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768年:大恐慌-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八个胆子我也不敢招惹。”

    “这么说临城梁五爷的审案是按照梁六爷的要求定的结果?”

    刘知府一边擦了擦额头上不时留下来的汗水,一边点头应承着。

    “是,是,我这阵当初是曾担心过那样处理显得过于草率,日后一旦暴‘露’,巡抚大人会追究我失察之责。巡抚大人,我这阵子一直掩耳盗铃,不敢提割辫子党的事情,就是担心一旦查明梁五爷是被割辫子党给害的,就等于我原来是审案结果是错的,将来巡抚大人肯定会追究我的失察之责。我从知县好不容易‘混’到知府,自然不想因为这失察之责被降职罚俸。巡抚大人,我与割辫子党正没有任何瓜葛呀。”

    “这么说来,这位梁六爷能证明你的清白了?”

    刘知府连连点头,他嘴里还一边嚷嚷着说:“不瞒巡抚大人您说。从年前到如今,不论是正一和尚失踪,还是这次您老人家去东昌府后我的各种布置,都是听从了梁六爷的主意。”

    案子审问到这里,又凭空冒出来一个梁六爷,福汉觉着有些头疼。案子再审也审不下去了。

    福汉吩咐官差准备好纸和笔,然后又让人跟刘知府去掉枷锁,让他把事情的原委从头至尾书写清楚。刘知府洋洋洒洒地写了份万言书,从梁六爷回家奔丧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他最后一次派人去京城找梁六爷问计的过程都认认真真地写了一遍,最后还没有忘了说这次梁六爷写给他的回信还存放在东昌府府衙的书房里。

    刘知府写完以后,官差把万言书‘交’个了福汉,福汉扫了两眼以后,吩咐人先把刘知府带回监狱,等他说的这些事情调查清楚以后再继续审问他。

    刘知府被带了下去,连同已经审问完毕的杨会长又被关进了木笼囚车,然后吱吱嘎嘎地被押送回了省城大牢。……aahhh+25510954……》

第106章 审讯4() 
刘知府被带出了公堂,关入木笼囚车,送回监狱。…一路上他都巴望着京城里的梁六爷赶紧从天而降,如今只有梁六爷才能证明他的无辜。

    刘知府被押出了公堂以后,福汉又重新把刘知府写的万言书拿了出来,逐字逐句地读了一遍。他手里拿起一枝‘毛’笔,一边皱着眉头读,一边把里面出现的名字都勾出来。

    福汉读完以后,把其中拉拉杂杂的名字逐一罗列出来,琢磨了一会,他把巡抚衙‘门’的官差们叫过来,一番细致的布置安排:张三临城调查这几个人,李四到东昌府负责那几个人,务必把刘知府‘交’代的每一个细节都调查清楚,重要的证人一律调到省城来。

    其他人都好说,有个人让他比较头疼,这个人就是身在京城的梁六爷呢。

    在福汉看来,这个梁六爷像是个手眼通天的神秘人物。虽说这个人无职无权,但他却又是户部尚书的红人,从刘知府的万言书来看,刘知府做的诸多不齿之事,这位梁六爷更象是幕后主使,想证明刘知府到底是不是割辫子党,这个梁六爷实在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

    福汉跟常大人没什么‘交’往,连面都不曾见过。他有些担心,如果直接派人去京城调查梁六爷,梁六爷再死不认账,难免不惊动常大人,这样事情就多了些麻烦。

    福汉把公堂上的官差,书吏等人都打发走。然后他枯坐在书案后面给乾隆皇帝写折子,把今天庭审过程仔细说了一遍。

    福汉正愁眉不展地给乾隆写折子,这时候‘门’口的官差进来送信,说皇城的‘侍’卫准备回京城复命,特地来找他告辞。福汉正想找人打听打听常大人的事情,平时皇城里的‘侍’卫伺候在皇帝上边,见多识广,没准可以从‘侍’卫这里探听出来一些常大人的情况。

    “快请他进来。”福汉放下手中的笔,冲着送信的官差说。

    官差出去以后,很快‘侍’卫便兴冲冲地走了进来。他给福汉请了安,然后说:“福大人,我年纪轻,做事不懂得隐忍,这次幸亏您老及时相救,不然就耽误大事铸成大错了。”

    “这是说的哪里话,‘侍’卫大人冰心可鉴,眼里‘揉’不得沙子。莫说是你,如果换成我,看到徽州会馆的那些‘奸’商做这样的卑鄙龌龊的勾当,也会控制不住情绪的。”

    ‘侍’卫被福汉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他嘴里忙不迭地说:“自打乾隆爷登基做了皇帝政通人和,百姓生活富足,可是也难免有些心存不轨的人。唉,地方不比京城,福大人还得要多多保重呀。”

    “多谢提醒,咱们都是满人,况且还拿着朝廷的俸禄,自然得尽心尽力给朝廷出力,为皇帝分忧。”

    ‘侍’卫连连冲着福汉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一脸高山仰止的崇拜之情。他接着说:“福大人,我这次出来的任务也完成的差不多了,我准备动身回京城给傅恒大人复命,不知道福大人还有没有什么吩咐?”

    福汉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说:“今天审完案子,初已查明,这次雇佣你的徽州会馆应该和割辫子没有什么牵连,这些不法商人无法是借着百姓们对割辫子党的惶恐情绪借机发不义之财,如今是非常时期,他们的罪魁祸首杨会长肯定轻饶不得。”

    ‘侍’卫听到这里,也跟着不停地跟着点头。

    福汉接着说:“如今需要调查的是刘知府,自从我到了山东上任以来,遵照乾隆爷的旨意要求各地严查割辫子党。可是他一直避重就轻,阳奉‘阴’违,在他身上有很多蹊跷事情。今天审问他时,他提到了梁六爷这个人,据他说是京城户部尚书常大人的幕僚。我跟常大人不熟,还想请你指点一二,探听探听常大人的‘性’格秉‘性’,免得出了岔子,走了弯路。”

    ‘侍’卫听福汉提到这位常大人,不由地撇了撇嘴,满脸的鄙夷不屑,他显然是没有把这个户部尚书看在眼里。

    “不瞒福大人说,常大人我倒是认识的。”‘侍’卫说到这里,朝‘门’外看了看,然后接着说:“我看福大人是懂大义识大体,有些话我也不跟您老藏着掖着。我告诉您老个秘密,这个常大人原本是宫里的普通蓝翎‘侍’卫,飞黄腾达也是最近这几年的事情。”

    “嗯,所以我不熟悉,只是这次到济南来的时候,才听说过这位常大人,同僚知道这人的也不多。”福汉说。

    “唉,要是官运亨通这些事正是命中注定的,有些人靠的是文章,孤灯清影,读书写字,等科举考试的时候一举成名;有些人靠的是武功,就像福大人您一样,登上这高位都是凭着自己在疆场上拼着命换来的。还有一种人,文章写的狗屁不通,别说疆场杀敌了,连马都不会骑,但是照样官居高位,福大人知道靠什么吗?”

    福汉摇了摇头。

    “有些的人凭借的是长相,不瞒大人说这位常大人就是。”

    ‘侍’卫偷偷往外看了眼说:“在宫里值夜,每逢巡查之余百无聊赖的时候,我的上司总跟我说些奇异的事情。有次他告诉我万岁爷要提拔一个‘侍’卫去内务府当总管,这个‘侍’卫平时‘奸’懒滑馋,吃拿卡要,通身都是‘毛’病。”

    “这样的怂货也能到内务府当总管?”

    ‘侍’卫摇了摇头说:“要不说我的上司心里不平衡,平时尽职尽责,遇到好事的事情竟然还不如这种说空话,见风使舵的家伙机会多。宫里的‘侍’卫们每到茶余饭后也经常议论这事,议论为什么乾隆爷怎么偏偏选中他去内务府当总管。”

    福汉也不由地有了兴致,他支起耳朵听‘侍’卫接着往下讲、

    “有消息灵通的说,乾隆爷之所以相中他都是因为他的长相,这个怂货的眉眼‘唇’齿跟归了天的孝贤皇后差不多。孝贤皇后我们都没见过,但是后来听年纪大的‘侍’卫们说,这个家伙简直活脱脱得跟孝贤皇后转世差不多,细眉细眼的长得还真相。”

    “竟然有这种奇事?”

    ‘侍’卫点了点,然后接着说“‘侍’卫们经常在皇帝身边走动,乾隆爷对他印象格外深。这个家伙‘精’明得很,他也知道有人说他长得象皇后,没事时他也就经常往乾隆也跟前凑合。他空闲时也不闲着,‘侍’卫们喝酒赌钱的时候,他就躲在屋里练字,字写得倒是不赖,听说是平时经常模仿万岁爷写字的结果。就这样,时间长了,他格外讨万岁爷的欢心。”

    “哦,竟然还真有这种事。难道这位常大人真的一无是处?”

    ‘侍’卫摇了摇头,接着说:“话也不能这么说。别看这家伙平庸无奇,但是也不是没有优点。不服气不行,有个优点别的衙‘门’里的老爷都不见得有。这位常大人虽说自己懂得不多,但是知人善任,他手底下雇佣了一些才学不错的幕僚,只要听说哪里有高人,他就相仿刘备三顾茅庐,亲自去请,‘花’重金请回来以后便委以重任,遇到事都听他们的,因此说这位梁六爷是他跟前的红人,很有可能是真的。”

    “如果真这样的话,这事可能有些麻烦。”

    “福大人的担心倒也不见得多余。我听说这几年常大人嚣张跋扈得很,他跟前的人不是说动就能动的。您老没有足够的证据的话,想要轻而易举地抓住这位梁六爷也不容易。”

    “哪该如何是好?这事不问他还真审问不清楚。”

    ‘侍’卫想了想说:“福大人,这事虽然难办,但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您老不妨这样,保证不会出什么差错。”……aahhh+2679……》

第107章 审讯5() 
侍卫说到:“福大人,您老要把梁六爷调到济南来不难。您老给乾隆爷写折子的时候,把其中的是非原委都讲清楚,不劳您老费心,乾隆爷自然就派人把他给您押来。”

    福汉说:“哦,我已经在递给乾隆爷的折子里把这事说清楚了

    侍卫摇了摇头说:“福大人,给皇帝递交折子之前,您老还有件事需要提前做。”

    “还有什么事情?”

    “您老得提前把这事给常大人稍微透漏一些。”

    “我福汉行得正,坐得端,为乾隆爷的江山恪职尽守,又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我犯得着去理会这种靠长相和心计混上高位的无耻之徒吗?”

    侍卫接着说:“福大人高风亮节,尽职尽责,确实令人佩服。在下在皇宫里待得时间久了,很多不平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官场上也是讲究技巧的,尽管乾隆爷英明神武,举世无双,但是每年还是有象福大人一样的耿直贤臣蒙冤受屈,身败名裂。”

    听侍卫讲到这里,福汉一下子沉默了。

    “福大人,有些人您老越是讨厌,却又越得罪不得。再加上常大人刚刚调离济南,您老接了巡抚的差事就准备审问他的心腹,明事理的人都知道您一心为了朝廷,但是那些喜欢嚼舌头的无耻小人就不一定这么想了,没准会议论您老这么做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呀。您老还是好好琢磨琢磨吧。”

    福汉听完以后,不由地点了点头。他心里清楚:别说抓梁六爷,单是刘知府被抓让常大人知道了他心里都不一定不嘀咕。刘知府原本是临城知县,恰恰是在常大人调入京城之前,他才被火速提拔为东昌府知府。他现在把刘知府下了大狱,常大人听说以后肯定会憋气窝火。

    福汉不由地叹了口气,犯了愁。原本简单的事情,因为牵扯到常大人变得有些棘手了。

    侍卫稍微停了停,说到:“福大人,我看不如这样。您老这就给常大人写封信,告诉他东昌府刘知府被奸人诬告,此事还牵涉到他门下的幕僚梁六爷,为证明刘知府的清白,恳请梁六爷回济南一趟以换刘知府公道。”

    福汉听他说完以后,想了一会说:“现在想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既然如此就有劳老弟你辛苦一趟了。唉,这官场比战场可难多了,我福汉打仗无数,什么时候怕过?这阵子却被巡抚这个要命的差事给折磨怕了。”

    福汉提起笔来给常大人写了封信,侍卫看后都不满意,到了最后侍卫索性从福汉手里边要过毛笔,亲自捉刀代笔,直到最后笔调极其谦恭文字万分恳切以后,侍卫看着这封以福汉名义自己写的信,才点头说差不多了。

    信写完封好以后,侍卫说:“福大人,我这就动身回京城,到了京城以后,我马上就把这封信交给常大人,您老给乾隆爷的折子可以稍微晚一天再寄出。”

    福汉心里感激万千,他拉着侍卫的手说:“这次幸亏有老弟步步提醒,不然我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咱全部心思为国尽忠给皇帝效力,不要功劳也不要苦劳,最怕着急上火费了不少力气最后一事无成不说,还惹得一身骚。”

    侍卫听完以后哈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