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张彩照回明末-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国华走过去,站在窗子边,便看见包公湖清澈的湖水,小风吹起湖面上一层层的微波,一股水汽迎面飘来,十分的凉爽。

    送上香茶,店小二一脸笑容的躬身问道:“三位客官吃点啥?”

    “你们有些什么好吃的?”赵国华笑着问道。

    店小二笑着道:“这就多了,庞记桶子鸡、沙家牛肉、开封套四宝、三鲜莲花酥、五香兔肉、风干兔肉、五香羊蹄、酱瓜鸡丁、菊花火锅、芝麻翅中翅、黄焖鱼……”他一口气报了一大串的菜名。

    “每样来一盘。”牛欢说道。

    “好咧。”店小二答应着,笑容满面的下去喊菜去了。

    就在等菜的功夫,三人聊起了开封的历史。

    刘光祖说道:“开封不愧是八朝古都,名胜古迹众多,吃过饭后再带你们去包公祠看看,可惜,我大明现在没有包公,否则朝局就不会如此乱了,国事也不会如此艰难了。”

    这时,“啪”的一声响,吓了大家一跳。

    转头一看,见是邻桌的书生在拍桌子,只见他右手放在桌子上,一脸的忧愤抑郁之色:“想我李信满腹才华,又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可恼啊,可恼……”。

    仆人劝道:“公子,少说两句吧。吃过饭,我们回家吧,都已出来半个多月了。”

    “难道他就是娶红娘子那个改名李岩的李信?”赵国华暗自寻思。

    这时,他想起李信的父亲好像是叫李精白,于是起身问道:“这位公子,请问令尊可是名叫李精白?”

    “你怎么知道我的父亲?”李信惊讶的问道。

    因为他对面前这几个人一点映象也没有,他不知道这些人怎么会知道自己父亲的名字。可是看这几个人又不像官府的探子。

    “哦,在下是听一个河南府的朋友说的,他的名字叫李再发,怀庆府的人,人称马见欢。”赵国华口气自然的说道。

    他总不能说我是从《李自成》这部里知道的吧。

    听了这话,李信这才恍然:“原来是他。这人我听说过,是个不错的兽医。”

    “既然李公子也知道他,那么李公子也就是我的朋友了,那就请过来喝两杯如何?”赵国华笑着说道。

    “好。”李信豪爽的答应着走了过来。

    李信,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明末李自成农民军的重要将领,参加农民军后改名李岩。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崇祯初年被削职为民,但李家仍是杞县的数一数二的乡绅财主。

    李信读书很用功,年纪轻轻就中了举。

    他生性慷慨豪爽,常常周济穷人;又爱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的性格像一个江湖侠士,很喜欢结交朋友,他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

    “客官,酒菜来了。”店小二说着,满脸堆笑的和两个伙计端着三个木盘走进来了。十来道菜很快摆满了一桌子。

    倒好了酒,赵国华道:“在下赵国华,江西人氏,慕名到这开封游玩,能结识李公子是人生一大快事,来来来,你我干一杯。”说着,赵国华仰脖一饮而尽。

    见状,李信微笑着也仰脖一饮而尽。

    酒酣耳热之际,李信又用筷子击碗唱了起来:“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待他唱完了这首岳飞的满江红,赵国华道:“李公子,听说你是文武双全,不知你对当今大明的时局有何看法?”

    摇摇头,李信道:“只能说稍有涉猎而已。至于当今的时局,只能用两句话概括。”

    “哪两句话?”

    看了赵国华一眼,李信语气沉重的说道:“内忧外患,危如累卵。”

    微笑着赞赏的点了点头,赵国华心说;“果然不愧是李岩,确实有一定眼光。”

    “那李公子认为我大明最大的敌人是谁?是流寇还是关外的鞑子?”赵国华问道。

    沉吟了一阵,李信道:“我认为是流寇。关外的鞑子要的是人口和财货。”

    看了看他,赵国华心道:“看来他的眼光还是有历史局限性啊。”

    见赵国华不说话,李岩知道他不认同自己的看法,便问道:“赵兄好像另有说法。”

    “是。在下确实不太赞同公子的看法。”赵国华说道。

    拱了拱手,李信一脸认真的说道:“请赵兄赐教。”看着他,赵国华问道:“我问你,一个国家要强大,需要些什么条件?”

    “贤明的君主,强大的军队。”李信思索着回答道。

    “还有吗?”赵国华问道。

    摇了摇头,李岩道:“应该是没有了。”

    看了看刘光祖和牛欢,赵国华问道:“你俩呢,也说说?”

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明的心腹之患() 
“我的看法和这位公子差不多。”刘光祖道,牛欢则摇了摇头。

    赵国华道:“强大的国家必然有贤明的君主,强大的军队,但是强大的军队需要人口和财货,没有这两样,强大的军队就是无源之水。不知你们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仔细想了一阵,李信点头道:“赵兄说的不错,确实是这个道理。”

    “鞑子之所以频繁入关进犯大明,根本目的就是抢掠大明的人口和财货,一是为了壮大他们自己的实力,二就是为了削弱我大明的国力,这就像砍树一样,但砍到一定时候,大明这棵大树就会轰然倒下,那也就是大明灭亡之日。”赵国华肃然说道。

    听了赵国华的分析,李信如中雷击,神情呆滞。

    他从来没有想过鞑子会有如此的可怕的谋划,但是仔细想来,事实确实如此。鞑子越打越强,大明却越打越弱。如此下去,大明被鞑子灭亡,已经是可期之事了,像蒙元那样由蛮族统治中原的事又将再度重演。

    想到鞑子有朝一日占据中原的可怕情形,想到元朝时汉人如牛马一般的地位。李信浑身冰冷,如坠冰窟。

    他喃喃道:“难道就没有办法改变了吗?难道就任由大明灭在鞑子手中了吗?”

    “当然不。我们绝对不能让这种结果出现。”赵国华决然说道。

    他绝对不希望由后金这种代表野蛮与落后的部落势力,来代替拥有先进文明的科技的大明。

    并不是说他看不起民族政权,而是民族政权确实不如中原政权。

    有两个事例可以对比,大明距离灭亡还有五十二年1592年4月,日本侵略军从南部海港城市釜山登陆,45天后,占领了战略要地泗川,并向重镇晋州突进。不到两个月,朝鲜国土大部分沦丧。

    1592年7月,明朝派先锋戴朝弃、史儒率兵2万出征,副总兵祖承训带大部队随后进入朝鲜,拉开了明援朝抗日之战的序幕。

    1597年,朝明联军抗倭进入决战阶段。明朝调动了陆水军共14万兵力,再度增援朝鲜,一年后,日军战败,日本水军大部被全歼,陆军残部勉强撤回了日本。长达7年的援朝抗日战争,最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终。

    而1840年,距离清朝灭亡还有七十一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拥有超过百万军队的大清国,却被数千英军打的割地赔款,此后随之而来的是百多个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让中国从一流的国家沦为了三流的弱国,被人任意宰割,而且也让数千年的中华文明遭到了国外列强的疯狂摧残。

    无数的珍宝、图书、史册流失国外,后来日本的侵略,跟满清对国力的摧残更是有直接的关系,没有那么多的战败和赔款,哪有国家的贫弱。

    这些事是中华的耻辱,现在既然赵国华来到了大明,他就要阻止后金入主中原这种事情的发生。

    刘光祖问道:“我们要如何做才可以保住大明不灭。”

    “第一是赈济灾民,减少流民的数量,第二就是消灭流寇,第三就是训练军队,加强国防力量,只要做到上述三点,保住大明基本没问题。”赵国华侃侃说道。

    听了赵国华的分析,李信仔细考虑后,豁然明白过来。

    他站起来,恭敬说道:“能够结识赵兄这样的人,是在下的荣幸,还请赵兄受李信一拜。”说完,躬身对赵国华一揖。

    “李公子客气了。来来,喝酒!喝酒!”赵国华伸手拉起了他。

    吃过中饭后,大家相邀又去包公祠和天波杨府游玩了,然后骑马向开封城外的朱仙镇岳飞庙而去。

    岳飞庙位于开封城南22公里处。相传朱仙镇是战国时魏国义士朱亥的故里,明、清时更是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南宋初年,抗金英雄岳飞曾率兵在此大败金兀术。岳飞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是明代全国四大岳庙之一。

    感叹了一番岳飞的命运,刘光祖道:“将军,如果岳飞生在我大明就好了,最起码大明不会被鞑子压着打。”

    “将军?你是个将军?”李信惊讶的问道。

    他想不对这赵国华居然是个领兵之人。

    拱了拱手,赵国华口气平淡的说道:“李公子,在下是江西吉安府义勇大队的队长,因在涿州保卫战中立下战功,义勇大队被陛下赐名大明忠勇总队,我为忠勇总队的五品提督,赐爵武德将军,李公子,在下并非有意隐瞒,只是感觉人之相交,贵在平等,不应被地位或金钱等外在的东西影响,所以也就没有说在下的身份。”

    “原来是这样。”李信说道。

    听赵国华说出义勇大队的名字,李信就知道是一支民团了,他想不出一支民团如何在涿州保卫战中立下功劳,就他的理解,恐怕也就是搬运滚木擂石,抬抬伤员之类的活了。可是如果就这点活,皇帝又怎么会对一支民团赐名。

    百思不得其解,他决定亲自去看一看这支民团,想到这里,他便笑着问道:“赵将军,不知你的忠勇总队现在何处,是否还在涿州。”

    “没有。涿州事了,鞑子北撤,所以我们也要回江西老家了,现在大队人马就在前面不远处,李公子不嫌弃的话,过去喝杯茶如何?”

    这话正中下怀,李信笑嘻嘻的道:“那就打扰赵将军了。”

    “请。”赵国华笑着带路,走了有十来里路,就到了大军安营扎寨休息的地方。

    李信睁大了眼睛仔细的观察着,见一排粗大的木栏围着军营,外面有几队身穿黑蓝色衣服的士兵手执长枪,腰挎钢刀在大营附近来回巡逻,大营里战马嘶鸣,帐篷整齐,炊烟袅袅不时有士兵在大营里走动。

    营门口四个士兵手按刀柄站的笔直,面容整肃,目不斜视。

    赵国华带着李信走近军营,四个卫兵见了,齐声道:“敬礼。”说着,整齐的举右手手行了个军礼。

    “回礼。”赵国华说着,也行了个同样的礼。

    “这是什么礼仪?怎么这么奇怪。”李信边看边琢磨。

    进了军营,走进中军大帐,赵国华为李信介绍了程冲和吕清等人。送上了茶水,李信便感兴趣的问起了涿州保卫战的事来。

    赵国华大概的为他讲述了一下战斗的过程,李信听得十分认真,当他听到忠勇从鞑子手里了解救回四万多百姓,抢了鞑子五六千匹战马,更是惊讶不已,他佩服说:“怪不得你们会被皇帝赐名,原来是立下了这偌大的功劳。”

    在忠勇总队盘恒了两天,李信才心满意足的告辞了。

    送走李信后,大军继续往南而去。

    李自成、过天星,蝎子块等在陇州休养生息,恢复实力,这事怎么逃的过官军的眼线。

    “总督大人,小的们已打探清楚,流寇李自成、过天星,蝎子块等部人马正在陇州招兵买马,储备物资,意图恢复实力。”一个探马千户单腿跪地向三边总督洪承畴禀报。

    挥了挥手,探马千户起身出去了。洪承畴眉头紧皱的捋须在屋里踱步起来。

    自从擒获高迎祥后,洪承畴就一直在打探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流寇的行踪。

    他知道这几个人是大明内乱的源头,只要把这几个人抓住,大明的内乱就基本可以说平息了。平息了内乱,大明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关外的鞑子了。

    平心而论,大明末年三大能臣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要论品格,数卢象升最高可论综合能力,还是洪承畴最强,要不是他后来投降了满清,制定出了一系列的稳定占领区的政策,满清能否在关内立足还是未知数。

    他早已看出了大明的心腹之患不是流寇而是后金,因此他也希望尽快剿灭流寇。

    可是这几个人犹如泥鳅一样,采取的是流串的战法,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走,不太容易抓住他们的主力,想要像擒获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