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6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43章 周处之殒() 
不过丧失了制水权之后,吴国就彻底地失去了武昌战役的主动权,尽管有周处这个主心骨在,吴国尚还能依托坚固的城郭勉强地支撑着,但假如没有援兵的话,武昌城的陷落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当然周处不会坐以待毙,武昌被围之后,他也在第一时间便向柴桑的陆云求援,陆云倒也派出了一支军队赶赴武昌,但刘胤对此早有防备,围攻武昌的同时,便抽调出傅募来,率领一万骑兵在西塞阻击吴军的援兵。

    围点打援例来是汉军的拿手好戏,不过这次刘胤将主攻的目标放在了攻打武昌的上面,派往西塞的人马只担任阻援的任务。

    尽管如此,傅佥还是将带兵前来救援武昌的伍延军打了一个落花流水,狼狈地逃回了柴桑。

    陆路救援失败之后,陆云还是不死心,又派柴桑的水军从水路逆流而上,试图从水路救援周处。

    但现在吴汉水军的力量对比早已是今非昔比,永安、西陵、武昌这几次水战下来,吴军屡遭败绩,再也不具备和季汉水军相抗衡的实力了,虽然柴桑水军号称是东吴的第二大舰队,但在汉军火力的强势压制之下,柴桑水军折损过半,狼狈地掉头东逃,水路援救武昌的计划也宣告失败。

    陆云也是无计可施了,不是他不想救周处,而是他确实已经是无能为力了,陆战打不过不要紧,关键是水战吴国现在也不行了,照个局面发展下去,吴国的灭亡也仅仅只是时间而已。

    周处是吴国的兵马大都督,是吴国军队的主心骨,一旦他有什么闪失的话,吴国军队就连最后的领军人物也丧失了,陆云虽然出任镇南大都督,但他自己也明白,在军事上,他的谋略是远远不及周处的,吴国可以没有他们陆氏兄弟,但绝不能没有周处,周处做为东吴最后的一位大将,他的殒落于否,将直接决定吴国最终的命运。

    本身骑兵就不是太擅长攻城作战,再加上抽调出一万人在西塞阻援,刘胤这边进攻武昌的兵力就有限的多,尽管依靠火器的威猛取得了攻城战斗上的优势,但想要拿下武昌城,却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濬的水军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水战他可以所向披靡,但攻城的话就稍逊一筹了。于是刘胤下令调集王颀的这一路人马渡江,参与到围攻武昌的战斗中来。

    王颀到达江北之后,苦无船渡江,只能是在江北翘首以望,不过此时王濬的水军接连打败了吴国武昌水军和柴桑水军之后,已经是完全地掌握了长江的制水权,为王颀的军队渡江提供了帮助。

    汉军新增了三万步兵,而吴军的援兵是遥遥无期,整个武昌的形势愈发严峻起来,周处每日愁眉不展,脸色阴郁,不过他的眼神如刀一般锋利,尽管他一句话也不说,但周围的吴兵都很怕他。

    薛莹看到形势危急,就劝周处道:“大都督,蜀人援兵不断增加,攻势也越来越强了,武昌恐怕是守不住了,不如趁现在军力尚存,拼死杀出一条血路还有逃生的希望,真到了城破之时,恐怕想走也走不了。”

    周处看了他一眼,目无表情地道:“如果突围的话,你计划是走水路还是走陆路?”

    薛莹被他这么一问,反倒是张口结舌,不知所措了,他现在觉得武昌肯定是守不住了,除了突围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但突围的话,薛莹还真没有想到具体该走哪一路。

    周处缓缓地道:“走水路敌不过蜀人的战船,走陆路逃不过蜀人的战马,离开了武昌城,我们还有什么东西能和蜀人周旋?”

    薛莹是哑口无言,确实,汉军的骑兵速度之快,是他们吴人无法比拟的,一旦失去了城郭的掩护,他们必将成为汉军骑兵所追逐的猎物,恐怕走不到柴桑,就已经被汉军骑兵消灭殆尽了。

    而一贯让吴人引以为傲的水路,现在也变成了一个噩梦,在汉军的战船面前,东吴战船完全丧失了抵抗之力,走水路的更是死路一条。

    现在看来,武昌城守是守不住,逃又逃不掉,难不成要坐以待毙吗?当然,薛莹心中还有一个念头,可看着周处阴郁的脸,薛莹忍了忍,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周处又何尝不知道薛莹想说什么,但坐在了大都督的这个位子之上,周处就已经是断绝了其他的念头,或许别人可以想可以做,但他周处不能,这不光是气节的问题,它还关乎着整个江东人的尊严。

    周处没有给薛莹再说下去的机会,他大踏步地走出住处,迈步上了城墙。

    今天是汉军自攻城以来攻势的最为猛烈的一天,投入的兵力之多,火力之猛,是最初进攻时的数倍,显然汉军也对连续多日攻击拿不下武昌城有些恼火了,孤注一掷,全力地发起了攻击。

    武昌城的城头,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都处都弥漫着刺鼻而呛人的硝烟味,整个城头上,横七竖八的躺满了吴兵的尸体,由于战况过于的激烈,这些尸体都来不及清理。

    吴军正顽强地抵抗着,或许他们早已经失去了坚守的信心,只有依靠惯性在坚持着。

    周处沉默无语,这是守城战以来他第一次上城而没有开口说话。

    前面出现一阵的骚动,显然是汉军的攻城部队已经突破了吴军的防线攻上了城头,吴军抵敌不住,纷纷后退。

    只有周处一人,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提着一柄环首大刀,大踏步地冲了上去。

    转瞬之间,周处便被埋没在了汹涌的兵潮之中,他抡起了大刀,用尽平生之力,劈杀着,血光冲天,眼前几乎成为了一片红色的世界,周处浑身淌满了鲜血,也不知道是自己的血还是敌人的血,他的头脑已经是一片空白,剩下的只有杀戮,不断的杀戮,直至他最终倒下去……

第1344章 擒二陆() 
周处其实就是整个武昌吴军的精神支柱,因为周处的存在,武昌城才得以坚持到现在,如今周处倒下了,武昌吴军的精神支柱也就失去了,整个武昌的防御体系瞬间崩盘也完全在意料之中。

    武昌左部督薛莹没有选择在步周处的后尘,而是率部而降,毕竟在他看来,自己的性命要比所谓的气节更为的重要。

    其实到了这步田地,许多吴国的人都是心如明镜,吴国的灭亡已经不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而是时间长与短的问题,既然吴国迟早要亡,那么自己又何必跟着吴国一场沉没,为吴国朝廷来殉葬。

    与其为了很快将不复存在的东吴王朝战死,倒不如为了自己而活着,听说季汉朝廷对投降者的待遇还是相当地优厚,投降之后,再谋取个一官半职什么的,也许也不是什么难事。

    周处为国殉节,死得慷慨豪迈,薛莹苟且偷生,到也没有什么错,所谓人各有志,追求不同罢了。象周处这般的烈士不是没有,只是比较少而已,但象薛莹这样的屈膝变节者,却是比比皆是,国难当头,纵然有慷慨悲歌之士,也不过廖若晨星罢了,更多的人只会明哲保身,为自己打算。

    拿下武昌之后,刘胤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武昌进行了短暂的休整,汉军已深入吴境,一路横扫席卷,尽吞荆州,接下来,就该是挥师东下,直取建业了,这时适当地休整可以缓减汉军因连续作战而带来的疲惫,同时也给那些尚在犹豫的吴国官吏一些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认清形势,做出选择。

    刘胤的西路军在武昌按兵不动,但东路军的攻势依然不减,黄崇率军围攻广陵,激战正酣,而攻取了合肥的蒋斌和攻取了六合的牵弘从东西两路,向濡须口发起了进攻,试图将吴国江左一带的兵马全歼于江淮。

    本来陆机率兵在牛渚一带指挥作战,但江淮的形势变得严峻起来之后,他不得不从牛渚渡江,前往江左去协防,可惜他刚到达濡须口,合肥和六安就相继失守了,整个江淮的局面已是大坏。

    陆机和陆云一样,诗词文章独步天下,但论及军事才华,恐怕连他父亲陆抗的一半也及不上,面对汉军的强势来袭,陆机首先是乱了分寸,不知该如何应对。

    还好与陆机同行的是司空滕修,倒也算是一位熟知军事的将领,看到情势危急,便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一面率兵徐缓而退,另一面组织水军前来接应。

    在西线,虽然东吴水军是一败涂地,但在东面,汉军只派出了陆路的力量,吴军仍旧占据着水军的优势。

    长期以来,淮南的寿春和合肥诸地一直控制在魏晋的手中,东吴人对其是垂涎不已,为了想要夺取淮南诸城,吴国在濡须口训练水军,可以经此而进入巢湖,直达淮河水系。

    后来吴军拿下了淮南诸郡,所以对淮南的军事行动也就相应地停止了,不过濡须口这一个水军重镇,倒是保留了下来,此时滕修建议调动水军前往濡须口,万一形势不利,也可以趁船而逃。

    那知汉军早有准备,虽然东路军没有配备水军,但却配备了火器营,如果东吴水军在长江之上,汉军倒也奈何不了他们,但此刻他们欲从濡须口狭窄的水道进入到巢湖之中,却是正中汉军的下怀。

    火器营率先发难,在狭隘的江道上对吴国水军起了攻击,吴水军猝不及防,多艘战船被炸毁,剩余的战船一路北逃至巢湖,一路向南逃回到了长江,在濡须口再无吴军的片帆。

    没有战船的策应,陆机很快地就陷入了危机当中,抵当然是抵敌不过汉军的,逃路的话,他又逃不过汉军骑兵的速度,最终只能是束手就擒,成为开战以来,被俘的最高吴国官吏。

    蒋斌是如获至宝,陆机乃陆抗之子,名震江东,但没想到他今日竟然会栽在濡须口,为汉军所擒,蒋斌是大功一件。

    滕修试图逃跑,被汉军给乱箭射死了。江左一役,吴军全军覆灭,长江之地,再无寸土了。

    闻汉军东路军在濡须口大胜吴军,刘胤便立刻下令,挥师东进,直指柴桑,其时兴国六年十月末。

    守柴桑的还是右丞相陆云,他肩负着镇南大都督的名号,半步也不敢离开须臾。陆云在兄弟之中行五,前面有四个兄长,下面有一个弟弟,短短数月前,他们陆家还是高官厚禄,风光无限,但转眼之间,陆晏陆景二位兄长阵亡于江陵西陵,四哥陆机遭擒于江左,如今诺大的一个陆家,只剩下了三兄陆玄和六弟陆耽,他们俱在建业,但是否能免于战祸,陆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自从水陆两路援军尽皆尽战败之后,陆云对柴桑的前途是一片黯淡,再加上周处已死,东吴兵马,再无卓越的领军之将,吴国败亡,也不过是在旦夕之间了。

    汉军离了武昌,水陆并进,其势滔天,很快便兵抵柴桑关下。

    季汉水军继续着无坚不摧的战例,在柴桑江段上,彻底地击溃了东吴水军,这也是除了建业周围拱卫京城的水师之外,诺大的江东水军,此刻竟然是风雨飘零,只剩下了几只残船,在风浪之中浮沉着。

    而柴桑关也没有能够坚守多长的时间,便被汉军所攻破了,为了救援武昌,陆云连续地派出两路水陆人马,这两路人马折损不小,让柴桑关的防御大打折扣,很快失守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不过,就算是没有前去救援周处,那么柴桑又能多守几日?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多守几天,但也仅此而已,得不到外援的柴桑关,不管守多久,也注定是要败亡的。

    陆云和伍延双双被俘,做了汉军的俘获,继陆机之后,吴国官阶最高的右丞相陆云也被汉军生擒,连擒二陆之后,吴国已经是无人再可以抵御汉军的进攻了。

第1345章 迁都之议() 
濡须口和柴桑的失守,等同于剥去了建业的最后一道防线,汉军接下来的进攻,就堪称是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了,吴军已经丧失了任何防守的要塞,在汉军抵达建业之前,他们已经形不成任何的抵抗力量了。

    以东吴朝廷的尿性,这个时候他们该是摇尾乞怜的时候了,当然对于刘胤而言,能兵不血刃的地拿下建业,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吴主孙壾死战不降,势必又将是战火不息,生灵涂炭。

    当然打刘胤是不怕的,以汉军的战力,分分钟可以碾压吴国的残余势力,但刘胤却有一个更为地担心之处,那就是孙壾自知不敌,迁都以避难。

    虽然汉军已攻占了吴国四州之中的三个,但剩下的扬州地域依然广阔,整个东南一隅还尚在吴国手中,孙壾如果效仿当年蜀汉迁都之事,逃往会稽郡或者是建安郡,那才是真正让刘胤头疼的事。

    会稽郡建安郡和蜀地的南中近似,这个时代属于蛮荒之地,吴国虽然在那儿设有郡县,但那些地方,却是山越人的地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