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本科生-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批会造福船的普通匠人而已。

    “施琅,你过来。”朱由检烦躁的看着这些争吵不休的人群,打算离开这间屋子。

    “皇上,您有什么吩咐?”施琅有些着急,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次南洋之行可能让朱由检不满意。但是他也没办法,返回的途中,他带的三个最好的工匠被郑芝龙给扣下了。毕竟他还是郑芝龙的部下。

    “这些人是不是不能造出新船?”朱由检盯着施琅,带着明显的窥视人心的表情。

    “是的皇上。臣无能,没有找到造船大匠。”施琅头一低,赶紧跪在地上磕头。

    “外面的船是你买的?”朱由检指着外面的两艘欧式战舰,脸上终于不再阴晦。这是施琅在南阳购买的几近报废的船,郑芝龙再强势,也不敢直接扣押朱由检花钱买的船。

    “臣没有雇请到人,带去的钱财又不想带回来,就想着购买船只了。不知臣做的可对?”施琅的心里忐忑不安,这是他擅自做主的行为,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功过相抵了,这一次朕也就不处罚你了。还是先安顿好这些人,造不了船,能造一些船上的用具也好。”

    其实朱由检的心里简直是乐疯了,因为施琅买回来的这两艘船其中偏小的那一艘居然是英式的“盖伦”,这是一艘典型的“女王船“,低矮的艏艉楼、方形的船艉、狭长的船型,无一不是英国船的标致。

    另外一艘是典型的克拉克帆船,虽然要大得多,但是这东西一看就已经属于快要淘汰的产物。朱由检估计郑芝龙之所以放行,是因为郑家现在只盯着荷兰“盖伦”的原因。

    “皇上,臣建议把那艘小的拆了,先修复那艘大船。那艘小船经过了海战的,已经破烂不堪,加上这种小船太狭长了,装不下多少士兵和货物。”

    施琅见朱由检还没有生气,本着自己专业的眼光,做了一个建议。

    “那就把小的放进船坞,抽干了水。等它干上两个月,一块块的拆下来。等把每一块都量好了再装上去。”

    “啊!”施琅目瞪口呆。

    “让他们先从小船学,至于大船,就先留着当训练用。”

    自郑和宝船的资料被焚毁之后,大明又经过禁海令的实施,已经再没有建造大型海船的经验。东方和西方在船型和风帆的利用上是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

    在这一块的科技树不同于其他,朱由检自己也是完全不懂,只能一切从零开始。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最好的办法就是“逆向工程”。

    吃透了船体结构,再让挖来的修船工们帮忙造出船上的用具,剩下就算有不懂的,也只能等到试航的时候在实际使用中去解决。

    “木料的事朕半年前就命人在江西、湖南一带砍伐柚木了。到时候直接会送过来。”

    “皇上,木料需三五年干透之后方才可用……”施琅后半句没说,意思是朱由检完全就是个外行。

    三五年?那只怕大明水师都成陆军了。

    从后世来的人会让木料自然阴干?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朱由检早就开始搞烘干窑了,只是这事知道的人太少,又处于实验状态。

    要是让郑芝龙知道烘干窑的事,以他的财富,恐怕他敢在某一个岛上立国了。

    想想都可怕,在有建造技术的人手里,哪怕把木材干燥的时间从三年压缩到三个月,不用太考虑坚实度的情况下,造船真的就成了“下饺子”了。

    “是吗?那就先找一些可用的木料用着再说,朕还以为砍下就可以用呢。不知道能不能凑够两艘船之用。”朱由检在装憨,这个事情还是别过早暴露比较好。

    “臣以为是够用的。”施琅心里在笑话朱由检,没有木料,大约皇帝几年内也就只能造这么两艘船玩玩而已。

    对于朱由检想造船的事,郑家上上下下无数双眼睛全都盯着在,这边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他们。郑家以为以南京方面的造船速度,想要赶上郑家,起码也要二十年的积累。

    郑家拥有大小船只上万艘,光是远洋战船就有几百艘。而这个事情的荷兰,光是“荷兰”式盖伦就有一千多艘,这些可都是武装商船,个个要比郑家的船还要大。

    “四弟,你看京城那边咱们怎么回复?”

    郑芝龙的四弟郑芝凤排行老四,他是崇祯十三年武举,封锦衣卫都指挥使,现在已经改名为郑鸿逵。属于郑家里面地位仅次于郑芝龙的存在。

    “大哥,这有啥可回复的。他们的钱我们赚,想要我们降他们,那可能吗?咱们在海上说一不二,用得着去看别人的脸色?”

    “四弟说的甚是,可是多尔衮信里说了,只要咱们降了后金,就封王于我,你们几个都能封伯。”

    郑芝龙对于爵位很有些心动,历来各朝那些大官们一个个都眼高于顶,从来就没有一个靠海吃饭的能混一个王爷出来的。

    大名鼎鼎的郑和,做出那么大的功绩出来,连一个爵位都没有。最大的官职只是一个四品的内官监,连司礼监都没进去。

    郑芝龙现在倒是封了爵,但是谁不想更进一步封王?大明朝异性王的难度有多大,谁都了解。

    相比之下,后金在这方面要慷慨的多,前有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后有吴三桂,这些投降后被封的王爷们现在都活得挺滋润。这些例子早已经深深的植入了郑芝龙的心里,在他看来,郑芝龙觉得凭借着他的实力,完全可以封王。

    “崇祯皇帝对咱们也不薄,何必为了那点虚名就背弃祖宗呢。我觉得还是多赚点银子更好,只要咱们守着这大海,荣华富贵也不比封王差。”在郑鸿逵看来,反正当王又轮不到他,还是手握兵权,多赚点银子才实惠。

    “四弟这话说到要点了,只要后金能继续让咱们做粮食生意,比封王要实惠。”

    郑芝龙的话才说完,门外就进来一个人,是郑芝龙的三弟郑芝莞。郑家老大是郑芝龙,老二郑芝虎死在和刘香的争斗中。

    “大哥,刚刚得到消息,荷兰人也在帮鞑子从安南运粮食。”郑芝莞话音里明显带着气愤的语气。

    “这后金也太不是东西了吧,怎么能把生意让给荷兰人做呢?”郑鸿逵插话道。

    “这也不能怨人家,他们又没说只和我们做生意,毕竟咱们是大明的水师,你让人家怎么相信我们?”郑芝龙的口气已经有点偏向后金了。

    “可是既然联系上了我们,怎么又能去找第二家呢?这是明显的脚踩两只船嘛。”

    “我现在担心的不是荷兰人抢了我们的粮食生意。只怕以后我们连整个北方的生意都要丢了。手上这么多船,没生意做可就浪费了。”郑芝龙看着军情,眼神里显得很是眷恋,江南一带的生意已经固定了,要想多赚钱,眼睛就只能盯着北方,需要开辟新的市场。

    加上后金已经控制下朝鲜,这个市场之大,也足够和日本媲美了。

第251章 内府改革() 
朱由检的这个正月过的很平淡,没有特别值得渲染的事情,就跟平常日子一样。

    只是南京皇宫里的人似乎多了一些,毕竟按照制度,皇宫大内服侍皇家的基本配置是在慢慢完善的。局势稳定下来,皇家的规格也就慢慢跟着上去了。

    “王承恩,内府现在总共有多少人?”

    “万岁爷,这是内府各司的花名册:内府共有一万两千二百五十五名,其中匠官一千二百五十二人,这些都是住坐工匠的人数。。。。。。”

    “停!怎么有这么多人?”朱由检吓坏了,他的内府居然养着这么多的人,这还只是工匠部分,如果加上太监宫女,只怕人数能组建一个军了。

    “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印绶监、尚衣监、内织染局、巾帽局。。。。。。”

    “停停停!合着我穿的衣服,戴得帽子都是宫里专门养着人做的?”朱由检一听这些机构的名字就头疼,皇家养着这么多的人,就是专门为皇室来做这些日常琐事的。

    “是的。皇家御用之物,不能轻易假借他手。”

    这也是规矩,为了彰显皇家的不同,大明就是这样养着一个庞大的机构的。

    “内织染局匠官八十七人,工匠一千三百四十三人?”

    “是的。”

    “酒醋面局有一百六十九人?尚膳监有二百九十三人?”

    “是的。”

    “三百个厨子就只给后宫做饭吃?朕每天要吃几个菜?”朱由检是真的吓坏了,按他的顾忌,一个厨子加一个帮工就能把他一家子的饭菜整得美美的。

    “尚膳监下设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及各牛羊房等厂监工等员,掌皇帝及宫廷膳食及筵宴等事,所以需要的人手也就多了。”

    “这些东西不能直接去市面上购买吗?”

    “皇家御用之物……”

    “也就是说,我吃的用的都需要专门养着人去做。”

    “……”王承恩干脆不说话了。

    “内务府一年要花费多少?”

    “一百万两。”

    “裁掉吧!以后所有用度,统一向民间采购。”

    一百万两,都够养五万兵了。难怪大明国库里没钱了,连皇家都是最大的偷税份子。东西全都自产自销,没有任何的商业行为,也没有对社会有一点贡献,白白占用资源。

    “万岁爷,裁掉之后,这些人如何安置?”

    王承恩已经知道了朱由检做事的习惯,裁撤机构之前,必定会有一种办法做好善后的。不能说裁就裁。

    朱由检想了想后世的国企改革办法,无外乎分流、买断、转岗等等。

    而当下,朱由检手中已经积攒了许多技术的情况下,又要组建一批新的生产机构。只有把技术转化成商品,让它们生产出来才有用。

    像重工业部分,冶炼、机械加工、军工生产等等,都将面临一些新的改革,淘汰旧的生产方式。

    而所有这些改革加在一起都离不开一个字“钱”。

    王承恩站在旁边,就看着朱由检的眼珠子一直在不停的转,就知道他心里肯定憋着坏。

    果然,不要脸的朱由检说出了一句不要脸的话:“把这些内务府的工匠全都转让出去,谁出的钱高,就转给谁。”

    “万岁爷,您这叫卖,不叫转让。”王承恩鄙视了一眼朱由检,心想:这脸皮也忒厚了点,不想要人家还要乘机卖一回。

    “我这叫转让技术,不能叫卖。卖人多难听啊,咱们皇家不参与买卖人口。嘿嘿!”

    皇家养得这些人,自然是技术顶尖的。但是这些人所掌握的技术,又算不上什么核心机密。只有把他们推向市场,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哪怕它们是一些具有民族竞争力的所谓特产,也不能指望着这些东西富国强兵。

    朱由检把帐算的很清楚,把这些人推向市场,既繁荣了经济,又盘活了资金,给国家层面的技术升级提供动力。

    “那这钱和宫内的正常用度怎么办?”王承恩紧跟着就问,这钱是算皇家的还是算户部的。

    “先把钱收拢上来,朕有它用。至于宫里,朕已经说过,以后统一采办。把宫内的太监和宫女也裁撤一半,尽量安置好这些人,上了年纪的一定要给遣散费用。不愿意离开的,提前报备,给他们找一个出路。”

    之前京城的太监宫女们,大都没有跑出来。尤其是太监们,估计现在都成了后金皇宫里的人了。南京方面本身的太监、宫女就不多,朱由检也犯不着裁撤的太多。

    至于江南太监占比最大的各地驻守太监,朱由检已经另做他用了。

    新春开年,南京城就爆出了一个重磅炸弹:皇家居然要把宫廷内的内府工匠们全都卖掉,这一下子江南各地的商贾是集体狂欢。

    在普通百姓们的眼中,这些人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有眼界的商人们可是早就算清楚了经济账。

    一万多名匠工居然卖出了二百万块银元出来,只剩下一些年轻学徒和匠官没人要,把朱由检乐得合不拢嘴。

    朱由检就想不通了,之前那个崇祯一直说没钱,也确实能花钱。但是不能理解的是他根本就不会赚钱,而且还不会花钱。

    不会赚钱,说的是崇祯守着金山却不懂盘活;说他不懂花钱,是因为他只知道把钱交出去,却都不知道算清楚盈亏。

    “招工,我要招工,大量的招工。”朱由检这天刚刚进将军山,就大声的吆喝。

    “万岁爷一定是疯了!”王承恩摇摇头,这才大量的裁撤工匠,又要嚷着重新招工,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皇上,您是不是筹集到钱了?”方以智笑嘻嘻的迎了上来,巴巴的看着朱由检。

    “我又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