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5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吉也领着李承光缓缓的离开了大殿,不过却没有去后宫,也没有去东宫,而是直接将其领入了自己的书房内。

    宋忠早就接到了李元吉的指示,进入书房之后,直接走向一堆资料面前,从中抽出了一份,直接摆在了李承光的面前。

    “看看吧!”李元吉脸上带着微微的笑容。

    带着疑惑,李承光打开了这份并没有任何明显标注的资料。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所有的资料都有一个特点,翻开之后的第一页,永远都是序章,接着是目录。

    序章可不是后世那种随随便便写上一段话就可以的,所谓的序章,就是对这份资料的总结,让人看完这篇序章以后,能够准确的了解到这本书内大致写了些什么。

    目录就不用多解释了,但凡是个正常人都能看明白。

    此刻李承光手中拿着的这份资料,并不算是什么机密,因为在刚才的朝会上已经公布了具体的数字,虽然每一个项目到底投入了多少钱,每一贯钱的收入到底来自于哪里,这些关键点并没有说明。

    但是也并不需要去说明,正旦朝会不需要去解释这些,只需要将总数说出来就可以了。

    看着手中这份财政资料,李承光有些走神了,暗暗想到这里面莫不是还有什么隐秘的事情?

    接下来是目录,目录仅有三个大章,收入,支出,盈余。

    每一个大章下面又划分了不同数量的小章,但这些小章也并不是最详细的,分别为税收,本土铸币,海外铸币,其他收入。

    支出则是分为军费,官员俸禄支出,基建支出三个小章。

    盈余则没有小章,就是一个孤零零的大章列在那里。

    这是一个比朝会上说的稍微详细一点,但却依旧很粗糙的账目。

    李承光有些好奇,父皇为什么会给自己看这些东西。

    不过好奇归好奇,在亲眼看完这份资料上的内容之前,李承光可不会傻乎乎的去质疑什么。

    然后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的赫然正是今年的税收,与皇甫无逸所说的基本一样,全年税收二百四十四万三千六百贯,比上一年度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九点多,不到百分之二十,大约就是四十多万左右。

    上一年度比上上一年度同比增长百分之十七左右,连续三年增幅在百分之十五以上,且每年都以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

    后面是一些分析,预计明年增幅可能会在百分之二十一至二十三之间,考虑到南北铁路中线有一部分即将通车,商品及人员流动性近一步得到了加强,且工业布局越来越多,大量的商品使得货物价格被迫下降,百姓购买力增加,所以能够有效的刺激经济发展。

    原本还以为这就是跟朝会上说的没什么区别,但看完这一页之后,李承光却发现自己错了。

    上面不仅只是列出了数据的对比,同时还带上了一些分析,虽然具体的分析不会只像这上面说的那么简单,但对于李承光来说,同样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这也让他更加深彻的认识到,发展经济的主要方法,就是修路,布局工业,让商品价格下降,保证工作岗位持续增长,使更多百姓有地方去赚钱,然后购买力自然也就增加了,购买的多了,虽然价格降低了,但庞大的数量足以抵消,甚至超越这些收入,于是,国家的经济自然也就好了起来。

    这份说明很简略,但却给李承光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思路,虽然以前他也问过马周这些问题,马周也跟他解释过,但当年太小,对这些问题也只能是懵懵懂懂的,根本没有真正的掌握。

    李承光紧接着翻到了第二页……

    “父皇,这……”李承光瞬间瞪大了眼睛,本土铸币二百多万贯,这个数字没有出错,但是后面的……

    李承光有些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道:“父皇,这上面是不是写错了?”

    “没有写错,继续看下去!”李元吉淡定的摇了摇头,说道。

    李承光强行压制着内心的震惊,按照这份资料上写的,海东诸省的铸币,根本不是之前公布的三百万贯,而是接近七百万贯,足足翻了一倍有余。而朝鲜诸省的铸币也不是一百万贯出头,而是逼近三百万贯,仅仅只是两个新纳入的海外地区,一年之内就差不多为大唐提供了一千万贯的资金。

    而这一千万贯,算上税收,算上本土铸币,大唐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够得到这么多的收入。

    如果这还不算震惊的话,那么下面的内容就足够震惊的李承光讲不出话了。

    户部准备在海东,朝鲜诸省建立数座冶炼工厂,用于对金银矿石的第一次冶炼,保证可以同等时间内将更多的金银运回本土。

    特别是海东诸省,目前已知的金矿银矿,开采率甚至不足一成,户部打算组织当地土著进行高强度的采矿工作,以确保可以再短时间内提供更多的矿石。

    说白了,这就是剥削,还有些内容在这上面并没有列举出来,比如说海东诸省的女人,大多数都被送到了别的地方,或者嫁给了汉人当小妾,户部只不过是配合着这一政策,在得到利益的同时,尽可能的把海东诸省的土著给玩死而已。

    因为计划才刚刚提出来,需要时间来完成,所以预计明年两地大约能够提供至少一千二百万贯左右,从第三年开始,每年至少能提供两千万贯。

    两千万贯的金子有多重?一两等于一贯,十两等于一斤,只需要二百万斤的金子,或者一百万斤的银子就可以了,这个对于整个海东来说,并不难。

    李承光有些搞不明白,既然朝廷有这么多钱,又为什么要隐瞒这一数字?特别是在他看到后面的盈余方面又跟皇甫无逸说的数字完全对上以后,就更加郁闷了。

    这些钱明明就在国库内,而且也花了出去,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藏富?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必要这么做吗?

第七一六章:朕也怕() 
是啊,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真的有必要这么做吗?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就一定说明,这里面有什么让他们不得不这么做的原因,至于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李承光并不知道。

    作为皇储,他能够接触到很多很多的机密,但是同样的,作为皇储,作为一个年龄这么小的皇储,并不是什么机密都可以让他接触到的。

    大唐的机密,正在随着李承光的年龄增长而一步步的向他解密着,每一年,他都会接触到一些之前他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就好像被人限制了等级权限一样,等级不到,这部分权限就不会解锁。

    而等级,就是年龄,或者说,就是他的思想,他的能力。

    “这些年来,大唐进步的太快了,人人都想要一飞冲天,朕也想。

    可是朕却有些害怕,海外的世界很宽广,还有很多的地方等着大唐去征服,可是在此之前,大唐必须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贸然的冲出去,只会让大唐迷失在外面的花花世界,从而忘记初心。

    一个迷失了自我的大唐,距离毁灭也就不远了,前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元吉开口解释着。

    作为皇储,李元吉必须要给李承光灌输这种思想意识,在自身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不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如果作为一个后世人的标准来评判,这个时候李元吉应该是指挥着万千的大唐军队,肆意的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摆着威风。

    但那样的威风有用吗?对国家,对民族,有好处吗?

    穷兵黩武,难道非要搞到那一步才高兴吗?

    李元吉并不想,所以才有了之前的停止计划,缓几年的事情出现,所以才会有了现在隐瞒真实数据的事情出现。

    隐瞒的只是总数据,实际上的投入却只多不少,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大唐快速的发展起来。

    资源,够用就好了,随着自身的需求,去不断的扩张,而不是需求是一的时候,直接奔着十的目标去扩张,那样只能拖累自己。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日后必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李承光明白了李元吉的目的。

    让自己看这些资料,告诉自己这一番话,不是在告诉自己大唐到底有多强大,而是在告诉自己现在的大唐是多么的脆弱,告诉自己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其实李承光自身也正是这个想法,虽然之前李元吉没有说过这一番话,但是之前南洋的那件事情,李承光的思想已经彻底的展现了出来。

    他能够看清楚现在,也能够看清楚未来。

    如果只是一个好大喜功的储君,当时李承光的建议就不会是派使臣去结交,然后通过正常的方式去开矿获取资源了。

    就舰队带回来的那些消息,不需要太多的,将陆战队调去三个师,完全可以控制一半的区域,那些资源就足够了,然后再花几年的时间训练更多的陆战队,去占领其他的地方。

    学着济州,学着朝鲜,学着东海,将他们也变成大唐的南海诸省。

    李承光很清楚,这只是大唐的终极目标,但是当下而言,并不适合露出这副霸道的姿态。

    大唐为了拿下吐蕃用了多久?用了四年的时间去训练高原军队。

    为了拿下济州用了多久?同样用了四年的时间去训练陆战队。

    拿下朝鲜则是拿下济州后的捎带,如果真要从头开始算的话,拿下朝鲜一共用了六年多的时间。

    拿下西域用了多久?差不多也有将近十年了,反正到现在还没真正的拿下,大唐完全可以派军队去,但现在却在修铁路。

    而那些海东诸省,则是直接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从开始的物部家族主动接触的时候,李元吉就在谋划这一件事情了。

    通过军火的交易,将大和国的女人带到大唐,许配给汉人进行生育。

    通过两方面的支持,让他们内部战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让他们自身的实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然后大唐依旧不着急着出兵,直到去年才开始出兵,那么中间这两年在干什么?

    在修路!

    从大唐本土,横穿整个朝鲜的简易公路,然后通过卡车,通过运输舰,将大量的物资运往朝鲜的南部港口,在那里进行资源的储备。

    等到资源储备的足够了,这才出兵,然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灭掉了早已元气大伤的大和国,将其变成了海东诸省。

    对于南洋地区的计划,李承光同样是参照着这些以往的战例去制定的这个计划。

    而他的计划就是结交各地王室,然后暗中勾起他们内部的混乱,能够引发战争最好,不能的话,也可以得到资源。

    同时去对那些地方进行详细的勘察,至少也要确保大唐军队登陆的时候,可以犹如进入了自家后花园一样熟悉,不仅仅只是对地形的熟悉,同样也要对敌方实力的熟悉。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而在这份计划中,李承光也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执行时间,不过这个具体的时间却又非常的模糊。

    什么时候大唐的工业供需即将超出本土的需求的时候,就是他们收割的时候了。

    这个套路深得李元吉的真传,这也是李元吉没有提出任何意见的原因。

    “一个国家,能不能持续的强大?永远持续下去?”李元吉很满意李承光的回答,自己准备了一大通的话,没想到只说了一段他就明白了,转而接着问道。

    “理论上是不存在的,强大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便很有可能无法突破这一瓶颈,能否继续强大下去,很大程度要看能不能带来什么全面性的改变,就好比之前在父皇的引领下,大唐开始了工业革命一样,理论上工业革命也有他的巅峰,到了这里,除非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然唯一能做的只有是维持,或者下滑。

    至于永远持续下去”李承光有些迷茫,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答案,根据历史经验,是不行的。

    “是传承”李元吉淡淡的说道,似乎是想到了某一件事情,眼光逐渐的飘向了远方。

第七一七章:传承思想() 
传承是什么?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华夏来说,谁都知道传承的意义代表着什么。

    从普通人家开始,父亲将自己这一生的思想与技艺教给自己的孩子,孩子在教给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传承。

    可能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或许只是种地的技巧,或许只是做人的一些道理,不管怎样,这就是一个家庭的传承。

    以前还没有被削弱,被迫转型的世家,将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