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宁闻言点了点头道:“如此倒是也可,我这一次去颖都,倒也和彦方兄一起见识了一番新式农具,果然奇巧。若是青州百姓皆能用上这样的农具,我看啊,虽然人口不比从前,可是所耕之田,是不会比当年少的。明曦的安排颇为妥当。不过,我在颖都之时,也曾听说如今兖州、豫州甚至徐州都已经开设了官学适龄儿童都读书识字。更是新设学曹史,此事。而且听说此事还是明曦你率先倡导,可为何在你治理之下的青州,却迟迟不见设置官学的动静?”
高夜还未开口,王烈却是哈哈大笑道:“幼安,你这也是毛遂自荐来了。”
高夜一听王烈的话,心中哪里还会不知道管宁的意思,随即开口道:“没办法啊,我刚来青州的时候,青州可谓是千疮百孔。再加上北有袁谭,南有吕布,单是治理地方,无论是财力还是人力,都是捉襟见肘,那里还有精力去办学啊。如今战乱已定,东莱如今有了和辽东、三韩等地的贸易往来,税收更是充足,此时办学正合时宜。如今兖州、豫州有颍川书院,徐州有陈珪先生出面,官学自然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可是在青州,我要集中精力,整军备战,以应对袁绍。长文呢,这一州事务全压在他的身上,整日里忙的是前脚不见后脚。其他官员皆无威望能够出面兴建官学。这才一直耽搁了下来。”高夜说着,可当真是大吐了一番苦水。直把一旁的王烈听的直笑,管宁也是哑然。
不过管宁倒是不等高夜废话了,随即开口道:“明曦你方才问我二人,想要在青州做些什么。实不相瞒,我管宁此生所愿者,便是教化天下百姓。如今在这青州,学曹史一职既然无人能领,却是正和我愿,不知明曦以为如何?”
“若是能得幼安先生出任学曹史,这官学之事,必然无忧矣。只是如何办学,想来幼安先生心中自然有数。可是如今和袁绍之战迫在眉睫,为防万一,还请幼安先生先在北海、东莱二地兴办,循序渐进,只至覆盖整个青州。”
“明曦大可放心,此事老夫我心中已有计较。我这便写信给家师,要他派些师弟来相助,就不奉陪了。”说着管宁匆匆起身,径直向后院走去。直把高夜看了个目瞪口呆。
王烈却笑道:“明曦不要见怪,幼安就是这个坐起而行性子,如今出任学曹史正和了他的心意,直如个少年人一般雄心勃勃啊。”
高夜也是一笑道:“若非是这样的人物,想来也不会和子鱼先生割席绝交了吧。子鱼先生亦是大才,这条龙,果然个个都非等闲。官学之事交给幼安先生,我是放心的。只是彦方先生的职司还未定,不知彦方先生有何打算啊?”
“没想到明曦你也知道割席断交之事?是了,定是康成公给你讲过吧。至于我倒是没什么想法,全凭后将军安排。”
“先生久负盛名,才华品德皆为世人所称道。如今青州方定,还需要像先生这般大才来治理。长文总是跟我抱怨,说是他身上的担子太重。如今彦方先生既然在此,不如暂时出任我州牧府下别驾从事,和长文一起统领青州一应政务。”
王烈闻言也是一笑道:“在下自然从命。”
高夜闻言心中更是欣喜,原本只有两郡之地的时候,只有陈群一个人还能忙得过来,如今自己已经控制了青州境内五郡之地,而且那三郡无不是一个大烂摊子。陈群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处理不完那如山的文书。如今有了王烈相助,青州的政务总算是能更加顺畅了。
两个人达成了共识,这天自然聊的是更加的欢快。只是没过多久,只见徐庶匆匆而来,行礼过后道:“后将军,主公有信使来到,此刻正在太守府中等候。”
混血直播后忘关摄像头私_生活遭曝光!请:222
第四章 曹操信使()
曹操的信使,说起来也是高夜的老熟人了。颍川荀达,当年那个救徐庶让如今被称为清廉严法的他老子荀辰,都徇私枉法了一回的人物,从书院出来之后,在曹营之中干了这么多年,如今也终于走入了曹操的法眼。
一进会客厅的高夜,在看到是荀达这个家伙的时候,他正和先回来的徐庶两个人在聊天。两个人是多年的好友,荀达说起来对徐庶还有救命之恩。尤其在徐庶被派来青州以后,荀达更是每个月都去探望徐庶的老母亲。这一次他来,不但带来了曹操给高夜的书信,朝廷对青州人员的嘉奖,还有徐庶的家书。只要看着徐庶通红的双眼,和还未拆开的信封,高夜笑笑,便让徐庶先退下了。像他这样的大孝子,手里面拿着母亲的家书却不能观看,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会客厅内一下子只剩下了高夜和荀达两个人,尤其是在高夜面前,荀达更是不敢过于放肆,一时之间竟变得鸦雀无声。其实这也没办法,太守府本就只是个办公的地方,可是如今大战才刚刚结束,那些个将军们,全都忙着统计战功。至于文官们,更是一个个忙的脚不落地,毕竟新得三郡之地,政务不但多,而且杂,就连陈群也是好几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可想而知高夜手下其他属官,会忙成一个什么样子。这也是为什么正堂之中,来来往往的官员小吏直入车水马龙一般,而会客厅内人烟稀少,就连下人都只剩下了一个,留在这里伺候。
荀达早在高夜进来的时候,就已经躬身行过礼了。如今坐在高夜的下首,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甚至一下子让高夜回想起了自己和郭嘉、赵云当年的模样。想到这里的高夜顿时失笑摇头,暗道自己莫不是当真老了不成,怎么一看到年轻人,居然还会羡慕他们的年轻。自己才三十五啊,放在后世,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或许成名太早,真的容易加速衰老吧。
那荀达眼见高夜看着自己,虽是一脸欣慰,可直到现在都没有说一句话,遂先拱手道:“先生,我这次来……”荀达的话刚开口,却被高夜打断道:“元直的家书,是你带来的?你和元直也算是挚友了,如此做倒也是应有之义。我还听说你时常去探望元直的母亲,这很好。”高夜说到这里,话锋突然一转道:“只是你别是冲着人家元直的漂亮媳妇去的吧?”
说起徐庶的媳妇,就连高夜都觉得是庄奇缘。他娶得不是别人,正是当年被蔡邕从江东拉来一起修书的乔公的小女儿,这件事就连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事在书院之中,也算是个传说了,一个穷家小户出来的小子,不但得到了高夜看重,大加培养。还让乔家这样的大族,心甘情愿的把女儿都许配给了他。虽然高夜不知道他们俩具体是怎么勾搭在一起的,光书院里流传的版本,就有五六个之多。有些故事情节之,高夜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手底下的家的门人,特意编排的,反正在书院里流传,很有市场。
可是不论怎样,结果就是徐庶抱得了美人归,可谓是爱情事业双丰收。而且要知道,小乔的姐姐大乔,他的丈夫就是此时正在高夜手下当差的,那个曹家的千里驹曹休曹文烈。徐庶如今和曹休成了连襟,也算是老曹家的亲戚了,再加上有高夜的提携,如今又有成为曹昂手下狗头军师的征兆。他将来的仕途,一帆风顺已经可以预期了。
荀达听高夜打趣自己,也是嘿嘿一笑道:“先生又不是不知道我,我荀达是那种人么!只可惜我荀达没这么好的运气,向元直这般能娶到乔氏这么好的妻子啊。端庄贤淑,落落大方不说,就连孩子都给元直生了三个。不像我,到现在膝下无子,整日里被父亲数落,唉……”
高夜闻言顿时笑了起来,说道:“你先生我都三十五了,膝下这不是也才有了第三个孩子么?你啊,你连二十五都没有,着什么急?”
“我这不是一个都没有么,但凡有一个儿子,我那父亲大人也不会像现在这般,整日里就是催我,小妾更是给我纳了好几房,唉……”
“你啊,不要讳疾讳医的,还是去找华佗先生看看他给你好好调理一番。说到底你爹就你这么一个儿子,还指望着你传宗接代呢,体谅体谅老人的心思。”
荀达闻言,只能苦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听高夜又道:“好了,晚上我给你设宴,接风洗尘。这闲话啊咱们留着晚上宴席上再说。还是先说说正事吧,论功行赏不过一道旨意,几个闲差就能完成的事情。可是主公这次却把你派了来,只怕不单单是来给我论功行赏的吧。”
荀达闻听高夜问到了正事,随即端坐,拱手道:“先生所言极是,本来主公是没准备把我派来的。主公原本是打算派信使来,宣读旨意,论功行赏,然后让先生暂返颖都。毕竟大公子的婚期将近,主公和温侯都希望先生能回去,而且主公好似还有很多事情,想要和先生商议。”
<;ter>;<;/ter>;“哦?既然如此,那怎么忽然又把你给派来了?莫不是又出了什么事情?”
“正是。”荀达闻言,沉重的点了点头道:“河北袁绍有动静了。我七月中旬出发之时,郭祭酒已经收到了消息,整个冀州都在集结兵力,看样子只怕是要和主公开战了。我一路走来,信使不断,全是河北消息。如今已是八月初,就目前的情报来看,袁绍已经集结起了大军近五十万,只怕不日就要威逼东郡。主公现在也在集结兵马我来,一方面是给先生带来了主公的密信,二来也是因为我知道的事情比较多,方便先生询问。”
高夜闻言点了点头,道:“密信何在?”
荀达急忙将信递给了高夜。高夜也不避讳,直接拆开,一目十行的读了起来。不过说是密信,其中的倒也不出高夜所料,无非就是让自己好好守卫青州,以便于帮他牵制东面之敌。更是告诉自己,一旦大战开始,自行寻觅战机,不必事事上报,只要能牵制住袁绍的精力没有问题。信的一开始,到还算是正常,无非是在布置任务罢了。只是到了后半段,就有些让高夜哭笑不得了,曹操居然在信里,对于自己的女儿曹节大加称赞,最后更是直言,要把她嫁给自己的大儿子。
高夜看罢了信,心中也是了然,如今自己在青州权利如此之大,虽然家眷全在颖都,可那毕竟是到了最后最迫不得已的手段。相比之下,联姻就显得和平友善的多了。高夜心中清楚,这一次,自己只怕也是没有什么理由拒绝的。自由恋爱在这个世界中还没有什么市场,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倒也说不上对不起孩子。况且联姻一事若成,对大家都好,而且曹节这个丫头高夜知道,虽然现在才五岁,可是从后世史书上来看,不失为一个奇女子。这样的女子嫁给自己那个生性跳脱的儿子,倒也算是良配。只是让高夜真正揪心的,还是他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如今已经到了要靠联姻来维持稳定的地步了吗?
高夜想到这里,更是眉头紧锁。看来自己打完这一仗,说不得得在颖都消停个三五年了。不过也好,正能好好陪一陪自己的妻子儿女,好好的在颍川书院教一教书,也是一桩乐事啊!心想到此,高夜的眉头顿时舒展,对着荀达说道:“如今大战在即,只怕我也得开始整军备战了。袁谭已经被我送去了颖都,这一次不知道会是谁来和我对垒……”
荀达却插口道:“据细作回报,袁绍已将他的儿子袁熙从幽州调到平原,不过更加详细的军情还不知道。但想来先生之敌,必是此人了。”
高夜闻言点了点头道:“居然是袁熙啊,这小子还不如他哥哥呢。对了子通,颖都最近可还太平么?”
荀达闻言迟疑着说道:“倒也还算是太平。原本朝中旧臣,对于主公抗击袁绍都持以否定之态。可是先生的一封捷报进京,使得这些人全都偃旗息鼓。再加上文和先生献谋,陛下和文武百官在颖郊围猎之后,朝中旧臣现在更是噤若寒蝉。如今朝堂之上,对于迎击袁绍再无异议。”
高夜闻言不由得一笑,没想到,围猎这件事到底还是发生了。不过发生了也好,凭这件事震慑一下朝中旧臣也不是没有必要。只是如果这件事按照历史发展的话,想必青梅煮酒论英雄之事,也要发生了吧。随后是什么来着?好像是袁术北上投靠袁绍未果,被刘备击败。刘备随后阵斩车胄,取了徐州。后来被曹操击败,转投了袁绍。不过如今已是八月,虽然围猎之事还是发生了,可是从时间线上来看,却已经和历史完全不和,整整晚了半年,总不至于的事件还会依次发生吧。
不过小心无大错,自己说不得,还是得通过荀达之口,好好提醒一下曹操。刘备这个人自己太了解了,若他留在颖都,则天下至少能够早平定十年。一旦让他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