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妖后撞上穿越女-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只仅仅是一个最基础的水准;其中的佼佼者就更是多不胜数。如此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本就已经十分棘手;更何况桓歆本身还极善兵法谋略。

    对于迅速成长着的强敌;最好的选择;就是尽早扼杀。桓歆才到手的这两万多强壮的北方兵丁;绝对不能再让他拧成一支精兵。

    因此;尽管燕国才打了场打败仗;在兵力和粮饷上都损失不少,短短三四个月之内,慕容氏依然还是做出了一举调集十万大军,分别从荣阳、济阴和高平三个方向发起进攻的决定。

    桓歆占领东豫州以后,对于边界上的每个城镇都是要留下近千的兵员把守的,本是为快速稳定东豫州,但如此一来,却也造成了兵力分散的后果。

    从豫州带来的军队与河南、洛阳两地守军,经过上一场战争的消耗,如今只有两万多人,加上收编的两万多来自各方的新兵,大约有五万人,但如今,留在陈留郡的,除了两万多几乎还只能算是“新兵”的军队之外,他从豫州及江州带来的精兵强将,只得区区五千人。陈留的总共兵力,堪堪只有三万。

    这场战争,是完全出乎桓歆预料之外的。尽管提早收到了情报,但相对于薄弱的兵力和匮乏的准备而言,实在来得太突然了。

    陈留郡的危机迫在眉睫,他只得下令,暂时放弃已经收复的东豫州失地,所有兵力向陈留郡汇聚,集中对敌。同时,向朝廷送发了八百里加急的军情奏折,请求朝廷派遣援军,还向离陈留郡最近并驻有重兵的梁郡发出求援书信。

    不过,如今的朝廷局势对他来说,并不是太乐观。且不说建康士族有多么忌惮桓氏,千方百计想削弱他们的兵力,就连桓氏内部,他的敌对者也很多。他如今遭逢大难,被困陈留,不被落井下石,几乎已经是最好的局面了。

    豫州守军几乎被他搬走了大半,基本是杯水车薪。而江州和谯郡又离得太远,要调集军队基本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因此,他也向荆州发去了求援信。

    除了这些以外,便只能自救。

    朝中的局势和桓歆所料不远。军情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到建康,过了七八日都迟迟未发出派发援军的旨意。敌国来袭,守军势微立即增援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朝中这几十上百的京官,这么些天却一直都还未拿出个具体增援方案,反倒是本末倒置,为为援军达到以后桓歆和援军将领谁做主帅争执不休。

    在这种十万火急之时,与桓氏亲厚的一些京官中,竟有些一向亲近桓熙桓济兄弟的一派人,全力坚持必须由桓歆出任主帅。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这商议增援方案一事才毫无寸进。

    按照以往的惯性,只要被桓氏统领过的军队,基本都有去无回成了“桓家军”了。桓歆年轻,相对于一干老将资历实在太浅,又是作为被救援的一方,此时还要抢夺兵权,实在显得太过不识好歹。如此行径,自然让本就对桓歆已经产生警惕之心的建康士族,顺水推舟地拖延增援,以达到削弱桓氏兵力的目的。

    但最新传回建康的消息,却令一干人等大失所望。已经过了大半个月,原本看起来岌岌可危的陈留郡,居然还没被攻破。

    对于和燕国的战事,桓歆是一直在为此做准备的。因此,占据城池之后,每到一处,都会派留守军队和适度征徭役加固防御工事。他攻下陈留郡至今已经是四五个月,所有的城防都加固了几乎一倍。

    除此之外,还有花样百出的对付攻城者的手段。最成功的一次,在敌军夜袭之时,不损一兵一卒消灭了对方八千多人。

    因为桓歆早就有火攻的想法,便早早叫人在四面的城楼顶层蓄积了好几个大池子的桐油和新近收集的石脂水,用特制的铜管链接,利用他以前看过的“水龙头”原理,堵住出口,让油流产生巨大的压力,能喷射出好几十米远。

    当夜,桓歆见对方军队在黑夜中放眼望去全是一片密集的火把,一问幕僚今夜风向,便当机立断地提前启用了火攻。

    一开启连结油池的机关,不消片刻,成千上万密密麻麻冲锋而来的攻城者们身上便都被油淋透了,黑夜之中,敌方根本还未反应过来落在身上的液体是什么,另一波用弩投射而来的磷粉和火箭便纷至沓来。

    包好的磷粉一投出去便散开,落在攻城者们身上,粉状太细碎,叫人避无可避,因此,只一瞬间,城楼之下便不少士兵身上就着了火。为扑灭自己身上的火,那些人不是四处乱窜就是就地打滚,慌乱之中,手中的火把落地顿时便带起一片火海。被油淋湿的人在火海之中,几乎是瞬间就被吞噬了。

    整个后半夜,下头都是一片鬼哭狼嚎。

    待得大火熄灭,第二天早上,横七竖八的焦黑尸体竟绵延了好几千米。派人下去一清点,足有八千余人。

    如这般手段,还有许多,每每出奇制胜。桓歆所知的各种攻防手段,远远超出了此时许多人的见识和想象,而陈留又背靠晋朝疆土,各种供给并未断绝,他有充足的物资去实施这些手段。

    所谓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燕*队原本仗着人多,斗志昂扬,这半个月下来屡受挫败,士气也低迷了不少。

    与此相反,哀兵必胜,本就是处于劣势一方的晋朝军队,却是逐渐振奋起来。

    如此一个多月以后,燕*队已经被消耗了三万余人。而此时,桓温亲自率领的五万援军,也已经快到达陈郡。

    一开始仗着人多势众的燕*队,着急起来,对陈留发起了猛攻。而桓歆,觉得时机成熟,也改变了策略开城作战。

    此时,终于确定了增援方案和人选的晋廷,派了平北将军郗愔领了三万军队才刚刚出发。

    而已经达到陈郡的桓温,上书陈请朝廷议北伐事,请从姑孰、建康与徐州集中兵力讨伐燕国,收复失地。然后,一转头就带着五万大军奔东南方而来,竟是要直逼建康的势头。

    还在唧唧歪歪的建康士族顿时傻眼了,一致商议以后,下令刚刚出发的郗愔返回徐州。

    桓歆在陈留的战事,以逸待劳,结果自然是大获全胜。五月中旬,燕国主帅慕容忠带着两万多残兵败将狼狈逃回中州时,桓温的军队,已经进驻了合肥。

    合肥距离建康仅三四百里,行船甚至可以顺流直下直逼建康城外。

    建康的世家贵族们惶恐不已,迅速商议对策,不过三日后,朝廷便下旨进封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并召其入朝辅政。

    桓温以中原未平为借口推辞,朝廷再召,六月,桓温无奈入朝,将四万军队驻扎于宣城,交予时任宣城内史桓冲统领。

    此时,桓温集内外大权于一身,边疆有桓歆镇守,京师有自己从荆州带来的军队坐镇,完全是志得意满地带着几千军队回了建康桓府。

    大权在握春风得意,岂能无美人相伴。

    早前看到桓姚所画的李氏画像早已心驰神往的桓温,此时觉得,三儿如今也不算在西南方向了,那么,三人齐聚西南之地可让他更进一步的预言期限应该也算是超过了。况且,如今的状况,他当初的期许也已经完全达到。那么,也是时候把李氏接回身边了。

    而七女桓姚,如今他也有另外合适去处需要她。

    听习氏所言,三儿桓歆对七女桓姚经过了这些年的相处,倒是极为顾惜。仔细一回想,这几年,竟是所有在江州向桓姚提亲的,都被他拒绝了。身为兄长,友爱弟妹是好事,但也不能过了头。

    女儿家本就是拿来嫁出去和别家结两姓之好的,七女今年已经十五岁了,不能任由着三儿的性子耽搁下去。

    ***

    桓姚从去年大批江州未婚郎君到荆州提亲开始,早就预料到这一天了。桓温不会把一个艳冠群芳美名远播,并且正值婚龄的女儿放在遥远的江州。就算只是为了给他增光添彩,他也会把她弄到身边去。更何况,这时代,女儿的作用可不止如此。

    七月底,在得知建康来人之后,桓姚十分平静。

    建康虽然有残暴的南康公主,但她如今,也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的孤弱小女了。她有保护自己和李氏的资本。

    这一年多以来,桓歆对桓姚是越来越放心了。那么多文采风流的少年郎君来向她献殷勤,千里迢迢去荆州求亲,桓姚在信中,都丝毫不为所动,还给他写信让他想办法帮她推挡掉。

    而且在经历那一场在江州引起的轩然大波以后,她便自动自觉地开始深居简出,还在信中跟他说,他在外面打仗那么忙,她在府中还给他添麻烦,实在是深感歉疚。

    她让他多加珍重,千万以性命为第一要务,她说“三哥,无论何时都要记得,我在府里等你归来。”

    每每想到她的这句话,战事之中,再多的艰难困苦,都不觉得沉重了。

    桓姚配合着建康前来接应的人,以与李氏外出上香的名义,摆脱了已然对她掉以轻心的刺史府随从,带着自己这几年训练的几个人和一些贴身服侍的侍女,与李氏一起登上了去往建康的行船。

    为给以后留一线余地,她并未刻意抛下桓歆给她的丫鬟们,一并带去船上。

    遥在千里之外整顿军务的桓歆,接到报信,已经是十几天以后了。彼时,乘船顺流而下的桓姚和李氏,刚刚抵达建康。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因为身体不舒服于是木有码字,本来想上来跟大家说声,结果却作死地锁了小黑屋出不来。

    战事神马的,大家将就着看就是了,作者菌费了好多脑细胞,但智商有限也只能掰出这种小白水平了

第76章 瓦棺寺() 
临下船前这个早上,侍人们纷纷开始归置行礼;李氏却郑重其事地梳妆打扮起来。选衣服;束发,涂抹脂粉;每一件事都做得十分精心仔细。来到这个世界七八年,桓姚从来没见她对头脸这般上心过。

    稍一想,便知她是为了什么。

    原本;她还担心李氏对桓温心存怨气;为确保万无一失,路途上还特意跟李氏暗示,此去回到建康,她们能依靠的;只有桓温。可如今,看到李氏真的这般违背自身心意,为“夺宠”而费尽心思,桓姚却反而心头难受起来。

    说到底,这全都是为了她的一己之私。

    桓姚埋首在李氏身上,低声道:“姨娘,是我对不住您。”

    “尽说傻话。”李氏伸手揽住她,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小时候哄她入睡一般。看着她至今还有些淡淡伤疤的右手,心中默默道,阿姚,姨娘再不会让你遭这样的罪了。

    ***

    下了船,桓姚和李氏乘着桓府前来接应的马车,一路从码头坐到了桓府,直到二门处,才被请下了马车。

    “七娘子,五姨娘,一路辛苦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嬷嬷迎上前来,向桓姚和李氏屈膝行礼。

    尽管已经五六年不见,桓姚却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来人。胡氏,这个亲自折断她右手的侩子手,她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但此时,她还是笑着,客气有礼得仿佛以前的事情都已经是过眼云烟被彻底忘怀了一般,“胡嬷嬷不必多礼。劳烦你在此久候了,可是母亲有何吩咐?”

    胡氏也笑着道:“奴正是来传话,郎主和公主在东苑等着二位呢,七娘子,五姨娘,请快随奴来罢。”

    七八月的酷暑天,桓姚一眼望去,白花花的太阳,竟也没安排个小轿或撵子。她们本就是风尘仆仆,再一路疾行半个多小时走到东苑,恐怕是面红耳热汗流浃背。如此,再美的女子,姿色也要打个对折了。

    因此,桓姚并未像以往一般面对东苑的人就诚惶诚恐,抬头看了看天空,淡淡道:“日头真大,胡嬷嬷来时都未让人带几把伞来?如此,这一路走到东苑,我与姨娘恐怕都要在父亲母亲跟前失礼了。”

    此话先是责备了胡嬷嬷的粗心,再又阐明了自己并非要怠慢父母,反而是因为守礼和重视才更要注重仪容。

    说完,桓姚转头吩咐知夏:“去把车上的伞拿两把下来。”一路都没用伞,伞都收在放随身行礼的车中,翻找还需得一小会儿时间。

    待撑好了伞,桓姚和李氏这才跟着胡嬷嬷往东苑走去。

    胡氏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很快便晒得满头大汗了。

    原本,南康公主听说李氏的脸已经恢复了,想到她以前的盛宠,而前几年自己又那般磋磨过她们母女两人,心中颇为忌惮,于是便和胡嬷嬷商量出了这招,完全不给她时间梳妆打扮,让她满身狼狈来见桓温。如此,即使她的脸再美,阔别多年重逢的头一次见面,期待颇高的桓温,必定是要失望的。

    为了这个主意能成行,胡嬷嬷牺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