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特种兵王-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大人日理万机,每天要批阅的奏折,要见的大臣,是怎么也接见不完的,是谁都得排队。到时候谁先谁后,还得看礼部的安排。如果自己不送礼发红包,很可能就会收到这些六部官员的刁难,很可能根本就见不到皇帝。

    这一点,之前饶安却没有想到,他不由得暗暗感谢张木子,然后他又自失的一笑说,:“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阖闾话短长。木子兄说的确是有道理,但是饶安既然来了,也就听由天命吧,不过你是怎想到提醒老弟我的。”。

    张木子苦笑说,如果天启五年的时候,我要是知道送礼的话,我现在岂能是一个小小的驿丞呢。饶安兄,你还年轻,不像我,现在我已经无欲无求了。岁数也到这里了,剩下的,无非是混混日子等着至休罢了。

    两人又闲谈了几句,这时饶安早已经吃好了,有驿卒进来把碗筷撤去,桌上只留下一壶茶,一个茶碗了。

    饶安看着张木子说,:“如果老兄不介意的话,我与您一见如故,原意结交你这个朋友,咱们以茶代酒,就此结交。”驿卒又拿来了一个茶碗,饶安亲自给张木子满上,又给自己倒上了一碗。比了个干杯的姿势。

    不过比较茶还是热茶,要是真的一口干,不仅不像是品茶,没准还能烫了喉咙。不过从这里开始,两人就打开了话匣子了。

第三十五章 如何帮你() 
昔日曹操和刘备,也有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先例,只不过那是一个当时的丞相,在对话一个后来的皇帝,这两个人用当时的语言来说的话,那叫做身份贵重。

    现在,一个正七品的百户和一个从七品的驿丞在聊这些东西,当然,他们讨论的并不是谁是这个天下的英雄和主宰者,因为很显然,肯定不会是他们。

    不过他们的话题依然围绕着天下,笔者记得左宗棠在成婚的那天,在自己的新房大门上贴了这样的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怀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境界,支撑着左宗棠从一个屡试不第的举人成了收复新疆功业,成为台阁大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看来,既然匹夫都脱不了干系,两个朝廷命官扯起淡来就自然毫无心理压力了。饶安给张木子又倒了一壶酒,问道:“张大哥,您既然如此通达时势,洞若观火,为了愿意屈居于这潞河驿,做一个小小的驿丞呢。”话一出口,饶安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是说错了什么,想改口,但是已经说出来了,也不好再改什么了。他的脸瞬间就红了。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是街头巷尾的老俗话了,怎么能这样问呢。诚然,一个登科将近二十年的二甲进士,如今还是小小的从七品,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话,本不该在初次相识就贸然动问。

    不过看起来张木子并没有什么表情的变化,他淡淡的说:“做官容易,丢官也容易,皇上登机十几年,只是阁老就换了几十个。但无论是谁入朝理政,是谁黯然落幕,都和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张驿丞还是张驿丞,这样说,你就明白了吧老弟。”

    酒确实是个好东西,如果两个人不熟悉的话,那很可能是没在一起喝过酒,或者没喝酒喝到位。现在几杯酒下肚,两人已经不由得熟悉起来了,说话的距离也自然而然的就拉进了,不知不觉的张木子已经把对饶安的称呼由老兄改成了老弟。这是一个亲近的体现。

    其实饶安并没有喝多,他这点酒量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差不多也练出来了,啤酒一箱,白酒一斤,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可以说,明代的酒差不多是低度酒,不会达到现在的酒那种度数,所以饶安的酒量是完全没问题的。

    张驿丞也并没有喝多,他完全在暗中观察着饶安,他想确定,这个人是不是能够真正的信任。读到这里的时候,有的看官就会说了,张木子只是个驿丞,一个混日子的驿丞,他关心饶安的为人做什么呢。

    这就要重新介绍一下张木子老兄了,他确实是一个混日子的驿丞,也是一个二甲出身的进士,一名不得意不得志的从七品官员。但是在几年前,他还有着另外的一个不公开的身份。锦衣卫经历。

    经历这个官,不是什么大官,职务比锦衣卫百户还要低,也是从七品,但是这个官是个不太好得罪的官,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因为这个从七品职衔的经历,主要的日常工作就是管理特务。以及负责监察和侦听工作。

    至于他是怎么做上特务工作的,那就说来话长了。有一次张驿丞在外面踏青游玩的时候,和人起了争执,他一怒之下,竟然打残了两个人,后来才知道,那两个人竟然是锦衣卫。

    天知道锦衣卫的战斗能力怎么会弱成了这个样子,就这样随随便便的被一个进士出身的文官给打成了重度伤残,也许是暴怒之下可以激发一些平时不会有的力量吧,反正张驿丞被秘密逮捕了,关进了锦衣卫南镇抚司的诏狱里。

    诏狱这个东西之前已经做过介绍了,这里就不多提及了。唯一还要重申的一点是,在这里进来的人,基本很少有人能出去,及时能出去,也不是完好无损的出去。

    而张大人确确实实的创造了一个奇迹,他进了诏狱,却好好的活着,甚至没受一点伤就出狱了。这是因为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是个明白人。这位指挥使大人叫做林白。官阶是从二品。他当时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自己的耳朵是不是除了问题,锦衣卫的人被一个文官给收拾了,相当轻松无压力。

    如果是平时的话,他肯定是先发一顿脾气,然后让人把这个不知道死活的驿丞给收拾掉拉倒,但是那天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张木子命中不该绝,因为林指挥打算见见这个人。

    两个人见面的时候,是一个晚上,张大人在诏狱里已经关了整整两天了。他知道这里是诏狱,所以来了,就没打算活着出去。只求死也死的能痛快一些,就是比较幸福的事情了。两天来,他都在绝食,只求速死。

    直到他见到那个人,一个看起来很清秀的,像是白衣秀士一样打扮的年轻人,来到这个牢房的门前。他就是锦衣卫指挥使林白。林白看到这个人的时候,忽然有了一种想法,那就是,收编。

    锦衣卫拉队伍的速度是很快的,在那个年代,锦衣卫也不仅仅是穿着飞鱼服拿着绣春刀的帅哥,还有可能是你附近卖豆腐脑的大爷或者是拉车买菜的二表叔,随时都可能揪住你的衣领告诉你,他们是给锦衣卫服务的,或者干脆说他们本人就是锦衣卫。

    我有必要说一句的是,虽然我一直在娓娓道来一个故事,但是真的没有开玩笑。

    林白没有废话,直接给了张木子两个选择,死,或者加入锦衣卫。张木子,选择了加入锦衣卫。这并不是因为他怕死,而是因为他的弱点。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弱点,因为所有人都不是超人同志,或者变形金刚同志,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

    张木子的弱点就是他的家人,父母,以及老婆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完整的家庭,他不可能大彻大悟的放下这一切而毫不留恋。所以他选择了合作。

    林白很欣赏他的合作,给他补了一个锦衣卫经历的缺,也就是说,他现在已经是锦衣卫的在编人员了,当然,从表面上来看,他还是继续做的他驿丞。林白并没有给他提升级别,在锦衣卫的编制上,他仍然是从七品。

    可以说,能把张木子收归麾下,林白算是捡了大便宜的,驿丞的品级和权限应该说并不高。但是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管的事情,是接待工作,无论是南来的北往的,都要在他这里歇脚。驿丞很轻易的就能在看似无意之间知道很多其他人不容易知道的消息。

    潞河驿驿丞尤其如此,靠近心脏有血液,宛平县里管朝廷,潞河驿基本上可以算是京城和京外的一个枢纽和缓冲之地。而且这里接待的,多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抚院重臣,以及来京述职的中高级官员们。

    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张木子都做着他该做的事情,并且一直做很好,所以在他的多年驿丞生涯里,虽然官面上的职级仍是从七品,但在锦衣卫内部的编制上,他已经是四品的佥事。

    多年的锦衣卫生涯,已经让他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了,他的心平静的没有涟漪,他只希望做该做的事情,然后过应该过的生活,简简单单,平平淡淡,仅此而已。

    但是他忽然想帮帮饶安,因为他喜欢这个年轻人,从攀谈中张木子知道,这个饶安是一个敢于任事的人,这样的人是很少见了现在,现在大明的边患很严重,朝廷的内斗也很严重。这一点,只要不是瞎子基本都能看得出来。

    这个时候,折腾的人一般是继续折腾的,因为折腾的再破,这个天下也是大明的天下,就算是败了家亡了国,和自己也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必要这样纠结。

    作为一名小小的七品武官,并不是不知道这些,在知道这些的情况下还要做事情,还要准备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当仁不让,才是真正的国士,大丈夫也。

    有些事,如果你什么都不知道就去做,那么只能说是愚蠢,如果你什么都知道了仍然去做,那才是勇敢和坚持。饶安就是这样一个勇敢和坚持的人。

    按说一个锦衣卫,一个特务,是没有必要流露出个人的情感的,他们只需要服从和接受上峰的指令,到底要谁死,或者是要谁活着,都是指挥使的一句话,他们只是锦衣卫这台机器上的螺丝钉罢了。而且这些在各个部门的螺丝钉,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都不可以暴露自己的身份,不然就会被相当严厉的处罚。

    现在张木子很纠结怎么才能帮助这位小老弟,京城是个大染缸,也是个是非之地,什么都不晓得,只是凭着一腔热血闯荡北京,是远远不够的。

    礼部和吏部的人随便一个书吏或者书办就是个老油条,他们想刁难从边军出来的人,那是相当容易的。

第三十六章 暗中相助() 
这些东西,饶安是学历史的,他是知道的,但是他却决定不遵守这些规则,并不是这个小小的百户有多大的胆子这么各色,而是因为现实条件的限制。袁应文是个穷经略,他没有钱,山海关府库里也没有钱。

    换句话说了,就算是山海关的府库里真的有钱,那么这个钱也要用来抚恤百姓,犒赏三军,而不是挪用来做这些事情。当年于谦回京述职的时候,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阖闾话短长作答。最终王振也没有敢把他怎么样。

    当然了,之所以是那样的效果也有可能仅仅是因为于谦他老人家那个时候,已经是三品的江西巡抚了。作为一个省长,随便动他,太监头子也是需要考虑考虑成本的,再说于谦本人也是极为会来事,以及有后台,这些东西,饶安本人不具备,袁应文也不具备。

    饶安只是一个刚刚来到大明时代的学生,是一个愣头青,而袁应文之所以接任辽东经略,最初的原因是他希望给自己的大哥袁应泰报仇,他们暂时来说,都不是职场高手,虽然他们与自己可以称道且很多人无法比拟的优点,比如勇敢,顽强,勇于任事,报国安民的责任感等等。

    然而他们仍然只是军人,是这台国家机器上最重要的环节,但却不是这个国家的中枢。国家机器的操控,靠的是内阁,而具体的执行。就是靠六部了。

    内阁基本上就是议院,行政院之类的,随便你怎么叫都想,想换另一个词汇,但是你懂得,现在不能写,写了没准书就不能继续了。至于六部就是国家机器的最高机构了,简单来说,是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兵部。各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副长官是侍郎,侍郎下面的郎中相当于司厅级官员,郎中下面的员外郎和主事大致相当于副厅级或者处级官员。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在六部衙门里能够主宰事物的官员是谁,你肯定会说,那还用说吗,肯定是尚书部长呗,不,如果真的是尚书,这个问题现在显然就会变得很没有意义了。

    那么是副部长侍郎吗,或者是员外郎,还是郎中,主事?八品的司案?不,答案都不是,那是什么呢,是书吏或者书办。

    书吏或者书办,有的属于明代的公务员序列,有的不属于,完全属于雇佣性质,等同于各地州县衙门里的师爷。话说回来了,即使是属于公务员序列的,也应该算是未入流。

    在之前我们有提过未入流这个概念,在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执行以来,官员的品级就开始划分了,在明代就基本已经完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