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玩淘宝-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原望向了更为老陈持重的张英,问道,“张统领,你是什么想法?!”

    张英打内心里当然是希望出任这个东江镇总督,但却不能主动挑起与元老派的斗争,只能以退为进的道,“一切遵照摄政王的旨令。”

    主动请缨的赵全忠被方原给无视,是气不到一出来,正要再争,却被景杰狠狠的瞪了一眼,后面的话再说不出口。

    景杰再次开口道,“摄政王,既然东江镇是一个重要的战区,既需要老陈持重,也需要冲锋陷阱。我建议令赵统领、张统领共同主持东江镇军务,那边进可攻,退可守!”

    方原不是没想过这个提议,但这两人搁在一起,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服从谁?若权责不明,到了战场上会引发难以预测的后果。

    景杰也猜到了方原的担忧,又说道,“明朝的蓟辽督师都是兼任兵部尚书,先由我代领东江镇总督之职。由赵全忠专攻,张英专守,出动五千人以下的小规模行动,可以二将商议着来。但凡五千以上的重大军事行动,必须上报兵部才能实施。”

    方原听了是连连点头,景杰自己担任了东江镇总督之职,就免得二将争来争去,便当机立断的拍板道,“主帅之言甚是在理,赵统领,张统领,等平定辽东后,看二将谁的功劳更大,再决定辽东总督的人选,你二人有无异议?”

    赵全忠、张统领二人也是无话可说,眼下由景杰来兼任总督之职是最妥善的平衡法子,反正将来景杰是主管全天下的兵马,也不会霸着辽东总督不放。

    二人并无异议,拱手称是。

    方原望着户部尚书沈祥,问道,“沈尚书,重建一个五万兵马驻扎的东江镇,需要多少银子,户部的银子够是不够?”

    沈祥为难的道,“摄政王,重建东江镇的费用不会低于修建舟山水师基地,至少需一,两百万两吧!这一、两年来,先打山东,再打湖广、河南,户部早已捉衿见肘,支出五十万两银子可以,两百万实在太多了。”

    方原也不去为难他,连连征战,银子如流水一样的花,沈祥能掏出五十万两银子已是相当了不起的政绩。索性这次讨伐李自成,从李自成那里搜刮了一、两百万两银子,再加上户部的五十万两银子,应该能勉强凑够两百万。

    方原说道,“我再自掏腰包一百五十万两,应该是足数了!”

    重建东江军镇的花费,大部分由方原自掏腰包,内阁、六部还有话说?王秉鉴只能应允了。

第650章 地域黑() 
既然没人出来反对,重建东江镇的议案就这么拍板了,方原再次望向了代替文官系统出头的王秉鉴,问道,“王阁老,你还有什么忧虑,一并说了吧!”

    王秉鉴与内阁其他诸人对视了一眼,继续说道,“其三,前方军事连连征战,军粮消耗巨大;摄政王还不断往湖广、江西运粮赈灾安民,户部短时间内恐支拨不出大量的军粮用以北征。”

    沈祥也站了出来,附和王秉鉴的提议,“摄政王前来江南前,江南还时常花大价钱去湖广买粮。如今却颠倒了买卖关系,反倒是从江南往湖广、山东运粮,而且还是白送。这,简直拿江南的民脂民膏去养湖广、山东那群刁民嘛!”

    方原也知江南虽是鱼米之乡,但却承担着生丝、丝绸的生产。因种桑养蚕的利润远大于种田,大量的田地改成了种桑,一旦江南粮食不足,便花大价钱去湖广买粮。

    如今却要江南免费送粮给湖广、山东,作为江南富商代表的沈祥自然是满怀怨气,也情有可原。

    这些地域的攻讦,在穿越前也是屡见不鲜。就是一省之内的苏北、苏南互相骂了几百年也不不消停,何况还是省外的山东、湖广等地?

    沈祥见方原默不作声,继续说道,“摄政王,江南的粮食是要先保江南人的用度,而不是湖广人、山东人!”

    王秉鉴又附和道,“摄政王,如今南直隶、浙江各州府粮仓,还有绍兴官仓里几无存粮,不能再滥用江南民力、财力啊!”

    粮食问题确实是个问题,湖广战场,因李自成流寇作战对民生摧残极大,方原又从南直隶再征调了二十万石粮食,十万布匹进入湖广、河南,进行安民。

    这前前后后算下来,单是在湖广安民就耗费了军粮四十万石,再加上出征半年的军粮,湖广、河南战场已花费了六十万石粮食。再算上出征山东战场,战后安民的粮食。这一年内花费的粮食至少在一百万石以上。

    何况,方原还慷慨的免了山东、湖广三年的田赋,至少在未来两、三年,这两个新占区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收益,只能靠着江南的财力、民力来强撑。

    沈祥所言极是,山东、湖广两场持续的战争,还有战后安民,是高强度的粮食损耗,纵然江南是鱼米之乡,也难以承受。在独立核算团的账簿里,无论官府官仓,还是绍兴储备粮粮仓的存量早已见底,无法再支撑大量的军粮消耗。

    江南确实有苦衷,方原也能理解。但,理解归理解,个人在心里怎么想,方原也管不着。但在朝堂上公然称呼另一布政司的百姓为刁民,就是赤裸裸的地域攻讦,方原绝不能容忍。

    方原望了望二人,沉声道,“王阁老,沈尚书,无论江南、湖广、山东百姓都是大明的子民,正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他的声调越来越大,语气也越来越严厉,“之前没有湖广的粮食,江南能安心种桑?如今湖广不过是遭受了战火摧残,百姓一时食不果腹,需要江南伸出援手,你们就想坐视不管?没有山东作为江南的屏障,满清入关早就抢到江南来了;没有山东的矿产,江南的火器,火炮从哪儿来,江南怎么自保?你们这个内阁,是全天下的内阁,还是江南的内阁?!”

    他呵斥到最后,目光阴沉的望着二人,淡淡的道,“在你们眼中,我也是北方来的刁民,玄甲军十之八九都是北方来的刁民,是吧!”

    方原直接搬出了自己和玄甲军来说事,王秉鉴、沈祥哪里敢这个话,连忙收了口。

    王秉鉴吓得连连摇头,“不,摄政王误会我的想法,我是全力赞成向湖广、山东赈灾,只是提醒摄政王要珍惜民力,谨慎对外用兵。”

    沈祥也跪在地上,改了口风道,“摄政王,我是一时昏了头,口误,口误。”

    方原见二人主动服软认错,也就不再计较,强压下了怒火。

    但抛开二人的地域歧视,所言却甚是有理,要重新发动新的战争,至少需要等到一年之后的新粮收成入仓。而且江南还必须风调雨顺,不能有灾荒之年。

    但,却缺粮归缺粮,在这个与京城和谈的紧要关头,方原岂能承认江南无粮,这个消息要是传了出去,那还得了?

    方原缓缓的说道,“王阁老,沈尚书,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在江西还秘密建了一个粮仓,内有粮食五十万石,足以支撑一场北伐战争。”

    王秉鉴、沈祥从未听过江西有什么储备粮,至少在户部的账目里是没有这笔粮食的。但方原做事一贯出人预料,也难保他是不是真的在江西留有后手。

    二人无法判断方原所言的真伪,自然不能随意开口反驳。

    王秉鉴与方原冷峻的目光一对视,突然心有所悟。无论方原有没有留有后手,在这个关头,也绝不会承认江南无粮。他身为内阁首辅,绝不能再说丧气的话,传了出去,会极大的影响军心士气,甚至是眼前有利的局势。

    王秉鉴忙改口道,“原来摄政王还留有后手,在江西还有一大笔粮食,老臣糊涂,糊涂啊!”

    方原见他知情识趣的替自己圆话,果然是个老滑头,怒气尽去,哈哈大笑道,“当然,我们虽然有一举踏平京城的实力,但毕竟陛下在京城里,我们的原则是和谈为主,军事征讨为辅,先礼后兵嘛!”

    “冒尚书,礼部给江南日报下达公文,将这个决策在江南广为传播,务必要妇孺皆知。”

    王秉鉴、沈祥、冒辟疆三人连声应了。

    方原在江南大肆宣传就是在虚张声势,营造出一种随时可以北伐的架势,给京城朝廷施压。

    当然,虚张声势归虚张声势,是不能当饭吃的,要解决江南缺粮的问题,必须另行良策。

    方原说道,“王阁老,我准备在南直隶、浙江再多推广一百万亩杂交水稻,稻种由王府分发,内阁主持耕种。”

    一百万亩杂交水稻一推广,多征收的田赋至少有一百万石,便可以解决粮食危机。但购买一百万亩杂交水稻,所需的银子至少是一、两百万两银子。

    因重修凤阳皇宫,重建东江军镇,已抽空了方原的家底。方原在余额宝的账户上只有五十万两银子,这笔银子实在是抽不出来,唯一的法子就是从系统的花呗借款二百万两银子,分24期分期支付,在两年内还清这笔借款。

    杂交水稻的播种利润乃是寻常水稻的三倍,方原之前为了控制粮价,减少银子的消耗,造成粮价飙升,是严格控制杂交水稻的播种面积。全江南的播种面积只有五十万亩,全在绍兴的储备田。

    如今方原一下就再推出了一百万亩杂交水稻,而且还没种在内阁、军方共管的储备田上,而是将播种州府的分配单独交给了内阁,就是送了一大块肥肉给内阁。

    王秉鉴等内阁大学士们是心知肚明,方原投了桃,他们必须报李。接受了方原给出的好处,在北伐一事上就不要再唱反调,老老实实的照办便是。

    王秉鉴、沈祥、冒辟疆、毕懋康等内阁诸人一同站出来,支持了方原的决议。

第651章 战和之间() 
紫禁城

    乾清宫

    坤兴公主、梁嬷嬷一行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半个月的车马劳顿后,抵达了京城。

    公主在乾清宫里见到了崇祯,周皇后,一家人已有六年未曾见面,周皇后与公主相拥在一起,大哭不止。

    崇祯本以为在家书里就这么一写,根本没指望方原会放公主回北京城来探亲,愣在那里一言不发。

    待周皇后、公主母女叙过旧情之后,公主又冲崇祯恭恭敬敬的下拜行礼,“父皇,女儿受驸马的托付,前来问候父皇身体安康。”

    崇祯坐在龙椅上,直直的盯着公主。公主此行显然是带着方原的话前来,比起天伦之乐,身为帝王的崇祯更在乎方原此时此刻的态度,便强压着思女之情,面不动容的道,“娖儿,平身吧!驸马托你带来了什么话儿?之前朕在山东的提议,驸马应允了?!”

    公主恭恭敬敬的道,“父皇,驸马的想法是,虚君实相制不能变,由朱慈焕继位大明皇帝,父皇退位,和母后退居后宫,颐养天年。”

    崇祯一听是勃然大怒,将龙案上的奏折扫落在地,厉声呵斥道,“娖儿,你身为大明公主,不知劝导驸马守人臣之道,带着这么个条件回京城探亲,就是充当驸马的说客来着?你这是女大不中留,胳膊肘往外拐啊!”

    坤兴公主轻咬着樱唇,顶着崇祯的怒火,柔声道,“父皇,女儿不是胳膊肘往外拐,也不敢劝说父皇、母后应允驸马的条件。只是想与父皇说一说,若是不应允驸马的条件,会有什么后果!”

    崇祯冷冷的一笑道,“还能有什么后果,无非是方原攻破京城弑君,你这个不孝女来弑父罢了!朕告诉你,朕绝不会落在方原手中受辱,朕会留着一个帝王的尊严死去!”

    坤兴公主叹道,“父皇,驸马应承过女儿,绝不会弑君,也不会逼死母后,仍会以皇帝、皇后之礼相待。”

    崇祯大怒道,“朕不稀罕!大明江山都没了,哪里还会有帝、后之礼?!”

    公主耐心的劝道,“父皇!女儿要说的是,驸马眼下真的不想篡夺大明江山,只是想实现他心中构架的宏伟蓝图。若父皇一再相逼,不愿向驸马妥协,逼得驸马改变了之前的心思,大明江山才真的彻底没了。”

    崇祯提起剑冲上前,恨不得一剑刺死了眼前吃里扒外的坤兴公主,却被周皇后、方正化二人死死的拦住了。这一剑要是刺了下去,双方便再无任何回旋的余地,只能不死不休了。

    崇祯以剑指着公主的面门大怒说道,“逆子啊!谁是君谁是臣?朕凭什么要向一个乱臣贼子妥协?!”

    坤兴公主面对父亲的剑锋,凛然不惧的道,“父皇,两千年前,陈胜吴广就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是君谁是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者就是君,败者就是寇,能当臣已是奢望!”

    “父皇啊!你扪心自问,如今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么?大明天下在几年前早就亡了啊!当今的天下之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