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冒牌小太监-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柱儿眼瞅着来兴儿带了一位红袍官员从坊中走了出来,不认得汤宽是何许人也,便用疑惑的眼光瞧着来兴儿。来兴儿见他在汤宽面前也不知行礼参见,颇有怠慢之意,遂向柱儿介绍道:“这位巴州刺史汤大人,乃是”

    那柱儿也不笨,才听得这位其貌不扬的红袍官员就是找到睦王的巴州刺史,不待来兴儿说完,就拱手一揖拜了下去,口中赔礼道:“小的不识老大人尊颜,还请老大人莫怪。我家王爷今儿早起还念叨老大人来着,说是这两日忙,待过几天闲下来,要将老大人请入王府好生款待呢。”

    汤宽听得心花怒放,忙双手扶起柱儿,嘿嘿笑道:“不敢当,不敢当。老朽与殿下已多日不见,心中甚是挂念,不如现在就随着小公公一同去见殿下?”

    柱儿既知他算得上睦王的半个救命恩人,听他如此说,也不好阻拦,遂侧身请汤宽先行,自己则和来兴儿并肩走在后面,朝距此不远的十王宅走去。

    这十王宅乃是诸皇子皇孙聚居的所在。由于自本朝立朝以来,皇族之中多发生为争权夺利而骨肉相残的丑事,出于约束人数众多的皇家子弟的考虑,当今皇帝的祖父在位时便命将作监会同少府监、宗正寺在长安城东北隅划出两坊之地,集中兴建了数十座独立的院落,将所有的皇子陆续迁到这里居住,统称为十王宅。

    来兴儿和柱儿并肩一路走来,颇听柱儿讲了些他不知道的事情。原来,柱儿和锁儿随着东宫诸值役人等在皇帝登极的次日就迁入了大明宫。由于当时宫中尚不安宁,因此,他二人并没有继续留在景暄身边当差,而是被分别派到了宣政殿和紫宸殿。

    不久之后,宫中发生了张氏残党入宫刺杀夏昭仪的事件,为加强对十王宅诸皇子的护卫,柱儿便随同出身东宫的十几名年轻宦者被分别派到了诸皇子府上做了领班宦者。柱儿才到睦王府当差,因河中陷落于叛军之手,皇帝启用新帅傅奕统掌三军,前方官军中缺少得力的监军,锁儿又被皇帝亲自选中,到河中军中做了一名监军小使。

    柱儿还告诉来兴儿,进入大明宫之前,景暄就替他和锁儿起了大名:柱儿本家姓梁,取名唤做梁文谦;锁儿本家姓刘,取名唤做刘文逊。

    昔日的小伙伴,如今一个是睦王府的掌事宦者,另一个则入了行伍,做了监军小使。来兴儿为他俩感到高兴的同时,心里也悄然产生了一丝疑虑:睦王是皇帝的长子,傅奕则是皇帝做太子时的贴身侍卫,在他二人身边,皇帝都亲自安排了东宫的老人,会不会明为关怀,实则有监视之意呢?

    汤宽按照柱儿的指示走在前面,不时地回过头来看两人一眼。他顺耳听到柱儿的一番话,心中不免感慨道:“有道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哪,看这位小宦者的年纪,比起姓来的小军士来尚小着一两岁,如今已是堂堂王府的掌事宦者啦。而自己像他这般年纪时,虽然已算得满腹经纶,得中明经,却不过是个未入流的吏目,真可谓是学得好,不如生得巧啊。(。)

第六十六章 真假睦王(二)() 
三个人说说笑笑,不大一会儿即来到了十王宅中最宽敞的一座院落门前。来兴儿一眼望见院门外的栓马桩上栓着的一匹枣红色矮种胡马,瞅着分外眼熟。与此同时,那匹马也仿佛认出了来兴儿,撒着欢儿直冲来兴儿喷着响鼻。

    “追风!”

    来兴儿兴奋地大喊一声,撇下汤宽和柱儿两人,飞奔到“追风”面前,上前一把搂住了马的脖项,亲昵地向它问道:“这些天可把我想苦了。唉,你是怎么回到长安的?莫非林大人、尚公公、钱大哥他们也回来了?这真是太好了!”

    “追风”像是听懂了来兴儿的话,微微摇晃了几下脑袋,又把脸贴近来兴儿,任由他抚摸、亲吻。

    汤宽和柱儿眼见这一人一马如此情意缠绵、恋恋不舍,既感惊讶又觉好笑。

    柱儿似乎隐隐猜到了几分其中的原委,走上前拉开来兴儿,微笑着劝道:“好啦,王爷已在府中等候多时了。将来有你和它亲近的机会的。”

    回头又冲汤宽说道:“请汤大人先入府到客房暂候一时,容小的先去向王爷通禀一声。”

    来兴儿拍了拍“追风”的肩背,低声冲它说道:“看到你平安归来,我是真高兴哪。待过几天,我介绍‘小白龙’给你认识”说罢,转身随柱儿走进了睦王府。

    睦王李启自那日在延英殿单独向皇帝密奏了从如仙媛口中听到的那个惊天秘闻之后,就察觉到父皇明显地改变了许多,虽然表面上似乎并没有单凭如仙媛临死前的一面之词,就轻易相信自己的祖父当年是死于李进忠之手,可心里却像是平添了一份心事,即连日常听政都时常心不在焉、精神恍惚起来。

    李启对此看在眼中,却苦于自己从李进忠那儿接下了与吐蕃使节谈判的差使,一天到晚都在忙于和央宗来往周旋,无暇分身入宫去替父分忧。

    经过了一连多日的唇枪舌剑,言语交锋,央宗终于做出了妥协:吐蕃与长安朝廷仍遵从前朝成例,维持舅甥相称的关系,吐蕃不再坚持向长安朝廷索要四州土地,而是改由长安朝廷每年赏赐钱五十万贯、帛二十万疋给吐蕃,作为交换条件。

    尽管这每年的赏赐未免数目过大了些,但较之割让四州土地来,究竟还是守住了皇帝交待下的谈判底线。因此,一旦央宗代表吐蕃赞普在两国的议定册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李启还是感到一阵轻松。

    不过,央宗在正式谈判结束后,向他提出的一项私人请求,却使李启感到有点儿哭笑不得。

    央宗一早即来到睦王府,在议定册上签字划押已毕,神情莫测地冲李启笑道:“睦王殿下可知道,您虽未踏上过我吐蕃的一寸土地,但在逻些城的百姓心目中,都把您当作是天神派来的和平使者,像神一样爱戴、仰慕。”

    李启虽年不及弱冠,却受不得这样肉麻的面谀之词,紧锁双眉答道:“央宗大人此言安出啊?小王何德何能,敢担此妄尊?我朝和亲长公主骤然薨逝,以至两邦和亲大事未竟,小王身为父皇钦命的和亲大使,愧疚犹恐不及,怎当得起央宗大人如此谬赞?”

    央宗向李启问道:“殿下两个多月前奉旨出使我吐蕃,可是分道而行?并且为防北燕派人于半路截杀,事先还安排了替身?”

    李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央宗大人的意思是说,小王的那位替身代替本王到逻些晋见了贵邦赞普,为小王嬴得了贤名?”

    央宗笑而不答,这才说出自己的请求:“扮做睦王殿下、说服赞普应下亲事的那位小英雄,得人相助,于长宁长公主死讯传至逻些城的当日便不知所踪。据下官推测,多半是返回了长安。下官今日公事已毕,不便在长安多做逗留,临行前欲再见那位小英雄一面,不知殿下可愿成全?”

    李启自幼跟随硕儒大德习学六经诗书,又拜在曾庆则门下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技击之术,可说是文武兼备,自然不免有些年少气盛。

    两月前,他与曾庆则离京南行之前,的确听说过父皇担心自己的安危,特意在宫中选定了一位年貌相当的小宦者作为自己的替身,与使团的大队人马一道西行前往逻些,今日听央宗再三地褒赞于彼,不由得心中又是好奇,又夹杂着些争胜之心,遂一口答应了下来。

    侍立在李启身旁的柱儿在睦王回京前,就已听说了是来兴儿扮做睦王出使的吐蕃,故而一听到这话,便自告奋勇地向李启请命,要把来兴儿找来见央宗。

    来兴儿跟在柱儿身后一跨入睦王府的正殿,只见殿内迎面居中端坐着一位年轻的王爷,端的生的一副好相貌:白净面皮,剑眉凤目,鼻如悬胆,唇似点朱,天生的风流倜傥,自带的雍容气度。

    与此同时,李启也在注目打量着来兴儿,心中暗想:瞧这小子身上虽然套着件禁军士卒寻常穿的半褙,举步之间顾盼生姿、却隐隐有几分儒将的风度,果然是个人物!

    来兴儿在柱儿的引导下,走至阶前跪倒在地,冲李启拜了三拜,一抬头,这才发现央宗坐在下首,正面目含笑望着自己。他一惊之下,才要侧身向央宗行参见礼,只听李启向央宗问道:“央宗大人欲见的可是此人?”

    央宗站起身,欲亲手将来兴儿扶起来,连连点头道:“正是这位小英雄。”

    “哦,且报上你的姓名、出身和现下的职分来。”李启有意要挫一挫来兴儿的锐气,并不说免礼、平身,而是冷冷地问道。

    来兴儿见这位睦王殿下生得虽一表堂堂,待人却并不平和亲切,只得轻轻挣脱央宗的手,依旧跪着答道:“回禀殿下,小的是犯官来慎行之子,名叫来兴儿,现在羽林卫当差。”

    李启心中不解:这小子既然是犯官后代,为何还能入羽林卫当差?(。)

第六十六章 真假睦王(三)() 
他碍于有央宗在场,不便向来兴儿细问究竟,遂直接把话切入了正题:“本王听吐蕃讨封使央宗大人说起,才知道两个月前扮做本王,前往逻些城的原来就是你。今日差文谦将你唤来,一来为本王要当面向你道个谢,二来也为应央宗大人所请,叫你和他见上一面。不必跪着,起来回话吧。”

    李启嘴里虽说要向来兴儿道谢,身子却依旧坐着一动不动,毫无致谢的表示。

    央宗情知来兴儿和睦王地位相差悬殊,有他在场,自己和来兴儿说起话来,自会十分地不自在,便再次起身,冲李启合掌施礼道:“下官请见来兴儿,纯为与他叙叙旧而已,不敢劳烦王爷,您看”

    他的本意是想请李启允许他和来兴儿到别处单独说话,不料李启笑着冲他一摆手,说道:“小王和他也算有缘。他既被大人称做是小英雄,想必一定有过人的胆略和本领。,今日大人不妨就当着小王的面儿与他叙说过往,若他果然谈吐不凡、见识过人的话,小王也好量才重用于他。”

    央宗无奈,只得坐下,当着李启的面儿问来兴儿道:“与你一起的那位姑娘现在还好吧?”他担心说出纳玉的名字,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有意含混地问道。

    “她还好。”来兴儿也不欲让李启获知纳玉还被吴弼关押着的实情,话锋一转,反向央宗问道,“林大人、尚公公,还有使团的一班人等都随着大人回长安来了吗?适才我在王府外见到‘追风’,一定是大人带它回来的吧?”

    央宗下意识地看了看低头啜茶不语的睦王,略带尴尬地答道:“那位尚大人和使团的其余人等的确是和我一起来的长安,你的坐骑我也给你带回来了,只是林大人他他现在已经是我吐蕃朝中的内相了。”

    “这怎么可能?林大人一向忠诚于朝廷,他怎么会做了吐蕃的大臣?”来兴儿想都没想,脱口质疑道。

    “咳咳”

    睦王李启发出两声干咳,林树投降吐蕃的消息他已听说了,以往在东宫时,林树算得上他半个师傅,以他对林树的了解,他之所以会投降吐蕃,其中一定另有隐情。只是由于林树此次没有与尚敬一道返回长安,而据朝廷派在吐蕃境内的斥候回报,吐蕃朝中最近的确册封了一位姓林的汉人担任地位仅次于大论、小论的内相。在目前的情势下,李启不欲别人当众提起林树,过早地戴上一顶叛臣的帽子。

    央宗亲眼目睹了林树为保尚敬及使团其余众人能够活着返回长安,向朝廷报告吐蕃朝中最近的动态,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名节,一口答应了大论朗格,改投吐蕃为官的前后经过,却无法向来兴儿说明,只得把话题转移到别处。

    “恩师贡布在我临来长安之前,特地叮嘱我在长安期间,务必要见你一面,并要我当面转告你一句话:无论将来两国之间发生什么样的事,他在有生之年都会赴约与你在中土相见的。”

    “贡布上师他真是这么说的?”来兴儿眼中发出光来,他的脑海之中又掠过在从农歌驿前往逻些城的一路上,成千上万的行人、百姓对贡布上师顶礼膜拜的那一幕场景。而今,贡布上师竟还记着和他的中土之约,这让来兴儿感到无上的尊宠和荣耀。

    而居中高坐的睦王李启却从央宗的话中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讯息:吐蕃朝中,主和派的势力依然不可小觑。这对于处在南北交困之中的朝廷而言,可称得上是一个好消息。

    同时,他也隐隐感到央宗当着自己的面儿,毫不隐讳地向来兴儿转达着吐蕃上师希望到中土一游的心愿,会不会有意在向自己暗示:他也是主和派的成员呢。看来这个叫来兴儿的小子还真有些不简单呢!

    柱儿侍立在睦王身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