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会含笑告辞道:“卑职告退,殿下稍后便可以去见大将军,卑职定然在一侧相助。”
而后钟会先行到了姜维那儿,不多时刘恂也倒也,照着钟会的吩咐,刘恂演得倒也是蛮认真的,纵然姜维多智,也万万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二人演的一出双簧。
既然刘恂言之凿凿,说宫里传出消息,刘禅有意将皇位传给刘谌,姜维也不禁是将信将疑了。
而现在姜维最担心,恰恰就是这么一件事了。
第1125章 先发制人()
姜维尚在踌躇之际,钟会在边上道:“如今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大将军一生为汉,鞠躬尽瘁,惮精竭虑,然而立嗣如此大事,陛下竟然事行不与大将军通气,很显然陛下并未对大将军有太多信任,如果真如传言那般,由北地王继位的话,大将军在朝中的地位恐怕是难保矣。所以卑职认为,大将军宜先发制人,实施兵谏,请求陛下传位于六殿下。”
“兵谏?”姜维脸色一变,沉声地道:“未奉圣意而擅自动兵,与谋反何异?士季,你说这话,欲置我于何地?”
钟会微微一笑道:“大将军此言差矣,谋反者,乃心叛也,兵谏者,心忠也,手段相类,但目的各异,谏者,乃规劝圣上纳听忠言,无论是跪谏、哭谏、血谏、兵谏,从根本来讲,都是忠谏。诸葛丞相当年上表出师,便有进谏陛下宜开张圣听,以塞忠谏之路也。大将军坦荡无私,浩然正气,诚如当年之伊尹霍光,忠心为汉,又何须担心什么?”
钟会给姜维扣上了一顶大帽子,在姜维听来,确实也很受用,虽然姜维在蜀汉执政多年,做为权势滔天的皇帝驾下第一人,他从来都没有生出过任何的叛逆自立之心,可以说姜维的一生,是效忠于蜀汉的一生,他始终以恩师诸葛亮为榜样,站在权力的最高巅,却没有丝毫的觎觑之心,一生坦坦荡荡,两袖清风,这样的人生目标,就是姜维的终极理想。
姜维已经年过七旬了,都说五十就知天命,到了古稀之年,他更知道自己的时日无多,但人生就是如此,你越感到将要失去的东西,却是更加地弥足珍贵。姜维一生操弄权柄,现在却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但越觉得失去它的时候,姜维却依然是那样的不甘心。
他不甘心自己为蜀汉奋斗了一生,最终却落个晚景凄凉的下场,他不甘心自已一生巅峰,最终却葬身低谷,他更不甘心自己百年之后,姜家的子氏血脉沦落到仰人鼻息甚至是任人宰割的地步。
正因为如此,姜维才没有在这场皇位继承权的争斗之中置身事外,他必须要以一种最积极地态度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对于自己而言比较有利的结果,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撒手人寰之时了无遗憾。
如果这个皇位的继承者并不是姜维支持的对象,那么后果无疑是相当严重的,在蜀汉政坛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姜维,岂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所在。
现在的姜维已经是身陷在了危机之中,可谓是一步天堂,一步地狱,而且对于姜维来说,现在根本就没有了任何的退路。当年被黄皓迫害之时,他还能避祸沓中,离开成都这个是非之地,当时姜维手握兵权,纵然黄皓深受刘禅的宠幸,权势滔天,但离开了成都他便是鞭长莫及,根本没有机会再奈何姜维。
可现在情况却不同了,蜀汉得了天下,姜维却不能尽掌兵权,如果新帝继位,并不是姜维所支持的刘恂而是北地王刘谌时,那么支持刘谌上位的刘胤必然会压在姜维的头上,姜维那大将军的位置肯定会芨芨可危。
别的不说,就说姜维那已经到了致仕年龄的年纪就恐怕会成为刘谌刘胤这些人罢黜他的借口,一道圣旨便可以将其打发回家养老了。
只有真正站立在权力的巅峰之上,才不会仰人鼻息,看人脸色行事,到了如今的地位,姜维则更不会容忍别人欺在他的头上,颐气指使,尤其是象刘胤这样的后辈。
提起刘胤,姜维自然是心情复杂的,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姜维其实是感谢刘胤的,正是刘胤凭借着一己之力,将已经处在了危亡之中的蜀汉王朝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上,这样的功绩,无论何人包括姜维本人,包括姜维最为敬重的诸葛亮,都有无法所企及的。
但从个人恩怨的角度,姜维却又是无法释怀的,毕竟他是自己的仇人之后,那不共戴天之仇姜维是永远也无法忘记的。
现在的洛阳,表面上看起来平静无波,但实则却是暗流汹涌,眼看着刘禅行将龙驭宾天,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如果这个时候再不出手的话,很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钟会提出先发制人,这一点姜维也比较赞同,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想要争取主动,自然是先下手为强,尤其是在这个关键之时,情形还处于一种微妙的时候,先下手者往往会占据很大的优势。
但先发制人也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钟会提出了兵谏这个办法,姜维最初是反对的,但仔细想来,却也未尝不可。
其实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过程如何,却是无足轻重的,至于采用的手段,那更是为结果而服务的。兵谏虽然涉嫌到叛逆,但如果进展顺利动静较小的话,并不会对时局产生什么影响,只要事后能够迅速地平息事态,稳定朝纲,那就算是将来的史学家也断然不敢给姜维扣上一顶叛逆的帽子。
“那依士季之意,如何来兵谏才好?”既然主意是钟会出的,那么姜维自然认为钟会有一套成熟的计划了。
钟会自然不会失姜维所望,在提出兵谏这个主张之前,钟会就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设计了一套计划。
对于皇帝而言,每年最为重要的活动就是祭天,汉代祭天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正月第一个辛日是为祭天日,当天皇帝要带上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的圜丘进行郊祀,举行祭天大典,同祭五方大帝。
蜀汉定都成都之后,也同样依汉制在成都的南郊祭祀天地,此番迁都洛阳之后,更是首次的祭天大典,更成为重中之重。
由于迁都之时路途重重,等到刘禅到了洛阳之后,原本定下的正月上辛日祭天之期不得不延期了,最终定在了三月上辛日,也就是春分那一天。(未完待续……)
第1126章 以静制动()
祭天自然是朝廷的头等大事,虽然刘禅病重,有大臣建议皇帝就不必亲自前往了,但刘禅不肯,一定要抱病前往。
别看刘禅一辈子胆小畏事,耳根子软,但在这件事上,他却是一直相当地坚定,他自己心里清楚,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无多了,能在列祖列宗祭祀天地举行一次祭天大典,也就可以为他自己的皇帝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别看蜀汉自诩为汉室正统,悬挂的汉字旗号,但天下的人,尤其是中原的百姓,似乎并不一定认同,曹魏继嗣汉统,司马晋承嗣魏统,说到底,那就是一脉相承,蜀汉偏安于西南一隅,是无论如何不会为中原主流社会所认同的。
现在蜀汉灭掉了晋国,进入了洛阳,终于可以明正言顺地把汉字前面的那个蜀字给摘去了。因为刘禅本来就是汉皇帝,他也就无须通过登基的方式来诏告天下了,但没有登基大典,对于汉室重兴,却似乎又欠缺了点什么。
所以这次的祭天大典,无疑成为了刘禅乃至于季汉朝廷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是天下主宰的一个隆重仪式,这也正是刘禅一再坚持就算是抱病在身,也要亲自出城的原因。
祭天大典定下来之后,自然成为了季汉朝廷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尚书台的所有官员都在为此事忙碌着,尚书令霍弋亲自来主持,姜维和刘胤也没有闲着,整个朝廷都在为之紧张筹备着。
对于钟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季汉朝廷朝臣百官齐聚,如果能将他们一网打尽的话,自己大业首先便会成功了一半。
当然他和姜维所提及的计划则是另外的一回事。
“大将军,祭天大典之时,百官都要随驾出行,正是兵谏的最好时机,大将军只要在陛下出城的必经之路广阳门一带埋伏兵马,待陛下车舆经过广阳门之时,一举而出,先行扣押百官,最重要的是刘谌刘胤霍弋等人,而后大将军联络朝中支持六殿下的官员,一同在陛下驾前跪谏,相信陛下定然会为之所动,下令让位于六殿下。事成之后,大将军也无须杀戮,只需将刘胤霍弋等人罢免即可,如此兵不血刃,可成大事,不知大将军以为如何?”
姜维不禁是连连点头,钟会计划的最大优点,就是避免流血事件,司马炎登基之时,兄弟阋墙,搞得洛阳血流成河,尽管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这样的争斗,对晋国元气的打击还是相当沉重的,以致于在晋国成立的数年之后,最终黯然消亡。
姜维无意篡位自立,那么他做任何事,出发点都是为了季汉王朝,如果这次兵谏弄得血流成河的话,让季汉国力中衰,那与姜维的初衷显然是不相符的。如果能将兵谏的规模和流血事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那是姜维最为满意的。
钟会提出的这个计划,令姜维是大为赞赏,如果能和平地来解决这次的皇位之争,对于朝廷而言,是一桩最大的幸事。而钟会选择在这祭天这个时间点上动手,更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现在全部兵权尽归姜维的话,那么姜维是不用考虑兵谏的时间的,但事实上,季汉的兵权一分为二,姜维和刘胤名义上各掌一半,但实际上刘胤所控制的地域和兵力的总数,完全是倍于姜维的,如果两军真的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可以说姜维一点胜算都没有。
所以兵谏的根本并不在于是否是向皇帝刘禅施压,而是如何来控制手握大权的刘胤等人,如果不能将刘胤等人擒获,那么姜维的这次兵谏就会完全地失败。就算他可以挟迫刘禅让位,但刘胤也完全可以不承认他立下的新君,到头来,双方势必还是要通过一场大决战来最终确定皇位的人选。
这显然并不是姜维想要看到的。在这个计划中,祭天大典时,无论刘胤刘谌都不会缺席,这无疑为一网打尽提供了机会,就算那些忠于刘胤的将领并不会出现在洛阳,但只要能擒住刘胤,其他的人必定会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这也正是擒贼先擒王的要害所在。
见姜维同意了钟会的计划,刘恂不禁是暗暗地舒了一口气,他的脸上又浮现出了笑容,似乎看到皇位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
这几日来,大将军府和镇西将军府动作频频,尽管他们行事都十分的隐密低调,甚至是不露痕迹,但做为资深的盯梢者,贪狼在这方面拥有着出色而灵敏的嗅觉,就算是无法靠近目标,贪狼依然追查出不少的蛛丝马迹来。
每日向陈寂提供的报告之中,贪狼都会填加不少新的内容,这也证实他的工作是相当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同时也证明对方已经是紧锣密鼓地加紧了布署,整个洛阳城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陈寂收集着所有的情报,汇总之后再给刘胤送去,这几天刘胤一直忙于筹备祭天大典的事,陈寂在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情报之时,是不方便打搅刘胤的。
陈寂最擅长的就是从许多杂乱无章纷繁复杂的情报之中剥离出有价值的信息来,通过情报汇总分析,得出一个比较确切的情报来。通过这几日贪狼和其他各处递交过来的原始情报,陈寂抽丝剥茧,得出一个连他自己都感到震惊的结论。
祭天大典!
对手很可能会选择在祭天大典的时候进行动手,陈寂惊悚之余,不禁是汗流浃背,他很清楚祭天大典的重要性,一点搞错的话,自己罪责可不轻,但如果自己的判断正确话,那么此事就必须要立刻上报给刘胤了。
陈寂确认再三,还是将这个结论告诉了刘胤。
不过刘胤的态度倒是让陈寂大为惊异,刘胤很是平静地说了句:“好,静观其变吧。”
第1127章 我本将心向明月()
有人喜欢先发制人,奉行先下手为强的原则,什么事都先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但也有些人喜欢后发制人,见招拆招,谋定而后动。
刘胤便是倾向于后者的,最起码在此次的洛阳事件中,他一直充当着后发制人的角色。
当然,后发制人并不是一定要等对手出手之后自己才出手,这一切都控制在自己对整个局势的掌控之中才行。
在因为刘胤手中握有中尉府这么一个卓越的情报机构,中尉府那如水银泄地无孔不入的侦察手段,才能让他有机会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