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更好的完成牵制任务,多尔衮还打算把祖大寿引出锦州来消灭了,可是无论他如何做,祖大寿就是不上当,攻城又不容易,没办法,他和多铎等只能在城外干瞪眼。

    “这人太可恨,宁远城炮伤祖父,大凌河又诈降,我抓住他,非活剥了他。”豪格气哼哼的说道。

    看了他一眼,多铎不冷不热的说道:“这事,等抓住祖大寿再说吧。”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豪格继承换位的威胁,所以豪格与多尔衮关系不睦,多铎是和多尔衮的亲弟弟,两人关系亲近,爱屋及乌,因此他对豪格也不太友好。

    见气氛有些紧张,岳托急忙插话:“我们快走吧,走快点,说不定还赶的上迎接阿济格郡王呢,我想这次他们一定是满载而归。”

    岳托是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听了岳托的话,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豪格便催马上前,继续行军。

    崇祯九年八月二十日,清军大军开始从密云撤兵,阿济格率军奔冷口东归。

    探听清楚清军确实撤兵了,兵部尚书张凤翼欣喜若狂。

    他率领勤王大军十几万,龟缩在京畿几个月,都没有胆子和鞑子打上一战,朝中同僚早已议论纷纷,听闻陛下也是极为不满,对此张凤翼也是心知肚明。可是面对强大凶悍的后金军,他又确实没有出战的勇气。

    现在鞑子撤兵了,为了表现一番,他急忙率军从后面追赶,宣大总督梁廷栋也挥师北上,两人率大军十几万尾随清军,却不敢发起攻击,仿佛是在送行。

    大军行至迁安的五重安(今ts市迁a县北部五重安乡)时,探马来报:“禀尚书大人,鞑子就要到达冷口关了,是否继续追击?”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怂帅冷口怯敌() 
这天中午,冷口关守将刘基见到大批清军正在向这里行来,便急忙派人去向驻在山海关内的监军太监高起潜汇报。

    山海关城内,监军高起潜正在府内和一帮关宁军的军官在喝酒看戏,

    房里酒肉飘香,堂下丝竹优美,舞姿动人,哪有什么战争的气氛,纵横京畿的清军仿佛跟他们没有一丝关系。

    “监军大人,鞑子肆虐京畿,我们是否派兵去支援一下?”一个名叫崔秉德的参将问道。

    淡淡的看了他一眼,高起潜心说:在这冷口关躲着,每天有酒喝有肉吃,又安全又舒服,何苦要去京师和鞑子玩命呢,哼,这姓崔的就是个傻子。想到这,他说道:“崔将军,你别操这个心了,守好冷口就行了。”

    高起潜,明末宦官。崇祯初为内侍,与曹化淳,王德化等深受崇祯器重。崇祯五年(1632),督诸将征孔有德叛乱。旋督宁、锦军,镇压农民军。九年,任总监,分遣诸将御清军,怯不敢战,惟割死人首冒功。崇祯十一年(1638年),皇太极又命多尔衮、岳托等越过长城,大举深入。明朝以卢象升为督师,高起潜为监军。负责督军迎敌。而高起潜与兵部尚书杨嗣昌皆不欲战,结果卢象升孤军奋斗,在巨鹿贾庄血战而死。十七年,李自成攻京师,他监宁、前诸军,中道弃关走。福王时召为京营提督。后降清。

    清军进犯京师后,崇祯任命他为各镇援兵的总监军,但他贪生怕死,一直找借口龟缩在山海关没挪窝。

    这时,一个军官跑了进来,在高起潜耳边说了几句话。

    “什么?大批清军正在向冷口关赶来?”高起潜惊叫着,惊惶的站了起来。

    “****的鞑子,长城边墙有那么多的关口可以出去,偏要来这冷口关,这不是为难老子吗?去支援,没有胆子,不去支援,又怕皇帝怪罪。”

    左思右想,高起潜决定做个样子骗骗崇祯皇帝,反正他宠信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

    想好了对策,这才高起潜咬了咬牙,壮了壮胆,尖声道:“诸位将军,鞑子来了,我们去看看,再回来商量退敌之策。”说完,和几个随从走了出去,骑上马,向冷口关而去。

    见状,众将只得跟着他出了府,骑马跟去。

    冷口关原来是有五千重兵把守,但是因为欠饷,军士逃亡严重,现在只有不足二千人马,而且其中还有许多老弱充数。

    阿济格率领清军前锋大队人马走到了冷口关下,看着城墙上虚虚疏疏的守军,他轻蔑的说道:“如此少的守军,我大清勇士不要一个时辰就可以攻下这里。”说完,又大声道:“传令扬古利,让他戴罪立功,限半个时辰攻克。”说完,就退到了远处观战。

    扬古利接令后,怀着洗刷耻辱的悲愤心情,指挥手下拼命进攻,在他持续的进攻下,冷口关,很快就失守了。

    “报告王爷,冷口关拿下了。”扬古利对阿济格躬身禀报道。

    看了一下沙漏,果然还不到半个时辰,阿济格点了点头:“好了,你下去休息吧。”

    “喳。”扬古利答应着下去了。

    看着他的背影,阿济格心想:“这扬古利打仗的本事也不差啊,怎么会被一支民团打的那样惨?看来那支民团是有些古怪,等找个时间好好了解一下。”

    “将军,这冷口关已被我军拿下,是否就此出关,还是在此休息一阵?”希尔根问道。

    看着雄伟的关墙,阿济格道:“休息一天,明天再走。”一声令下,大军在冷口关下安营扎寨。

    当高起潜带兵赶到冷口关东边12公里的刘家口时,探马来报冷口关已失。

    听了探报,高起潜便不敢前进了,下令在刘家口驻守。

    崇祯九年九月一日,清军携带掠取的近十四万人畜及其他大批物资开始从容出冷口。

    一天后,张凤翼和梁庭栋的追兵赶到了冷口关,远远看见城头上飘扬的清军旗帜,两人停下了脚步。清军见状,也不理他们,继续出关。

    听说张凤翼和梁庭栋的追兵到了冷口关,高起潜才敢前去汇合。

    三人合兵后,士兵更多了,但是三人还是没胆攻击清军。

    清军在二十几万明军的眼前吹吹打打从容出关,所有抢来的汉族民间美女俱被浓妆艳抹置在车上,含泪奏乐随着清军出关。看清军如此的嚣张样,参将崔秉德肺都气炸了,他大声请战:“各位大人,鞑子大军正在出关,此时正是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我愿意带兵出战,夺回关城,堵住鞑子的归路,救回被掠的百姓。”

    “对,我们愿意陪崔将军出去把关城夺回来。”杨国柱等人也纷纷请战

    可张凤翼和高起潜以及梁庭栋三人贪生怕死互相推诿,没有人敢下令出击,最后推无可推,高起潜找了个官军战力弱于鞑子,目前出战把握不大,就等鞑子出关一半再进攻的借口塘塞了崔秉德。

    听他说的也有一些道理,崔秉德等人只得继续等待。

    杨国柱发现了鞑子一反常态,竟将辎重放在队伍后边,他自己却前行而不顾。他认为这是鞑子的破绽,便去请战。

    不想却被张凤翼和高起潜等人以这是鞑子的诱敌之计打发走了。

    第三天,崔秉德又去请战,又被高起潜“再等等”的话骗了过去。浩浩荡荡的清军人马一天出口几次,

    连续四天才把掠取的十几万大明人畜,及其他大批物资全部通过冷口关运出了关。

    因为明军懦怯不敢战,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清军满载而归。

    出了关后,希尔根问阿济格:“王爷,你把精兵放在前面,辎重放在队伍后边,你不怕明军偷袭吗?”

    “他们有这个胆量吗?”阿济格说着,哈哈大笑起来,阿巴泰也大笑起来,只有扬古利没笑,他在想着回去如何向皇太极了解释兵败的事。

    笑过后,阿济格想了想,说道:“找几块木板来。”

    “王爷要木板有何用?”阿巴泰问道。

    得意的一笑,阿济格道:“马上你们就知道了。”

    很快,几个汉军就从路边砍了几根木头,阿济格拿出毛笔,在上面写了“各官免送”四个大字,扔在道上。

    “王爷这是在戏谑明朝将吏啊……”希尔根笑着道。

    “对!就是这个意思……”说完,阿济格哈哈大笑起来,清军众将爷跟着大笑起来。

    又过了两天,高起潜和张凤翼得到斥候的报告,知道清军已撤退完毕,才装模作样地挥师前进到石门山(hb抚宁东),见路上有三个被清军杀死的大明百姓,张凤翼下令剃了头发,又砍了脑袋,用木盒装了,派人向崇祯报捷:斩敌三级!

    清军撤退后,言官纷纷上书弹劾张凤翼:“……七月十五日,攻克宝坻,杀知县赵国鼎。二十一日入定兴,下房山,战涿州,攻固安、克文安、永清(均在bj南),分兵攻漷县(bj通县)、逐安、x县安州、定州,趋啵菘冢幌拢ハ愫樱扑骋澹厣瞎佥W跃。溆嘟舳急簧薄=艚幼牛蚨保粱橙幔菸骱停己游魑瘢ㄏ鉮n大运河西岸)。身负重任,恇怯不敢战,近畿地多残破……”

    接着,十几个大臣又依次弹劾梁廷栋的贪腐,一时间,张凤翼和梁廷栋成了众矢之的。

    见势不妙,温体仁知道不能再趟两人这塘浑水了,于是顺风倒的躬身拜道:“陛下,是张凤翼梁廷栋辜负皇恩,臣请陛下处分此两人以振法纪。”

    朝会结束后,温体仁派人出城把今天朝堂上的事告诉了张凤翼,并交给了他一封信。

    送走温体仁的使者,拆开信看着信里“好自为之”四个字,张凤翼就知道自己被温体仁抛弃了,感觉到后果不妙,两人十分恐惧,知道清兵退后,bj解严,他们必遭重处,于是,大量服用大黄求死。五日后,张凤翼因体质弱,又服用大黄过量,中毒先死于军营,十天以后,梁廷栋也中毒死了。

    过了不多久,三法司(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联合拟了他们的罪状:张凤翼罢官、梁廷栋处死,当圣旨传到宣大时,两人辛亏已死,两人这才免除了刀斧之苦。

    乾清宫里,崇祯拿着张凤翼和梁廷栋的死讯奏报,悻悻的说道:“这两个饭桶,死的到是挺快。”

    对这两个无能的官员,崇祯心里充满了恨,早就打算惩治他们了,只是碍于战局紧张,才没有下手,待清军撤走后,他就急不可耐的出手了。可现在这两个人却死了,这让崇祯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这次鞑子围绕着京畿四处掠略,许多京畿府县已成了一片残垣断壁,堂堂大明国都,竟然任由外寇肆虐,实在是莫大的耻辱,这样的事情,让王承恩这个不轻易生气的宦官也忍不住愤怒了。

    “梁廷栋已死,不知陛下打算让何人接替他就任宣大总督?”王承恩问道。

第一百二十三章 崇祯和高迎祥的对话() 
宣大是京师的北方屏障,一定要选个能干而又敢战的人出镇了。

    继续像以前那样鞑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不仅是大明的耻辱,更是他这个那他这个大明皇帝的耻辱,那样的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听了王承恩的话,崇祯踱着步,考虑起宣大总督的人选来。

    在他心中,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都是合适的人选,这三个人也都是他选拔出来的栋梁之才,既知兵而又敢战,又都有治政之才,只是到底选谁,他一下子拿不定主意。

    走了一阵,他停了下来,问王承恩:“大伴,你说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这三个人哪一个当宣大总督比较合适!”

    听了这三个名字,王承恩低头沉思起来……

    想了一阵,他躬身道:“陛下最中意谁?”

    当太监要想升职,首先得摸清主子的心里,这才能说出主子喜欢听的话,办好主子交代的事,这也是王承恩之所以能得崇祯宠信的原因之一。

    犹豫了一下,崇祯道:“当然是洪承畴了,此人又听话又有能力,用起来比较顺手。”

    言下之意就是其他两人有点不太听话。

    摸清了主子的想法,王承恩就知道该怎样说话了。

    看了崇祯一眼,王承恩躬着身恭敬的说道:“陛下说的是,奴才的想法和陛下相同,只是洪大人现在是三边总督,三边地处西北,是流寇的老巢,又面对蒙古鞑子,必须洪大人那样的狠人坐镇才行,洪大人离开不得。”

    “你说得是,联就是顾虑这个问题才不敢调他到宣大。”崇祯点头道。

    王承恩继续说道:“既然洪大人动不了,那就只能考虑孙传庭和卢象升了,这两人都不错,都可以胜任宣大总督,只是孙传庭的资历要浅了些。”说到这里,他不说了,因为答案已呼之欲出了。

    “联,明白了。”崇祯说道。

    第二天早朝后,一队锦衣卫护卫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