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768年:大恐慌-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折子的时候,梁六爷又发现了一个诡异之处,按察使在折子里压根就只字未提提刘知府跟贾知县行刑前的那番对话。

    梁六爷精明得很,他瞬间便觉察出来了其中的猫腻,按察使准时收了贾知县的银子,不然他不敢胆大包天地替贾知县兜着。

    想到这里,梁六爷心里发狠说:“按察使,你他***等着,我早晚给你点苦头尝尝。”

    梁六爷屏气凝神,长长地舒了口气。让自己安静下来以后,他提起笔来,模仿着按察使的笔迹伪造了一道折子,前面的内容不增不减,只是把刘知府说的那些话还有臆想加猜测的评论全部都省略掉了。

    写完以后,梁六爷先把真假两道折子放到一起比较一番,模仿得很象,连他自己揉了揉眼睛,都差点没分出来。

    看他忙活完,常大人也过来看了看,他也很是满意,冲着梁六爷伸出大拇指说道:“老六,还是你厉害,这足够以假乱真了。”

    梁六爷点燃蜡烛,用烛光把伪造好的折子的墨迹烤干,然后收拾利索以后递给常大人。

    梁六爷想起来按察使在折子里对他的一番贬损,恨恨地说道:“常大人,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呀,想想以前,我对按察使大人素来敬重得很,从来没有得罪过他,没想到这个忘八蛋到了这紧要关头却在皇上跟前搬弄是非陷害于我,实在是可恶。”

    “老六,你大可不必理会他。照我看,他这么做无非是想借机在乾隆爷跟前借机争取功劳。福汉被革职以后,山东巡抚暂时空缺,多少人都盯着这块肥肉,按察使在山东多年,他自己也想占据这个高位。他这种人实在不足挂齿,咱们连福汉都扳得倒,以后有机会教训教训他就是了。”

    梁六爷赶紧说:“常大人说得是。”

    常大人站起身来说:“老六,你这两天在户部赶紧忙活忙活,我去宫里见见皇上。我见了他以后,如果看他心情好,我就把这道折子递给他;如果他心情不顺畅,我隔日再给他,省得再多出现事端来。”

    常大人坐着轿子去宫里。

    进了宫,正好在养心殿前碰见小太监常宁。

    “常公公,万岁爷在不在养心殿里?”常大人朝着常宁拱手问好道。

    “万岁爷刚从慈宁宫回来。今儿皇太后身体康复了些,胃口也比前几天好了,所以万岁爷回来后心情好得很。”

    “唉,万岁爷心情好,我心里也舒坦些。劳烦公公进去禀告一声。”

    常宁慌慌张张地进去送信,很快就出来了,他站在台阶前冲着常大人喊道:“常大人,万岁爷有请!”

    。。。

    。。。

第138章 失算() 
常大人进了养心殿,给乾隆请了安。

    乾隆正哼着调调在宫殿里倒背着手转悠,看得出既轻松又愉悦。他招呼着常大人站起来,然后吩咐常宁给他搬了把椅子坐下。

    乾隆问道:“常大人,这阵子各地有没有紧急事情发生?”

    常大人赶紧说:“托万岁爷的洪福,各地都顺顺当当的。”

    “山东的事怎么样了?”

    “山东官员已经按照万岁爷的吩咐,在东昌府设置刑场,把刘、杨两人给凌迟处决了。这是山东按察使递上了的折子。”常大人一边说着,一边恭恭敬敬地把这梁六爷编造的假折子交到了乾隆的手里。

    乾隆展开折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这时候常大人的心不由自主地悬了起来,他屏住呼吸,不时偷眼观察乾隆的表情变化。

    乾隆把折子看完后点了点头,然后说:“这样很好,不仅警告了那些心存不轨的割辫子乱党,就连那些不好好听差办事的官员们也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常大人也跟着说:“万岁爷圣明,这样给混迹于山东的割辫子八个胆也不敢出来胡作非为了。”

    乾隆想了想说:“把福汉留在山东也没用了,我这就发到圣旨把他给调回来。接下来的麻烦是由谁接替福汉,常大人,你看山东按察使是不是合适的人选?”

    常大人与按察使在山东共事多年,知道这人做事素来小心谨慎,他原本也想举荐,但是按察使这次在折子里竟然敢置梁六爷是他的幕僚于不顾,胡说八道,大放厥词,实在是可恨,这种人一旦得势,将来说不定就是自己的麻烦。

    想到这里,常大人便说道:“他久在山东,对山东的情况熟悉得很,照理说应该是个不错的人选。”

    乾隆点了点头说:“既然如此,就降旨擢升他为山东巡抚,我现在实在想不出来谁是合适的人选。我一直以为福汉是个难得的可用之材,唉,找个像样的巡抚太难了。”

    常大人赶紧说:“既然万岁爷没有合适的人选,山东巡抚不如暂时空着。按察使虽说在山东多年,但是我听说他身体一直有病,跟个药罐子似的,而且惧内怕老婆,巡抚衙门里不少人都知道他老婆经常在生活上苛刻他老母亲。”

    常大人这招很阴毒,尤其后边这句。

    他知道乾隆孝敬皇太后,他最容不下当大臣的不孝顺父母,果然乾隆听他说完以后,火气腾地起来了,然后怒骂道:“竟然有这种事情,实在是他奶奶的可恶。”

    常大人一阵窃喜,然后说道:“万岁爷,不如让他暂时代理,等有合适的人选以后再派往山东。”

    乾隆怒骂道:“这种忤逆不孝的忘八蛋绝对不堪大用!莫说不让他接替巡抚之职,我觉着按察使这差事都高了。马上传旨下去,革掉他的职位,赶回老家,永不叙用。”

    就这样,常大人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话,这位按察使就从正三品高位被革职为民了。乾隆态度之决绝,连常大人都没有想到。

    “万岁爷,如果把按察使再免了,山东岂不是更没人了?”

    乾隆想了想说:“我还想再给福汉次机会,既然按察使没了,那就让福汉暂时留任山东巡抚吧。”

    常大人听了后,肠子都悔青了,他心里清楚:“按察使成了巡抚也不过是个庸碌之徒,福汉这个忘八蛋就不好说了。有了这次的暗斗,万一哪天福汉再得了势,自己就有了个可怕的对手。”

    常大人恨不得找个没人的地方,狠狠地抽自己两个耳刮子。但是事已至此,他也不敢再说别的了,他再劝乾隆必须把福汉调离山东,没准乾隆就起了疑心,说不定连他自己都得栽进去。

    常大人只得顺着乾隆的意思往下说:“万岁爷圣明,上次估摸着福汉大人是一时疏忽,再给他一次机会也是应该的。”

    乾隆说:“常大人,这阵子光忙活山东的割辫子党了,我反倒把他们在江南各地的老巢给忽略了。这阵子派往南方各地的密探有没有消息传来?”

    “回禀万岁爷,隔三差五的总有密报传到京城,但多数都是语焉不详,道听途说。探听南方割辫子的消息光指望着咱们派出的密探远远不够,还得指望着各地的督抚大员,官民合力,同心同德才行。”

    乾隆点了点说:“我也正有此意,必须给南方诸省的总督巡抚下令,让他们马上动手,让他们务必在今年年底之前把割辫子一网打尽。”

    常大人又陪着乾隆闲说了会话,然后借故户部公务繁忙,离开养心殿,出了紫禁城,心情郁闷地回户部衙门了。

    常大人回到户部衙门以后,马上吩咐人把梁六爷叫到自己屋里来。

    梁六爷慌慌张张地赶来,进屋以后,他看见常大人如同一尊瘟神一样气呼呼地堆在椅上里。梁六爷吓了一跳,以为私自改折子的事情露出了破绽。

    他赶紧凑到常大人跟前,胆战心惊地说:“大人,折子的事情露馅了?”

    常大人摇了摇头,梁六爷这次稍微放下心来,然后问道:“那还有什么值得犯愁的事情?”

    常大人便把他在宫里跟乾隆交谈的那些话给梁六爷讲述了一遍。

    梁六爷心里也跟着叫苦不迭,但是他转念又想:“反正刘知府已经死了,到时候我来个死不认账就是了。”

    他先安慰了自己一番,又转回头来安慰常大人:“常大人,福汉不过是一介武夫,由我梁老六给你出主意想办法,你大可不必把他放在眼里。”

    “老六,你以后多留心着点,没准哪天我就得跟这个忘八蛋拼个你死我活。”

    梁六爷看常大人再没有别的事情,便告退回公事房忙活。

    出了常大人的屋,梁六爷突然觉着心里七上八下不得劲,脑子里也乱糟糟的,他突然想起来还关在临城监狱里的那个蒋捕头……

    乾隆的圣旨又到了山东。

    本来已经把行李收拾好随时准备返京的福汉走不成了,而一门心思觉着自己会得到乾隆一番奖赏的按察使却突然祸从天降,革职为民遣返回乡了。

    福汉听说以后,带着随从老那到了按察使的府上送别。

    按察使见了福汉以后,委屈得泪流满面,拉着福汉的手说自己冤枉,无论如何也不知道做了什么事情把乾隆给惹恼了。

    福汉问道:“你给万岁爷递的折子里是不是出现了什么疏漏?”

第139章 风停() 
经过福汉一提醒,按察使马上琢磨过味来了。

    “唉,一时糊涂,折子送走以后,我就后悔了。明明知道这位梁六爷招惹不得,但是我升官心切,最终还是铸成这大错。”

    按察使见福汉满脸的疑惑,他便把自己折子里写的内容给福汉说了一遍。他说着说着突然想起什么,急匆匆地跑到书房,一会便拿着折叠好的折子出来。

    “福大人,这就是我递给万岁爷的折子,折子写好以后,一时马虎,边角上沾了墨迹,不得已又重新抄了一份递上去了,原本我保留下来了。”

    福汉从按察使手里边接过折子,翻开后认真读了两遍,然后递给随从老那说:“老那,你也看看按察使大人写的这道折子。”

    老那也逐字逐句地看了两遍。

    福汉说:“刘知府临死前说的那些真假暂且不说,但是依照万岁爷对割辫子党的痛恨之情,照理说他见了折子以后,这么重要的事情,他最起码也得调你和提督一起进京询问一番呀?”

    老那也跟着点头称是。

    福汉又问按察使说:“万岁爷是不是调提督进京了?”

    按察使摇了摇头说:“没有!在福大人到我府上之前,提督刚刚离开,他压根没有提这回事。”

    福汉说:“那就邪门了?难道万岁爷没有看见你写给他的折子?可是万岁爷没有看你折子的话,有怎么会突然降旨把你革职为民,遣返回乡呢?”

    按察使叹了口气说:“福大人,万岁爷跟前有奸臣呀!事已至此,我也认了。我也得知足了,虽说没有了职位,但好歹人还活着,我突然想起个人来。”

    “谁?”福汉问道。

    “刚刚被处决的刘知府。死得那才叫一个惨,我说句该掉脑袋的话,看看我这下场,我突然觉着被凌迟了的那位刘知府挺冤的。”

    听到按察使说的刘知府,福汉的脸刷得红了,比新染的红布都红。

    按察使把这话说出以后,也突然意识到说漏了嘴,他劈头盖脸扇了自己一巴掌,然后冲着福汉说:“福大人,您瞧我这张破嘴,一张一合,差点又说错了话。”

    福汉只是尴尬地笑了笑。

    按察使接着说:“福大人,我说这话绝没有半点对您老不尊的意思。虽说您到山东时间不长,平素大人的所作所为,我很是佩服,您这样的人才是大清的栋梁。这位刘知府被抓确实是因为您,但是他被凌迟处死的事跟您就没有多大关系了。”

    等按察使说完以后,福汉叹了口气,然后说:“不瞒你说,我后来越来越觉着事情太过蹊跷,我原本给万岁爷上折子说,再给我福汉几天时间,很多事情可能就问清楚了。刘知府虽算不得好官,但是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杀了,我福汉也心有不甘呀。”

    外面的人把行李物件都收拾好了,这时候按察使的夫人亲自搀扶着按察使年过八旬的老母颤颤巍巍地从内宅走了出来。

    老太太见了福汉之后,给福汉行了礼,然后冲着福汉说到:“福大人,我原以为临死前都没机会回乡了,没想到现在能回去了。”然后老太太有颤颤巍巍地指着按察使夫人说:“这些年,我儿子公务繁忙,多亏得我这儿媳就像孝敬亲娘一样侍候在左右,嘘寒问暖,端茶送水的没少费心思了,要不然我这条老命早就没了。”

    被老太太这么一夸奖,端庄贤淑的按察使夫人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赶紧搀扶着老太太往外面走,准备上马车。

    等她们出去以后,按察使把福汉悄悄地拉到一旁,从衣服袖子里摸出来几张银票,递到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