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玩淘宝-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承恩早就巴望着方原北伐京城,救出被软禁的崇祯皇帝,忙取出崇祯皇帝当年留给他的诏书,供三人传阅。

    三人逐一审阅了诏书,诏书上确实明言监国太子篡政,一切与诏书玉玺不合的诏书皆为矫诏。

    王秉鉴默然了一会,开口说道,“方总督,王爷,我们都是明白人,关上门来就不与你们打官腔了。陛下被软禁,那是天下皆知。清君侧,从大道理上讲,确实应该当仁不让。但本质来说,不过是一个口号,能否清君侧,靠的不是道义,而是双方的实力。”

    “如今的朝廷仍是天下共主,仍然坐拥三、四省之地,还有其他朱明皇室藩王的支持。而方总督,虽然刚刚占领了福建,也打胜了南直隶保卫战,但毕竟是苦苦坚守。而且方总督卧榻之侧,不止有孙传庭在山东的十五万精锐明军,还有左良玉的三、四十万匪军。从实力对比来说,江南不看好方总督的大有人在。”

    “诸府的官员,打心眼里是就这么混下去。方总督在,就接受方总督的统治。改日朝廷来统治了,又立刻归位,并不愿选边站队。此时此刻,方总督想逼他们站队,他们纵然口福,估计心也不服。”

    王秉鉴长篇大论的说了一大通,方原也不得不承认还是有几分道理。方原立足江南才五年,而明廷统治三百年,从统治惯性来说,他们不趁机闹事已是万幸,不用指望他们会站在方原这边。

    史书上,那是讲道义的,现实里,通常是讲实力、利益的。凭道义是夺取不了江山的,反而是夺取江山后,自然会有一大帮腐儒来替你找出道义上的依据。

    那帮官员八成是指望不上的,要令他们松口,也是难上加难,心服口服的支持更是难如登天。

    方原又望向了席本桢问道,“席家主,商业协会是什么想法?”

    席本桢正容说道,“方总督,若说官员还要将一个道义的话,商人则是趋利不重义的。商业协会的商帮,不会理会什么家国大义,也不会去计较是方总督和朝廷谁胜谁败,只要不影响他们做生意就行。”

    “方总督想要北伐京城,商业协会必然会反对。其一,战事一开,通往北方的商路就断绝了,会影响各大商帮的生意买卖。尤其是山陕商帮、徽商商帮,金陵商帮这些经常与北方贸易往来的商帮;其二,战事一开,必然又需要凑集军费,征召民夫,这些大商帮也是头疼。若战败了,又会给江南带来灾祸,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三,我洞庭商帮作为扎根江南几百年的商帮,也不赞成倾江南之力去北伐,浪费江南的人力、物力,去收拾北方那个烂摊子。”

    方原默然的点了点头,席本桢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江南大部分豪族,富商的态度。对他们来说,最有利的就是名义上在一个大明框架内,南方、北方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富庶的江南不愿去和贫苦的北方合伙过日子。

    方原南征福建,是给江南富商开辟海外贸易的通道,消灭了郑芝龙这种海盗集团,也少了一笔被讹诈的费用。所以南征福建自然没有商帮反对,甚至这些商帮还愿拿出银子来买战争债券,支持方原南征。

    但北伐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商业贸易最重要的就是和平的贸易环境。

    若方原和北方朝廷和睦相处,大家在一个大明的框架内,无论钞关关税,还是与北方贸易缴纳的商税都非常有限。若双方成了对立的两个政权,那北方朝廷纵然不关闭贸易通道,也会加大增税力度,对这些富商往来贸易是极端不利。

    席本桢说的清楚而直白,江南的富商是不会支持方原与北方朝廷划清界限,甚至出兵北伐的。

    官绅的代表王秉鉴,富商的代表席本桢都不赞成方原在江南另立朝廷,打出清君侧旗号,与京城朝廷划清界限的方案。

    方原的目光又落在冒辟疆的身上,问道,“冒先生,你来说说。”

    冒辟疆是个直性子,再加上方原本就为人和善,也没和方原绕弯子,直言说道,“方总督,若你在江南另立朝廷,必然在江南掀起轩然大波,江南的文人会破口大骂,再次游行,甚至来总督府门前静坐示威。”

    方原打心眼里是不信这些文人会如此忠于大明的。想当年,满清若不是提出剃头的国策,早对江南传檄而定。再之后,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数万文人还去咨询联军司令瓦德西,八国联军是否要开科举。

    瓦德西为了维护京城统治,开榜取士后,一大群文人还真的巴巴去考了联军的科举,从四书五经里替瓦德西找出一大堆满清腐朽,联军应该统治中国的合法依据。

    方原失笑说,“这帮文人有这么支持大明?冒先生是否有些危言耸听?”

    冒辟疆正容说,“方总督,我并未危言耸听。江南那些文人,就是一股子酸劲,再加上仕途不得志,他们是逮着什么骂什么。有话头要骂,没有话头创造个话头也想骂。不骂骂方总督这种统治的,当官的,怎么显示他们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怎么在文人通道、青楼红颜前装清流,装与众不同?”

    “所以,方总督统治江南,他们会骂;换朝廷来统治,他们也一样会骂。方总督要与京城朝廷对立,无非是给了他们一个现成的指手画脚,指点江山的机会,他们必然会群起起来闹事。”

    冒辟疆虽也是文人,但讽刺起这些文人来,是一针见血、入骨三分,方原听了忍不住捧腹大笑,“哈哈哈!冒先生说得好!对那些文人的刻画,是一语中的。”

    这场与内阁诸人的对话到此为止,算是彻底失败。内阁三人的态度十分统一,就是抵制方原在江南另立朝廷的方案。

    双方僵持下来,方原手指拨弄着桌子上的一叠内阁票拟,默然不语。王秉鉴三人也是沉默不言,就这么和方原继续耗着。

    现场陷入难堪的沉默,落针可闻。

第380章 背锅侠() 
现场沉默了良久,还是身为内阁首辅的王秉鉴先开了口,打破了僵局,“若方总督强行要通过内阁票拟,我们也遵照方总督的想法票拟。”

    只要有玄甲军军方的支持,方原完全可以越过内阁,直接开干,谁也不能奈他何。但这么一来,就是典型的军人干政,内阁形同虚设。之前他信誓旦旦成立这个新内阁的初衷就是要令官绅、富商,甚至百姓代表全参与到治国里来,这么一来就全成了空话。

    方原猛地起身,哈哈大笑了起来,“诸位俱是金玉之言,我岂能罔顾忠言?我早定下了规矩,非战时期,政务原则上以内阁的票拟为主,总督府只能批红,不能干涉票拟。既然内阁不愿票拟,又提出了充足的理由,此事就暂且作罢吧!”

    他这话一出口,在场众人都是一惊。

    朱慈焕、王承恩是不情不愿,连军方都同意了,却偏偏在内阁被否了,两人是又气又恼。更气愤的则是,虚君实相制是方原提出来的,如今他竟突然站在内阁一方,暂时搁置了,也看不清他有什么打算。

    王秉鉴三人在惊愕之余,更多的则是恐惧。他们在进入内阁之初,无不认为这个所谓草班子内阁就是总督府的自留地,根本没有做主权,必须看总督府的脸色行事,指东打东,指西打西。

    王秉鉴还以为方原是在说反话讥讽,事后才会与三人算总账,忙拱手说道,“方总督,我们只是谈一谈建议,真不是想与方总督作对。”

    方原失笑说,“王阁老,我也真不是在吓唬内阁。按规矩,既然内阁的看法是不票拟,当然就不能执行。我们不能搞一言堂,是吧!这个草班子内阁是我亲自成立的,若连我本人都不尊重内阁,谁还会将内阁的话当回事?!”

    内阁三人互望一眼,这才确认了方原不是在说反话,而是真的采纳了内阁的建议。三人没想到今次如此重大的事务,甚至连军方都同意的方案,方原竟选择采纳诸人的想法,没有强行要求内阁票拟,其中对这个草班子内阁的尊重和信任,是不言而喻。

    席本桢感激的说,“方总督请放心,这次内阁会议绝不会有半个字传出去。”

    内阁敢否决总督府的建议,若传了出去,就是在打总督府,甚至是方原本人的脸。

    方原拍了拍他的肩,笑着说,“不,不,席家主,这次内阁会议不仅要传出去,还要大传特传。不止江南日报要刊登会议的原话,还可以给顾炎武那个光明报也送去第一手资料,令他们去宣传。”

    他环视众人一周,继续说道,“人人都认为我们这个草班子内阁是方总督的公文办公室,只是负责写一写、发一发官府公文,其实没半毛钱的权力。我就是要通过今次事件,令浙直、福建所有官绅、富商,百姓看清楚些,这个内阁绝不是替方总督写公文的傀儡,而是真的在主持政务,为民请愿的!你们三人也大可放心的做事,我方原肯定会尊重你们内阁的威望和权力。”

    方原此举其实令总督府丢一次脸,来树立内阁的权威,王秉鉴三人感激得再次冲方原躬身行礼。

    方原一行人离开内阁,在回沧浪亭的路上,本就积了一肚子话的朱慈焕虚心的请教说,“老师,今次就这么算了?”

    方原正容说道,“是,内阁不愿票拟,自是作罢了。”

    朱慈焕继续问道,“我们自是应尊重内阁的建议,但,若凡事都依着内阁的想法来,万历朝鲜之役就不会出兵。”

    万历朝鲜之役就是万历皇帝亲自拍板抗倭援朝,才打退了倭人入侵朝鲜,朱慈焕举这个例,就是要提醒方原,虽然内阁的票拟很重要,但必要时,偶尔的乾纲独断也很重要。

    方原失笑说,“王爷,该不该乾纲独断,要分辨内阁的理由是不是充分。另立一个朝廷,绝不是我们几人坐在屋子里,就能拍板决定的。做事之前,必然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必要的时候,还要放出风声去试一试江南的风向和民意。”

    朱慈焕恍然说,“原来,原来老师令江南日报,光明报,将这次内阁会议的话全对外公布,就是想投石问路,探一探江南的民心,其实老师并没有放弃另立朝廷的想法。”

    方原呵呵一笑说,“是,内阁那边说的确实是金玉良言,另立朝廷关系到江南方方面面的利益,绝不能草率。这次我们先以退为进,其实是一箭四雕之策,其一是探一探江南的民意,是否支持在江南再立一个朝廷;其二是树立内阁的权威;其三是抽出身来,先解决了江西的左良玉,还有逃亡海外的郑森,彻底消除后顾之忧;其四是北伐是一项大工程,面对的对手绝不止京城朝廷一家,还有其他各路军阀,甚至关外的满清也可能参战,所以开战前必须凑集一笔至少一千万两以上的军费,这还需要一,两年的时日。”

    朱慈焕这才知方原早已是面面俱到,将各种因素都算计在内了。北伐,要么学太祖皇帝朱元璋一战成功,统一天下。要么就是南宋北伐的结局,一战败了,军心士气没了,统一就遥遥无期。

    方原继续说道,“王爷,我再教你一点小小的帝王之术。今次,我们大肆宣传,内阁否决了总督府另立朝廷的决议,树立了内阁的权威。今后再令内阁票拟通过什么方案,全江南就会认为那些方案全是内阁的决议,而不是总督府。今后所有的锅就能全扔给内阁,总督府就可以上岸观火了,呵呵!”

    一直旁听,默不作声的王承恩忍不住开口赞道,“驸马爷,真是好算计,老奴真是服了。”

    崇祯皇帝亲自下水折腾了十七年,换了内阁成员无数,明明是为了大明朝政殚精竭虑,却还落下个刻薄寡恩的评价。就是没有善用内阁这个挡箭牌,将脏水全引自个儿身上来了。

    崇祯执政十七年来,崇祯真正过的几年舒心日子,恰恰是所谓的‘大奸臣’…内阁首辅温体仁当政的几年。因为有温体仁帮着崇祯打压结党的东林党官员,崇祯就可以躲在幕后操控。温体仁下台之后,崇祯再找不到替代之人,不得不亲自赤膊上阵,内阁阁员越换越频繁,崇祯本人的名声也就越来越臭。

    方原此举就是明里树立内阁的威望,暗地里其实是要内阁给皇室、总督府背黑锅。那些官绅、富商要吵要闹,直接去找内阁就行,不要来找皇室、总督府。

    至于内阁王秉鉴那帮老狐狸有没有看出方原的心思,根本不重要。若不是方原亲自提携,他们这辈子都不可能和内阁沾上半点关系。如今个个都是内阁重臣,管理着江南的政务,给方原背一背黑锅也属分内之事。若连这点黑锅都不想背,那不如直接辞职,换其他更愿担当的人入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