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东瀛种过田-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当动物的脊椎骨受到重伤的时候,为脊椎骨所保护着的脊髓也便会受到重的伤害,神经的中枢与身体的其它部分的信道就会被阻碍。伤害越接近头部,影响力也就会越大。如果你打到它的尾巴,则对它的生命就没有影响。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打蛇打三寸,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三寸”的地方脊椎骨被打伤以及打断,它便无法抬起头来咬你而“七寸”是它心脏的所在处,一受到致命的重伤,自然必死无疑。当然了,这“三寸”、“七寸”也并不是每一条蛇都相同的,因为蛇的种类与大小都有所不同。

    其实“七寸“指的是一个笼统的部位,其实就是蛇的心脏部位,要是蛇不到七寸,就照着蛇的腹部打。蛇头后的颈部的地方只是蛇的三寸,打了以后蛇只会昏死一段时间,不是真的死因为打了三寸后蛇头部会马上缺血,所以会暂时昏死一段时间,但不是很长,所以最好打蛇的腹部

    只见江流儿抡圆了一棍,直接甩了过去,那蛇猝不及防,即便收缩颈部向后急退,因为木棍较长,而且是硬木,动能和惯性都比较大,还是被江流儿志在必得的一击击中了头部,瞬间感觉一阵头晕目眩,昏死了过去。

    其实按照常理说,江流儿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被毒蛇进行反戈一击,不过祸兮福之所倚,这一棍打的突然,而且势大力沉,那蛇根本就没有反戈一击的机会就被一棍击晕!

    似乎是被打的有些懵,眼镜蛇脑子里瞬间变成了一顿浆糊,翻滚着细长的身体,缠绕成一盘麻绳状,似乎是经受了极大的痛苦。

    江流儿冷哼一声,这蛇也是活该,一般的蛇见到生人都是退避三舍的,自己也压根没想揍他,还怕被咬伤,可是这蛇却连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都不肯留给自己,确实欺人太甚!

    眼镜蛇虽然昏死在山洞的沙地上不省人事,但江流儿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他清楚的知道,这蛇大概只是暂时的昏厥了一会儿,也有可能是在装死,自然传奇很多人就是在神经松懈的时候被毒蛇咬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既然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前车之鉴,那么自己便不可能再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小心驶得万年船。

    江流儿也不犹豫,不试探,直接又是抡圆了一棍赶过去狠狠砸在了晕厥的眼镜蛇头上,之前的那一棍因为是空中击打,只是致晕,这一次因为有下面沙地的阻挡,更是要命,只听见十分响亮的“啪”的一声,那眼镜蛇的连闷哼的机会都没有,脑袋就被砸成了肉饼,眼睛都被爆了出来,两颗毒牙更是偏在了一边,整个头部瞬间变得血肉模糊!

    可是这还没完!

    江流儿一边死死的用粗壮的硬木棍按住眼镜蛇似乎还有些许挣扎的脖颈部分,一边捡起旁边一块足有一斤多重、棱角分明的石头,对准眼镜蛇粗壮的脖颈就是狠狠几石头,直到砸的眼镜蛇尸体的面目全非的头颅和细长的身子完全分离才肯罢休。

    不过几十个呼吸,刚才还耀武扬威的眼镜蛇,瞬间就被一分两半,一半的脑袋早已变成了肉饼,而一一半的蛇身还盘绕在一起,甚至在动。

    江流儿一屁股坐在了旁边的石头上,大口的喘着粗气,其实在自己发怒之前,他是没有什么把握能够怼死一条眼镜蛇的,虽然一时被怒火蒙蔽了眼睛,年少气盛,但是最后看来,还是幕牛故歉械搅艘徽笳蟮暮笈隆�

    他其实不太相信是自己的实力使然,战胜了一条凶神恶煞的毒蛇,顶多是走了运,或者是幸运女神的眷顾,要不然,估计自己就得交代在这个山洞里。

    不管怎么说,干掉了眼镜蛇,江流儿身上的压力瞬间轻松了许多,现在要想的,就是如何生火,然后烤蛇肉。

    自己现在基本上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基本生存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唯一可以拿来自卫的七星龙渊还不知所踪,更别说是一些基本的生活资料了。

    要说吃生肉,江流儿暂时还没有那么大胆子,先不说干净不干净,就算是眼镜蛇身上的寄生虫,也足够他喝一壶的了。

    天快黑了,照自己现在的情况,只有尽快生一堆火才是王道,没有火,黑夜无疑是生存最大的敌人。

    在现代看了那么多季贝爷的荒野求生,江流儿也大概会一点生火的套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无疑就是钻木取火!

第五十三章 钻木取火(二)() 
而且,关于钻木取火,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上古时昆仑山上多白石,白石积聚之处,少草木,唯一能在石头上生长树,叫燧木。燧木有个特点,只有树杆,没有皮,有树枝,没有树叶。看上去就是一棵干的树,你把他的树枝当成树叶来看,也可以。每年会掉树枝,第二年再生。

    但是这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说,我看见一个木头,我就上去钻一钻,看会不会起火,包括如果同是原始人的江流儿在内,一般人是不会有这种意向的。

    但是有一天,昆仑山中来了一只鸟,后世管她叫毕方,毕方这种鸟有一个习惯,它是嘴特别尖,喜欢啄那个木头。转木取火其实是啄木取火,当毕方啄木之时,那树竟生起火来。

    着火之后,这些燧人氏族人一看着火了,这样也能着火。等毕方一走,他们拿别的燧木也试着钻,试着看看能不能起火。后来他们用在里面磨的办法,用尽办法想最后成功了,转木取火。

    当然这个钻木取火之后,人们当时仅限于一种木头,就是燧木,用它来取火。但是燧木取火之后,我们说这个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后,因为那场大灾难的来临,随着他们后来从昆仑山上迁下来,迁到日月山的时候,这种原来存在的木头不复存在了。那么钻木取火,只是我们的一个很遥远的传说,人们想尽办法才能钻木取火。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多时候都知道钻木取火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挑各种各样的木头,来用不同的办法钻。挑什么样的木头呢?春天的时候用柳树,夏天的时候用枣杏,秋天的时候用柞,不同的木头来保证钻木取火成功。

    当然,在钻木取火的同时,华夏的聪明的先民大大们发现还有一个办法能取火。

    把一个桶敲成半椭圆形,让它保持光滑,打磨光滑,越光滑越好,里面凹下去,对着太阳,那块放着柴草,这样对上它去照,江流儿大概猜想,就像当代所说的放大镜一样,照的时候来取火。

    有太阳的时候,用阳燧来取火,没有太阳的时候用木燧来取火。但是木燧取火其实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等到最后的时候,有个不知道名字的大大发现了火石,那个火石不是靠火石本身取火,是下面像电一样的东西,我们管那个叫火轮,只要有火星溅在上面,立即就着火。到近代的时候有火镰、火石,但是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怎么存储火。

    最早的时候,就像所有的人都想的一样,其实你不用特意的去存储,因为你这个族群在洞里面,那个火都是永远不灭的,但是这不是长久的办法,他们要迁移,迁移的过程发明了陶土,陶土是用泥捏好,黄土一和,和完以后把火就直接放在里面,周围烧硬,防止它裂。

    后来为了防止裂,放在阴干的地方,里面有两个窟窿眼,就跟咱们现在的蜂窝煤的炉子差不多,只是用陶土做的蜂窝煤炉子。把那个木头烧到一半的时候,把它放在里面,然后盖上那个,就留两个眼,其实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木炭,用木炭的办法保存火种。就是以前的陶土。

    这个办法一直用了好长时间,直到后来人们从日月山上出来,等到后面的时候,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在渭河流域有一种草叫白蒿,一米多长,把这种草在它长成年之后拔下来,每边两根,总共六根草,编在一起,有两米左右长,晒干之后,一年四季在那儿放着,他们要生活,要去别的地方,大家要做不同的东西的时候,只要拿一根艾蒿就行了,路上拿一根艾蒿,就不灭。

    到了那个地方,拣了一些柴火,这样一吹,火就着了。

    燧人氏族对人们最大的贡献,可以说是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可以自己动手创造火种,而创造火种的灵感,来自于一种叫毕方的鸟,来自于燧木。

    所以这个氏族就以燧木为号,后世的人把他称之为燧人氏族。但这个燧人氏族跟昆仑山上另外一个族群最后融合,融合成一个族,这个族叫羌族,江流儿清楚的记得,直到二十一世纪还有这个族群存在。

    后来燧人氏族消失不在了,但是羌族一直存在。

    但是传说终究是传说,钻木取火的起源早已不可考,但是在当代电视上热播的荒野求生上面江流儿却不止一次的看到钻木取火的戏码。

    无论是贝爷的荒野求生、还是一对夫妻组成的野外求生夫妻档,亦或是隐隐约约记得一个连裤子都不穿的英国人荒野求生四十天,还是澳洲小哥的空手烧砖盖房屋,里面都有钻木取火的场景。

    这至少说明,老祖宗留下的技法虽然原始,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一清二白却需要火的时候。

    比如现在。

    外面的雨还在下,老天似乎是跟谁在怄气,一副怒气腾腾的样子,倾倒着自己的怒火瓢泼大雨,电闪雷鸣更是不在话下。

    山洞内的光线也越来越暗,不过外面时不时会有耀眼的闪电划过天空,在瞬间也能照亮江流儿所在的山洞。

    循着昏暗的光线,江流儿找到了一些不知是何故掉在山洞里的树枝,有粗有细。

    一般来说,钻木取火的取火杆应该选用生长迅速的软木材,不过现在是非常时期,外面又下着那么大的雨,天也快黑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江流儿先选了一块有一尺左右长、相对其他木头的来说用指甲一嵌,感觉比较软、有大约三寸宽,一寸厚的木板作为取火杆。

    而钻火秆相对来说就需要硬度比较大,而且比较直、不是特别粗的木棍了,手边羞涩,叫苦不迭,江流儿只能找一个勉强可以拿来用的硬木棍来用。

    因为钻火秆太长,只能截断一部分。

    “咔嚓”一声,江流儿两手握着钻火秆的两端,用膝盖骨一撞,木棍便应声而断,分成了大小差不多的两截。

第五十四章 钻木取火(三)() 
留下其中的一般用来做钻火秆,剩下的一半留着备用,在大雨滂沱的时候,这一点一点的木棍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与其说是节约,倒不如说是无奈。

    雨势越来越大,没办法出去,江流儿在山洞里仔细搜寻,除了洞里深处的那个小洞口里面没敢进去,其余地方都找了个遍,却只是找到了小小的一捆,或者说一束的干柴,还有一些干枯的杂草,暂且可以用来作为钻木取火的火绒。

    这些木棍在山洞里似乎是扔了很长时间,一个个都干透了,也不知道是何种植物,江流儿也顾不了那么多。

    如果没有干透,那就不能用作钻木取火的材料,好在江流儿现在只需要刮去木棍表面的干枯树皮就行了。

    循着越来越暗淡的光线,江流儿又找到了几块石头,有大有看材质像是玄武岩,十分坚硬。

    时间过得飞快,江流儿也有点着急了。

    天马上就要黑了,到时候如果自己没有成功的生出火,那么在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荒岛夜晚,连基本的危险都无法做出合适的应对。

    就像之前遇到的那条眼镜蛇一样,江流儿轻轻一撇还盘旋扭曲在一块的眼镜蛇尸体,心中不免有些后怕。

    一边飞快拣出了一块巴掌大小、而且比较薄、大概只有手掌厚度的石片,将选好的钻火秆放在眼前一根比较粗的木头上悬空,然后坐下来用双脚夹住,用棱角分明、看起来又薄又锋利的玄武岩石片快速刮下了钻火秆上面附着的树皮。

    钻火秆已经干透了,刮去树皮也没有耗费多少的时间。

    把刮下来的树皮小心翼翼的聚拢在一起,轻轻撕碎作为初步的火绒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接下来是处理钻木取火的底板。

    先用同样一块石片的尖端用力在比钻火秆略微柔软一点的底板上钻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孔,用不着太深,只需要能够容纳钻火秆的尖端就行。

    然后还需要在孔的一旁开一道凹槽,这样是为了能让火星顺利从孔里面掉下来。

    说起来简单,钻孔挖槽这样的动作,却足足用了江流儿好几分钟的时间。

    这石片虽然锋刃比较薄而且好用,拿来割东西还行,可用来钻孔确实有点杀鸡用牛刀,因为这玄武岩石片的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