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长,这事我做不了主……”张集犹豫了下。
“嗯,是该回去问一问双亲的意见。”院长点了点头,接着道:“这样,你收拾一下,看今天能不能走,不能走的话就明天走,学校这边老夫暂且安排别的教员。”
教员走了,课程必然是会受到影响的,虽然课本都是一样的,但是上课的时候讲的可不只是课本上的内容。
就像张集上堂课讲的,就不属于课本,而且在书院里,也有很多教员都没有讲这些,不是他们不想讲,而是他们也不知道,没有参与过,也没考虑过,只是去研究课本,研究教学方式。
跟张集这种年轻人比较起来,他们的教学方式显得有些古板了,但是没办法,这就是新老交替,思想上的进步带来的结果。
“额……那个啥,如果我要是能说服双亲的话,估摸着这趟回家就要成亲了,然后才能去安南。”张集略显尴尬的说道。
想要出远门,成亲是必须的,毕竟这么年轻,虽然现在来看也不小了,但没有成亲却是个大问题。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样,老夫给你十天的时间,如果说服不了,十天之内你要回到书院,如果十天之内没有回来,老夫便在等你五天,这半个月内如果你依旧没有回来,老夫便将你的名字报上去,然后再给你半个月的时间去成亲,一个月内,你要回到书院,等候通知。”院长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虽然有点不太靠谱,但是没办法啊,朝廷等不了那么久,按照流程的话,这一套走完至少也要半年的时间,可半年后……
去安南的人早特喵的都走完了,哪还有他张集的事情?吃肉?汤都不给你一口,做梦去吧。
“好!”张集点了点头,礼制什么的虽然有些不合套路,但事情比较紧急,而且还是公务,应该可以搞定的。
于是,张集开始收拾行李,去车站买票回家。
与此同时,与张集有同样经历的人还有不少,有些是直接拒绝了,有些则是在犹豫。
但不管怎么说,去安南,这都不是一个轻易可以做出的决定,那地方终究还是太过偏僻了,而且以往也听说过不少的案例,不少人去了安南以后,最终都没能回来。
老死的什么就不说了,而且据说那边的气候和环境很恶略,让人难以适应。
比如说还有人说在那边不能生病,随随便便的沾上点什么不舒服的,基本上就危险了等等。
吏部的动静倒是不小,但问题在于,真正收获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不过这也在预料之中,这种事情,毕竟不是发配,官员也需要征询一下双亲的意见,而这中间的过程又有多难?这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这还需要时间去解决。
而吏部方面则是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去寻找合适的人,一部分则是开始根据计划来安排这些人的去处。
没有具体的名单,只有每个地方需要去的人数,其他的,则是根据各自的级别来定位,这只是一个初步的人员配置框架,剩下的往里面填人就可以了。
安南的事情在大堂内地还没有彻底的传开,毕竟偏远地区,一时半会儿的也传不出来,朝廷内部呢,也没人敢乱说什么。
第六九八章:太子亲临()
安南的情况的确太过出乎人的意料了,但是李元吉又不想在安南耽误太多的时间。
首先,顽疾必须要尽快的清除,除此以外,还不能影响到安南的正常运转。
这看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的感觉,毕竟将要清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官员,甚至不排除全部清理掉,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
所幸的是,安南的情况并不好,并不是关中,中原等地,那里的经济情况很糟糕,所以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心。
只要能够控制住人心,后面的问题自然也就好说了。
而对于人心的控制,这一次李元吉再一次的显示出了他的丧心病狂。
一列客运专列从长安出发,火车头吭哧吭哧的卖力前进着,头顶上冒出滚滚的黑色烟雾,味道有些呛鼻,但却没人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的。
火车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火车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这是一列军列,在军列的中间,夹着一节专用特制车厢,跟那些普通的专用车厢不一样。
这节车厢,从内到外,所有能够用到的材料,都是最先进的,包括车轮,车体,用的全部是最新的,最坚硬,抗爆能力最强的新型复合钢材。
根据实验,这节车厢足以抵挡三枚手雷组成的集束手雷的近距离攻击,七枚手雷一下的集束手雷,根本破不开这样的防御。
步枪在四十米外无法击穿列车的车厢,唯一有可能被突破的地方,便是车窗,那里仅仅只是玻璃,不用子弹,一锤头就再见了。
大唐并没有研制出防爆玻璃,不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车厢的内部,也就是玻璃的上方,加装了一道防爆卷帘。
防爆卷帘可以抵抗手雷爆炸的碎片攻击,但却无法抵抗近距离步枪子弹的攻击,但这无所谓,加装上防弹卷帘以后,还会有士兵直接抬着防爆钢板将其固定在车窗上,将其封死。
而这节车厢最恐怖的地方还不在于此,在正数第二个车窗,与倒数第三个车窗,那里在车窗两侧一共架着四挺机枪火力。
没错,那里就是机枪阵地,而这列车厢并非是单一的,按照规定,这列车厢一旦开出去,那就是一趟专列。
前后的车厢虽然不起眼,但其实也算是特制的,这就是个移动的军火库,就是个移动的炸药包,移动的火力点。
整个列车一共十三节车厢,连带上车头与煤水车厢,一共十五节,比普通的列车少了两节。
而十三节客运车厢,除去一节专用的特制车厢,余下的十二节车厢内,一共存在着七十二挺机枪,二十四门轻型迫击炮,四十八具火箭筒。
因为是专用列车,车上有专用的弹药库,所携带的弹药,是完全足够这些装备使用的。
而这仅仅只是重火力,如果再加上一千名士兵的话,去除控制机枪迫击炮等装备的士兵,这列专列上至少还有八百支步枪。
在当下这个环境里,除非是找死,不然绝对没人敢来触碰这列火车。
而此时此刻,专用的特制车厢内,气氛多少有些沉默。
位于正座的青涩少年,显的有些紧张,而在他对面的三位大臣,对此好像也并不在意,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
尽管在李元吉面前表现的很坚强,很完美,可李承光现在还是无法避免紧张之意。
“殿下无须过于担忧,此行安南,并无大碍,殿下只需做好自己当做的事情即可,余下的,臣等会替殿下分忧的。”李道宗暗暗的叹了口气,开口开导着自己的这位堂侄。
他觉得李元吉有些瞎胡闹了,让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去安南处理这件事情,虽说他是太子,虽说也未必就是让太子自己去处理的,但在他看来,现在还是太快了。
至少也要等到太子十七八以后,才能够单独的去处理这种事情。
可以看的出来,现在的李承光身上背着的压力很大,李道宗倒是有些担心,这股巨大的压力会不会将他给压垮?
“皇叔,你再给孤说一说安南的情况……”李承光依旧皱着眉头。
有紧张,但更多的还是要办好这件事情。
临行前父皇告诉他,此行的目的为多看,多听,可以适当的发表意见,但更多的是要看其他大臣是如何处置事情的。
为此,李元吉特意将马周与魏徵两位内阁大臣都给派了过来。
接下来对安南的处理,依旧是李道宗在主力负责,魏徵和马周负责出谋划策,李承光,有什么好的建议也可以说,没什么好的建议就是去当个吉祥物也是有收获的。
除了这三位大臣会以李承光为中心来操作以外,身边还跟了一千名禁军护卫,这是李承光的贴身护卫。
当然了,去安南那种地方,身边只带着一千护卫,李元吉是不会放心的。
驻军和十九军都忙着自己的事情,一时半会儿的也抽不出更多的精力。
于是,李元吉大手一挥,第三军第十一师已于前日乘坐专列出发,他们将于李承光之前两日提前抵达海州,并且直接登船出发前往安南,只需要在海州留下一个团的部队就可以了。
这一个团会跟随李承光一起出发,这样李承光身边的兵力就达到了五千人左右,安全方面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仅仅只是一个十一师,是远远不够的,驻扎蜀地的第十三军第二十二师,经蜀地走陆路直接开赴安南,驻扎于岭南的第十七军第十八师,也通过陆路直接进入安南。
随着李承光的到来,安南整整增加了三个甲种师的兵力,这些兵力一部分是用来保护李承光的,一部分则是用来弥补十九军兵力不足的。
要想下重拳,必须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证在他们挥舞拳头的同时,不会有人拿着一把刀冲上来跟自己拼命。
当然了,驻扎扬州的第八军已经全体进入战备状态,全军只留下一个师镇守,余下的四个师全部开赴码头待命,只要前线传来情况,不管安南局势如何,第八军都将全体出征安南,毫不犹豫的,不带任何疑虑的。
第六九九章:骂声一片()
可以说,为了李承光的安全,李元吉已经动用了巨大的力量。
如果不是岭南的十七军不易调动过多,直接下令十七军全军备战才是最合适的,但是这并不影响。
就算安南真的出现了问题,以当下那里的兵力和战备部署情况,撑上几个月是完全没问题的。
当二十天后,李承光抵达交州之后,并未住进总督府,而是直接跟着住进了驻扎在交州外的军营内。
军营的规模并不大,只有两个团加上一千人的禁军,九千人左右的规模。
余下的兵力,则是完全散了出去。
十九军负责的区域进行了收缩,将空下来的地方移交给了第三军,第十三军及第十七军的三个师,如此一来,每一个州县的驻守兵力都有所增加,对于接下来的大动作,起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保障作用。
在全军进驻完成之后,李承光发出了来到安南之后的第一道命令。
皇帝的命令叫圣旨,太子的命令叫教令,简称太子令。
两者以圣旨为主,若没有圣旨,太子令也属于合法合规的命令,一旦接到太子令,任何人不得抗拒。
太子令则是作为国家第二级行政命令的存在,但是在此之前,太子令并没有使用过,再往前数,李建成倒是经常使用。
而李承光发出的第一道太子令,便是痛斥安南官风不正,将全面严查的消息。
然后接下来,自然而然的就是一阵鸡飞狗跳,所有的官员,所有的官府人员,不管是有编制的公务人员也好,没编制的吏,临时人员也好,全部在第一时间内被各地的驻军给抓了起来。
在接下来,当然是抄家了,经济方面不存在问题的,则进入第二阶段的审查,经济方面若是存在问题的,则全家被抓,财产没收。
对于如何判别有问题与没问题,这个其实也很简单,每一个级别的官员俸禄都是有限的,一个一年能赚二十贯的官员,即便他家里有一百贯那也是正常的,但是有二百贯的话,这个问题就大了去了。
“还没货吗?这到底要查到什么时候呀?”一名男子有些不满的埋怨着。
尽管朝廷已经在努力了,可还是无法避免的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
家里穷,很多生活必备品都不可能一囤就囤上几个月的,很多人都是一次性采买个十天半个月,然后下次再买。
其他的倒是好说,可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店铺内竟然买不到盐了。
一天两天的倒是好说,可是连续一个月都一直缺货,这就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了。
好吧,盐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需求量其实并不大,很多百姓家中食用的盐,都是每顿只放一点,或者一天只吃一次盐,有些条件更差的,甚至不舍得将盐放入锅中,只是在吃饭的时候拿着舔两口算事。
这种在其他地区似乎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在这里却是事实,而且在几年前,在整个大唐,这也是普遍现象。
“盐商被查了,官府说正在从其他地方调盐过来,估计也就这两天了。”店铺老板摇了摇头,有些无奈。
这次朝廷的严查,让他的生意的确好做了一些,平日里的那些牛鬼蛇神,现在也不见了踪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