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焕胧摹�
…
而最后曹操他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算是把众人的状态给改变好了,虽然还是有些沉闷,不过说实话,比之之前那样儿一片死气沉沉的样儿,却是绝对好多了,真的。
而曹操呢,他也知道,现如今,自己这一干属下能如此,还真就算是不错了,要不你还能指望着他们如何。所以差不多就行了,毕竟从目前来说,其实还是可以的,至少是比之前强了,那就行了。
南郡,襄阳城,孙刘联军已经一连在这儿战了五日,也就是说,之前第一日、第二日之后,他们就强攻襄阳三日,也就是三次。不过说实话,虽然他们已经是有所建树,占到优势了,可襄阳城却依旧没有被他们攻破,没办法,在满宠的严防死守的情况下,确实不是你想攻破城池就一定能攻破的,至少对孙刘联军来说是如此。
所以哪怕他们有十几万士卒,不过能撼动襄阳城,却并非一下就能破了城池,但是破城也不过就是这一两日吧,至少在孙策和刘备眼里来看,就是如此。
…
而满宠他当然是自己知道自己家的事儿了,如今襄阳城是个什么情况,他作为襄阳的主将,他还能不清楚吗。最多两日,城池必被攻破,自己只不过是个人,而不是神,也更别期待什么奇迹一定会发生。至少如今的满宠,他是没有这个想法了,而且他已经是做好了和襄阳城共存亡的打算了。
他当然不是直接就这么打算的,而是如今的情况,让他无奈,所以只能是这么打算。襄阳城哪怕是个大城,是座坚城,可依旧是让人家孙刘联军十几万士卒围了个水泄不通。就算是最为薄弱的地方,那都有好几万人马,所以凭借自己这点儿人,还能突围出去?
或者应该说,他孙伯符和刘玄德的想法,从他们包围了整个襄阳城的那日开始,他们就不准备让自己突围出去。而不出意外的情况下,自己的下场其实也只有两种,要不投降,要不就是个死。
…
要说一般的情况下,攻城的人马,基本上都是“围三阙一”,至于说阙一,那不是对方好心要放过你,而是因为你城内人马要很多的话,真要把城池给围上了,那么城内的人马最后可能就要疯了,所以最后难免不会破釜沉舟,那结果就不一定是什么了。哪怕最后胜利,也许也只是个惨胜,所以也许还可能得不偿失也不一定。
所以这个阙一,其实就是针对城内的敌军士卒的,让他们知道,城外进攻一方,并非是要斩尽杀绝,所以你们自然也不用是玩儿命了,该跑就跑,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一旦攻城一方把整个城池都团团围住,围个水泄不通,那么意思就很明显了,他们是要斩尽杀绝了,要不根本就不用这样儿,尤其是对城内对方的主将,要不就是生擒活捉,要不就是要直接斩杀他,这就是把城池围住的主要原因。当然了,也许对方是要消耗你的粮草,逼迫你出城和对方一战,不过具体是什么情况,只要一看,就知道了。
…
而如今襄阳城是什么情况,满宠他当然知道了,己方一共才那么多人马,所以孙策和刘备他们当然是不会放过己方的。本来就是,双方处于敌对,所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这个没什么说的。而且对方也是明显不准备放过自己了,所以是把襄阳城是团团围住。不过想想也是,如果说自己是孙策或者刘备的话,当然有如此机会,也会如此的,机会难得,不容错过。
至于说突围,这事儿满宠根本就没觉得可能,毕竟人家是十几万人马,而如今己方才多少人了,还不到之前的一半呢,所以能突围出去?你当孙刘联军的士卒都是废物不成?毕竟人家那可是十几万人啊,不是十几个人。并且只要人家弓箭手一上,那么你就别说是几千人马了,估计就是几万人马,也得是损失惨重。
而自己城内的那些人马,就只能是全军覆没的命,所以与其去突围,还不如在城内坚守,至少还能支持个两日不是。
…
此时孙策的中军大帐中,他对周瑜说道,“公瑾,如今襄阳城早已被我联军是围得水泄不通,不知公瑾以为,此时去说服满伯宁可好?”
周瑜一听,忙问道,“不知主公何意?莫非主公不知,满伯宁其人,却是忠心于曹孟德,非是我军能说服得了的啊!”
孙策闻言一笑,“我自然知道如此,只不过……”
周瑜闻言他算是明白了,“原来主公之意是要扰乱敌军,如此的话,还算可以!”
孙策点了点头,自己的意思其实就是如此,“那么以公瑾来看,此时是不是?”
周瑜这时候则拱手说道,“主公,此事就交给瑜了,还请主公放心就是!”
孙策笑着点头,“好,有公瑾出马,我却很是放心!”
“不过主公,刘玄德那儿,主公却还是要先与他说明才好!”
…
毕竟如今是双方结盟,而且还组成了联军,所以己方这边儿有什么动作,自然是要和刘备说一声的。同样的,刘备他要是有什么动作,也是必然要和孙策他们说一声,其实都是一样儿的。
孙策此时说道,“公瑾之言不错,此事自然!”
哪怕刘备的势力和实力确实都不如自己,但是怎么说,如今都是盟友,都组成了联军,所以孙策虽然不至于把刘备放在和他平等的位置上,但是大多时候,面儿上的事儿,肯定还是不能让人挑出来毛病的。怎么说都是盟友不是,而且如今更是组成了孙刘联军了。
就这样儿,和周瑜说完了之后,孙策便差人去请刘备过来了,他得把这事儿说一下。(未完待续。)
第九四八章 周公瑾游说满宠()
没一会儿刘备就来了,可以说速度还真是很快。他也不得不如此,毕竟虽说表面上来看,他与孙策江东军结盟,他和孙策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不过这事儿可能吗?所以人家的势力大实力强,所以大多时候就能说上句儿,而自己呢,势力小实力弱,所以就只能是说下句了。
这不一听孙策差人来找他,他是马上就过来了。在刘备看来,也许孙策想到了能破城的好计策?当然刘备不是对孙策有信心,虽说孙策头脑还算可以,不过终究只是个武夫而已,当然了,刘备不会因为这个而就小看他,反而还得高看他一眼。但是说句实在话,孙策在谋略这方面,刘备觉得他还不如自己。
但是对于周瑜,刘备他可是一点儿都不敢怠慢,至少他可以对孙策没有什么信心,不过对周瑜,他还是很有信心的。他曾问过徐庶,周公瑾比之元直如何,徐庶一笑,不过他却说了,十倍于我。
虽然刘备不相信这话,不过从徐庶的话语中却不难发现,他对周瑜其人的推崇,并且他也确实是认为自己不如周瑜的。
…
所以从这儿上来看,刘备就更不敢小看周瑜了,不过之后徐庶说了一句,让刘备是放心多了。徐庶说,孔明也一样是十倍于周瑜,当然了,刘备也知道,徐庶的话是夸张了,不过他却说明了两点,第一,他认为周瑜比他强,第二,他说诸葛亮比周瑜强,这就是刘备认为的,当然,这其实也是事实。
来到了孙策的中军大帐中,刘备一看,果然,孙策和周瑜都在,所以他是更觉得有希望了。不过从如今的情况来看,己方应该说马上就要破了城池,所以如今这,就算是有什么好计策,可也不过就是锦上添花啊,却并非是雪中送炭。
但不管是什么,只要对己方有利的东西,那么就好,这点刘备自然是很清楚的。
进了大帐后,刘备赶紧和孙策是彼此见礼,“孙将军!”
几乎是同时,孙策也笑道,“玄德公,请!”
而此时周瑜也对刘备说道,“玄德公请!”
刘备对周瑜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两人的身份不同,所以刘备也不可能像对孙策一样去对周瑜。
…
等刘备坐了下来之后,他便问了孙策一句,就是说找自己来做什么。
于是孙策就让周瑜说了一下,他的打算,刘备听后,是微微点头,说道:“好,孙将军如此想法不错,备看可以!”
要说孙策让人找刘备来此,自然不是让他反对自己的,所以他的态度其实也挺强硬,明里暗里说得都很清楚,你刘玄德如今是同意也得同意,是不同意也得同意。
说实话,与其说这个是孙策想出来扰乱兖州军的一个小计策,倒还不如说是他想在刘备面前好好树立一下自己的权威,毕竟要让刘备清楚,谁说得才算,谁势力大,谁实力强,你刘玄德是必须要明白这才才行。
而刘备呢,他还能不知道孙策的想法,他还能说什么,只能是去附和,却是做不得其他的了。
…
这个事儿已经是定下来了,毕竟刘备同意了,那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孙策此时则笑道,“既然玄德公同意如此,那么策便让公瑾去实施,不知可好?”
刘备闻言心说,自己还能说不好吗?你孙伯符是什么意思,咱们彼此都心照不宣了,我刘玄德认了,毕竟势力没你孙伯符大,实力也还是没你江东军强,所以我能怎么样儿,是吧。反正是你怎么说,那么就做就好了,只要能拿下襄阳,然后给我就好,其他的,暂时都不重要了。
也可以说刘备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他就算不同意还能怎么样儿,孙策会因为他不同意就不去做了吗?不单单是不会,反而还会因为刘备的不同意,而让孙策产生出一些其他的东西来,至少对于这些,刘备他确实还是很清楚的。
“好,如此此事就拜托公瑾了!”
说着,刘备是赶紧对周瑜拱了拱手,而周瑜也是赶紧还礼。
…
就在满宠还在为战事忧心的时候,就听城头士卒前来禀报,“报将军,城外有敌军将领求见!”
满宠一听,敌军将领?要见自己做什么?是董袭?还是周仓?他刚想说不见,结果士卒继续说道,“来人自称叫周瑜,说……”
满宠闻言,是忙说道,“快,去城头!”
还没等士卒说完后,他就直接离开了,奔向了城头。要说是董袭或者周仓之流的话,满宠是绝对不会去搭理他们的。别看满宠如今守城,他也算是个武将,不过从骨子里来说,他还是认为自己是个文士的。所以他一听是周瑜来找他,他就急忙奔向了城头。怎么说周瑜都是江东名士,而且在天下那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所以如此人物要见自己,自己却是不能失礼。
至于说周瑜周公瑾到底要见自己做什么,那么只要自己上了城头,一看便知晓了。
…
尽管满宠也认为,周瑜在城外说要见自己,估计八成是没有什么好事儿。但是说实话,就冲着周瑜这个名声,他满宠就不得不去见其人,所以……
满宠来到了城头上,这么一看,果然是有一人一骑在城下立着,距离自己也不算太远,可以说是在弓箭的射程范围内。
看着城头上,己方士卒弓箭手是严阵以待,满宠直接喝道,“做什么,都给我退下!”
“诺!”
士卒自然是不敢不听,而满宠呢,自然也不好去说士卒什么。一是他这时候要和周瑜说话,二其实也是,这也算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所以也没有什么错误。不过周瑜是带着善意来的,不是来带兵攻城什么的,所以己方用弓箭这么对着他,算是挺无礼了。不过周瑜终究是个人物,他也绝对不会是小气成这样儿,自然不会去怪罪什么,他对此也不是不能理解。
…
虽然以前没有和周瑜打过交道,不过满宠还是在城头上一拱手,然后喊道,“城下可是江东周瑜周公瑾?”
这话就是明知故问,不过说实话,这都是江湖规矩,所以在哪儿都是这样儿。你就出了大汉,到其他地方,也一样是要如此的。
周瑜闻言是微微一笑,“然也,伯宁先生,瑜有礼了!”
虽然周瑜还是在马上,不过他的话,还真是让满宠心里挺满意的。至少周瑜这句伯宁先生,就代表了其人承认自己是文士,而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武将来看待。
满宠也是一笑,然后便问道,“不知公瑾先生来此,是所谓何来?”
“大红花轿人抬人”,既然周瑜都这么给自己面子,满宠自然也一样是如此。再说了周瑜虽然年纪比自己小些,但是那名声,却不是自己所能比的。所以自己称呼他一句公瑾先生,自己其实并不算吃亏。人家都能叫自己伯宁先生,自己怎么就不能叫他公瑾先生了呢。
…
周瑜是再次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