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嫉妒,这是罪恶本源之一。

    “那,有件事你可能没搞清楚,秦不仅仅是军人,现在,用商界巨头来形容秦丝毫不过分,直到雷诺集团吗?那是法国最大的企业,掌舵人路易斯雷诺和秦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一起投资了飞机厂、石油公司,以及lll哦,就是你身上这这件猎人服饰,这就是lll公司的产品。”美国公使脸上满满的都是怜悯。

    敢得罪这样一个人,真的是需要勇气的。

    从这方面讲,美国公使还真是佩服那和正。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那和正看着身上崭新笔挺的猎装上衣,言语中充满难以置信。

    “怎么不能可能呢,我之前提醒过你的,很明显你并没有放在心上。”美国公使表情复杂。

    就像是秦致远忽视了民国,民国国内的人们也忽视了秦致远,他们只知道秦致远率领的外籍军团战绩斐然,根本不知道秦致远能在其他领域有什么样的成就,不知道秦致远目前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

    确实不知道,别说是在20世纪20年代,就算是到了21世纪,很多人的生活圈子也不过是周围二三十公里,他们不去了解发生在其他地方的新闻,也不想了解。

    再说了,两个月前的那和正,就算是有人告诉他秦致远有多大的能量,估计那和正也不会相信。正是因为曾经前往美国留过学,那和正才知道一个华人在白人世界想出头有多难。

    那和正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出的美国公使馆的大门,出门之后,当一月份的冷空气扑面而来,那和正才感觉到浑身冰凉。

    当然那和正并没有放弃,从美国公使馆出来之后,那和正拐了个弯,又去了日本驻华公馆。

    日本人驻华公使和那和正是老朋友了,他们有着愉快的合作记录,因此日本驻华公使很亲热的接待了那和正。

    亲热归亲热,当提到加入日本国籍的时候,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同样是一脸为难:“那君,请原谅,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也无能为力。”

    “无能为力?日置君,当初你可不是这么说的,要不是因为你们的承诺,我也不会针对秦致远和他的外籍军团,现在秦致远和他的外籍军团已经发出战争威胁,难道你们大日本帝国怕了吗?”那和正心中悲凉,嘴上还试图挽救。

    如果不是当初日置益的金元攻势,再加上日置益的安全承诺,那和正也不会亲自出马,他或许不知道秦致远的全部实力,但外籍军团的实力在那摆着呢,20万人,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北洋六镇才多少军队?

    如果不是日置益的安全保证,日置益给再多钱,那和正也不会以身犯险。

    钱当然是个好东西,但有命挣也要有命花才行。

    “那君,请冷静一些,我们正在设法从中斡旋,这件事,不是加入日本国籍远走他乡就能解决掉。”日置益也头疼,哪怕是有一线可能,日置益也不愿意干那过河拆桥之事。

    过河拆桥实在是太败人品,就像是写小说的写着写着没有任何征兆就太监,让人入了一次坑,就别想再让人再入第二次。

    如果日置益现在摆明了不管不顾,那么日置益以后在民国将寸步难行,这样的人品,没有人敢和他合作。

    “冷静?我怎么冷静?难道等秦致远派出的人到我的家门口再让我想办法?不行不行,我要申请政治避难,我要前往日本”那和正已经乱了方寸。

    日置益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那和正。

    想想看吧,躲在民国这几亿人中间如果都躲不过去,那么到了日本,秦致远就找不到了?

    别开玩笑了。

    这一天,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到处奔走,也不知道有多少悲欢离愁。

    接下来几天,民国国内的报纸大面积停刊,很多家报社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小猫小狗都不见两三只。

    可惜很多事,躲是躲不过去的。

    (。)

398 资本的碾压() 
1919年的一月份,对于曾经是百花齐放的民国新闻出版业来说,绝对是悲惨的一个月。

    如果事后回头看,1918年底充满浮躁和暴虐的两个月,就是那些小报最后的疯狂。

    正是因为那两个月的“全民狂欢”,为民国的新闻出版业敲响了丧钟。

    什么叫“小报”,和英国的泰晤士报、法国的费加罗报、美国的纽约时报比起来,只要没有全国发行的报纸都是小报。

    如果这么算起来,民国所有的报纸都是小报。

    就在一月底,一家名为每日新闻的报纸在天津法租界悄无声息的创刊,首日的创刊号发行量即达到10万份。

    十万份?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会感觉震惊,尤其是以前的媒体人,因为就在一个月之前,京城所有的报纸加起来,单日总销量也没有达到过5万份。

    销量之所以如此恐怖,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家每日新闻的报纸根本就不是买的,而是送的,并且这样的免费赠送会持续一个月

    。

    免费赠送

    这可让那些要靠卖报收回成本进而盈利的小报社怎么活?

    别说报纸的赢利点要靠广告之类的话,你报纸都没有销量,谁都不会在上面做广告。

    也并不是所有额报纸都靠卖报纸才能生存,还是有一部分报纸有额外收入的,比如某些来历不明的资金援助,所以那些报纸还有坚持一段时间的能力。

    既然钱都不是问题,这时候拼的就是版面内容了。

    哪怕同样都是赠送,拿回家仔细品读和拿回家放茅厕里当厕纸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于是此时很多人惊讶的发现,每日新闻居然在全国拥有16个大型记者站,雇佣了超过200名职业记者。并且每日新闻同时在海外的多个国家拥有分部,和英国的泰晤士报、法国的费加罗报、以及美国的纽约时报是合作关系,彼此之间资源共享,可以互通有无,很多时候一则新闻居然能够做到在数家报纸同日见报。

    同时每日新闻并不是刚刚诞生,而是已经发行了一段时间,在兰芳、在科西嘉、在法国、甚至是在美国,每日新闻已经拥有一群固定的读者,每日新闻从其他地方挣的钱,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民国的亏空。

    这就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了,估计那些小报背后的金主也不一定有这么大的能量。

    什么叫资本的力量?

    这就叫资本的力量!

    人家根本不跟你在低层面纠缠,直接用金钱摧毁你那点好不容易弄出来的话语权。

    每日新闻大致分三个版面,一个是国际时政,一个是民生杂谈,还有一个是商界要闻。

    国际时政部分大多是转载,全部是前一日内发生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里的重大新闻,从正在进行的巴黎和会到英国皇室的花边新闻无所不包,关心国际形势的人可以从这里找到想要的任何东西。

    几乎每一篇报道,都会加上“编者按”,不仅详细说明转载的出处,并且对作者的情况以及文章的背景进行简单介绍,让读者对文章涉及到的国家背景以及作者的政治倾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与其说是新闻,不如说是科普读物,既让那些关心时政的政界人士对于国际局势有更清晰的把握,又让新读者能够迅速适应,不至于一头雾水。

    民生杂谈主要放在国内,从正在进行的南北大战到仍然窃据在紫禁城里的前清皇室偷偷转移文物无所不包,这类文章只阐述事实,不加任何分析,没有任何评论,是非曲直任凭读者判断。

    民生杂谈通篇没有专栏,也没有所谓的“国文大师”的评论员文章,就是简单的新闻报道,没有任何私货夹带。

    这简直让很多“大师”忧惧交加,没了报社的供奉,没了读者的追捧,“大师”还能称为“大师”吗?已经一把年纪的大师还能和正当花季的女学生们正常交流吗?

    其实民国的“大师们”生活很舒服的,他们本身都在各大院校任教,领着堪称天文数字的薪水,每天在报上骂骂人就有额外收入,兴致上来了还能和女学生们谈谈理想,真是日子过的不要太滋润哦

    。

    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是,民国期间几乎所有的“大师”都是文学类的,理工类以及农林类寥寥无几,但就是这帮习惯坐而论道,只会夸夸其谈的家伙,居然一个个都被冠以“大师”的名号,实在是令人无语。

    真要是爱国,那就别整天指手画脚的针砭时弊,换你上去没准一年能修200万公里铁路,最起码做好份内之事,让学生们安心待在教室里学习,而不至于隔三差五就上街游行,那样除了哗众取宠,培养出来一群愤青以达到为自己扬名的目的,对国家没有任何作用。

    最后一个商界要闻,这就是一个万花筒,从洗衣机的作用到暹罗的大米价格无所不包,普通人去看只能看到京城哪家饭馆物美价廉量又足,目光敏锐的商界精英自然能发现商机。

    不管到什么时代,信息的不对称才能导致暴利的产生,于是几乎是在一个星期之内,每日新闻就收到上万份订阅要求,这写读者绝大部分都是商人,他们的目光自然是集中在商界要闻版面,至于其他两种也附带着一并订阅,哪怕不能产生利益总是能开阔眼界不是。

    仅仅是一个创刊号,国内很多人突然才发现,原来全世界已经都不打仗了,只有民国还是烽烟四起;原来前清虽然已经覆灭,但紫禁城里居然还住着皇帝,并且一直在偷偷的转运原本属于全体国民的财产。

    于是民众视线的焦点马上就从外籍军团转移到国内的军阀以及紫禁城里的皇帝身上。

    其实外籍军团什么的真的没几个人关心,很多老百姓在之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外籍军团,在游行中表现最为激愤的很多学生在之前根本就没见过外籍军团里的哪怕是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是很多有心人在推波助澜,民众真的不会关心。

    华人,还是非常现实的,除非是关系到自身利益,没几个人会为他人鸣不平。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国内的战乱已经危及到国计民生,前清皇室的行为更是类似于盗窃,这总是关系到自身利益了吧,于是舆论焦点马上就开始转移。

    外籍军团会不会回来无关紧要,反正他们从来没有回来过,国内军阀的混战和前清皇室的盗窃行为才更值得声讨。

    几乎是第二天,就有人聚集在紫金城门前要求那个已经退位的皇帝滚出紫禁城。

    嗯嗯,看来“滚出去”有成为国骂的趋势。

    其实这时的抗议就是零零星星的,一旦失去推动力,不管是学生还是商人,真心没有几个人要去和政府对抗,真当他们都“爱国”爱傻了不成,当群体行为变成个人行为,华人一向是“惜身”的。

    一月底,北洋政府出台新闻管理条例,规定了报社准入制度,新闻审核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资格认证。

    毫无疑问,民国境内只有每日新闻一家拥有完全的资质,因为单单一个十万大洋的保证金,就已经抹消掉百分之九十九的报社。

    这十万大洋是不退的,如果报社在经营过程中,有任何违反新闻管理条例的行为,这十万大洋将全部没收,报社并不会因此关停,但想要重新开张,那好,再拿10万大洋来。

    看看新闻管理条例的规定吧:

    不准出现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不准出现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不准出现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以上仅仅是摘录,全文共有九章,七十三条,违反任何一条,保证金将立即没收,报社则是暂停出版进行整改,等主管部门认为合适,才会重新给予出版权

    。

    当看到这个新闻管理条例时,绝大多数媒体人心里凉了半截,别的先不说,先搞清楚宪法内容再说吧。

    于是这个新闻管理条例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学者、大师“公开批评这是自由的倒退,这是文明的悲哀。

    北洋政府对待这帮文人确实优容,于是国会都已经通过的新闻管理条例变成试行,试行周期为半年,半年之后再决定是否正式实行。

    好吧,现在是一月份,半年

    对于秦致远来说,发生在民国的事情并不需要秦致远亲自去安排,秦致远只是吩咐一句,自然由兰斯和菲利普去执行。

    兰斯和菲利普是秦致远的老朋友,这两位从两年前就和秦致远认识,都是资深的媒体人,关键是总能和秦致远保持一致。

    现在,兰斯和菲利普都已经加入兰芳。

    兰斯是每日新闻的主编,菲利普则是兰芳首相府新闻办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