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玩淘宝-第2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原十分挂心南直隶的军情,但眼下郑森未被击溃,福建也未彻底归顺,他就是再心急,也不能在此时露出半点急于班师的心思,否则福建的大局还会再起波澜。

    方原在军镇耽搁了三日,将枫岭关的五千郑军尽数改编,令麻林率五千军士在仙霞关留守,以备后路。

    然后亲自率领七万玄甲军,由郑芝豹带领,踏入了福建境内。

    一行人从仙霞古道经建宁府,到达了福州府。

    郑芝龙率总督府各路将领、军官,还有福建巡抚吴之屏率各路文职官员、乡绅、富商出城十里来迎接方原的玄甲军士。

    方原先是招来福建巡抚吴之屏,还有福建布政司等高官,向众人再次重申,福建各州府只要顺从他方原的统治,各级官僚之前的财富一概保留,不予追缴。

    但从锦衣卫进驻福建开始,引入信访制度,各府的政务接受锦衣卫监控。再有作奸犯科,按律惩处。至于上缴田赋、商税的比例,比照浙江诸府,各级官员一应照旧,各司其职。

    吴之屏仍是福建巡抚,福建布政司布政使、按察使等仍旧统管福建政务。吴之屏等人的利益虽有些些损失,从田赋、商税上捞的钱比之前的少了,但总归还是有点汤汤水水的。顺利的保住官位,还有之前贪污得来的财富,改朝换代能这么轻松过关,众人都松了口气。

    无论方原,还是京城朝廷来统治,对他们全无影响,也就对方原再三保证绝无二心后,老老实实的各回各家,官复原职去了。

    方原其次召见了乡绅的代表,告诫他们,他方原与明廷那些官员不同。众乡绅必须遵纪守法,不能鱼肉乡里,一旦有乡民、百姓投诉到信访信箱,那谁也别想蒙混过关,有一件查一件,绝不姑息。

    众乡绅见玄甲军进驻福建既不劫掠,也不奸淫,比之明朝官兵,甚至郑军的军纪好太多了,还能有什么话说?个个冲方原点头哈腰的保证,绝对支持方原对福建的统治,也会安分守己,不会鱼肉乡民。

    方原送走了乡绅的代表,又招来了富商的代表…闽商商人。

    因福建素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福建境内能用于耕种的农田只有浙直地区的十分之一。所以福建人除了靠种地为生,大部分靠海的诸府,就是靠海吃饭。

    闽商与其他商帮大大不同,是靠家族宗亲维系,凭海吃饭的商人团体,自古便有出海冒险开拓的传统。南宋海洋贸易的兴盛,闽商是居功至伟。

    传统闽商信奉‘三分本事七分胆’‘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的信条。在方原看来,胆子大,敢冲敢拼的闽商也是大明诸商帮里,能进行开拓,海外殖民,为数不多的商帮之一。只要有相应的政策倾斜,培养几个中国的哥伦布,那是不再话下。

    方原召集闽商商帮,也就是鼓励他们不要将商路拘泥在大明国内,直接将势力伸出大海之外,去拓展商机,甚至是海外殖民地。

    安南、吕宋、柔佛、淡马锡、爪哇这些大明周边的国家,无论是陆路国家,还是海陆国家,都可以大量殖民,培植亲大明的国王、首领,甚至直接推翻当地人的统治,由大明的商人来统治。但凡打下来的海外殖民地,谁占下来的,方原一概承认册封。

    方原会全力支持闽商对这些海外国家的渗透和殖民。

    经济上,可以向闽商提供性价比最高的化纤丝绸、瓷器,供闽商出海经营,赚取利润;

    政治上,增加闽商子弟在江南大学堂读书深造的名额,解决闽商的后顾之忧。闽商商人可以加入到内阁的商业协会,参与内阁人选的竞选;

    军事上,方原会常年在镇海卫、厦门岛派驻一只火炮航母编队,一百艘战舰的南海舰队,用于监控大明海疆,甚至出征远洋,形成对南洋诸国的震慑。胆敢有对抗大明远洋商人怀有敌意,擅自攻击的,必须进行军事严惩。

    福建的闽商代表们之前还在担心方原占领福建,会不会清算他们的财富,人人自危,甚至还有些富商将家财都搬到了商船上,一旦风头不对,立刻逃往南洋。

    哪知一番沟通下来,方原非但没向他们敲诈勒索一两银子,还一口气给了闽商巨大的让利,还有军政支持。

    大明实行海禁,闽商之前海外经商,大部分都是违背明律的远洋走私。郑氏统治时期,因郑家本身就是最大的闽商走私集团,为了垄断海商的利润,一派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派,借口明律海禁,对其他远洋走私的闽商严加打击,或是课以重税。大部分闽商对郑家是敢怒不敢言。

    如今方原一来,政策直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不仅开了海禁,甚至还以官方的名义鼓励他们前去海外经商、拓展殖民地。这些在闽商看来,方原就是闽商的救世主,自然是欢天喜地的拥护方原统治。甚至还以闽商三个大商会的名义,主动捐献一百万两银子给方原用于犒军。

    接见闽商之后,接下来就是安抚福建境内的少数民族。

    福建境内的少数民族至少有5,60个,几乎包揽了全中国的少数民族群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矛盾由来已久,处治不好少数民族的问题,福建的统治就一日不会安稳。

    方原直接找来了占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畲族领袖,包括浙南畲人的统领纳吉,福建境内畲族四大姓氏盘氏、蓝氏、种氏、雷氏各大族氏的头领,还有其他愿意前来旁听的少数民族头领代表。

    他当着众人的面重申了畲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子民相同的待遇,无论读书,科举,做官都一视同仁。

    鼓励山民下山,在城镇谋取生计,在城市、港口,官府会开设一些炼铁、造船、打造兵刃、陶瓷、竹、茶等的大作坊,优先雇佣山民,提供生计。

    在畲人、少数民族聚集区州县任官,可以对畲人、少数民族有政策偏向,县衙里除掌管全局的县令,维护治安、掌管衙役的县尉外,其他辅助的主簿、县丞优先由本族人担任。

    这些优惠政策,简直就是山民,少数民族大福音,诸族头领对方原是感恩戴德,纷纷下跪跪拜,将他当成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方原将各方势力都安置妥当了,唯一剩下的,就是以郑芝龙为首的郑氏家族了。

第358章 逃亡金门() 
郑芝龙这个在福建盘踞了十余年的军阀,至少替大明抵御了尼德兰人的海洋攻势,一再打退尼德兰人的攻势,阻止尼德兰人对大明沿海渗透,可以说是功大于过。

    方原对郑芝龙还是保持了一种尊重,并不是召他前来训话,而是在郑芝豹的带领下,亲自到郑府,拜见了郑芝龙。

    郑芝龙颓然坐在帅位上,既不行礼,也不说话,只是直直的瞧着方原,瞧着这个一手葬送了郑氏基业的年轻统帅。

    胡琦指着郑芝龙坐着稳如泰山,喝骂说,“郑芝龙,你一个败军之将,还不快向方总督负荆请罪!”

    郑芝龙哈哈大笑说,“我郑芝龙纵横海疆之时,什么方总督还在玩尿泥。我老了,也没几个年头活了,要杀就杀,我不受辱!”

    郑芝豹脸色大变,也不知兄长如此触怒方原,会不会遭来未测的打击报复。

    方原拍了拍胡琦的肩,令他退下几步,这才冲着郑芝龙深深的鞠躬行了一礼。

    郑芝龙没摸清方原是不是想先礼后兵,冷冷的说,“败将之将,受不起啊!”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方原缓缓的说道,“这一礼是感谢郑总督为大明抵御尼德兰人的敬重,郑总督当然受得起。”

    郑芝龙愣在当场,方原胜而不骄的气度令他是大为错愕,相较之下,他一个败军之将还装大爷一样坐在堂上,就是惹人笑柄。

    他忙起身冲方原也回了一礼,“败军之将,何以言勇,任凭方总督处治了吧!”

    方原淡淡的说,“从今以后,打击以尼德兰人为首的佛朗机人,就交给本督了,郑总督就安心做个田舍翁也好,当个富商也罢,安安分分的在南安老家过日子吧!”

    他环视了郑芝龙兄弟一眼,又说道,“郑森还在负隅顽抗,郑总督千万莫再有异心,与之暗地里勾结,否则,本督只能以谋逆惩处。”

    所谓谋逆惩处,就是族诛郑氏满门。这也是方原对郑芝龙兄弟最后的警告。

    郑芝龙颓然的坐在虎皮大椅上,连声说道,“好!好!我郑氏已认输了,至于郑森要死要活,与我郑氏再无干系。”

    方原得到了他的承诺,虽不知真假,但还是决定放过郑氏一门,“好,郑总督交出五百万两银子,六十万亩土地,半个月内搬去南安县吧!”

    方原转身出了郑府,郑芝豹赶紧追了上来,恭敬的说,“方总督,田契、银子,我会如数的送来。只是,郑森他,只是年轻气盛,方总督能否宽容宽容,容我再去一封书信,劝他来降。”

    在历史上,郑森就是刚愎自用,血性刚烈的英雄,这种人是宁可战死,也绝不会投降的。既然郑芝豹要去折腾,就由得他去折腾。

    方原突然想起了一人,那就是躲在福建避难的钱谦益,这个东林老贼必须捉回去凌迟处死!

    方原拉着郑芝豹问道,“曰文,钱谦益这老贼呢?”

    郑芝豹如实的说道,“还未开战,钱谦益就不知所踪,听说是逃去广东,投靠一个相熟的粤商。”

    “这个钱老贼,还溜得真快!”

    方原暗暗失望,他也不可能为了钱谦益,再派军去广东抢人,只能暂时作罢,拍着郑芝豹的肩说,“曰文,今次收复福建,你是立了大功。论功行赏,我封你为南直隶总兵,随我回南直隶去。”

    郑芝豹还以为郑氏一投降,所有的前程都化成了泡影,未曾想到方原还愿用委以重任,郑芝豹是感激涕零,冲他再次跪拜。

    方原与郑芝豹告辞后,令胡琦找来了那个在仙霞岭投降,想向方原某个好营生的百户刘根。

    刘根到了后,正要拍马屁讨好,方原开门见山的说,“刘百户,我方原是有功必赏,现封你为千户,领一千卫所军士。主要职责,就是在南安县看管郑芝龙,还有郑氏族人,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刻向上报浙江总兵上报。”

    刘根眼珠儿转了转,揣摩过方原的心思后,试探的问,“方总督所谓的看管,是不是要。。。。。。”

    他伸出手指,在脖子上划了一下,暗示方原是不是要暗中斩杀郑芝龙,还有郑氏族人,永绝后患。

    方原见他在自以为是的邀功,失笑说,“本督是那种出尔反尔的人?令你好生看管,就是防备郑森派人与郑芝龙暗中勾结,明白了?郑芝龙保护大明海疆二十年,功勋卓著,单凭这份功劳,只要他不再起兵祸,本督就要他安享富贵的晚年。不要自作主张去令郑芝龙受辱,否则本督必然严惩。”

    方原本不需和刘根废话这么多,但担心自己离开福建之后,刘根自作聪明的产生什么误判,虐待、敲诈勒索郑芝龙、郑氏族人,不得不袒露保护郑芝龙的心迹。

    方原布置好了监控郑芝龙一行的军士,思绪却到了那个撤离的郑森身上。郑森是他的死敌,但他对这个敌人打心眼里还是敬佩的。为了理想、信念,屡败屡战,决不妥协,血战到底。比之郑芝龙,郑森绝对当得起乱世英雄之名。

    让这个乱世英雄就这么逃走了,确实是个心腹大患。但南直隶军情紧急,方原也没时间留在福建继续追击郑森,只能希望前去伏击的赤古台能出现奇迹,击杀郑森了吧!

    郑森一行郑军撤出安民关,刚刚出了山口,行出一日,便遭到玄甲铁骑的截杀。

    郑森这才知晓,一切全在方原的算计之中,甚至连他的退路,方原都算计好了。

    赤古台率领的玄甲铁骑兵,自攻打福建后,还没上过一次战场,没军功就没银子、田地,早憋得浑身痒痒。如今一见到撤退的郑军,就如同饿虎见到了羊羔,凶猛的扑咬而来。

    玄甲铁骑兵锋太猛,周全斌只能率五千郑军殿后,掩护郑军的主力撤离。

    双方僵持了两日两夜,赤古台一番冲杀下来,打得周全斌所部是溃不成军。这五千郑军本就是弃子,送来喂饱玄甲铁骑,以掩护郑森两万郑军,一万蛮兵撤离的。

    周全斌稍作抵抗,见兵败如山倒,立刻便率领百余亲兵连夜逃了,逃过一条大河时,便将过河的木桥全毁了。

    赤古台追杀而至,却被大河挡住了去路。若要搭浮桥而过,至少需要两日。况且他对衢州、处州、温州三府的地形根本不熟悉,再追杀过去,前景莫测。

    赤古台便选择了偃旗息鼓,带着歼灭五千郑军的胜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