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壮哉大唐少年郎-第4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兄长!”金德曼十分感激的看着秦风,道:“立刻动身不用质疑。关键是如何去。百济得倭奴相助,水军实力在我们之上,他们封锁海域。我们得使者很难走海陆抵达天朝。高句丽也不愿意见到我们与大唐结好,这沿途必然是危险重重。关于此事,兄长可有指教?”

    秦风道:“以我之见,还是走陆路的好,新罗、高句丽人之相貌、口音、习惯一无二致,若刻意隐藏行迹,高句丽纵有千般本事也无法分得清楚你是哪国之人。只要抵达幽州,你们就安全了。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你们大可不必为自己的安全而担心,与新罗作对的敌人名义上是高句丽,可是人都知道那是渊氏搞的鬼,与傀儡一般的高句丽新主、高建武没有丝毫关系,高句丽目前一分为二,罪魁祸首是渊氏,高建武对其恨之入骨,巴不得渊氏处处碰壁呢,眼下,你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我就不信高建武会傻乎乎的做出仇者快,亲者痛之举止。”秦风盯着双眼发亮的金德曼,笑着说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我们美丽的公主殿下不会不知道吧。”

    “多谢兄长提醒,小妹知道应该怎么做了。”金德曼激动的站了起来,凤眸异彩纷呈。

    秦风一怔,怪异的瞄了金德曼一眼,这个鼎鼎有名的未来新罗女王,不至于看不穿这个道理吧,但是见姐妹二人一样的喜色时,心中顿时恍然。这没有人天生会行军打仗的,也没有人天生就是优秀的政客,自己如此,金德曼、金胜曼也是如此。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是对几千年历史的精辟的归纳,受限于见识与阅历,自然非一般人看得懂,自己与众不同,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而金德曼却完全没有自己这份幸运,或许她的政治天赋极强,或许她也看了许多史书,但事实上他仅仅只是一个从来没有处理一国一地之菜鸟。没有任何经验,突然面对新罗的窘境,看不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道理理所当然的事情,自己以历史上成型的金德曼来看待她,实在是对她最大的不公。

    人都有成长的历程,虽然金德曼依然是金德曼,但一个初出茅庐,平时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经验,另一个却是经验丰富,两人之间的差距自然不是一点半点。

    **********

    定次会谈,总体上说还是非常愉快的。

    秦风天马行空想法,深深的震撼了在新罗国以才华美貌并重的金德曼、金胜曼,当秦风一条条诡计脱口而出时,姐妹两心惊胆战之余,也生起了大唐人才济济,无法与之匹敌的念头,通过近乎一天的谈话,姐妹二人学到了许多许多她们闻所未闻的知识。

    秦风这儿也不是没有一点收获,最少,他对这海东三国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面对这对不凡的姐妹花,秦风不会傻到什么都传授什么都说,说的也是一些无关紧要之事,要是为大唐教出一个劲敌,那可就亏大了。不过尽管如此,却也让这两姐妹受益良多。只是,让秦风有些不自在的是,姐妹二人的目光始终盯着他,就像是粉丝们见到自己的偶像一样,是那样的痴迷与暧昧。

    待双方分开后,一听充当看客的玄冰问了心中的疑惑,她不明白秦风为何要如此帮助这两个女人,难道是因为对方是美女么?

    秦风摇头而笑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这是为了以后而准备,如果没有给她们一点好处,她们又怎么能够透露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呢?别的就不说了,至少我对海东三国的人才方面有了一些了解不是吗?以后就是与这些人在战场上相见,我也能够根据他们的性情来分析,来作战。”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前朝不了解高句丽所以惨败。为了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必须全方位的了解高句丽、新罗、百济,我大唐了解这三个小国的根本没有几个,当然了,我之前也不了解,不过通过今天的会谈,使我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偏远小国缺乏人才。不是我大唐这般人才济济,数之不尽。纵观整个高句丽在军略上可以值得一提的,不过是乙支文德、渊斌之、李子成、渊盖苏文几人而已。而新罗他们接触我汉文化的道路受到百济、高句丽的阻碍,人才更少。拘我所知,只有金庾信一人而已。”

    金庾信是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的大将,在朝鲜也有一本类似于《三国志》一样的书籍,叫做《三国史记》是一部记述朝鲜半岛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的正史。金庾信在《三国史记》的地位如同《三国志》里的诸葛亮,有着卓然的战略眼光军事水准,年纪轻轻便以成为新罗大将。最终辅助新罗君王先后覆灭百济、高句丽一统海东三国。

    除了金庾信,新罗其他将领能力水平很是一般,没有什么出彩之处。至于百济,就更没什么出彩的人才了,这也是他们甘愿成为高句丽、倭奴附庸的原因。

第672章:尔虞我诈() 
“金德曼、金胜曼姐妹不简单!你,要小心一点。Ω ┡趣.b.别聪明反被聪明误!”从来不会关心人的玄冰默默的提醒着。

    “我明白!”秦风浑不在意的笑了一笑,有些话他说了,有些话他没有说。别看聊得十分开心,事实上,双方都在试探着,只是与“老奸巨滑”的秦风相比,金氏姐妹显得单纯多了。

    “罗会不会支撑不下来呢?”

    “不会的。”

    “高句丽最出色的青年将领无疑就是渊盖苏文了,此人自幼骁勇善战,常年刀不离身,左右腰间配着长刀,后背挂着三把斩马刀,在高句丽人称缺刀将。说的是一次战役中,他身先士卒,将身上配着的五把刀都砍缺了口子。渊盖苏文不缺死战的勇气……”

    秦风笑着打断了玄冰道:“渊盖苏文确实不缺死战到底的决心,但是高句丽却缺死战到底的资本。”睿智的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彩:“海东三国这周边形势复杂万变,高句丽、百济、罗各怀鬼胎。‘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高句丽、倭奴、百济之间的联盟看似牢不可破,然触及利益,立刻千疮百孔。高句丽在内战中一分为二,已成了实质上的两个独立的王国,在内战中主力部队打得差不多了,高建武现在掌控着十万兵力,渊氏手里则有十二万左右,对于渊氏而言,这十二万军队是他们南高句丽最后的兵力,也是渊氏的命脉,南高句丽内部不稳,如果这十二万人拼光了,那么,渊氏将会让各氏族撕得粉碎,这十二万人除了要防守辽水沿线与各险要的战略要地及都城平壤,可战之兵其实并不多。现在的高句丽不同以往,已经不是海东第一强国,而是海东最弱的国家了,南高句丽此刻的剩余兵力连自保都存着一定问题,他凭什么跟罗打?渊盖苏文现在就算有办法能够打赢罗,他也要掂量掂量自己付出的代价,能不能打。要是在他出兵的时候,高建武突然南下,他拿什么应对?”

    玄冰恍然。

    秦风道:“此次高句丽与百济、倭奴联军并非如以往一般出击同一个地方,他们各自成军,分为三路。高句丽这一路,负责攻打罗北方与东北方向。百济攻打西方、西南方向;倭奴则从海上攻打罗之东部、南部、东南部,并且负责打掉一却罗出海的船只,因为他们生怕罗走海路向大唐求助。三国的如意算盘打得非常好,那就是在大唐尚未收到消息、尚未干涉时将罗拿下,让大唐不得不承认既定的事实,默认了三国瓜分罗之事。可三方看似同心同德,事实上各国都是心怀鬼胎。”

    “从长远计算,高句丽在未统一之时,已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了。渊氏与罗接壤,又是世仇,如果罗出兵,他连还手的资格都没有。渊盖苏文是个聪明人,他不会看不出自己所面临的危机,他急匆匆与高建武达成和解,并拉起三联盟,无非是为了自身的安危罢了,想要自保、想要展,渊氏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联合倭奴、百济,将罗这个不稳定的因素剔除掉,同时,借助这场战争将倭奴、百济的实力削弱下来,唯有处在同一个级别,南高句丽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我认为渊氏即便出兵,也是在边境打个旗号,摆摆样子给倭奴、百济看看而已,所以说,罗的敌人只是倭奴、百济而已。”

    玄冰这时也反应了过来,南高句丽目下举国兵力不过十二万多,一旦动战争,死伤在所难免。不管罗最后能不能攻下获得最终的胜利,南高句丽自身都伤不起。十二万余兵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自保已经是严重问题,但好说歹说也有一点点的威慑力。但是再让罗消耗个三四万,只剩下可怜的七八万兵卒护国,南高句丽凭什么应对未来的挑战?就算不会被罗灭了,也会受到历史弱肉强食的不变道理而亡。

    所以真正不敢打、不敢消耗的是高句丽,而不是手握十五万大军的罗。

    “只要罗撑过最困难的时间,打掉倭奴、百济的气焰,那么,罗就安全了。毕竟,倭奴、百济不是傻瓜,当他们看到南高句丽按兵不动,而自己大有损耗时就会明白渊氏的险恶用心了。”秦风说到了这儿,停顿了一下道:“或许,倭奴、百济对渊氏的险恶用心早已了然于胸了,可是人都抱着万一的侥幸心里,在涛天的利益面前,都会抱有试一试的想法。倭奴这个民族上下都怀有冒险的精神,最喜欢以小博大,眼前是一个登上大6的大好时机,他们是断然不会错过的。”

    倭奴野心极大。而他们又只占据着环境恶劣的咫尺之地,早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野望。早在多年前,他们的目光便放在了海东三国,意图夺取三国领地,从而向西展。这结交百济,不惜出兵帮着他们攻打罗,也不是好心出于对百济这个盟友的帮助,背地里存着强吞海东三国的意思。

    只是倭奴一直顾忌强大的中原王朝……与倭奴的中心论不同。海东三国他们都很坦然的承认中原宗主国的身份,哪怕是高句丽与隋朝关系在如何的不好。除非是撕破脸相互起战争的时候。其他时间高句丽都承认自己是中原的附属国。作为附属国,宗主国有权力干涉他们的事务,调停彼此的战事。

    倭奴若是出兵打海东三国,中原是有权力干涉的。甚至出兵增援。

    但若在高句丽牵头、中原没有察觉时,他们三国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出兵罗。将罗攻取拿下,只要分得方寸之地,那么,足以让倭奴在海东三国立足,并逐步展壮大了。

    “至于百济的国王,同样不是一盏省的灯。所以,最终罗的敌人唯有倭奴一国而已。”

    以罗的实力是难以抵挡高句丽、百济、倭奴三国的夹击的,但是如果他们打赢了罗,那么他们必须面对一个问题:他们将会直接与大唐正面交锋。如果秦风料得不错的话,如果三盟打得赢罗,可能也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里,平心而论,残了的高句丽与百济、倭奴三国,他们根本没有胆子与兵锋正盛的大唐为敌。

    “去年我大唐与突厥作战时,所向披靡,直接将东突厥这天下第一强国轻而易举就歼灭了,百济、倭奴哪敢贸然的与我大唐正面交锋。若我所料不差的话,高句丽、百济、倭奴当初是商议着瓜分罗领地,一旦他们夺取了属于自己的领地,一旦我大唐出面干涉,他们便不会帮着其他盟友,索性就刻意与罗打成一个胶着的局面。”

    “算计自己的同盟,这手段,真够卑劣的。”玄冰一脸的不耻。

    秦风笑道:“他们最初肯定是想着把罗吃透,可却没想到,我们已经得悉他们的阴谋,并且早就把情报送回了长安。待到我大唐出面了,三盟与其拼着得罪我大唐的风险去无私的为未来的敌人付出,倒不如为了本国自身的利益,从罗咬下一块肉之后就适可而止呢。”

    秦风说完,长吐了口气,这就是政治,就算他怎么不喜欢政治,也不得不承认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走到他今日这一步,不论是敌我都离不开政治的接触。

    正因为有利益,才会出现盟友,正是因为有利益,才会有背信弃义的事情。

    高句丽、百济、倭奴,他们之间的利益很牢固,所以他们的同盟亦很牢固:表面上的南高句丽为主力,但是百济没有少给高句丽送马送粮,倭奴也没有少从他们的海岛国运送兵甲器械给高句丽,这些都是无偿的。

    而这一切都将会随着南高句丽的无作为而中止。

    百济、倭奴支援南高句丽是因为他们需要高句丽在抵挡充当主力,可一旦南高句丽完全没有做到抵挡罗主力的作用,那么则表示高句丽这里并没有尽到盟友的义务,百济、倭奴面对国与国的利益自然不是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