圆圆之前也算是名人,后来还成为了吴三桂的小妾,一直以来都是衣食无忧,根本没吃过这种,连老百姓都不怎么稀罕的番薯,自然也就不明白,这番薯的“神奇”之处了。

    也难怪李鸿飞在穿越前一直单身,这种浪漫的环境下,不来个优乐美著名广告词也就罢了,反而一心想着看美女笑话。。。。。。。

    “这番薯已经如此美味,那之前你让出海商人找寻的洋芋,定然更为神奇!”陈圆圆感慨道。

    这段时间,她与李鸿飞朝夕相处,对李鸿飞弄出的那些神奇事物,早已屡见不鲜,但凡能得到李鸿飞肯定的东西,绝非一般的凡品。

    洋芋,就是马铃薯,俗称土豆。

    十六世纪中期(1570年),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土豆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土豆。

    李鸿飞之所以让海外商人找寻洋芋,很大原因也是因为番薯并不受国人喜爱。

    这洋芋却不同,它不仅耐旱高产,更可以同时作为粮食与菜肴,后世的国人,常年吃红薯的,可能没几个,但常年吃土豆的,绝对不少,甚至不少地区,至今都将土豆当成了主食。

    “那洋芋不仅能当主食,还能做成美味的菜肴,等弄到洋芋之后,我亲自给你做几道菜,是不是美味目前还不好说,但绝对是你之前从未吃过的。”李鸿飞信誓旦旦地说道。

    在穿越之前,李鸿飞就很喜欢吃土豆,他的拿手菜就是酸辣土豆丝,以及土豆炖牛肉,如今都快一年没吃过土豆了,猛然被陈圆圆提起,一时间肚子里的馋虫开始作祟,不由得再次拿起一个烤番薯吃了起来。

    而陈圆圆听到李鸿飞的话语,霎时俏脸绯红,心中更是如小鹿乱撞。

    自古君子远庖厨,李鸿飞可是苏州王,他能为了一个女人亲自下厨,可见这个女人在他心中的分量,陈圆圆心里能不胡思乱想么?

    不过很显然,陈圆圆想多了,李鸿飞纯粹是嘴馋,却又担心那些厨师没接触过土豆,做不好而已。。。。。。。。。。

    在这大雪纷飞的日子,烤着火,吃着美味,还能与美女聊天侃大山,算得上神仙般的日子了。

    只可惜,这样的美好时刻总是无法长久,就在李鸿飞与陈圆圆聊得正起劲之时,门外的卫兵进来报告:金陵城那边来人了。

    李鸿飞将来人请入书房,一边亲自倒茶,一边不疾不徐地说道:“王指挥使,这大冬天的,来苏州干嘛,可是皇宫之中出了什么事?”

    没错,来人正是锦衣卫都指挥使王国兴,一身飞鱼袍,外披一件裘皮风衣,帽间挂着点点白雪,显然是一路风尘。

    “皇宫之中倒没什么事,而是扬州将有大事发生,本官奉陛下之命,连夜快马加鞭赶过来,就是为了告知先生此事。”王国兴说道。

    名为告知,实际上是想过来听听李鸿飞的意见。

    “清兵要进攻扬州了?”李鸿飞问道。

    “咦?先生是怎么知道的?”王国兴好奇不已。

    这消息还是昨日,东厂番子传回的情报,满清的定国大将军,爱新觉罗·多铎,率领正白旗,正蓝旗,以及汉人八旗,总计三十万大军,于腊月(十二月)初十,在京师誓师,挥兵南下。

    如今才腊月二十,短短十天之内,加上大雪封山,要不是东厂情报网发达,如今根本不可能得知这一消息,而远在苏州的李鸿飞,怎可能这么快得到情报?

    “这算不得什么,早前就传出,李自成被困潼关,大势已去,满清后顾无忧,这时候也该行动了。”李鸿飞很是随意地说道。

    李鸿飞可是穿越者,王国兴一上来,就说扬州即将发生大事,而这个时间段,扬州唯一的大事件便是被清军围攻,所以李鸿飞轻易便能猜出一二。

    “先生不愧是。。。。。。。。。。对了,不知先生对扬州之事可有什么看法?”王国兴直入主题。

    原本想说对方是神机妙算来着,结果转念一想,对方本就是神仙下凡,加上李鸿飞如今没了“法力”不喜欢被人提及“前尘往事”,所以王国兴及时打住,并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第四十六章人心不齐() 
“问我意见?还是先说说看,朝中大臣对此都是什么看法吧!对了,王指挥使一路奔波,想必还没用膳,我这就让厨房备些粗茶淡饭,咱们边吃边谈。”末了,李鸿飞又补充了一句。

    王国兴一路快马加鞭赶到苏州,并不是来下达命令的,而是朱由检想要听取李鸿飞的意见,看来对于扬州方面,朝中意见并不统一。

    李鸿飞想要先了解朝中大臣怎么想的,他才好下结论,毕竟太过特立独行也不好,万一人家都不打算死守扬州,他贸然让朱由检派兵渡江,跟满清死磕,到时候朝中无人支持,总不能自己领着七千苏州新军,与满清三十万大军硬碰硬吧。

    “还别说,这一夜光顾着赶路,真没来得及吃饭,不过先生不用如此麻烦,给我弄一碗,苏州的泡面就行。”王国兴倒也不见外。

    苏州泡面刚出来没多久,而且大多用于出口赚外国人的钱财了,就算是王国兴这种朝廷要员,一个月也难得吃到几回。

    今日既然来了苏州一趟,定然得尝尝泡面的滋味。

    有人喜欢吃这种快餐食品,李鸿飞又怎会拒绝,虽然他不怎么喜欢吃,但府中的厨子将其当做神奇食材,准备了好几十袋,甚至每次招待客人的时候,这方便面还成了一道名菜,被端上餐桌,相当滑稽。

    李鸿飞让人吩咐厨房准备泡面,甚至为了表示热情,还特意让人加了个荷包蛋。

    “先生你怎么不吃?”见李鸿飞只要了一碗泡面,王国兴有些好奇。

    “我刚刚吃番薯吃饱了,这会儿没胃口吃别的东西。”李鸿飞解释道。

    他本就很少吃泡面,所以直接编了个理由搪塞过去。

    “先生真是节俭,竟然用番薯做主食。”王国兴佩服道。

    同时心里暗暗庆幸,幸亏自己要了泡面,否则真要吃番薯那就惨了。

    “行了,泡面还有一会儿才好,你先说说看目前的局势吧。”李鸿飞懒得跟对方解释。

    “是这样的,朝中对此基本分为两派。。。。。。。。。。”王国兴一一解释道。

    其中一派以史可法为首,主张集中所有兵力,死守扬州,先利用城墙优势,挫败清廷锐气,同时让北方各地的东厂番子,煽动当地抗清义士,扰乱清廷后方。

    等到时机成熟,再全军出击,争取一举击溃来犯之敌。

    此举一旦成功,将会极大的杀伤清廷有生力量,若是能全歼这三十万大军,则北伐有望,即使只是击溃对方,也能让清廷损失惨重,短时间内不敢再犯南明,为南明取得积蓄实力的机会。

    史可法此举,简直就是正规军前方挡住敌人,游击队敌后骚扰破坏,扰乱清军后勤,若南明上下一心,倒还真有可能将清廷这支军队干掉。

    然而李鸿飞觉得这件事比较悬,首先南明如今的军队,除了守卫崇明岛的部队外,剩余的可战之兵不到十万,加上新招募的十万新兵,也仅仅二十万出头。

    二十万对三十万,加上城墙的优势,貌似有一搏之力,可这二十万军队,几乎是南明所有家当了,满清如今却是两面作战,在发现自己劣势的时候,随时能往扬州增兵,届时又该如何?

    事实证明,李鸿飞的担忧没错。

    另一派更是以此为借口质问史可法,倘若这一战打输了,朝廷无兵可用,又该何去何从?

    冷兵器时代,可不比后世,两三个月时间,就能训练出一支可战之兵,那十万新兵经过半年时间训练,才敢派上战场,其中大部分,还由北方溃散下来的老兵补充而来。

    即便如此,战斗力也只有十万老兵的七成,这些士兵一旦拼光,南明短时间内,真心没法暴出更多士兵了。

    当然了,这些大臣在议事的时候,自动忽略了李鸿飞的全火器部队,至少在全火器部队杨威之前,这些大臣们都不会看好。

    在他们看来,全火器部队,守城还行,野战主要还是得依靠冷兵器,毕竟火器部队在野外与敌军交战前,需要列队,而耽误的这个时间,速度较快的清军骑兵,早已能在火器部队中,冲杀一个来回了。

    以前明军神机营,之所以还要配备一半的冷兵器军队,就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