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的,谢谢。”罗曼诺夫真的不客气,接过来酒瓶子倒了满满一大杯,再次一饮而尽。

    喝了两大杯伏特加的罗曼诺夫眼睛亮得惊人,鼻子越发的红,简直和用鲜血涂满差不多。

    秦致远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罗曼诺夫表演。

    哦,秦致远也在喝,不过仅仅只是香槟,分量也只有一点点,象征意义更多一点。

    对于秦致远来说,不管罗曼诺夫的来意是什么,只要罗曼诺夫出现在雷霆崖,这就是秦致远的胜利。

    值得庆贺!

    “真是好酒”罗曼诺夫摇头晃脑的赞叹,然后看似不经意间引入正题:“我听说最近你这里有不少俄罗斯人,那么他们一定不是正宗的俄罗斯人,否则你的这些伏特加留不到现在。”

    简单的一句话,已经清楚的说明了俄罗斯国内两派现在势不两立的态度。

    看吧,他们已经不承认对方是俄罗斯人,那么要么是“叛国者”,要么是“干涉者”,反正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呵呵,一点也不,这里的伏特加多得很,下面还有满满一间酒窖,多得可以让你洗澡。”秦致远不退让。

    秦致远的意思也很明确,如果你们想慢慢谈,那么我也不着急,反正我手里有足够的资本。

    “哈,说说正事吧,秦,请不要和高尔察克领导的叛军合作,布尔什维克有能力满足你的任何要求。”罗曼诺夫开门见山。

    秦致远注意到,其实从罗曼诺夫进门开始,罗曼诺夫就在使用汉语。这表明罗曼诺夫在东方生活过很长时间,也就是洋人中所谓的“中国通”。

    “我的要求很简单”秦致远又把自己的要求重复一遍。

    “这不可能,布尔什维克是俄罗斯利益的维护者,而不是出卖者,我们不可能答应这种要求。”罗曼诺夫一口回绝。

    如同本文开头一样,列宁确实做出过种种承诺,表示会放弃帝俄时期在华获得的所有不合适的利益。

    但那都是缓兵之计。

    如果要搞清楚俄罗斯的真是目的,这要结合现在的实际背景分析。

    其实就在半个月前,北洋政府悍然出兵,派出北洋政府军总参谋长徐树铮将军已经将外蒙收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列宁的对华态度。

    此时原本属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现在已经处于群龙无首的局面,哪里现在是无政府状态,民众无所适从,政府机构停摆,军队接近解散,几乎没有什么防御力量可言。

    列宁发出这份声明,是为了稳住民国,给民国政府一个承诺,让民国政府看到问题和平解决的曙光,防止北洋政府出兵海参崴,导致俄罗斯处于被围攻的状态。

    从列宁内心深处来说,他从来没有打算把海参崴还给民国。

    因此在原本的历史上,当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稳定了国内统治,列宁马上就换了口风:“符拉迪沃斯托克是我们的,谁也不给!”

    秦致远的兰芳和民国政府可不一样,从“科西嘉码头事件”到“天津码头事件”,再到“地中海日本船队事件”,可以清晰地看出,秦致远的强硬和不妥协。

    因此,当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们面对秦致远率领的外籍军团和民国政府时,布尔什维克的态度截然不同。

    对于民国政府,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可以糊弄。

    但对于秦致远率领的外籍军团,糊弄可不是个好主意,外籍军团随时可以用他们的实力让别人明白出尔反尔的代价。

    所以在面对秦致远的时候,罗曼诺夫不敢轻易露出口风,因为那将使局面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没关系,我没想着能用和平手段撕毁以往的所有不平等合约,所以,如果你们不同意,我会使用自己的方式撕毁那些条约。”秦致远就没打算要和平。

    “秦,你这是在和全世界为敌,要知道,近百年以来,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和民国发生过冲突,他们都曾经在清国这个巨人身上吸过血,如果你要这么做,你这是想和当年的慈禧太后一样向全世界宣战吗?”罗曼罗夫准备拉帮结派。

    “不用危言耸听,这吓不住我。我并没有想要挑战全世界,就算是你去找乔治和雷蒙他们哭诉,他们也不会相信你,因为和你比起来,很明显我更值得信任。相反的是,你们现在才是众矢之的,全世界都把你们当成是眼中钉肉中刺,你可以试试,如果我现在推动一场战争,然后把俄罗斯肢解成四个到五个大小不同的国家,你说英国人和法国人会不会同意?”秦致远针锋相对。

    真是的,不就是打嘴炮嘛,华人怕得了谁来

    “你你你”罗曼诺夫面色大变。

    如果真的按照秦致远所说,把俄罗斯肢解成四个到五个大小不同的国家,那么秦致远还真有可能成功,而且可行性相当大。

    要知道,数百年以来,俄罗斯庞大的国土,和近乎无限的战争潜力都是悬在欧洲人头上的一把利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

    而俄罗斯对于领土的贪婪从来不加掩饰,只要有机会,俄罗斯人总是会选择扩张、扩张、扩张

    如果有可能,秦致远感觉,英国人和法国人一定愿意解除这个威胁。

    嗯,不仅仅是秦致远这么感觉,罗曼诺夫也是这么感觉。

    (。)

407 地狱模式() 
对待民国和对待秦致远,来自莫斯科的布尔什维克选择不同的方式。

    而对待罗曼诺夫和伊万诺维奇,秦致远也是使用不同的方式。

    相对来说,罗曼诺夫代表的布尔什维克的处境更加危险,因为他们现在面临全世界的反对。

    而伊万诺维奇代表的高尔察克临时政府,虽然现在看上去利好不断,但秦致远知道,历史上的高尔察克输得很惨,不仅仅他的支持者全部丧生,他本人也被枪决,没有在历史长河中激起任何波澜。

    问题就在于,除了秦致远,没有人能准确推演出俄罗斯政局的走向,就连英国人和法国人,现在也都充满乐观。

    因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部队的战斗力来分析,布尔什维克们即使能打赢,或许也仅仅是惨胜,到时候英、法还是可以跳出来摘桃子。

    秦致远知道列宁和高尔察克怕什么,列宁怕的是欧洲诸国直接武力干涉,而高尔察克怕的是被协约国放弃。

    所以当面对伊万诺维奇的时候,秦致远表现的并不迫切,要我参加也行,给我足够的好处;不让我参加也可以,如果你们感觉自己能打赢那就去吧。

    当面对罗曼诺夫的时候,秦致远直接发出战争威胁,满足我的要求,我就袖手旁观,否则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加入这场战争,亲手取得我想要的一切。

    说实话,无论是罗曼诺夫或者是伊万诺维奇,都没有权力答应秦致远的要求。

    或者说,任何一个爱国的俄罗斯人都不可能答应秦致远的要求。

    那又怎么样,秦致远从来没有奢望过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要让人怕,就要在战场上狠狠的教训他们。

    因此,在兰芳,一支大约人数为十万人左右的北方军团马上成立,只待三月份海参崴港口解冻,马上就会出兵北上。

    这支部队由近五万华人和近三万安南人,以及各一万人的德国人和法国人组成,他们都是从欧洲战场上退役的老兵,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同时还有一颗不甘于平静的心。

    这支部队沿袭外籍军团的装备水平,装备大量的机枪和火炮,同时还有坦克部队伴随。

    但是如果北上到海参崴作战,这也就意味着北上部队的后勤保障运输线超过五千公里,同时还要穿过日本海和日本人目前控制的台湾海峡,鉴于日本第六师团的前车之鉴,秦致远必须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

    好在秦致远和美国人的关系还算不错,而美国人因为世界大战结束,现在扩张过渡的军工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秦致远现在从美国订购武器弹药,发现到岸价格居然比自造还要便宜,那就不买白不买了。

    之所以会出现到岸价格比自造还要便宜这种离奇的事件,是因为兰芳境内并没有超大型铁矿,所有的矿石都需要进口,所以才会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虽然购买的价格很便宜,但秦致远知道购买并不是长久之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想要长治久安,兰芳还是要自建军工企业,那样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为了解决原材料问题,秦致远把目光瞄准了澳大利亚的大型铁矿,只有把那里的大型铁矿拿到手,才能真正解决原材料问题。

    不过很明显那需要一个过程,从英国人口中夺食并不容易,秦致远必须要小心操作。

    为了保证运输线的畅通,秦致远开始向法国的造船厂订购军舰,其中包括驱逐舰和巡洋舰。

    没想到这居然引起了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不满。

    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船厂现在也需要订单,虽然因为德国人的无限制潜艇战现在需要大量补充商船,但有谁会嫌订单多呢?

    法国政府对此倒是乐见其成,法国海军部长乔治莱格甚至亲自过问兰芳的订单,要求船厂必须优先供应。

    乔治莱格现在和秦致远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潜艇部队,乔治莱格和秦致远之间有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从紧要程度上说,乔治莱格比利奥泰对秦致远的价值更加重要。

    就在目前的兰芳,一个超大的造船厂正在苏拉威西岛最南端的穆纳岛上开始建设,哪里处于兰芳的中心位置,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同时也有足够优秀的港口条件。

    其实如果仔细算起来,兰芳并没有条件特别优秀的港口。

    比如在全世界都能排的上号的金兰湾以及海参崴,兰芳境内并没有条件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军港。

    不过如果把条件适当放宽,那么兰芳境内可以说到处都是港口,而且数量实在是太多,数不胜数。

    一万八千多个岛屿,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岛屿上有条件合适的港口,最起码也能有百十个。

    穆纳岛在兰芳的条件并不突出,但位置非常理想,在那里设置造船厂,起码安全上是有保证的。

    秦致远把订单投给法国造船厂的条件之一,就包括要法国船厂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兰芳建设穆纳岛上的船厂。

    兰芳和法国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这一点问题都没有,法国人非常痛快的答应了秦致远提出的要求。

    秦致远一共订购20艘驱逐舰以及十艘巡洋舰,其中三分之二在法国建造,另外的三分之一,要在兰芳的船厂里建造。

    这等于是秦致远用这个订单,获取了独立建造军舰的能力。

    其实就在目前的法国造船厂里,就有很多华工在从事各种技术工作,从焊接到电路安装,几乎任何一个岗位上都能看到华人的影子,如果秦致远愿意,兰芳现在就能拥有独立的造船能力。

    秦致远并不想一蹴而就,工业这方面,特别是重工业,秦致远想尽可能夯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脱离了法国人和德国人的技术支持后健康发展。

    对,兰芳现在还有德国人再提供技术支持。

    停战协定签订之后,德国境内不允许有军工企业保留,那么德国境内的很多大型船厂就都在拆除之列,特别是四家专门制造潜艇的船厂,他们是重中之重。

    威廉三世明白这些船厂即将面临的命运,于是这些船厂几乎是全部拆往兰芳,包括这些船厂里的技术人员在内。

    威廉三世只有一个要求,当德国需要的时候,兰芳不能阻拦这些德国人重返德国。

    秦致远同意威廉三世的要求,但同时秦致远也指出,如果到时候有人不愿意返回德国,那么德国就不能威逼利诱。

    不知道威廉三世的心情是欣慰还是苦涩,反正威廉三世同意了秦致远的要求。

    工人其实和士兵一样,都需要长期从事本职工作才能保证水准不会下降。

    如果工人十年不摸车床,那么十年后,这名工人的加工精度还能剩下多少很值得怀疑。

    同时如果军队十年不参加战争,那么先不说军官队伍的眼光和水平会不会滞后,士兵们还能不能打得准,还能不能跑得动都值得商榷。

    威廉三世想利用兰芳保持军队和工业系统的活力,秦致远想利用德**队和工业系统提高兰芳的实力,这也算是各取所需。

    威廉三世几乎可以预见到,这些职业军人和技术工人到达兰芳之后,肯定会受到兰芳的优待和引诱,很多人甚至会选择加入兰芳国籍,而放弃德国国籍。

    如果兰芳真的那么做,那么就有好戏看了。

    在兰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