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飘摇-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具换来的钱粮大多分给了村民,小学堂里杨宁用黄土块做笔教授着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知识。村里的蘑菇已经在集市上卖不出价格了,市场已经饱和了,蘑菇又不能久存,所以只能细水长流,每次赶集卖上两百来斤。倒是家具卖的很好,听说过路的行脚商已经把一些家具卖到了江宁。杨宁想来,既然家具卖到了江宁那么小杨村应该离滁州不远吧,杨宁不知道泗州的具体位置,但还记得原世的古泗州是属于江苏、离滁州不远。

    朴实的村民会主动连天加夜的做木工活,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简洁大方而且漂亮的新制家具,村里粮食充足、村民略有余钱;一个冬天过后小杨村迎来的不仅不是春荒、而且还是前所未有的富裕,在傅宁的酒肉加金钱的攻势下集镇上的公人都和傅宁称兄道弟,村民们看待杨宁的目光渐渐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村长杨启信对田地的渴望丝毫不下于他对人口的渴望,夏收过后没多久村里就新购了两百多亩公田,家家户户都出了银子;收留了十来户佃农帮着种田、并且在村后的空地上开始盖起了一些房子。在村长的诱惑和强制下、有六户佃农改了杨姓,但是大杨寨杨氏祖祠不同意这样的入宗。没能让新人入大杨寨的祖祠宗谱、于是在杨宁的劝解下村长让新人们入了小杨村的宗祠家谱,算作合宗旁支,小杨村建立了新的杨氏宗谱。杨宁不得不佩服村长的开明:在这个血统血脉极为慎重尊严的封建时代、村长的做法得极为罕见却也符合现实利益!

    村长和杨平不断的催促杨宁早点成亲,村长甚至以要将杨宁逐出小杨村作为威胁要求杨宁早点成亲。杨宁并不反对成亲,但是并不想这样的迅速草率;思虑多次之后杨宁还是答应了村长婚事定在入秋。

    杨永水的大女儿许给了吴桥集的一个大户,男家有几十亩田,住在吴桥集上有一个衣缎铺子。从定亲到成亲只有一个月。婚事办的热热闹闹、女孩走的哭哭啼啼。唯一的遗憾是婚礼当天男方的一位宾客随口说了句女孩都18岁了、年龄大、是大姑娘了,结果被小杨村的村民狠狠的骂了一顿。

    杨永水嫁女后的第十天,杨宁成亲了。小杨村村民热热闹闹的去吴桥集把村长的外孙女迎了回来,是一个朴实小姑娘,憨厚木讷了一点,圆脸大眼、脸上的皮肤带着很重的小麦色。杨宁倒也没有背负什么现代人所谓的道德感,婚礼的当天就圆房了。第二天早上杨文氏跪着向杨平敬了一碗茶、喊了一声“爹”,直接把杨平激动的泣不成声、欣喜万分,可是杨宁还是没有喊杨平一声“父亲”,只是默默的半跪着给杨平敬了一杯茶。杨宁想着原世里的父母,心里还是放不下。

    杨宁的岳父文青山是一个本分的商户,人很老实;家里有几亩水田,在集市上有一个果子铺子,人很实在,但也是有些木讷。杨宁送妻子回门时也只是大方的喊了一声“岳父”,文青山倒也没有介意。

    转眼间杨宁来此世已有一年多了,对原世的思念却愈发的强烈起来。莫名的来到此世,杨宁对此一头乱麻,无数次的思索依旧不得头绪,思考着其中的原因;穿越从来就不是小事,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选择和因由,但是却没有人去告诉他,未知的莫名其妙足以充斥他的整个大脑,但是却连个能探讨原因的人也找不到!

    秋天的山花红艳艳的一片一片,庄稼地里成片的金黄或黝红,那是稻子和高粱的颜色。这是杨宁来到这里后看到的第二个秋收了。

    差役总是在秋收后及时的到来,税役的数额略有增长但是不多,毕竟今年是个好年成,收成很好。带队的差役是乡里的的公人,也是乡里唯一的公人,其他差役都是县里临时派下来的。既然熟识那么沟通起来就容易多了。杨宁陪着差役在村口着茶聊着天,村民们主动运来税粮,然后差役们高高兴兴的押着粮食而去,只是杨宁私下里给了认识的公人二十两银子。杨宁很庆幸,村子里堆积如山的家具没有差役看到过,不然还不知道要多交多少赋税呢。

    家具的滞销已经给村民带来了很多的愁绪,尽管经过一年的家具生产和销售小杨村实际上已经成立较为富裕的村庄,这一年来家具和蘑菇的总收益已经达到了当年庄稼收益的五六倍还不止,家家都穿上了布衣布鞋,养上了大群的鸡鸭鹅羊,地窖和地道里也囤积了足够食用两三年的粮食,村民们个个面色红润,但是没有人会嫌钱咬手,村民们都想做更多的家具、卖更多的钱。

    和村长商量后杨宁决定去外地走走,打开家具的销路。杨宁告诉村长,人口、土地、财富,只要有了这三样小杨村很快就能成为世宗大族、一地豪强,才能有力量让孩子们都读上书、成长的更好;而这些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多做家具、卖更多的钱;村长深为赞同,于是杨宁决定带铁柱、杨永水等几人一起去县城转转看。

    出门的日子,青山绿翠草青黄、天宽地阔与云平,山中已有云雾渐起、平地上却是一望无尽,毕竟庄稼都已收获完;开始枯黄的草地也开始带上了露水。杨文氏倚在杨宁的身旁,“当家的,出门在外当心一些,千万别病了!”。而另一边铁柱的妻子、山子和杨兰在和铁柱一一惜别。

    乾平十五年秋末冬初,杨宁大喊一声“出发!”,三人大步向村外奔去。

第四章:清明上河终是梦,千头万绪始有线,() 
经过吴桥集,文青山给杨宁包了些干果干粮,杨宁三人继续向泗州城走去。杨宁想来,今年年成好、百姓的日子应该好过了许多吧;然而很快得知现在的谷价已经由秋收前的一担九钱六厘降到了现在的一担六钱二厘,杨宁想起了原世的一片文章多收了三五斗,商人用剪刀差赚走了农民的最后一个铜板;大英朝廷治下的土地看似繁华似锦实际上应该是水火渐起、哀鸿遍野了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吴桥集到泗州城一路平安,但也闻听了两起山匪的事件,听说都被官府剿灭了。泗州城的城门上挂着的囚笼里有几个人头,城门旁贴着的告示里说是山匪某某某抗捐抗税杀伤公差、特枭首示众。杨宁嗤笑,实际上达到了五成的田税,农人们每年都经历两个月的春荒,山匪还能少吗?而且既然是山匪还用交捐税吗?既然是山匪那么不抵抗公差难道还要等着被砍头?何况,是不是山匪还不是官府说的算。

    有三骑风风火火的疾奔城门而来,行人纷纷避让;一个避让稍慢的行人被骑上的公人兜头甩了一鞭子,骑士大喊:大胆刁民!还不让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杨宁越发体味到这句话的意境的深邃。杨宁改变了直接去找木器行销商的打算,而是直接去了一家成衣铺子,铺子上挂了个‘梁’字,从铺子出来时杨宁已经成了一个青衫书生,铁柱扮作勇武护卫、杨永水扮作管家脸上带着精明和憨厚。

    经过几番兜转打探,杨宁走进了一家挂着‘薛’字的木器商铺,所谓木器其实就是家具。

    店铺老板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精瘦老人,亲自接待了杨宁;“敢问公子高姓?想买哪些家用?”

    “小生姓杨;我不买东西只卖东西!小生读书不成只好出来经商,幸得母亲大人支持接下了一些木器的行当;今看贵店店大客多,想必是诚信人家,故此进来看看”。杨宁拿出几件家具的小模型向店主讲解。

    店主明显来了兴致。“近来见了一些新奇家用,但不知所出,未想是公子所有!不知公子能有多少?”

    “暂时不是很多,但如果价格合适的话以后会有更多!”

    店主看了看杨宁,疑惑的问到:“也就是说这次生意做的好的话,贵宅会给与公子更多的支持?”。

    “店家高见!”

    店家沉思一番后给出了一个杨宁满意的价格,但杨宁没有说话;沉思了一番后说道:“加五成!加价的三成给你!”。

    店家愣了下;“公子知道这铺子不是我的?”

    “你当是薛府的掌柜!店是薛家的,你只是在掌店!”,杨宁回到,然后又问:“店家觉得价格如何?”。

    店家明显踌躇了起来,来回的踱了一会步子、然后狠狠的道:“加一翻!我要加价的七成!”。

    “好!”杨宁拍案而起;高兴的说道:“店家高见!本公子定不失言!”。遂与店家击掌,店家大笑,而后随即签订契约。

    诸事商定后杨宁并未离开,而是和店家闲聊,了解一些外地信息;杨宁委婉的说道,将来家具的生产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将来店家能否全部吃下?店家大气的说:“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公子放心,我们薛家吃不下的也就没有人能吃的下了!”。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杨宁随口回到,而后瞬间愣住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该死的ufo!该死的穿越!我终于知道自己在哪里了!红楼世界,红楼世界!,草他妈!谁把我弄过来的?”,杨宁在心中呐喊、脸上逐渐变得狰狞。

    店家明显被杨宁的脸色吓住了,弱弱的问到:“那个——,公子与贾家有仇?”。

    “无仇!只是想起一些事情,与贾家无关!店家不送,我要回去静一静!”,杨宁迅速起身出去。回到宿处,杨宁让铁柱守着房门,不要让任何人进来。然后关上门。

    “草他妈红楼!草他妈红楼!”,杨宁疯狂击打着墙壁,疯狂而又狰狞,拳头上的鲜血也越来越多,墙上也溅了一片。

    铁柱敲着门喊道:“大兄弟!大兄弟!”。

    杨宁逐渐冷静下来。把房门打开,这时才感觉到双手痛彻心肺。

    铁柱十分疑惑的看着杨宁,“大兄弟,怎么了?”

    “无事!我只是想起一些旧事!”。

    叫来大夫包扎了双手,杨宁发现自己的双手在最近是不能用了。在房间里静静的枯坐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杨宁又来到了薛家的店里,小心的说话、斟酌着言语、慢慢的验证着一些信息;才知薛父去年已亡、薛夫人掌家、薛蟠只三岁,至于四大家族和林如海等事店家所知有限;杨宁终于确定了自己是在红楼的世界里,而店家也确信了杨宁和贾家并无仇隙、他可以放心的赚钱了。

    杨宁直接回到小杨村安排人手把村里积存的海量家具迅速送往泗州薛家商铺。生意的利润丰厚,杨宁开始大量招收雇工流民、扩大生产;村长高兴的扩大村田、租佃农户;一个冬天下来小杨村已经成了五百多人的大村庄。村里的老人都成了大师傅,杨宁指导着新来的木匠师傅,并给他们分了工,连杨平都成了木器坊的管事。村里请了个秀才教授孩子们识文认字,杨宁偶尔过去讲授数学和格物;一个冬天下来杨宁发现自己忙的脚不沾地。到春末的时候小杨村已经有了八百多人、事实上的“大杨村”,扩村田已至五千多亩;山田每亩六两、旱田每亩**两、水田每亩十二两,购买田地花费了小杨村太多的银钱,为了稳定基础这时村长和杨宁才联合叫停了扩地扩人的节奏,扩大小杨村的杨氏宗祠和完善村内管理才成了第一要事。

    盖房、分工、修路、修水库、培训木工工匠、扩大宗祠、联合一百多新户入宗人口、大典祭祖,全村就没有一个闲人。为了扩大宗族,杨宁给村长的建议就是每一户改姓入宗的新户分给五亩田、然后让新人在祭祖大典上统一宣誓效忠小杨村、宣誓效忠杨氏祖先,同时让村长招了几个朴实精壮的新人记为养子多加笼络关怀。面对急速扩大的宗族和村庄,村长欣喜而又恐慌,他一时适应不了小杨村如此剧烈的变化,这是他从未想过和从未遇到过的新变化,村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杨宁在拿着主意做着决定。

    大杨寨杨氏祖祠已经影响不了小杨村的新宗祠了,但是新人入宗祭祖大典的时候杨宁还是以一百担大米的代价请大杨寨杨氏祖祠来做了新宗的立宗观礼,至此小杨村杨氏终于成为了一支独立的六百人口的杨氏新宗、隶属于大杨寨杨氏祖宗分支。

    未经杨平的同意杨宁就强硬的给杨平娶了一个大姑娘,是一个二十多岁、跑春荒流落过来的陈姓姑娘,憨厚朴实;杨宁不想让杨平老是生活在一个人的孤独世界里。

    充足的钱粮给小杨村的发展带来了充分的保证;而村民们都是忙碌的笑容满面。

    乡公所的公人已经被杨宁喂的饱饱的,连小杨村的地面都没到就给杨宁办齐了各种扩田扩地以及扩人的文书。

    工业化分工合作大生产的威力开始显露出来,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模式又成倍的提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