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原胜,则方原一统天下;满清胜,则满清入主中原!
在这种局面下,郑森死守的天津卫其实早已成了一块死地,出不出击方原也于事无补,便放弃了偷袭方原运粮队的想法,开始暗中集结水师,兵马,再谋出路了。
在周鉴戍卫明军的掩护下,方原顺顺利利的过了天津卫的防区,见郑森果然知情识趣,没来铤而走险的偷袭,便直接差人向郑森再送去了一封劝降书。
以方原的估计,郑森是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估计是不会投降,便不等郑森的回信,开始加快行军往山海关杀去。
大军刚刚离开天津卫的范围,方原便接到施琅从前方传来,顺利攻占老龙头海城的捷报。
五日前,施琅率浩浩荡荡的水师,还有大批兵马抵达老龙头海城,开始炮轰老龙头海城。
以施琅水师的战斗力,还有戚继光修建老龙头海城时,面向海疆的防御力,纵然有特战军相助,只要吴三桂派一万关宁军驻守老龙头海城的话,想要短时间内攻克老龙头海城,也是痴心妄想。
但吴三桂却轻易的放弃了老龙头海城的布防。
因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兵力有限,既要防御关外的满清,还要防御关内的玄甲军,在中间成了夹心饼干。玄宁均所有四万兵马驻扎在三十里长的山海关防线,还唯恐有失,哪里敢分兵去驻守一个十里外,只有防御海疆作用,对山海关卫城防御并不算要紧的海城?
吴三桂没有将老龙头海城当作一道防线,而是当成了前方的哨岗,仅仅的驻扎了一百军士,一旦方原的玄甲军逼近了山海关,立刻返回山海关卫城内报警。
施琅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的攻陷了老龙头海城。
老龙头海城的陷落,方原终于在山海关前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何况海城是依山而建,背靠大海,一旦前方战事有变,或吴三桂投降了满清,或京畿的几股明军抄了方原的后路,也可以从海路平平安安的返回山东威海卫。
方原的大军在五日后进入了老龙头海城,因老龙头海城占据了海滨的制高点,便安排一半的军士驻扎在山上,看守着随军的粮草,一半军士驻扎在海城内,接管了城防。
第668章 左右为难的吴三桂()
方原进驻了老龙头海城,立刻实施了下一步的计划。
其一是派出施琅率水师舰队从辽东不冻的港口登陆,杀入辽土腹地,侵袭满清后方,实行减丁政策。
其二是派人对山海关卫城的吴三桂的关宁军进行招降。
吴三桂拥有四万关宁军,说能决定天下的归属,也太看得起他。但山海关的归属,吴三桂还是能做主的。至少京畿这一仗的胜败,至少有一半系在吴三桂身上。
若吴三桂投降满清,八万满清铁骑加四万关宁军,以方原的估计,这一次北上京城只带了七、八万兵马,胜算并不大,只能撤回山东再图后计。
若吴三桂向方原投降,满清的多尔衮除了退兵,是别无选择。
方原派出的使者,给吴三桂开出的投降条件是:1。吴三桂续任前都督,关宁总兵,麾下诸将也一并任职,与之前一般无二;2。吴家在京的田产、家财如数保留;3。关宁军必须接受改编,入玄甲军编制,月饷由2两月,比照玄甲军的标准,提高到5两月。
方原自问这三个条件已十分优厚,唯一令吴三桂会为难的,估计就是关宁军接受改编这一条件。但,这个条件乃是红线,若改编都做不到,那关宁军与之前的军阀做派有什么区别?方原岂能花银子去养一群脱离政权掌控的军阀?
他派出了周鉴当使者,前去山海关内劝降,还一并送去了十万两银子,作为安抚吴三桂的举措。周鉴掌管着京畿戍卫明军,也就是掌管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还有在京数十口家人的生死。由周鉴前去劝降,对吴三桂的心理压力显然更大。
周鉴一行人送银子去了山海关,吴三桂只是礼节性的接待了一下,便将周鉴安置在关城内,一连数日都没动静。
吴三桂这些日子也是左右为难,关内,方原的七万玄甲军抵达了老龙头海城,派来了周鉴来当劝降使者;关外,满清皇帝多尔衮也到了山海关下,也派了之前合作过的晋商范永斗前来劝降。
这一南一北两股势力,全都派来了劝降使者,将吴三桂逼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上。
满清开出的条件是,多尔衮令阿济格与吴三桂结为异姓兄弟;裂土封王,只要吴三桂领满清入关,吴三桂所部能打下多少疆土,劫掠的子女、钱财,全归吴三桂所有。
满清这是慷他人之慨,反正明朝的土地子女都不是满清的,乐得借花献佛来给吴三桂做人情。
而方原开出的条件显然就不如满清的条件更有诱惑力,其他的条件还好说,但关宁军必须接受改编这一条,令吴三桂是生生的忌惮。吴家能享有尊崇的地位,令方原、满清双方势力全来拉拢,无非就是因为掌控着这支关宁军。若关宁军没了,方原想要生杀予夺,吴三桂还能怎么反抗?
从条件宽厚来讲,自然是满清的条件更有诱惑力。但从忠义来讲,引满清入关是什么性质的事,吴三桂是心知肚明。投降方原,不过是大明的内战,吴三桂算是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投降满清,他就铁定坐稳了汉奸之名,千年后也无法洗刷耻辱。
吴三桂是心事重重,披上了虎皮棉袄,由几个亲兵护卫着到了山海关的北关楼上,望着关外远方满清鞑子密密麻麻,闪着火把的军营,默然不语。
之前他已从条件优厚,忠义两个因素上分明考量了投降方原、满清的利弊。满清、方原各得了一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军事上的考量,吴三桂是不能不顾忌。他是关宁军的统帅,不能不顾全整个关宁集团的利益。
方原、满清两方,到底孰强孰弱,也是他最优先考虑的因素。投降实力更强大的一方,关宁军可以最大限度上的保全;投降实力较弱的一方,关宁军显然就是成了传说中的炮灰。
吴三桂一生都在与满清八旗作战,满清八旗的战力强横,他是了如指掌。纵然以关宁军的战力,能在相同兵力下,与满清打出2:1的战损比,也十分不易。
方原玄甲军的战力又如何呢?
吴三桂在亲兵的护卫下,又纵马来到了南关城的城墙上。十里外就是老龙头海城,夜幕下,他能清清楚楚的看到老龙头海城和山上的灯火通明。
吴三桂的关宁军从未与玄甲军正面交战过,对玄甲军战力强弱的了解只是道听途说而来。
玄甲军确实在山东、辽东打败过满清八旗。但,以吴三桂看来,那是游击作战,是骚扰战,打了满清个措手不及。若与满清正面交战,靠的是真刀真枪,游击战、骚扰战什么的全不管用。玄甲军还能不能有优势,殊难预料。
至于玄甲军灭福建郑氏,那是水师强劲,与陆战无关;击溃江西的左良玉集团,也是因左良玉不过是一群匪兵,战力岂能和满清相提并论?
打败李自成的三十万闯军、孙传庭的二十万明军,倒是令人信服的战绩。但李自成、明军的战力,和满清还是有相当差距的。换做关外的满清八旗八万大军来,估计也能做到。当年的十省总督洪承畴在关内剿匪剿得风生水起,到了关外还不是打了个松锦惨败?
吴三桂远远眺望着老龙头海城,在他的内心,对方原玄甲军的战力确实是心中没底。若玄甲军遇上满清八旗是一战而溃,那他才真正的上了贼船,哭都哭不出来。
一阵寒冷的夜风袭来,吹得吴三桂忍不住打了个冷颤,脑子里突然灵光闪过,百闻不如一见,既然摸不清玄甲军的战力,不如先约战玄甲军打一场小规模的战役,便可知玄甲军的战力强弱。
这一场试探之战,便可以决定军事实力的这一分该投给哪方,便投降哪方!
吴三桂心中已有计议,忙找来方原派来的使者周鉴,令他回去向方原回话。双方都是大明的军队,兵戎相见,不过是便宜了关外的满清八旗。不如双方在山海关以南的一片石约战一场,各派一千最强的军队出战。
关宁军若胜了,方原就立刻从老龙头海城撤兵前去京畿,不要再干涉山海关与满清的战事。玄甲军若胜了,吴三桂愿献关投降,与方原共同出战满清八旗。
周鉴被晾在山海关两日两夜,本还在惴惴不安,担心吴三桂会不会突然投降了满清,砍了他的人头祭旗。
但见吴三桂突然令他回去向方原约战,无论双方能不能谈妥,他也是逃离了虎口,忙连声应了,出关去向方原汇报。
吴三桂一面令周鉴去向方原约战,一面还邀请满清使者范永斗到随军观战。他这是在和满清拖延时间,佯作应允满清的劝降,并愿意先派兵和玄甲军开战。
第669章 约战()
周鉴将吴三桂约战一场的消息传回了海城。
方原接到这个消息,立刻就猜到了吴三桂的小算盘。若吴三桂真要与玄甲军作战,何必限定一千人的规模?无非就是在试探玄甲军的实力而已。
这一战不仅要打,还要将吴三桂彻底打服!
方原哈哈大笑着将吴三桂的战书扔在了军案上,冲着周鉴道,“大舅,还要劳烦你稍作休整,明日再去山海关走一遭,告诉吴三桂,我应战了,就在后日辰时。”
周鉴好不容易从虎口脱险,方原还要派他去送死,这,哪里有半点舅舅与外甥的关系,苦着脸儿道,“摄政王,公主是我看着从小长大的,看在公主的份上,你就饶过我吧!”
方原佯作吃惊的望着他道,“大舅,我正是看在公主的份上,才给了你一件天大的功劳,你竟要推辞?!”
周鉴愕然问道,“摄政王,功劳?什么功劳?!”
方原呵呵一笑道,“劝降吴三桂,关宁军的天大之功啊!大舅,我本想重用你,但又恐他人在背后嚼舌根。江南政权、玄甲军是论功行赏,你立了这件大功,他人是不服也得服!”
吴三桂的关宁军都是一群骄兵悍将,周鉴哪里敢有劝降吴三桂的心思?吓得连连摇手,“摄政王,饶了我,饶了我!满清的使者范永斗也在山海关,吴三桂就是在暗中和满清眉来眼去。我再去,说不定就被吴三桂杀了祭旗。”
“范永斗这个老汉奸也在?九年前,范家被族诛,只逃了这个老汉奸。如今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方原听了是暗暗一喜,淡淡的道,“范永斗在那是最好不过,等吴三桂投降了,大舅要捉了这个大汉奸,一定不能让他逃了。”
他见周鉴还是畏敌如虎,又说道,“大舅,吴三桂的老爹吴襄还在京城,吴三桂哪敢对你动手?若他真的扣押了你,我们立刻用吴襄换大舅回来。”
周鉴想了想也是这么个理,有吴襄这个人质在京城,吴三桂再犯浑也不至于连老爹都不顾了,非要杀自己祭旗吧!周鉴算来算去,这一次山海关之行,还真是不亏本的买卖。能劝降吴三桂自是天大的功劳,纵然不能劝降,也可以全身而退。
周鉴忙不迭的应了,次日清晨,又急匆匆的赶去了山海关回信。
吴三桂摊开方原的回信一看,方原在回信里先是罗列了吴三桂这些年孤身在宁远抵抗满清的大功,已足以名留青史,千古传诵,万不可晚节不保,和秦桧一个结局,遗臭万年。
接着方原就嘲笑了吴三桂想以一千关宁军对一千玄甲军的约战,扬言凭玄甲军的战力,区区一、两百人就足以打垮一千关宁军,何须一千人?!
在回信的最后,方原提出了一个赌局,若玄甲军能以两百人战胜最精锐的关宁铁骑,吴三桂就立刻投降。若玄甲军胜不了,便立刻率军离开老龙头海城。
吴三桂见方原的回信里,除了第一段罗列吴三桂的功绩属于官话、套话,其余的内容是口气狂妄,目中无人。
五百满清八旗铁骑,也不可能战胜一千最精锐的关宁铁骑,方原凭什么以两百人就能获胜,玄甲军一人长了三头六臂?!
这个赌局,吴三桂是想赌也要赌,不想赌也必须赌。换句话说,若玄甲军真有两百人战胜一千关宁铁骑的战力,山海关还凭什么来抵抗方原咄咄逼人的攻势,满清八旗也只有大败的份。
吴三桂是别无选择,只能早些投降。
既然方原放出了大话,吴三桂无论投不投降都要狠狠的打。否则纵然投降了方原,关宁军也在抬不起头。
吴三桂十分重视这一场约战,亲自在两万关宁铁骑里挑选了最精锐的一千铁骑,挑选了最优良的马匹,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