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督军-第6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芝泉已经把电报看完,这时顺手当给梁士怡“海军运输舰队发生暴乱,携所押军火南下,两万支步枪,悉数遗失。”

    梁士怡的脸色铁青“这回,麻烦大了!阿尔比昂人那可怎么交代!”

    陆正祥道:“阿尔比昂人那里,我去尽量斡旋,但是燕荪,你也得帮我。不管怎么说,总得要把阿尔比昂人稳住,好不容易维持下来的局面,绝对不能就这么坏了。大爷那边,要不要去说一声?”

    段芝泉摇头道:“他的脾气,你现在去说,肯定要触霉头。等过了今天,找机会再跟他说吧。我现在是想着,这么多枪支遗失不是小事,只怕这是个开头,乱子还在后头呢。”

    几人全都明白,拐走如此数量的军火,肯定是早有预谋,能够筹划这种事件的人,显然所图非小。有了这么多枪支和弹药,接下来唯一要做的事,就只剩谋逆。按照这一事件的程度与规模,以及之前松江郑妆成被刺,兵舰造反等事,筹划此事者,多半就是葛明党。想想两万支步枪,加上数艘兵船落到孙帝象手中,几人的面色,都变的凝重无比。

    段芝泉看向梁士怡“燕荪,我的陆军部名存实亡,兵权都在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若是动了刀兵,至尊也不会点我的将。可是你要是不备足了款,怕是过不了关。”

    梁士怡道:“钱……我倒是有准备,但还是盼望着不打为好。”

    他抬头看了看天空,长叹道:“刚打完了东洋人,自己又打,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袁慰亭并不知道所发生的一切,由于身体的原因,加上表演分散了他大半注意力,部下的反常,他并没有在意。等到寿宴结束,来到沈金英的东一宫时,天色已经很晚,沈金英招呼着侍女准备茶水,又伺候着袁慰亭宽衣落座,埋怨道:

    “你也是,自己的身子骨,你还不知道?面上过去就完了,一坐坐到这个时辰,连药都误了。”

    “这可不能面上过去就完了。我是谁?我是这国家的天,是这老百姓的主心骨。天要是变了颜色,老百姓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主心骨要是不够硬朗,人又怎么活饿有惊奇神?所以这天不能反常,天气一反常,人心就不安定,这是天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啊,为了这一国的老百姓,为了咱这国家的前途,也得好好活着。你把药给我热一热,我喝了它。”

    “一直温着呢,这就给你端去,你就说为了国家,为了百姓,几曾为了我?”

    袁慰亭哈哈笑道:“我这不是就为了你,天天都到东一宫么?今天怎么样,你也高兴吧?百官命妇都来朝拜,只可惜,十格格有孝,不能亲至。当初你见她,总要以恩人之礼视之,他日,你们的关系就得变成君臣,就是她拜你,不是你拜她了。”

    “谁拜谁的,都一样。她从没小看过我,我也没忘过她的好处,大家就是一家人,也谈不上高低二字。”沈金英大方的一笑“明年她再来拜,也是一样的。就是今年冠侯送了这么一份大礼,明年不知道还能送什么。”

    “冠侯送的这套餐具,不错。不过各省的寿礼也不逊于山东,有好几个省都报了祥瑞。这些人的嘴脸,跟之前的时候就大不相同,那些祥瑞我心里有数,不是牵强附会就是伪造出来的。这种手段,都是我用剩下的,现在跟我用,怎么可能有效?不过东西虽然是假的,但心意却是真的。有这份心意,就是真正的祥瑞!人心所向,天下归心,你说说,我们还需要怕谁么?”

    袁慰亭捻动着胡须,自得地笑道:

    “各省督军,或是亲自来,或是上电报,所发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呼吁改变国体,恢复帝制。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心所归!天下人,苦共合久以。咱们中国,还是得有皇帝才行。当今天下,这个皇帝,我不当,又有谁配当?我当初就说过,名不正而言不顺,言不顺,而令不行。当初那些督军们,眼睛长到头顶上,连我的命令,也敢阳奉阴违,现在却又来主动巴结,这便是名位变化,才有的威势。冠侯打赢了东洋人,我有这么支强兵在手,天下还有谁敢反对我登基?只要我做了皇帝,接下来,就能大刀阔斧,一扫积弊。我们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等过了年,把该办的事办妥,咱们,就该享福了。”

    享福么?沈金英已经听说了兵船造反的事,两万杆运给洋人的枪,都下落不明。这么庞大的军火,不管落在谁手里,都将是心腹大患。更何况,他们的去向还是南方……那里,可一向是葛明党的根本范围。或许正如冠侯所说,自己一开始,就错了。

    看着袁慰亭兴奋的神情,沈金英的心复又一硬“随他去,只要容庵高兴,就是对的。若是容庵都去了,这个国家怎么样,又关自己一个女人什么事?但愿如容庵所愿,日子越过越好。”

    前门车站,绰号老乡亲的京剧名伶孙菊仙,一边走,一边将一把把大洋钱朝天上乱丢。叮当做响的银洋滚的到处都是,惹的路人纷纷驻足。见孙菊仙没有拣拾的意思,开始试着拣起离自己最近的银元。再后来就变的更大胆,开始主动去拿,最后变成了争抢,互相推搡、漫骂,乃至互殴。

    孙菊仙的跟包急的满头大汗“老板……老板,您这是干什么啊?这可是大洋钱。您哪怕跟人有气,也犯不上跟大洋置气啊。”

    “小子,你懂个什么。我从前金那时候,就在老佛爷面前当供奉。打那个时候起,我唱戏就只挣包银,没挣过银元。这叫什么玩意?能跟元宝比?再说了,过去这上头印个乱臣贼子,我也就忍了,可是现在曹操眼看着就要变王莽,我还能拿着它?我嫌寒碜!到时候他自己遗臭万年,我也得跟着他挨骂,我挨不着!孙老爷子,不伺候他了。这大脑袋谁爱要谁要,我反正是不要了。跟我回山东,别害怕,有赵冠帅在,不怕没有好日子过。”(。)

第六百九十七章 好日子() 


    对山东的百姓来说,眼下,倒是真不至于为日子太担忧。虽然打了一场大仗,但是普通人的生活,并未因此就变的糟糕。整场战争的开支,实际是由山东省正府承担,并未转移到普通人身上。

    即使身处交战区域的百姓,只要没被东洋人找到,身家性命还在,生计就不会变的多艰难。被毁坏的房屋,由山东省正府给款补偿,享受长达半年的救济粮款,同时免去三年田租。

    由于这一带的大部分土地属于赵冠侯家属,这些命令得以顺利地推行,由于大批复员军人担任村干部,也能保证命令顺利实行下去,不至于在基层打折扣或是能阳奉阴违。

    如果不是山东之前细化了户籍管理制度,在这种福利吸引下,怕是会有很多人会把自己的户口改在胶东,去享受优惠政策。另外一些拒绝转移者,大多受害,其名下的田地,也可以空出来,分给了这些服从命令的百姓。

    原本住在胶东的中产阶级或是富人,其损失的财产,在搬迁之前已经做好登记,损坏的部分照价给付。包括工厂的迁移费用,也是山东正府报销。整场山东与扶桑的战争,没有占用过多民力,战后的重建,反倒刺激了市场,一部分百姓反而可以享受到因战争带来的实惠。

    除此以外,山东方面又有一项能为百姓创收的新项目出现:给洋人当长工。

    到泰西从事一至五年不等的工作,每月即可得到八块大洋的酬劳。这在眼下,绝对可以算做巨款。虽然对于出洋工作,且是战区,有不少人心存抵触,但是愿意用命换钱的人从来不缺。山东又吸纳了大批难民,邻省的青壮也愿意来山东找机会。是以,山东的就业压力始终很大,一月八块钱的大洋,足以让大批外省来山东谋生者心动。

    不同于招到工人,塞上船,然后什么都不管的卖猪仔模式。经过与阿、卡两国交涉,山东在海外专门设立了劳工派遣局,由在山东办警务的王松担任总办,一干留学生担任协办。在中国本土和泰西,都有派遣局的分支机构,既可以对工人进行统一管理,也可以帮助工人维权。

    山东虽然没有什么理想,或是主义之类的东西感召,但是宽松的正策加发达的经济,外加对知识分子的优待,足以吸引大批读书人来投。何况,还有一个恋爱自有,婚姻自主的优待,大批不想被包办婚姻的念书人,都把山东当做了桃花源。

    这些人中,又以文科学生占了多数。他们搞工业未必在行,但是办交涉,或是管理文牍,都不成问题。派遣局的成立,给不少学生,尤其是懂洋文,能与洋人交涉的学生制造了就业机会。

    这批人中,大多有留学背景,对于海外并不陌生。由他们草拟的劳工权益保护合同,里面保障工人权益的条款,比起在国内,可能更好一些,加上背后有山东官方背书,出洋工作,也并非是鬼门关。

    比起地主家的长工,海外工作的收入更高,至于辛苦和危险……当兵的一样要去拼命挨炮弹。不管怎么说,当工人总比当兵安全的多,收入又未必少多少。洋人包吃包住包服装,去海外搏一搏,能给家里赚回数百块大洋的家当,已经值得很多人赌上性命。

    对于合同,劳动保护,工人懂的不多,大家只知道,给洋人当长工,不是送死。那一大堆文书,都是保证家里可以拿到工钱,死了可以拿到抚恤,受伤残废可以得到赔偿的保障。比起在家乡做工,或许出洋的条件更好。

    年轻胆子大且富有闯荡精神的,以及一部分确实需要用钱的人,在招工处前排起长龙。看着招工处特别准备的白米粥,以及白面加棒子面掺起来的发糕,不少人产生了洋人伙食好,到海外也是这么吃的错觉,跟在后面排起了队。

    虽然他们知道,洋人付的工资是每月九块大洋,派遣局要扣下一块大洋作为使费。但是考虑到汇款的汇水,以及在海外,遇到纠纷都要靠这个衙门帮衬说话,这一块大洋的真也就不去计较。

    事实上,阿尔比昂每位工人支付的报酬,是每月十一块大洋,另外两块,则由赵冠侯与经手的阿尔比昂员工两下均分。随着工人越来越多,两方的好处就越来越大一干阿尔比昂工作人员,都得到了好处,工作做起来,也就更有劲头。

    山东本土的工厂,亦处在忙碌之中,之前迁移的厂房,需要回迁,机器设备刚刚安放完毕,就要开足马力生产。由于薪资待遇以及相关福利的优惠,山东算是共合技术人才的理想居住地,随着战前,山东推出技术人员、军人以及正府工作人员退休制度后,吸引力更为提高。

    即使这种制度被一部分人诟病为“培养懒汉的温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正策一出,其他省分工厂主,就面临很大压力。自己要么跟进,也实行类似的制度,要么,就得坐视手下人的逃离。像是河南巩县兵工厂,即使是有大总统的关照,甚至拉了一连兵来值勤,也没防住技术骨干潜逃山东。只为了晚年有人给自己养老,就有的是人愿意到山东工作。

    这一制度,甚至吸引了洋人的注意力。本来山东就有大批铁勒、普鲁士技师,随着战争的结束,松江等地的洋人,也开始大批的流入山东。他们收起了骄横,也不再提出各种额外要求,因为洋人在山东已经不吃香了。太多的同胞,导致洋人行情一路看跌,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的是整个群体收入都被拉下来。

    毕竟,谁如果提出高工资,就意味着求职肯定失败。加上山东跟洋人打交道时间长,对于洋人并不陌生,想要浑水摸鱼的水货,很早就被发现并剔除。最终得以录用的,大多确实有一定技术,且要价很公道。这些人基本都是没什么回国希望,准备长期生活在中国。山东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跟泰西比已经非常接近,某些方面甚至犹有过之,这些洋工人,也愿意献出自己的忠诚。

    有了这些洋工人的加入,不管是设备运转,还是机器维修,都更为顺畅。原本认为被认为徒有其形,难得真髓的工业,也在这些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开始蹒跚起步。

    战前,由普鲁士投资,中普合办的山东铁厂,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阿尔比昂两国共同持股企业。实际上,阿尔比昂人所占的股份并不多,也很难左右工厂的走势,只是借这面虎皮吓吓人。

    对于这座工厂,原本看好的人不多,毕竟离开泰西技师,很少有中国人能玩的转那些设备。随着青岛袭击,普鲁士工人指望不上,这工厂也就很难开的起来。可是在山东开出的高待遇,以及对普鲁士国民的优厚条件面前,这些技工的罢工并未持续太长时间。

    山东战争甫一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