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一出,两个人都有些哭笑不得。
两人带着弘阳先后去慈宁宫还有乾清宫报道,最后出来的时候又多带了一个家伙——原来直郡王嫡长子弘晟听说大姐姐要来,很早就缠着弘皙到乾清宫等着了——又一齐出了景和门才分开,一个去了永和宫,另一个则带着姐弟俩去了钟粹宫。
惠妃得了信,老早就带着卫氏在门口站着等了。
互相见了礼,又说笑一阵,胤禩便在惠妃示意下,同卫氏一起去了偏殿说些体己话,只留下惠妃陪着两个小家伙玩。
胤禩跟着卫氏进了偏殿,刚把下人都屏退下去,卫氏的眼泪就滚了下来,握着胤禩的手道:“八阿哥,都是因为额娘,让你受苦了——”
胤禩拿出帕子给卫氏擦擦眼泪,“额娘这是说的什么话。是儿子不孝,不能亲自在您身旁侍候,还担心额娘平日里可有奴才们看顾不周。”
卫氏慢慢收了眼泪,“惠妃娘娘十分体贴周全,额娘在钟粹宫里总不会有什么委屈,只是八阿哥你,在外头没受委屈吧?额娘听说欧罗巴那边正在打仗呢,要是危险就回来,啊。”
“儿子是大清的皇子,到了哪里也没人敢给委屈,战火更是烧不到儿子身上。”胤禩笑着劝慰着,“额娘您呐,每天就跟着惠额娘乐乐呵呵地过好每一天,儿子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胤禩说着,顺手抚上卫氏眼角的纹路,叹气:“额娘您真的该跟惠额娘学着——儿子此番回来,惠额娘的模样简直与两年前无异,就是与和妃娘娘站在一起也丝毫不逊色。”
——和妃是康熙三十九年封的瓜尔佳氏,今年才二十岁。可见惠妃保养得多好。其实他倒也不是有心保养,只是注重锻炼,又养尊处优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心态比较好,没什么忧心事。其实说来卫氏比惠妃还强点强,毕竟自家的儿子还能见着,而惠妃的大阿哥只怕有生之年是再见不着了。
卫氏终于露出了真心愉悦的笑容:“八阿哥说的,额娘都记住了,额娘会跟惠妃娘娘好好学着,保管把身体养得好好的——不说额娘了,八阿哥这几年在外头,就没找到什么知心人?不拘满人汉人又或者是外国人,重点是知冷知热体贴人!额娘也忘了跟你说,你惠额娘跟额娘商量过了,跟万岁爷求了恩典,八阿哥你长年累月在外,也就不给你指满洲贵女了,省得冷落人家,你也别嫌额娘多事。”
胤禩笑着点头,心里十分熨帖。毕竟话是这样说的,但看卫氏的神情也知道,与其娶个娇生惯养的八旗贵女,夫妻俩长年累月见不着,徒攒一腔怨望,貌合神离,不若像额娘说的找个贴心人,带去欧罗巴,也算是有个知冷知热的。更何况不管哪个八旗贵女嫁了来,面对额娘这位辛者库出身的婆婆怕是都不能尽心孝顺,白白添堵罢了。
“老实告诉额娘,在外头这么些年就没找着个可心的?”一提到未来的儿媳妇,卫氏欢喜得整个表情都生动起来,“额娘可是听说了,那欧罗巴的女子不似大清朝的女子般矜持,就没有给八阿哥投怀送抱的?”
胤禩的脸略红了红,他也算位高权重前途无量,自然有热情火辣的女人送上门来,逢场作戏自然是必须的,不过他也谨记着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没醉倒在温柔乡里。
看儿子这幅表情,卫氏也知道儿媳妇还没影呢,以为儿子眼光高看不上民间的凡夫俗女,有些遗憾地劝道:“八阿哥也别嫌额娘多嘴——这人哪,不管活到什么份上,重要的是身边得有个真正知道心疼你的人,累了就在她身旁歇歇,渴了她能给你倒杯水,冷了她会给你添衣,至于容貌什么的,那都是外物——”
看着卫氏这幅苦口婆心的模样,胤禩鬼使神差的接了一句:“……若是不会生养呢?”
——一问完,胤禩都恨不得打自己一个嘴巴子!刚刚他脑子里浮现出来的人影竟然是胤禛!
四哥就是这样。他累得时候,四哥会给自己提供最好的休息场所,他渴的时候手边总是会有一杯恰到好处的温茶,还没察觉到冷,四哥的外袍就已经披上自己肩头。过去在四哥身边没有察觉,如今去了欧罗巴,事事亲力亲为有心无力才体会到四哥一直以来的关怀。他之所以要与胤禛保持距离,也是想让自己不要再继续那样的坏习惯。
“什么?”蓦地被打断,卫氏有些反应不过来。
胤禩赶紧改口:“没什么……”
卫氏却是一把拉住他的胳膊:“没事,不会生养也没事,只要身家清白,能照顾好八阿哥就行!八阿哥,能找着一个贴心人不容易啊!”
——连不会生养都不介意,只能说儿子是真真喜欢了。这也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还有侍妾么?
胤禩脑海中蓦地浮现出四哥抱孩子哄的模样,鸡皮疙瘩瞬间起了一身。
作者有话要说:八爷终于察觉到自己动心啦
应该还有一两章正文就完了。
刚开学事情有点多,在加上结局不好码,最近可能更得会慢一些,不好意思
第一百三十七章()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的五十大寿注定不会平静。在万寿节前夕,失踪了近十年的十阿哥被寻回。虽然他在南海这几年的强盗作为让朝臣们很是不屑;但碍于对方“失踪多年的皇子”的身份;到底还是没多说什么。于是在内务府和礼部可以营造出来的喜气洋洋的气氛里,康熙四十二年的万寿节很快到了。
三月十八这一天;康熙从畅春园回宫。
从畅春园到西直门;一路上张灯结彩;搭建着各色彩棚、金殿;棚里摆放着寿礼,金殿里挂满寿幛,寿幛上写着对皇帝的赞美和贺词,另有若干戏台,戏台上锣鼓宣天;演着祝寿的吉祥戏剧。沿途百官分队而列,朝向皇帝的驾銮磕头祝寿。随行的太监则喜气洋洋地向跪在地上的官员们分发寿桃、寿糕。
康熙从畅春园回宫后,宴席便开始了。在开宴之前,康熙先亲自过目诸臣进贡的寿礼。而后是皇子们现场依次向皇帝献礼。
直郡王未来,便由其子女代献收礼,只不过到底是小了一辈,便留在最后。
皇太子最先献礼,是一座象牙雕刻群仙祝寿龙船,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有龙凤旗、盖、伞,中层有福、禄、寿三星,下层有韩湘子、何仙姑等八仙,雕刻精细,制作非常精致。
诚郡王刚好《康熙词典》成书,便作为寿礼献上来。
四贝勒送的是青花万寿瓷瓶,整个瓶体用青花釉写满一万个不同形体的篆书“寿”字,寓意“万寿无疆”。
其他皇子也有送如意、屏风、宝鼎、经书、盆景、字画等等,虽然东西不一样,但俱是制作精细、价值不菲,可见其用心,让康熙一直合不拢嘴。
而弘阳和弘晟最后献上的寿礼竟成了真正的压轴——直郡王所献贺礼是一副双面刺绣,反面是“万寿无疆”四个大字,而正面则是《大清坤舆图》,更重要的是,这上面首次将澳洲大陆和美洲华属殖民地划进中国版图。
而当天夜里,太子妃产下皇太子嫡三子,同时,大福晋月前诞下直郡王嫡次女的消息也传进了京城,可谓是三喜临门。
康熙大寿,照例是要持续三天的,没想到到了第三天晚上,又出了事——四贝勒遇刺,生死未明。
四贝勒府。
胤禛的伤口已经被处理妥当了。因为胤禩的紧逼,老太医只能实话实说,刀口因为太靠近心脏,又失血过多,情况有些危险,能不能好,就看能不能活过今晚。当然因为救治的及时,活面还是挺大的。
胤禩便守在胤禛身边,握着胤禛的手一直在发抖。
老太医见此情况,也只能叹口气,让管家派人进宫说一下情况,当然为了避责,跟胤禩说的后半句没报上去。
尽管对于那个刺客胤禩恨不得还给对方千百刀,但此时,他还是非常庆幸自己这一次在胤禛送自己回家后目送对方离开,能够及时将四哥送到府内救治,也非常庆幸对方府上有太医常驻,能尽早给四哥最好的治疗——至于那个刺客,他根本无暇顾忌,现在他只希望,四哥赶紧醒过来。
当他看着那把刀刺中胤禛的胸口时,瞬间的茫然眩晕让他意识到,这个人,是他绝对不能失去的。
于是看着胤禛苍白如纸的脸,胤禩握紧掌心,附到胤禛耳边:“四哥,你若挺过这一次,你说的那些,弟弟便答应同你试试,好不好?”
钟粹宫里,惠妃听着脚下小太监的汇报,神色晦暗不明。
小太监说完话,就静静地退了下去,惠妃则是蹙着眉,不知想些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才叫了人来:“锦屏,派人去太医院请王太医来。”
门外有人低声应了,衣衫摩擦声后,端月和锦屏带着人进来伺候。
惠妃闭着眼放松身体,静静地等着太医来。
太医很快就到了,惠妃先让对方给自己看了看,然后等对方说说身体情况。
之后又对锦屏吩咐道:“把东西拿来。”
东西拿来后原来是一瓶贡酒,惠妃让锦屏把东西递给王太医,故作漫不经心地说道:“这东西放在本宫这里也是浪费,听闻大人喜欢,便带回去罢——平日里喝点酒倒无碍,只别耽误了正事。”
这王太医也是个酒鬼,只是平日里当值的时候是不许沾酒的,这酒又是佳酿,此时闻着酒味眼睛都快直了,忙跪下:“谢娘娘恩典。”
惠妃示意端月将人扶起来:“本宫的身子全仰仗着大人,这点酒倒不算什么。只是大人也要注意着些,最近身上带了酒味,可是不好啊。”
王太医赶紧又跪下解释:“蒙娘娘看得起臣,常叫臣给娘娘看病。臣素来恭谨小心,哪敢多饮酒,至于这酒味,不瞒娘娘,是太医院最近制药酒所致。”
“药酒太医院一直都制着,如何大人过去身上并无酒味?”
“这是因为太医院近期药酒制作量加大……”王太医说到这里,猛然察觉到自己似乎说了点不该说的,忙住了嘴,“臣以后务必注意。”
惠妃见引起对方警觉,便不再多说,挥手让人退下了。
“主子……”
见气氛凝重,惠妃又死死皱着眉,端月担忧地唤了一声。
“那个小宫女……叫阿英的那个,可靠么?”
“回主子,阿英是奴婢家邻居,几年前奴婢的额娘给了他们家十斤救命的米粮,奴婢冷眼看来,这阿英也是个知恩图报的,应该可靠。”
“那以后把她调进来近身伺候吧——顺便让慈宁宫那边的把万岁爷眼下的情况小心地跟皇太后漏两句。”
“是。”
都吩咐完了,惠妃再次陷入沉思。眼下他心里有两件事。
其一是关于康熙的身体的。他宫里那个叫阿英的扫撒小宫女曾近距离接触过康熙,这小宫女有样绝活就是鼻子特别灵,有一次无意中跟女伴说笑提到时恰好被惠妃听到:
“万岁爷身上的香味和酒味可真是越来越浓了——”
“你个蹄子,闻爷们身上味道也就是了,还有脸说——话说,万岁爷身上是什么香味啊?”
“你还有脸说我!不过万岁爷身上的香味啊,倒是挺奇怪的,什么苏合香、安息香、龙脑、麝香、香附、丁香、木香、沉香、檀香、熏陆香之类的什么都有,嗯,最近好像还闻到了荜拨、白术之类的药味……”
“啧~万岁爷身上的味道真多!不过阿英你也真厉害,都能闻出来。”
“嗨,我以前不是在太医院那边做过两年么,这些香料辨认又不难……”
而小宫女说的那些东西,再配上醇酒,惠妃曾闲暇时在医籍见过,正是配置苏合香酒的素材——至于他为什么会记得,那时因为在他年幼的记忆里,自己的太爷爷似乎就是要每日喝药酒,当时看着他好奇的眼神,太爷爷给他拿筷子沾了一口尝了尝,味道呛人,却有着怪美的名字——苏合香。于是他莫名就记住了,等到了这边后,看到这个,也是下意识地便记住了它的复杂配方和治疗心悸的功效。而那小宫女的意思,显然是康熙早就开始服用苏合香酒了,只是现在加大了剂量。也就是说,康熙早就有了心悸之症,而现在则加重了。若真是若此,康熙此时最忌讳情绪起伏过大和过度劳累。
其二,就是胤禛遇刺之事。
胤禛挨了两刀,一刀在手臂,另一刀在胸口,据说差一点就刺到心脏,那才是真正的无力回天。不过这种事会发生,也是一时疏忽。
康熙的寿辰看起来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实际上真是累死个人,首先得早起晚睡,然后跟着参加宴席的时候根本吃不了几口,只能偷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