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良策就三条,修缮城池,加强城防,多储粮食,多编炼民壮,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赵国华严肃说道。

    听了赵国华的意见,颜继祖拱手道:“赵将军,你说的这么多,又在涿州打过鞑子,能不能请你到济南指点一下。”

    “是呀,赵将军,我们都是文官,都不太懂军事,做好你亲自去指点一下”张秉文诚恳的邀请道。他心想:“人家在涿州可是多次挫败了鞑子的进攻,有一套防御的办法,有他指点,比自己摸索好多了。

    宋学朱想到忠勇队在涿州的战绩,也热情的说道:“赵将军,就麻烦你去一趟吧。”

    见三人诚心邀请,想到两年后的济南惨景,也为了让济南多坚持一段时间,他说道“既然三位大人相邀,那就等我们回去的时候,到济南看看。”

    “多谢!多谢!”三人感激的拱手告辞而去。

    刘泽清回去后,在部将部将马花豹和张思义的鼓动下,决定给赵国华一点厉害的看看

    马花豹和张思义请令带兵两千,第二天早上赶到德州城外,原想着打忠勇总队一个措手不及,不想却被突击队以斩首战术击毙了马花豹和张思义,主将一死,众兵带着两人的尸首逃归滨州。看着两人胸口的血洞,再也没人说报复的硬话了。

    “华大人,齐老哥,在德州已有一段时间了,为两位舔了不少麻烦,我们这就走了。”赵国华拱手对华润泽和齐信仁告别。

    华润泽拱手道:“赵将军,祝你们一路平安。”

    “赵兄弟,以后进京时一定要来德州,老哥等着你喝酒。”齐信仁咧着大嘴笑着道。

    “一定!一定!”赵国华拱手说道,然后上了马,大声道:“出发。”随即,忠勇队开拨了。马蹄声、人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队伍踏着路上的尘土,隆隆的走向了远方。

    崇祯九年(1636)十月,张献忠自均州(今均县西)、老回回自新野、蝎于块自唐县(今唐河)拥众二十万,同时出兵。十三日,攻襄阳。农民军大败总兵秦翼明。湖广震动。可这些事已和卢象升无关了,他就是想管,也没有这个权力了。

    他自从离开京师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到了阳和接任宣大总督之职。

    宣大总督官名。全衔为“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简称宣大总督。驻阳和(今山西阳高),辖宣府、大同、山西三抚三镇。

    明代为了巩固北方边防,在长城沿线设了九镇,后来,又增加为十一镇,十一镇各设巡抚,巡抚之上设三总督,三总督分别为蓟辽总督、宣大总督、陕西三边总督。

    阳高县是山西省大同市下辖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西汉置高柳县,金改名白登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阳和卫,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

    宣德元年(1426)徙高山卫来此同治,属大同府。嘉靖二十六年(1547)设大同东路。

    清初改阳和卫为阳高卫,属大同府。雍正三年(1725)改为阳高县,属大同府。

    阳高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与浑源、广灵为界,西与大同县毗邻,东与天镇县、河北阳原接壤,总面积1726平方公里。

    明代的兵制,十一镇的兵多来自下面各个卫所,但卫所没有调兵权,军事指挥权在总兵巡抚、都司。北方边塞设置总兵是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军事管理体制,它要解决的是卫所统兵而无权指挥的矛盾。在总兵体制下设“协守副总兵一人。……分守参将七人。……游击将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二人。”

    副总兵多是万全都司的主官副主官担任。都司的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镇之下则设路,路下辖若干个关城、营堡。参将是路的最高指挥官员,游击将军管理机动部队,同是总兵的主要助手。

    担任这些职务的将领大约也在三品,衙署也是先锋队规模。不同的是他们是直接指挥军队的将领,衙门常靠近军营或者练兵场。

    阳和卫城的中心,大明北疆三大总督之一的宣大总督衙门就屹立在此,一正两偏的三座大门,飞梁挑檐气势恢宏,门口两个巨大的石狮子,怒目注视着往来人等,门前两个大旗杆高高飘扬着明字旗和卢字旗,八个盔明甲亮的天雄军士兵站在大门两边,手按腰刀,挺腰凹肚正视前方,就像钉子似地伫立在大门两边,给人以森严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觉。

    昨天进了阳和,今天卢象升就和大家开了见面会。

    “众位大人,诸位将军,本官今日起正式接任宣大总督之职,望诸位与本官同心协力把宣大打造成鞑子攻不进,砸不烂,咬不碎的铁打堡垒,真正成为阻挡鞑子进犯大明的铜墙铁壁。”卢象升朗声说道。

    众官早已听说过卢象升的事了,也知道他做事狠辣,性格刚强,并非上任宣大总督梁庭栋那样的无能之辈可比,因此躬着身恭敬的齐声道:“谨遵大人均旨,我等一定听从大人安排,为宣大建设出力。”

    “好。说的不错,请三位巡抚先回府吧,我和三位总兵有事相商量。”卢象升道。

    看了三个总兵一眼,三个巡抚恭敬的拱手告辞而去。

    待巡抚们出去后,卢象升才对三个总兵说道:“三位将军,今天是本总督第一次和三位将军见面,宣大是否能成为铁打的堡垒,就看三位将军了,本督的为人行事想必你们也听说过一些,以前的事我就不说了,从今而后,三位如何表现,就看你们的了。本督别的本事没有,杀人的本事倒是有一点。”说完这话,神色冷肃的盯着三人。

    这冷嗖嗖的话语,听得三个总兵浑身一颤,大同总兵王朴急忙躬身道:“总督大人,我王朴在此发誓,我大同镇全体官兵绝对听从大人调遣。唯大人马首是瞻”

    “大人如何说,我们就如何做。”山西总兵官王忠也躬身道

    宣府总兵杨国柱躬身道:“末将谨记总督大人的教诲,决不让鞑子从宣府再进。”

    听了三人的话,卢象升微微点头道:“好了,你们回去吧,有事再找你们。”

    “遵令。”三人躬身施礼出去。

    看三人出去了,卢象升说道:“伯祥,你看此三人如何?”

    “大同总兵王朴,此人胆小,有些油滑,关键时刻不大靠的住,山西总兵官王忠才具一般,宣府副总兵杨国柱倒是不错。”杨廷麟点评着宣大的三镇总兵。

    卢象升点点头道:“说得不错,除了杨国柱,其他两人确实不太称职。但是目前我初到宣大,还不宜马上撤换,只有等过个一年半载再说。”

    “大人说的是。鞑子三次进犯大明,两次选择从宣大入境,说明宣大的防御有极大问题。依我看至少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杨廷麟说道。

    卢象升捋须道:“你说说看。”

    对杨廷麟的才干,卢象升是欣赏的,他想要听听杨廷麟的看法和自己是否一致。

第一百四十一章 整顿宣大的阻力() 
“一是边墙破旧缺乏修缮,难以坚守,二是守军不足,防守无力,三是粮食不足,军饷短欠,士兵没有战心,四是将帅无能,贪生怕死。”杨廷麟侃侃而谈。

    “啪”的拍了一下掌,卢象升赞赏的说道:“你说的完全对,要想改变宣大的面貌,必须从粮食和军纪两方面入手。足兵足食加上严整的军纪才能让宣大成为铁打的堡垒。过几日我就下发清理军田以及整顿军队的文书。”

    “大人,这两件事都很复杂,牵扯众多人的利益,你要做好应对一些人反对的准备。”杨廷麟提醒道。

    看着杨廷麟,卢象升语气坚定的说道:“伯祥,我知道做这两件事确实很难,阻力巨大,我也知道我一旦这两件事,将会得罪大批宣大的军地权势人物,甚至还会得罪一些朝中的重臣,但是我顾不了这些了,既然陛下把宣大交给了我,我就要把它搞好,绝对不允许鞑子再次从宣大犯境。为此目标,我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好。大人有此决心,我杨廷麟也绝不退缩,誓与大人共荣辱,同进退。”杨廷麟语气坚定的说道

    “千军易得,知己难觅,伯祥,是我卢象升的福气。”卢象升欣慰的说着,一把握住了杨廷麟的手,眼中闪着激动的光芒。

    大同镇总兵府,就设在大同城内,气势宏伟,青砖青瓦在清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映衬着湛蓝天空背景越发显得威仪。楼阁歇山屋顶,飞檐雕柱,青砖砌墙,双狮守门的磅礴气势让人仰视。明初规定,一品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斗拱、檐桷青碧绘。饰门三间五架,绿油兽面锡环。”洪武三十五年(1402)朱棣限定一品三品规制是“七间”,副总兵的待遇与总兵相差已经不大,主要区别在于瓦脊兽头、大门漆色和门饰环件。

    威严的总兵府二堂,一个四十来人面目清秀而带几分由滑之气的中年男人身穿华丽的白绸衣裤,喝着香茶,背后是两个丫鬟正在用扇子扇风。

    他就是有名的逃跑将军――大同总兵王朴。王朴以父荫屡迁京营副将。崇祯六年,进右都督。崇祯七年,曹文诏战死后,经过一番运作,他成了大同总兵。崇祯十四松锦之战贪生怕死,率先逃跑,第二年五月十九日被处死。王朴此人胆小性懦,长于享受,他之所以能够当上一镇总兵,完全是银子的缘故,也可以说他这总兵是买来的。

    “朴儿,听说总督卢象升已经下令清理军屯和整顿军纪了,是吗?”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一脸忧色的问道,他就是王朴的父亲王威,官至左都督,现已告老在家。

    看了父亲一眼,王朴点头道:“确实是,我这里已收到公文了。”说着,从案桌上的公文堆里拿出一张纸递了过去。

    王威接过来仔细的看了起来,一字一句,看的十分认真,看了好一会才放了下来,语气缓慢的说道:“看来这卢阎王是要在宣大大动干戈了。”

    “是呀,清理军屯,收回被占军屯,核查士兵员额,裁减军官数量。这些都是得罪人的事,按照卢阎王的性格,他既然说要做,就一定是玩真的,决不会是吓唬人的。”王朴端着茶水边吹边说。

    摇了摇头,王威道:“这些事,没有一件事是容易做的,那被占的军屯,有的已有近百年,军队吃空饷,更是根深蒂固的事,想要整顿,那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我不认为他卢象升能搞得下去。

    听了父亲的话,王朴道:“话虽如此,但我们还是不要触这个霉头,你把我们家名下的军屯数量统计一下,找个合适的时机,我交出去,在卢阎王面前结个善缘。”

    “那可是好几千亩好田啊,每年有上万石的粮食。”王威肉痛的说道,一脸的不愿意。

    王朴道;“爹,儿子的能力你是知道的,冲锋陷阵,运筹指挥的本事,我是没有的,要想在卢阎王手下混,必须另辟蹊径,这条蹊径就是带头交出我家名下的军屯,获得他的好感,这才能保住我这个总兵的职位。没有了这总兵的职位,那些军屯也就更保不住了”

    听了儿子的话,王威沉吟起来,这几千亩的军屯,是他和儿子两代人用了很多手段才得到的,每年为家里带来了一大笔的收入,可这大同总兵更是花费了数十万两银子,走了首辅温体仁的路子,才得到的。

    可是儿子说的话也有道理,保不住总兵的职位,军屯更保不住。想到这里,王威心里豁然开朗,他痛快说道:“好吧,为父就依你说,这就去统计我家名下的军田数目。”说着,快步走出去了。

    宣府总兵府,副总兵杨国柱仔细看了卢象升的公文,因为总兵王中成回家奔丧,宣府镇的事情短暂由杨国柱代署。

    看完公文,杨国柱赞叹的说道:“好个卢阎王,果然做事雷厉风行。”。

    杨国柱,年方四十,武艺精熟,使一把大刀,大沉力大,多年的军旅生涯,累官至宣府总兵。崇祯十四年(1642年),清军入侵锦州,爆发松锦之战,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二十九日,命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陷清军埋伏,清军以高官厚禄劝降,杨国柱死战不降直至中箭身亡。

    “父亲,这卢总督要做什么大事了。”杨国柱的儿子杨铭传问道。

    杨国柱说道:“总督大人要清理军屯,整顿军队,核检士卒。”

    “看来他是要彻底整顿宣大了。”杨铭传说道

    点了点头,杨国柱道:“宣大是该整顿了,再不整顿,就完全烂了。铭传,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