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刚刚从前线退下不足半年,不可能在动规模巨大的远征。这不合理的远征,那不叫远征,叫做劳民伤财。杨广为何会众叛亲离?只因高高在上的杨广,眼里只有自己的丰功伟绩,他那里能够理解百姓的苦!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隋朝的百姓为了逃避可怕的服役,要将自己的手脚砍断打断,并且高兴的称呼自己的断手断脚叫做福手福足。这是何等凄惨的事情,面对这种凄惨的情况,百姓却是开心的笑着,因为自己残废了就不用服徭役了。”

    “在文治方面,文帝杨坚不逊汉之文景,武略远非文景可及。在他苦心孤诣的经营之下,国库充裕,说是国富民强亦不为过。大业五年,全国共计八百九十多万户,人口更是高达五千万。可是我大唐立国之初,不足两百万户。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可我大唐人口稀少,这行军行战所需之大量钱粮又从何而来?如果,增加赋税,其结果或许又将是兵灾四起。前车之鉴,其尤未远,以陛下之智又岂能不知?”

    仇夷一直认真的听着,他自幼习过兵事,情知打仗即是打钱打粮,不是说打就能打的。对于秦风的这番话是极为赞同。只是当他脑海里呈现一双双充满了渴望、期盼的目光时,顿时心乱如麻,一拳重重的砸在桌子上,出砰然巨响,他脸色狰狞,呼吸急促,不甘与痛苦的说道:“难道就这么白白的错过了收复故土的天赐良机了么?”

    秦风神秘一笑,道:“也不尽然,只要你所言属实,还是很有用的。最起码可以在大唐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出兵之前,还是可以让他们斗个两败俱伤的”

    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识人标准。

    秦风自然也不例外。

    仇夷年纪不大,但稳重老练,一举一动,豪爽直率,让人心生好感,秦风相信他的这一番话。

    仇夷此刻在秦风心中的定义:要不就是一个在高句丽蛰伏多年的爱国者,要不就是一个骗术无双的大骗子。

    就算是骗子,那又怎么样?

    自己只是一个传信的人,究竟要不要接见,全看李世民的意思。

    即便仇夷有歹心,他作为一个平民,在距离李世民数十米开外,在没有任何武器,想要在众目睽睽之下,给自身武艺达到一流水准的李世民照成任何伤害。即便项羽之流的绝世高手,也不行。如果仇夷并非想行刺李世民,而是打算利用阴谋来不陷阱。这也无妨,大唐威震天下,难道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情报网吗?

    他们有大把的时间求证合适,如果属实,自然是好事,如果仇夷另怀鬼胎,又何尝不能将计就计?

    秦风已非政坛上的菜鸟,也是从多方面来考虑这个事情的。当然,这不能说他不信任仇夷,只是身居高位,凡事都需谨慎以对,以免殃及家人。

    秦风隆重的招待了仇夷,同时详细询问关于高句丽的情况。

    仇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所知的一切都告诉了秦风。

    秦风听了连连点头,与他想象中的差不多。

    高句丽实力有限,真正困难的还是在于气候原因。历史上李世民征伐高句丽,也是受到了气候环境的影响。那一战,李世民亲征,多年未指挥战斗,这位曾经的大唐最高军事统帅的军事水平,毫未生疏。领着唐朝的虎狼之师,一路攻城拔寨,破辽东城,克盖牟城,定卑沙城,并且堂而皇之的在鸭绿江边阅兵。这次征伐高句丽,唐军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在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中斩四万之众,自己却仅仅只付出了两千兵卒的代价。

    如此战绩,与杨广相比,那是天差地别了。但是最后李世民还是退兵了,在恶劣的环境下,让高句丽的桥头堡垒安市城挡住了前进的步伐。战线太长,消耗过大,国亦不能无君,李世民从长远考虑,只好带着俘虏投降的高句丽军官、酋长三千余人撤回中原。此战虽重创高句丽,收复了辽东这块故土,让失地重回华夏怀抱,是不可多得的大胜。心高气傲的李世民却因为终究未能灭亡高句丽,而接受不了这个胜果,自认为失败。

    现在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记得历史上渊大祚的儿子——渊盖苏文是直接依仗优势兵力,将高句丽的国王荣留王杀了,以铁血手腕稳住了高句丽的局面,聚集高句丽所有力量,化作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来阻挡唐军。

    渊大祚虽是人物,可与他儿子渊盖苏文相比,却是少了几许铁血之风。

    史上的荣留王与渊盖苏文形同水火,荣留王欲行康熙刺杀鳌拜之举,干掉对其王位最有威胁的渊盖苏文。可荣留王行事不密,导致渊盖苏文得知荣留王的全盘计划,并抢先出手,他借口邀请荣留王和他的大臣们视察他的军队,并设盛宴款待。在宴席上渊盖苏文杀死了荣留王的百名大臣,后又闯入王宫杀死荣留王并分尸,而且没有给荣留王举行葬礼。之后渊盖苏文自封自己为“大莫离支”,立荣留王的侄子高藏为王并摄政。高藏王形同虚设,兵权国政皆由渊盖苏文独揽。史载,渊盖苏文“貌魁秀,美须髯,冠服皆饰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使贵人伏诸地,践以升马。出入陈兵,长呼禁切”。

    渊盖苏文摄政初期曾试图与大唐交好,他支持用道教取代佛教,并在643年派人到唐索要八部道经。当然,渊盖苏文并非潜心展道家,这一做法,只不过是与大唐改善关系罢了,因为当初他正在执行吞并新罗、统一半岛的计划,而后集合半岛之力量入寇大唐。

    大唐又岂是好糊弄的?政治眼光不凡的李世民深知一个四分五裂的半岛更符合大唐的利益,当渊盖苏文动吞并新罗之战时,大唐正式出兵。

    644年,李世民派水路5oo船四万兵从莱州渡海攻平壤,6路则兵六万从东北趋辽东,自己亲率六军于前线督战。6路上,唐军攻下了一直顶住了隋炀帝几次远征的重镇“辽阳城”,但唐军没有直捣平壤,而是在进攻辽阳城西南重镇安市城时,被安市城城主杨万春阻两个月而未能突破。考虑到即将来临的寒冬,太宗急忙下令撤军。在归途中还是遭遇大风雪,死亡数千人,这次远征以失败告终。

    661年,唐与新罗的联军攻下了高句丽西南的盟友百济,并在随后的八年里持续攻打高句丽。

    662年,蛇水之战,渊盖苏文大胜唐朝。

    666年,渊盖苏文去世。渊盖苏文的三个儿子生争斗。长子渊男生被他两个弟弟陷害后投靠唐朝,帮唐攻打高句丽。

    由于长年的饥荒与内乱,高句丽668年最终被唐与新罗的联军所灭。

    渊盖苏文对大唐的威胁远及其父渊大祚可及,这家伙与大唐两任出色的帝王都交过手,而且还是胜多败少。这么一个恐怖的家伙,唯有在他尚未成长时消灭,要不然,东北局势将会一如历史那般,会牵制大唐数十年,让大唐无法全力对付西南的吐蕃国。明知渊盖苏文是怎么样的人,要是还给予他上位的机会,那秦风真要愧对穿越人士这个头衔了。8

第486章:你小子懂朕() 
分析完毕,秦风领仇夷进宫面圣。

    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面圣那是易如反掌,但凡秦风上门,李世民即便在睡觉,即便是炮火连天,也得让深明大义的长孙皇后给轰出来。

    曾有一次,秦风夜间进宫寻找李世民。

    当天的李世民性致高昂,处理好国事以后,就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般的杀到了立政殿,打算大涨男性雄风,杀得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片甲不留。这前戏刚做,正是烈火(焚身),打算提枪跃马之际,传来了秦风求见的消息。

    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李世民心中的火气可想而知,当即喝道:“让他外头候着。”这天塌下来,也得让他干完了再说。

    但长孙皇后却不让干了,当时秦风已长乐的未婚夫婿,这么晚来求见定有要事。她本就是一代贤后,处处以李世民的大业为重,当即让我们的大唐皇帝陛下吃了闭门羹。李世民素来敬重长孙皇后,只有强忍着穿起了衣服,杀了过来。

    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能在那种时候停滞不前、悬崖勒马,李世民毅力,以及对秦风的可见一斑。

    所以,只要李世民不在与宰相们商议军国大事,秦风基本上都能随时见到。

    甘露殿,秦风见到了李世民以及李世民手把手教导的李承乾,上前道:“见过岳父大人,大舅哥。”

    “免礼!”李世民乐呵呵的一笑,李承乾也挂起了爽朗的笑容。

    “贤婿才离开不到一个时辰,又来寻朕,想必又是遇到,或想到什么大事了吧。”李世民笑容满面,与西域、西方使节商议后,已正式签署了文书,这也意味着丝绸之路、经济之路将由此刻再一次重启,以后,大唐丝、瓷、药、茶等各种物质都将源源不绝的销售往世界各地,在增长大唐税收之时,也让大唐之威名传遍天下。

    作为一段历史的开创者,李世民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

    秦风坦然道:“确实有要事相商。”

    “坐下来说!”李世民指着旁边的位子,而自己也从主位上走了下来,坐到了秦风的对面。

    “岳父!在我开口之前,先问您一个问题?在您心里,您认为杨广三征高句丽时,死在战场上的前朝将士是什么地位?是休戚相关的路人,还是其他什么。”

    李世民肃然道:“杨广固然有着再多的不是,可关上了门,他依旧是汉人,我大唐与其争夺天下,与各种诸侯争夺天下是兄弟之争。可高句丽不同,这种心怀不轨的边陲小国却是实实在在的敌人、死敌。从古至今,但凡是征伐异族而壮烈牺牲的将士,在朕之心里,都是英雄,都是民族的英雄。咦?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李世民说到这儿,眼中登时间射出一道异彩。

    当年杨广三次征伐高句丽,用兵之众、耗资之巨,在中国千年历史上都极为罕见,尤其是第一次出征,规模之大,可称冠绝华夏,根据史料记载动用兵力二十四军一百一十三万余,大军绵延四百公里。

    要知道对外战果最辉煌的汉唐明,汉击匈奴,唐灭吐谷浑、东西突厥、高昌、高句丽,明征漠北出兵数至多不过二三十万余,比之杨广远远不及。可结果只能用惨淡来形容,让高句丽打的落流水,先锋三十万大军只逃回了二千余骑。

    更因“无向辽东浪死歌”的出现,天下百姓对于征伐高句丽产生了极大的抗拒,可杨广一意孤行,依旧强行动用举国之力,强行征募百姓第二次第三次征伐高句丽,因此逃兵遍野,逃民更是不可计数。

    而高句丽则无度的将隋朝军民捕杀,将他们的尸体堆砌起来搭建成京观炫耀武力。

    现在想想高句丽这地方穷山恶水,山多路险,逃起命来往山林里一钻,纵有百万大军也无能为力。

    高句丽也不可能当真就将隋朝损失的三四十万兵马尽数杀尽,他们躲在山中若能相互依仗,相互帮助,纵使环境恶劣也有可能存活下来。

    难道是?

    李世民想到了一种可能:隋朝出征高句丽的幸存者找上门来,或许让秦风撞上了。

    秦风会意的点了点头:“岳父,隋朝出征高句丽的幸存者我我来了,他带来了高句丽的一些机密,希望得到您的召见。”

    “宣!”

    李世民太明白此事的重要性了。

    辽东从战国、秦、汉时期,这里就属于华夏的领地,但是因为隋朝的没落,高句丽趁势而起,将辽东一地,归为己有。

    汉人的领土意识远远高于任何一个民族,其他民族可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但是汉人却不一样。辽东是华夏领土,然而却一直被高句丽统治,这是任何汉家皇帝都无法忍受的。

    更别说是李世民这位统治**极强的帝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在北定东突厥之后,西域臣服之后,李世民的目标已开始若有若无的瞄向东北的高句丽了。前朝无法完成的事情,就由他来代为完成

    而今,前朝幸存者自己送上门来,以他们对高句丽之仇恨,定然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于公于私,李世民都没有拒而不见的道理。

    李世民当即接见了仇夷,向他询问了经过。

    仇夷心中激动,他没有丝毫隐瞒什么,将他们的情况大略的介绍了番:与李世民料想的显然没有多大出入,他们都是杨广三征高句丽遗留下来的难民,都是土生土长却又无法回国的潜伏在异国他乡的炎黄血脉。他们为了生存聚在一起,组建了一个自力更生的群体部落,以宗族相称,亲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