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公孙瑶并没有什么迟疑。
杨易笑了笑,似乎也不是太意外,公孙瑶主持苍云寨多年,在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抛弃那些老弱妇孺,这种人杨易就没指望她口中能说出什么狠话来。
“算了,大当家屏退左右,想必也有话跟我说。”杨易道。
公孙瑶点了点头:“嗯,是关于琮州葛晋的事。”
公孙瑶觉得既然确定要向杨易投诚,那也必须给其交待清楚目前的局势。
杨易放下手中酒碗,示意公孙瑶继续说。
“大概四月之前,山寨外面来了一队官军,当时我以为我们苍云寨被人发现,所以派人来剿灭我们。可是那群官军来的人数却不多,派出了一个使者说要见我,而来的人正是殿下所认识的那人。”
“东升?”
公孙瑶自然不知道那人名字,继续道:“他单骑进了山寨,并告诉我们他是琮州刺史葛晋派来的招抚使,希望我们苍云寨归降于其麾下。我当时还有些兴奋,毕竟一直做无籍无贯的山匪是没有出路的,能让苍云寨数千号人恢复正身,不再躲躲藏藏自然是好事。”
“可是当我看到那人拿出的招安状却疑惑了,因为元良…额就是你所知的白先生曾经告诉过我,朝廷招安是一项非常繁琐的事情,不但需要辖地官府的招安状,还需要朝廷中枢院丶兵部丶户部等衙门的刻印,如此我们才能恢复民籍,得到自己该有的土地住所等。
但是…那人拿出的招安状却仅仅只有一个琮州刺史府的章印。当时我便起疑想要追问,那人却言我们只需要接受招安,然后所有人在寨子中待着不准出去就行,而苍云寨将由琮州军陆续接管。”
“陆续接管是何意?”杨易疑道。
“他们的人会在半年当中陆续来到苍云寨。”
杨易恍然明白,这琮州军不是光明正大的开进苍云寨,而是分批次潜入进来。笑道:“我说葛晋就算要造反,也不可能看上你苍云寨这点人手,原来是看中了你们苍云寨的位置,用作屯兵之用。”
苍云寨虽然只有三千多人,但用作屯兵之用却完全可以驻扎一两万的大军,而且地理位置紧邻京兆府,快马只需两日便可抵达京城,若是在此处屯下一只奇兵,并且利用苍云寨这个土匪窝子作掩护,到时方一起事便可让大光国朝措手不及。
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难把控的因素,那便是封锁消息的问题。这也是为何葛晋必须劝降苍云寨的原因,若是强攻一来动静太大,二来很难保证苍云寨不走脱一两个人,一旦消息传出去那便功亏一篑。
公孙瑶叹道:“我猜到了葛晋的意图,知此事乃诛灭九族的大罪,便一直予以推脱搪塞,谁料他们却对我那二当家下手…”
利益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极具诱惑力的,而且任何人都会有自己心中的利益底线,杨易用脚想都知道楚东升给那二当家许诺了些什么东西,不外乎就是事成之后加官进爵。
且不论这二当家是被利益攻心了还是单纯想要证明自己,归根结底他还是没经受住诱惑,从而设计囚禁了公孙瑶。这条计谋很可能出自楚东升之手,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公孙瑶的威望是二当家远远无法比拟的,以至于二当家在困住公孙瑶之后曾经几次提议接受葛晋的招安都召到山寨中大部分的反对,皆要求需等公孙瑶回山再做决定。
“殿下你可知琮州刺史葛晋此人?怎的如此大胆?”公孙瑶疑道。
第一百零五章 火焰与飞蛾()
听的公孙瑶所问,杨易往嘴里塞了颗瓜子儿,笑道:“葛晋我不认识,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也不过是别人的一颗棋子。”
“那是…?”
杨易无奈的摇了摇头没有言语。
这时,一只灰白相间的飞蛾,绕着桌上的油灯不断的陶醉飞舞,似乎已经沉迷在迷煌的灯火之中。
忽得,飞蛾猛的撞在灯台之上,灯油打湿了它的翅膀使其不可阻挡的掉进明晃晃的灯油当中,扑腾两下便不再动弹,而油灯的火焰也受其影响也发出“滋滋”之声,恍惚间看上去燃烧的非常吃力,眼看就要熄灭掉。
杨易用筷子捻了下灯芯,油灯又再次宏亮了起来。
“面对诱人的灯火,飞蛾扑火一定是前赴后继的,哪怕能毁天灭地的烈焰也终究架不住。有人想要做这双筷子去行力挽狂澜之事,却不知道筷子也有焦灼之时…”
杨易觉得自己当然不想做这双救火的筷子,他自认为没能耐也没有勇气去经受烈火的考验。如果说整个天下间最想要做这只筷子,将大光这团已经看不到明火的灯芯再燃起来的人,非京城中那位高坐皇位之人莫属…
…。。
连续十来天的高强度工作,让年近五十的兵部尚书杜礼看上去极为疲惫。杜礼抱着朝板有些呆滞的随着百官人流往皇宫外行去。而百官也一反常态的没有一路谈论政事丶阔谈闲聊,人群异常的安静,几乎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是默默的往宫外走。
“杜大人…”
杜礼停住脚步侧过身来,就见面色凝重的跟了上来,杜礼拱手回礼:“国侯。”
李岑点了点头也拱手回了一礼,二人并肩往外走去。
“没有一点法子了吗?”杜礼边走边看向一旁的李岑凝道。
李岑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皇上心意决绝,此事已然成定局。”
杜礼闭着眼有些痛苦的深吸了口气道:“自太祖开国以来,还从未有过此先例,皇上这是为何呀!!”
李岑沉凝片刻道:“我并不赞同皇上的做法,奈何…。”
“你为何就不能劝阻杨琦?他这般简直就是置皇上的生死于不顾!”杜礼显然很气氛,声音也提高了不少,许多官员同僚都抬头看了过来。
李岑无奈的笑了笑,他自然知道这杜礼是出了名的直言性子,谁都敢骂。
“杜大人,不是李某不作为,此事确实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中,三皇子自然有他的主张。”
“那他也不能为了一个监国之位,去鼓动皇上御驾亲征!”杜礼怒道。
李岑沉溺片刻道:“杜大人伴君数十载,难道就看不出其中的关键所在?”
杜礼一怔,竟然无以言语。
半月之前,边关急报凶狄左右平王兵分两路成掎角之势往逼进北水,欲要截断朔州城与帝都的交通要道。
同时,呼延止率领凶狄大军向朔州的北军发起进攻,北军苦苦支撑,若非北军督帅齐景山及时赶回朔州城,可能呼延止此刻已然攻破朔州城,挥军南下了。
不过,朝廷派去的数支增援兵力和后勤补给都被凶狄人予以伏袭,损兵折将不说,物资也尽归凶狄,孤立无援的北军即便再骁勇善战,城破人亡也是迟早之事。
所有人都知道,一旦朔州城破,凶狄南下将是一马平川,而无论朝中各家势力心中是若何盘算的,此时偌大一个大光朝堂却找不出一位可以统兵前去解救北军的将领。
甚至有人私下里翻旧账,言皇帝当年就不该杀掉镇北将军陆煊,以至于此时朝中无将可用,凶狄才敢无所顾忌。
皇帝在听到赵贵汇报这样的传闻时,龙威大怒,在摔碎了无数玉器之后又得到一条不可确定的消息:失踪数日的九皇子杨易是凶狄人所为,可能已经遇害。
这一次皇帝真的怒了,这一年大光数翻劫难都与那凶狄人有关,先是派精锐混入京兆府意图刺杀自己,其后在杨昂府中搜出通敌密函迫的其造反,如今有传出杨易被凶狄杀害消息,可谓欺人太甚。
皇帝在沉闷半日之后,命赵贵传出一道谁也始料未及的诏旨:“御驾亲征,救援朔州城。”
一时间朝野震惊,无数官员在宫外连夜求见,欲要阻止皇帝的冲动之举。而皇帝却避而不见,只是诏令各部立即着手出征事宜,并传令出征之时,由三皇子杨琦监国。
杨琦听闻此言,欣喜无比,在进宫见了皇帝之后便将皇子府的匾额改成了监国府。其所属势力也开始倒向支持皇帝御驾亲征一派,一时间两派每日在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
但无论他们如何争吵,谏臣如何哭诉甚至以死相谏,皇帝的出征之意没有丝毫动摇。
“皇上…您这是何苦啊!”杜礼面对着金碧威严的皇城,几欲哭喊道。
杜礼心里很明白,皇帝看上去为冲动之下做出的决定,其实乃是无奈之举。如今北方局势混乱,大光各地一些小股叛匪亦趁势作乱,如若不尽快解决掉凶狄这个大患,大光将岌岌可危。
御驾亲征,与其被凶狄一点点的撕咬致死,不如与其来一番硬碰硬的较量。对于善于奔袭的凶狄轻骑和野心勃勃的呼延止来说,大光皇帝这个诱饵,足以让其放弃一切劫掠而前来应战。
李岑也随其看向皇城,凝道:“或许这也不失是一种绝地求生的办法,也只有皇上御驾才能让大光所有将臣军民迸发出能够击退凶狄的力量。”
“杜大人,事已至此,你我当竭力安排好各项出征事宜,务必要确保皇上的安危才是。”
杜礼闻言看着李岑无奈的摇了摇头,他说的没错,既然皇帝出征之意已绝,做臣子的也只有尽其所能。
李岑扶着杜礼的臂膀,见其冷静了下来,忽的若有所思道:“杜大人,你觉得杨易真的被凶狄人杀了吗?”
杜礼一怔,似乎没想到李岑会问这个问题。
九皇子杨易失踪被害本身是一件惊动京城的大事,但这事只是传闻却一直没有找到杨易的尸首,到现在大理寺丶刑部丶皇密卫还有杨易的那帮手下还一直在整个京城搜寻线索。
而杜礼因为皇帝御驾亲征的事情已经让其劳尽了心力,此时李岑问起来,才想起这个自己的下属九皇子杨易还是死不见人活不见尸。
杜礼想要说些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忽得想起杨易那一脸看上去人畜无害,实则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一时竟然说不出其很可能已经死掉的话来。
李岑一副果然如此的笑容,道:“杜大人你也认为杨易没死?”
杜礼愁道:“那这杨易到底跑哪儿去了?”
李岑沉凝良久,也是想不出杨易为何会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知道,但不知为何,老夫总感觉他的存在会是一个变数。”
“什么变数?”
“那可只有上天才知道了…”
第一百零六章 人性使然()
自从来到大光以后,杨易觉得自己没有改变过。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只飞蛾,因为他不喜欢火焰,他也不愿意做那罩子里的灯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种愚蠢到极致的圣母行为,根本就不适合他这种人。
可为什么一个想做坏蛋的人却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呢?难道坏蛋不应该是无所顾忌,肆意而为吗?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牵绊的问题。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两个世界人们口中的坏蛋都有千千万,然而如果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定义的话,这里面的坏蛋就要大大缩水。
每个人看待人或事的角度不同,这都将影响到自己内心的判断,从而让万物都形成一种多面性。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贼人偷走了乞丐唯一的食物,回去给即将饿死的老母亲吃,而愤怒之下的乞丐呼喝来一大群所谓的正义之人,将贼人活活的打死。
而后贼人的母亲和乞丐都因为没有了食物饿死在冰冷寒夜里,打死贼人的正义之人也被官府判处了重刑。
如果将这个故事用一个多边形的框圈起来,你会发现无论你站在哪一个角度去看,它都是一出悲剧,没有人能分辨出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这就是人性,是上天赐予人们的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杨易就是被这个东西所困扰,在他看来,做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要比做一个愚蠢幼稚的好人要难太多太多。
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不光需要摒弃人性,还要忘掉所有做为一个活物的良性思维。为什么骂一个真正的恶人叫“畜生不如”?因为哪怕是动物甚至植物,他们有时候也会出于本能去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东西。
这是一个生物规律,就算杨易是一个穿越而来的外来者也改变不了这种规律。
因此,当杨易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之后,他已经开始融入到这个规律当中,受其摆布却无可奈何,这也是他唯一能解释自己愚蠢决定要前往繁花谷的原因。
“殿下,此行险恶万分,还是我陪你一同前去吧?”公孙瑶看着坐在马上,颇有些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意的杨易,担心道。
杨易将咖啡用布兜挂在胸前,紧紧的系上一个死结,笑道:“你跟着我作甚?我去的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