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拖袷巧奔ν拦罚赡苈穑坎恢皇遣懿伲土赜鹕肀叩募父鼋欤捕际敲挥幸桓鱿嘈诺摹�
有人心中就想了,这关云长也不是那种爱说大话的人啊,可今日怎么在主公面前出此狂言啊?不了解,不明白啊。莫非此中有何隐情不成?还是说……
关羽此时则对曹操正色道:“关某虽不才,但也定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曹公!”
曹操则说道:“军中无戏言!”
“曹公且看!”
说完,关羽是一手提刀,一手带马,便向颜良冲去。而颜良一看,对面来了一骑。是红脸长髯,果然是和刘玄德说得是一模一样,莫非此人就是那河东关羽关云长不成?
…
此时的关羽已经是拍马舞刀,直接就来到了颜良近前。
而颜良这时候心里还想着呢,怎么这个关羽关云长不守规矩啊,直接是不来通名,就想和自己一战?不过颜良会被关羽给吓住吗,心说你来得正好,虽然你看样儿也不是善茬,不过却不一定能胜了自己。
“关云长,看刀!”
关羽倒是没想,颜良怎么知道的自己。他此时是接着战马冲下来之势,直接是用刀直取颜良。别看颜良的刀是奔他来了,但是关羽是一点儿都没有怎么着急。
颜良的刀是本着关羽过来了没错,但是关羽的刀也是本着他去的,不过颜良的那刀却被关羽一侧身给多了过去。而关羽那一刀,颜良本以为自己也能躲过去,但是他发现自己是大错特错啊,关羽这刀也不知道怎么就一下到了自己脖子前面,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关羽是一刀,直接把颜良的头给削掉,鲜血是直往外冒啊。要说关羽这一刀可是绝招,自然不是颜良这种大意轻易地人所能抵挡得住的。
战马奔腾,手起刀落,颜良身死,关羽斩敌将首级。
在远处观战的兖州军,从曹操、各个将领,再到那些士卒,一个个无不是欢欣鼓舞。毕竟死得那可是颜良,颜良是谁,那是袁本初手下的大将,是河北名将,河北四庭柱之一啊。如今他居然是死了,死在了己方的手里,这兖州军的士气一下就上来了。
结果再看一下冀州军,颜良的死,对他们来说不啻于是晴天霹雳。而如今不说他们已经是自乱阵脚了吧,但是也真就差不多了。
…
而曹操看到了战场上的这个情况,他自然是知道该做什么,他大喝道:“快,全军冲锋,杀败敌军!”
“冲啊,冲啊!”
“杀,杀!”
……
“呜呜呜……呜呜呜呜……”
“咚……咚咚……咚咚咚……”
此时是号角声擂鼓声震天,兖州军趁势杀想了冀州军。别看冀州军人数是兖州军的两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先锋身死,他们的士气大跌。本来战力就不如人家兖州军,结果这时候已经是不可能不败了,毕竟他们可不姓东方啊。
…
此时的袁绍是听到了士卒前来禀报,“报报主主主公,颜、颜颜……”
袁绍一听,这个费劲啊,给了士卒一脚,“好好说话!”
“诺!报主公,颜良军身死,我军大败!”
“什么?再说一遍!!”
“诺!主公,颜将军身死,敌军趁机掩杀,我军不敌,是大败啊!”
“出去,出去!”
“诺!”
士卒不敢触自己主公的霉头,谁知道自己主公这时候能干出什么谁让来啊。万一让人把自己给砍了,那自己死都没地方说理去啊。所以士卒也算聪明,知道是赶紧出去。要不自己很容易就被殃及啊,毕竟这事儿不是没可能的。
…
本来袁绍这时候要去召刘备过来的,毕竟刘备早就说了,可是自己大意了,没在意啊,让自己主意,可是……
但是袁绍转念又一想,这样儿肯定是不行。为什么,就因为颜良身死,自己之前大意了,没听他刘玄德,如今再去找他,这自己多没面子啊,刘玄德他还指不定要怎么笑话自己呢。所以不行,绝对不行。颜良死了就是了,自己也不能为了这个要找他刘玄德前来,这么没面子的事儿,自己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要说袁绍这个人吧,你说如今颜良被关羽所斩,他十万大军是大败,这时候连里子都没有了,他还想着面子呢。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他好,他袁绍袁本初就是这么个人啊,反正基本谁都拿他没办法。
袁绍这时候突然想起来,这颜良到底是被谁所斩,之前的士卒也没说,而自己也忘了问了。不过他自然没去叫之前的那个士卒,自己都让他出去了,再叫回来自己多没面子。所以袁绍就只能是再找一个士卒,然后叫进来向他打听了一下,果然最后袁绍确实是确定了,红面长髯,根本己方的情报所显示,其人果然就是那个关羽关云长啊。(未完待续。)
第六〇八章 孙策再欲赴丹徒()
PS:
最新的作者调查出来的,还请各位去选择一下,谢谢~
关羽在两军阵前,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便斩杀了河北名将颜良。而他更是为曹操为兖州军立下了大功一件,于是曹操之后便是上书了朝廷,表奏关羽斩杀敌军大将之功,最后关羽依旧是被封了侯了,就是那个汉寿亭侯。这个汉寿是个地名,而亭侯则是侯爵名之一。
要不人家怎么说,有句话叫“朝中有人好做官”啊,其实好好想想,还真就是如此。
要说马超在大汉都为官多少年了,十几年了,但是他就只是在曹操迁都到许县之后,曹操则是为了安抚马超,这才给了马超个槐里侯。可你看看人家关羽呢,到曹操帐下没多久,而就是斩了颜良这么一个大将,而就因为他在曹操的帐下效力,而曹操也是为了让他归心,所以是一点儿都没吝啬封侯赏赐什么的,他如今这不也和马超一样了吗,封亭侯了。
而曹操这步走得太对了,曹操不是没赏赐过关羽,当初关羽可是誓死保护他突出过重围的。不过曹操早就发现了,关羽是对什么钱财啊,美人啊,都没什么兴趣。是不贪财也不好色,最后曹操才知道,关羽关云长其人倒是挺看重自己名声的。
所以这个就好办了,你不喜欢名声吗,那我就给你名声,所以这次就有了关羽被封汉寿亭侯。而曹操之后还特意告诉了关羽,说如今的骠骑将军、凉州牧马超马孟起,也不过是在前些年刚刚封了槐里侯。
关羽一听,表面上是看不出什么来,但是心里确实也是挺高兴的。毕竟马超马孟起那么大的官职,那么大势力的诸侯,在天下都是实力强劲的诸侯,他如今也不过就是个侯,而自己也是了,说明自己比起其人来,并不差什么。
关羽因为年轻时候杀过人,然后没办法是逃亡江湖,以致于他这人确实是有些自卑。不过之后慢慢这个自卑就转变为傲气了,在关羽他看来,自己不能就那么一直自卑下去,所以自己一定要超过天下人,而让被人去自卑,到时他们都不如自己,自己自然就不用去自卑什么了。所以关羽的傲,何尝不是自卑的写照呢,要说这个,他自己其实还是最为清楚的。
…
江东,吴郡丹徒,当时张辽从徐州逃出来后,就直接奔向了吴郡,可惜他却是来晚了。而等他到了丹徒的时候,吕布是已死多时。张辽他也是没办法,是真没有想到,自己主公纵横天下二十几年,最后却是折在了江东孙策孙伯符的手里。不过张辽也明白,自己主公其实是用了他自己的一条命,换来了妻子和女儿的平安。
当然吕布的隐情,张辽还是不知道的,要不他了解那些的话,他就会都明白了。而在丹徒,张辽最终还是见到了严氏和吕玲绮,这故人相见,都是感慨颇多。张辽也是安慰了两女几句,不过如今自己主公身死,对他来说,就是保护好自己主公的家眷才是最为重要之事。
而吕玲绮把自己父亲的信交给了张辽,张辽一看,他是不胜唏嘘啊。自己主公是有如此大病,可惜除了他自己,谁都不知道啊。真是瞒得大家好苦啊,这时候知道了,张辽对孙策就没什么恨意了。
当知道自己主公身死在孙策手里的时候,要说张辽一点儿想法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尽管是吕布到江东这儿来的,是故意要和他孙策孙伯符了解恩怨的。但是自己主公死在了江东,死在了你孙策孙伯符手里,这个却是一点儿都没错。不过对张辽来说,不是去报仇什么的,而是要保护自己主公家眷平安。
结果这时候一看自己主公的亲笔书信,张辽是都明白了,自己主公真是用心良苦啊。张辽明白自己主公的意思,所以他自然会按照吕布的想法去做事,而不会去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什么。
至于吕布他是什么想法,其实很简单。之所以吕布要留下一封亲笔书信,就是不让人给他去报仇,俗话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吕布自然是明白。上一代的恩恩怨怨,到了他这儿,随着他的身死,就已经是完全烟消云散了。尽管最后自己是要死于孙策孙伯符之手,但是吕布却明显不想让谁去为他报仇。
因为真要那样儿的话,那么就像那句话一样,“冤冤相报何时了”啊,如此的话,那肯定就没完没了了。这根本就不是吕布所要的,你看吕布这人,活着的时候,他怎么去拉仇恨,又去杀这个,又去杀那个的,他怎么做,他觉得都无所谓。毕竟在他看来,自己这一生,就是活在这种状态的情况下的。
但是他绝对是不愿意把这些加给他的妻子和女儿,这也是为什么吕布要让自己被孙策给杀死,还不就是为了用自己的一条命,去换自己妻子和女儿的平安吗。吕布知道,自己不是被孙策所杀,那么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那后果就不一定是什么样儿了。也许他孙策孙伯符不会把他们如何,但是能防得住江东的其他人吗,这个谁又能保证呢。
所以张辽明白自己主公的用意了,他是不会去报仇的,要不自己主公就白用心了。其次,那就是自己主公担心家人,担心自己妻子和女儿的安危,所以张辽决定了,自己要保护主母和小姐,那么自己就应该离她们最近,她们在哪儿,自己就在哪儿。
…
在张辽还没进丹徒多久,早已回到了会稽的孙策便收到了鲁肃的加急信件。
鲁肃自然就是把张辽的行踪告知了自己主公,最后请自己主公定夺此事。毕竟张辽他之前是吕布的属下,而如今吕布早已身死,张辽他已经属于是没有主公的人了。所以鲁肃当然知道,这个是个好机会。而以他对自己主公的了解,自己主公绝对是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的。
要说张辽在天下确实没什么大名声,但是在诸侯间,细作基本上都能打听得到。吕布帐下,高顺、张辽、陈宫、这几个都是人才。高顺不用说了,他一手训练出来的“陷阵营”,那在天下都是数一数二的,是精锐中的精锐,还有几个不知道这个的。
张辽张文远,细作的情报就是,吕布吕奉先是颇为器重其人,而其人绝对是有胆识有谋略,是个不可多得的帅才。
最后陈宫不用说了,那是吕布他帐下的唯一一个谋士,而且还算是比较不错的谋士。
至于吕布的其他手下,倒是没什么太出彩的地方了,和这三个人是没法比啊。
…
孙策看完鲁肃的亲笔书信后,他想了一下,此时确实是个机会啊。
鲁肃就是把张辽的事儿和自己主公说了下,至于自己主公要如何去做,他是一点儿都没说别的。因为这事儿自己主公自然是能定夺,自己对此却是不好多说,毕竟张辽其人如何,自己主公自然都知道,心中有数。没问自己,自己何必多言呢。
孙策是让人找来了张昭、张纮还有周瑜三人,这个目前就是他主要的谋士班底了。
演义里,孙策临终前留给其弟孙权的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而从这话就能看得出来,在孙策这儿,张昭和周瑜其实就是他最为器重的两个人,是一内一外,相辅相成。而也确实是这样,对于江东的那些政务,最擅长处理这些的那就是张昭。而军事方面,当然就是周瑜了,别看周瑜年纪不是那么大,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是没一个敢小看他的。
至于张纮,也是善于谋略,这个孙策要问询别人,那肯定也是少不了他。
三人一听是主公相召,肯定是有要事,所以不敢怠慢,都马上放下了各自手头上的事儿,然后赶紧都来见孙策。
三人见到自己主公,施礼后,孙策让几人坐下,然后他把信先递给了自己左手边儿张昭。
孙策左手边为首的自然是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