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不速客-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杀!

    老朱苍老的手臂上青筋微微泛起。

    “太子来了,有什么事儿吗?”

    朱标道:“父皇,儿臣是来给父皇道喜的。”

    “道喜?喜从何来?”

    “是这样,前些时日,四弟托人献上几本书,说是蒙学的上品,他一个粗人不同文墨,不敢亲自献给父皇,想让儿臣以自己的名义献给父皇。

    儿臣不敢贪天之功,所以今天就来了,父皇您看看这《弟子规》和《三字经》都是帮助我大明孩童蒙学的好东西啊。”

    听到蒙学二字,朱元璋的怒气顿时消散了一些。

    因为这些年来,大明饱经战乱,有文化的读书人都跑到大山里去了,自己又杀了不少,很多也不愿意出来做官。

    年轻一辈的读书人吧,有很不争气。

    自己开设国子监就是想培养人才,但是就算是去读国子监,很多人也不符合条件。

    这事儿让老朱非常着急。

    听说有蒙学的佳品,朱元璋自然格外的好奇。

    “拿来让朕看看,若是真的有这等好东西,也算是为我大明的文教立下一大功。”

    朱标连忙应道:“父皇说得极是,若是此等宝物推行天下,大明的孩童都能明白圣贤之意,那势必保我大明江山稳固。”

    “哦,老四这粗人还真的能找到这等好东西?”

    “确实乃是文教圣物!”这一次朱标直接拔高了声音,自己当初看到这两本书的时候,只能用激动万分来形容。

    朱标吩咐随行的太监将两本书递了过去。

    老朱很是郑重的翻开第一本《三字经》,起初独到人之初,性本善的时候,老朱的表情顿时凝重起来。

    混账!

    人之初,性本善,竟然是孟子那一套,不知道朕最讨厌孟子了吗?

    他整天里说什么民贵君轻,这是君王该说的话吗?

    难怪太子会喜欢!

    想到这里,朱元璋将相将书撕掉,然后骂人。

    但是太子却用一脸哀求的表情看着自己,朱元璋内心的愤怒瞬间被融化了。

    算了,太子一片心意,朕岂忍心伤害。

    想到这里,朱元璋忍心读了下去。

    结果《三字经》虽然文字简单,但是句句是微言大义,而且只要读完三字经,便懂得了文学,历史,甚至天文地理。

    而且此书字数虽然不多,但是却包含了仁义礼智信等等道理。

    “这,老四在哪里弄来的这好东西?这个混小子,为什么不亲自送来?朕莫非能吃了他不成?”

    朱标面露兄长的慈爱之笑,“大抵是父王总是嘲笑他不通文墨,怕埋没了这文章吧。”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回味着父子之间的故事,笑着说道:“这臭小子也长大了,知道为朕分担国事了。对了,太子,能写出此书的人,定然不简单?你可知道作者是谁?朕一定要厚厚的赏他!”

    朱标回想了半天,这才说道:“父皇,我听说好像是老四的一个朋友,而且这个朋友还是高炽和高煦的义父,叫什么韩,韩什么来着?”

    “韩阳?”老朱不由得一愣,在看向宋濂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他万万没想到,写出此等作品的大贤,竟然是宋濂最底下不知道廉耻的韩阳?

    他明白了,这分明是读书人的坏心眼儿。

    还好是自己儿子仁义啊。

    (本章完)

第88章 庭前激辩() 
不过老朱心里也明白,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藩王就藩,各藩王与太子之间的矛盾肯定会有,而且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只会越来越多。

    太子处理的方式,他很满意。

    就藩是自己亲自制定的国策,他不希望刚刚开始施行,就莫名其妙的夭折。

    他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与儿子之间只有勾心斗角,他更多的希望是自己的诸多皇儿能够像是太子与老四之间这般,互相谦恭,互相扶持。

    所以这件事情,老朱心里想的是,点赞。

    不过这也要看太子一系的态度。

    这个时候,宋濂说道:“陛下明察,韩阳既然有如此才华,为何要甘心藏身于沧州府一座小城?为陛下效力岂不是更好?

    如此才华,却甘心藏身于燕王身侧,为燕王出谋划策,正表明其野心昭然,此人当诛。”

    宋濂的话已经很明显了。

    太子啊,人家韩阳乃是老四的人,那是为老四卖命的,你这边儿这张嘴给他说好话有什么用?

    他韩阳若是个废物,在老四身边折腾就折腾了,谁在乎他的死活?

    就是因为他这个人特别有才华,而且能够挣钱,我们才应该将他抹杀在萌芽之中。

    你这种状态,跟在战场上姿敌有什么分别?

    结果宋濂的话说完,太子异常不满,回击道:“宋学士,你这话说的便有失偏颇了,让大才流落民间,那是朝廷的失职,怎么能怪罪在人才身上?

    况且北方贫苦,此人能安心居于北方,教化百姓,身居养济院大使、育婴堂大使,为陛下赡养孤寡,甘于寂寞,此等道德,难道不应该受到朝廷的嘉奖吗?

    陛下,我大明立国十三年,真心愿意为朝廷走出深山的饱学之士又有几何?您切莫伤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啊!”

    朱元璋问道:“太子,朕且问你,若是这韩阳辅佐老四,届时老四兵强马壮,民新归附,你就不怕惹出藩王之乱吗?”

    老朱问这话,已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了。

    藩王之乱,从老朱分封就已经预见了,但是老朱也没招。

    因为这天下纷争不断,将重镇交给外人打理他也不放心,而且天下尚未完全归心,他需要有自己人,完全继承自己的意志,继续开疆扩土。

    大明的领土,绝对不能止步于此。

    云南、新疆、西域、草原、辽东这些地方都要成为大明的疆土。

    若是交给自己手下的臣子去搭理,他们会抱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态度,大明开疆扩土的脚步就会停滞。

    而且大明立国金陵,若是没有自己人掌控军权,很有可能改旗易帜,有大将黄袍加身,另立新国,到时候再现南北混乱的局面。

    自己半生拼搏毁于一旦不说,而且历史也会给自己重重的留下一笔罪名,这个罪责他担当不起。

    分封建国看似违背历史潮流,但是却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自己的儿子们都年轻,都有野心。

    他们都想在自己的面前表现自己,那么他们就得在藩国好好干,尊崇自己的命令,继续开疆扩土,自己的意志会不断的贯彻下去。

    自己要做的便是,在自己老之前,一统山河。

    至于藩国将来可能带来的麻烦,朱元璋相信太子朱标完全有能力解决。

    况且,朱元璋心里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迁都向北。

    只要有机会,自己将国都迁徙到西安或者北平,那么朝廷对北疆的控制力就会大大增强,届时想要收回藩王的权利,易如反掌。

    所以此时,这些大臣们看似灭国动荡的危急,在老朱看来不值一提。

    此时,他想知道,太子对于藩国的态度。

    朱标闻言,毫不犹豫说道:“父皇,四弟镇守北平,替父皇开疆拓土,看似兵强马壮,却也着实辛苦,北方元帝尚有数十万大军,时时侵扰边疆,没有能人异士辅佐何以成事?而成事之后,民心归附,儿臣也不会担心,因为百姓归附的是大明,是父皇,而不是四弟。”

    朱标又看向宋濂,问道:“宋学士,韩阳到底犯了很等罪责,你偏偏要治他于死地?”

    宋濂道:“他乃是我大明官员,与商贾为伍,与民夺利,败坏我大明官员风气!”

    “不知道他作何生意?”

    “老臣来之前已经调查的清清楚楚,无非酒肉二字,肉只是新奇做法,但是他酿啤酒、凉茶,还不断与地方官员争夺利益,便是他的罪过了。前些时日,他的酒楼还差点儿闹出人命!”

    宋濂心中又恼朱标不为他自己着想,又因为朱标的问题而有些慌乱。

    实际上韩阳所犯之事,根本不是什么大罪过。

    满朝的大人们私底下做些生意,大家都心知肚明,陛下就算是挨个砍头,那也是砍不过来的。

    “什么差点儿闹出人命,分明是有人觊觎韩阳的本事,想要夺取他的生意!”

    宋濂眉头紧锁,“若不与民争利,岂会有人觊觎!?”

    朱标摇摇头,“没有调查,岂能轻易开口,我来之前,已经调查了沧县县令的卷宗,根本就是有人暗中想要夺取酒楼,在韩阳之前,这酒楼根本就半死不活,何来与人争利一说?况且韩阳的酒楼按时纳税,在当地的税司口碑最佳。”

    朱标连连发问,朱元璋也是明白了。

    宋濂这老头,多半是听了人家的挑拨,为了太子这一脉想尽最后一次力量。

    他估计知道自己看他不顺眼,想将他发配,所以才有今天这一出。

    至于韩阳,无非是两个集团斗争的棋子罢了。

    不过对于所谓的韩阳的凉茶和啤酒他却颇为好奇。

    “那凉茶和啤酒是何物?”

    对于啤酒和凉茶,太子也是听说,根本没见过。

    朱元璋身边的小太监却施礼道:“禀告陛下,这啤酒就是您刚才所喝的饮料,至于这凉茶,您昨个儿还请皇后娘娘喝了两杯,娘娘还说心火压下去不少。”

    朱元璋闻言,眼神之中露出了些许恍然之色。

    难怪如此!

    难怪那么多人动心!

    这韩阳本事不小啊,小小的啤酒和凉茶竟然已经贩卖到了金陵来了。

    这可不是一份小利益了,怕是自己的那老朋友沈万三都没有这个本事。

    (本章完)

第89章 帝王决断() 
“如此大才,却做此等下贱之事,确实有些可惜了。你们两个先下去吧。至于韩阳之事,如何处置,朕自有决断!”

    朱元璋自然不会只听取两个人的话便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等到太子和朱标走后,朱元璋便对身边的太监问道:“应景,朕记得沧州的拱卫司百户在京汇报工作尚未离京,可有此事?”

    “是有那么回事儿陛下!您饮的这啤酒便是李百户带来的。”

    “哦,这些拱卫司越来越不像话了,东西知道送到宫中,怎么事情朕却一点儿都不知道。宣拱卫司百户觐见。”朱元璋眉头微微一皱道。

    没过多久,拱卫司百户进殿,叩头行礼道:“臣拱卫司百户李年拜见陛下。”

    朱元璋瞅着眼前这头发微白的老手下,竟然是当初自己的众多亲卫中的一个。不由得有些感慨,“李年,自从你受伤退出朕的护卫军,已经有些年头了吧。”

    李年见朱元璋依然记得自己,不由得眼角泛起了泪花,“臣一日是陛下的亲军,终身是陛下的亲军。”

    “哎,当初共事的老兄弟,剩下的不多了。”朱元璋表情有些深沉。

    李年再次拜倒:“陛下切莫缅怀,老兄弟们纵然是战死沙场,也是心甘情愿,陛下,深夜您召臣相见,不知道有什么问题吗?”

    朱元璋问道:“韩阳这个人你了解吗?”

    朱元璋的声音很平淡,但是说完之后,眼睛却紧紧的盯着李年。

    李年回想了一番,不紧不慢的说道:“韩阳这个小兄弟,臣见过两面,也听说过他不少的事情。总体来说,这小兄弟,身怀异术,又有侠肝义胆之心,是大明难得的年轻俊秀。恐怕陛下尚不知道,郑国公常茂前些时日患有肠痈,以及燕王被刺,都是为韩阳所救。”

    朱元璋表情忽然一愣,整个大殿的空气仿佛都要凝结了一般。

    “为何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朕一概不知。”

    朱元璋此时所言,已经有了几分质问的意思。因为当李年提到燕王被刺,常茂患肠痈的时候,自己竟然有些懵。

    李年似乎早有所准备,从怀中掏出无常薄递了过去,恭声道:“陛下,拱卫司的无常簿除了自己要留有备份之外,每月都会誊写送到京师,只是不知道陛下见到誊写的内容,与臣无常薄中内容是否一致。”

    朱元璋打开无常薄,观之,大吃一惊。

    又吩咐手下,从卷宗中找出李年的无常薄,果然过于韩阳的内容一件都看不到。

    而且其中关于燕王被刺,常茂身受肠痈等事件,完完全全被删除了。

    这也是为什么韩阳之事闹得沸沸扬扬,自己却一无所知。

    朱元璋气的龙筋暴起,手中的景德镇的青花瓷应声落地。周围的宦官和宫女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天子一怒,浮尸千里。

    朱元璋如今身居皇宫,身上的帝王之威自然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