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诛红与八十红论-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其中之一,将来不过嫁出去的赔钱货罢了。

    宝玉赶忙叉开话题,先安慰以“周姐姐”,随后问来这里根由“你作什么到那边去了”,明白后打发丫头传话蕴含多重内容。不过,最后“异日再亲自来看罢”是当着黛玉说的,以黛玉的小心思第八回那句“嗳哟,我来的不巧了!”是相当的不巧。这里传话是茜雪,作为插足三人是非的丫鬟茜雪其后不久被逐出贾府,身为第四十六回鸳鸯口中贾府十大丫鬟固然可叹但她在府外生活应该是有保障的,不然脂砚斋第二十回不会说“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也算早出苦海。

    如果读书入于心,品味细节间妙趣无穷。第八回宝钗以自己行为决定自己在贾府对宝玉的境遇,此处第七回黛玉以自己言语预示自己发展,曹雪芹用两回书关照宝、黛、钗三人连环的未来进展。

    2016。4。29

世外仙姝看黛玉(三)() 
世外仙姝看黛玉(三)

    有时候,人际相处需要磨合,男女相处尤其是如此。

    宝玉与黛玉自第三回宝黛初会至第三十二回说开心事历时5年,其间种种爱恨情仇恩怨交割是二十回的一大部头书。之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就在于封建社会礼法严律下没有婚姻遮盖出现男女爱恋是相当奇异的事情,而古代男女往往都是先结婚后恋爱的。贾府里面在贾母庇佑下出现的奇剧或许源于贾母第七十八回疑惑“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男女相处,女娇男融从古煅冶人间向来如此。宝黛相处是如刚星人互相碰撞“火花”美矣,却是瞬间美丽、终难持久。

    宝黛初会、宝钗黛初见是一笔糊涂账,中间跑马的是贾雨村。黛玉进京,两月后贾政为贾雨村谋职金陵应天府赴任、到任冯渊家人说“小人告了一年的状”,宝钗一家途中走了至少半年,如果说皇商途中不断经商收债倒也无不可。总之,黛玉先到,宝钗“忽然来了”,于是搅动一场场风风雨雨。

    第三回至第六回前可说是幼儿拌嘴,大多一笑置之。第六回宝玉完成启蒙,开始成长,第七回送宫花待人接物已经娴熟。其间转变就像演说荣国府的冷子兴从南至北的游动商路骤然而来、骤然而起。

    第七回至第十二回黛玉探父回乡,二人情感只是在第八回比通灵中对比一下宝钗黛的分量。宝钗本来不喜近人,在冷香与暖酒上的话头因为黛玉打断了,在理斗笠行径上亲昵逊于黛玉,看着二人“一径回至贾母房中”。

    其时,宝黛二人行迹合府是明镜似的,第十四回林如海亡故,“凤姐向宝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你”和“咱们”这两个词正是切合脂砚斋在庚辰侧批:此系无意中之有意,妙!

    第十六回至第二十五回宝黛情感进入成长期。第十六回黛玉回府,“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黛玉已经是少女情态。宝玉不免懈后的“将北静王所赠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还是儿时心性,黛玉“掷而不取”情理之中,宝玉没有意识到二人情感已经升级到“以心印心”层次。还是如第十八回贾母预言的因为荷包拌嘴,黛玉在省亲传诗即传心一节隐喻此处。如果说黛玉性格由刚渐柔直至“钗黛合一”,那么宝玉性格总是有无明的刚强、且方向不定、难说谁受累。如果是个人性格倒也罢了,要是涉及社会发展进步层次就值得推敲品味。

    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黛开始情景交融,第二十回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二人“以心印心”能够证得正果吗?

    第二十一回表明道家无益、第二十二回说是禅宗无门、第二十三回告诉儒学有情、第二十四回贾芸用行动说明把握当下,凡此种种曹雪芹耐心梳理二人情感世界,让宝钗缓缓于其间刷着存在感。突然在第二十五回大撒把般回味第一回“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正所谓“美中事不足,好事情多魔”,若以为宝钗说破黛玉“林姑娘的姻缘”就放下了,那是错了。情魔手段在事磨,以后至第三十四回宝钗黛情感表面化,故事如磨盘碾压的是绵绵长河落日、无尽幽夜中明暗不定的人心与人性。

    自第二十六回宝钗的情感开始萌芽,逐渐与黛玉等量齐观,起因在于黛玉本性失之大度。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这三回宝玉情深意切像唱的琵琶曲描画黛玉日夜煎熬形容以知音也不为过,黛玉才华在《葬花吟》挥洒近登峰造极无可比拟,但贾府众人将黛玉假想为宝二奶奶时明显感到其青涩一面,这是贾母没有预料到的,因为第四十七回贾母说是自重孙子媳妇作起、哪里想及此时姑娘时节的黛玉处境。

    自元妃赐物引发宝玉观“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念情动,导致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的事”。王夫人没有去、在幕后策划,凤姐“旁边楼上”,贾母直抒胸臆拒绝张道士提议。贾母的行动依然没有阻止宝黛口角,言及“不是冤家不聚头”使得二人开悟,也不能阻止贾府暗流涌动。结果,王夫人迁怒旁人,致使金钏被逐;随后,宝玉观龄官划蔷;看金钏、龄官都可以说是“得于情,不得于寿”先后早夭。

    第三十三回宝玉被打,宝钗黛三人敞开心事,自此三人也再无争执。炽热情火已经潜藏,三人纠葛开始融入贾府兴衰、以及滚滚红尘社会大潮。

    2016。5。2

世外仙姝看黛玉(四)() 
世外仙姝看黛玉(四)

    事情没有结果之前难论输赢的道理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曹雪芹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就演示了人物命运,这先果后花的文章如若没有生命怒放、星河璀璨是难饰前非的,至少得比如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

    曹雪芹做到了吗?是的,只看第二十七回《葬花吟》就足够了,黛玉诗词下文讨论。

    那么,以黛玉才华是如何没能把得情关?一句话:有才无力。

    书中一句断语在第六十三回“莫怨东风当自嗟”,这句掣签源自元代高明创作的诗词《【商调】金络索挂梧桐咏别》。词的内容可做黛玉日常描画,身常伴心却远、心已近魂渐消。《红楼梦》此后演义的是薄命红颜,因为不论是黛玉还是宝玉、宝钗都没有击破自己的命运。第四十九回中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象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绛珠仙草得甘露修炼有成,“下凡造历幻缘”还的也是甘露。如果晨露无华,那么书未过半绛珠仙草已经开始呈现枯萎的现象,原因或在于宝玉没有甘露可续。因为才华系于自身,也系于众人,宝黛二人没有看到此处。

    这里闲话一下“东风”,二字当知是指贾母。从探春判词“千里东风一梦遥”可知,贾母在探春远嫁后过世,那时如秦可卿般魂系探春不知是否鞭长莫及,探春远嫁藩王知道贾府事败后将来能够超脱几人大家可以琢磨。

    第三十四回、第三十五回、第三十六回,这三回书归结了情关。第三十四回目只取两个字是“情……错”,先是黛玉“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腮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却不知病由此萌”,身上原来有“不足之症”,现在加上心病;接续的宝钗,“满心委屈气忿,待要怎样,又怕他母亲不安,少不得含泪别了母亲,各自回来,到房里整哭了一夜”,身为士大夫模范的宝钗心理失衡是少见的、精深《周易》的儒门大家心神是流转不息的,能够掺杂破坏的也只有心病;如果“天若有情天亦老”,那么有情皆错,黛玉出身离恨天灌愁海到也罢了,宝钗前世却没有说明。第三十五回目只取两个字是“……莲……络”说的是姻缘,文中宝玉“便看着宝钗一笑。宝钗早扭过头去和袭人说话去了”接不上头也对不了暗号的两人有姻无缘;请安的傅二爷家两个嬷嬷“极无知识的”带走无姻无缘;“明儿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思的还有呢”的袭人有缘无姻;黛玉下凡“自不消说”缘不惹姻的。第三十六回只取两个字是“兆识”或“兆分”或“兆定”,一回书“兆定”了袭人的前程、“兆分”了宝钗的梦语、“兆识”了宝玉的眼泪,黛玉反而成为旁边刷存在的闲人。

    凡此种种可知黛玉是情不守关的,或者临凡仙子无意情关。过往三十回书黛玉守的是自己,当宝玉站在身边心上,黛玉反而了悟“久长朝暮”的深意,对宝钗自无嫌疑。那么,那个情关是谁的?是宝玉、是宝钗、是贾府众人的。宝玉在“愚拙偏僻”间“逡巡”不已、宝钗艰难跋涉“待凤来仪”、贾府众人则是开始分兵站队列阵成营对着那座关城摩拳擦掌准备较量一番论个子午卯酉。

    2016。5。

新生一代() 
新生一代

    春天的灿烂过去,夏天的繁茂、秋日的金黄即将接踵次第而来,这样的季节既是毕业季新人充实单位之时,也含着老同志退休离职伤感之刻。时光流转社会更新是不可避免的规律,这里不想慨叹什么,只是想就新老差别做些交流。对此体现最直接的就是代沟。

    代沟一般指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代沟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保守者认为新生一代叛逆,开创者认为老一代落伍。不论是青梅待催,还是墨守成规,现代人多认为20…25年的区别来量化代沟的产生和发展。这样,社会划分以青少年约10…30岁,青壮年约30…50,老年约50以后。代沟显现出特点多是在性格特征出现以后,在家庭化的小集体里面可以看到代沟的发育过程。比如,在子女10…20的成长过程中,子女个性想法的出现、随后父母的压制、最后家庭基本融洽,体现新老成长差异的代沟显性居多;子女与父母交流在20…30子女的年龄段差异多数转向隐性,这是符合人类个人发展规律的,父母以社会制度衡量子女个人事业发展现象依然间或出现;当父母到达暮年时,代沟还会出现一个显性期。我国古代是认识到“代”的概念,由此划分以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花甲、古稀、杖朝、耄耋、鲐背、期颐等等来描绘个人人生发展时间历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描述个人事业发展过程,对于认识代沟本质是有参考价值的。

    如果不考量新老时光演进差异,从个人自身发展出发由个性特点依然会导致代沟出现,因为差异性是社会发展的保证。无论是同代人还是隔代人,虽然社会规范是同一、而且要求社会一体化,但并不能导致社会整体脸谱化,因为如果那样与等同承认社会停滞、一潭死水并无区别。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比如我国古代“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去其一、《黑客帝国》里面工程师强调的余数,社会基本型固然存在但保持完全稳态是不可能的。由此出发,代沟出现是社会的常理。

    以前见到一个反映代沟的外国漫画很有意思,以对爱情的显现方式来说明代沟,从新老在花前月下与激越摇滚的不断轮回区分新老几代的家庭代沟。但在概念提出者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眼中代沟并不是如此简单。在新老交替的差异中,老一代人往往把新生一代的差异性归结于“叛逆”或“逆反”,因而顺理成章认为新老交流应当成为恢复老一代对新一代教化的手段。但米德却认为,当代世界独特的文化传递方式决定了在这种交流中,虚心接受教益的应该是年长的一代。年长的一代若不想落伍于时代,就只能努力向年轻人学习,因为今天的他们代表着未来。只有通过年青一代的直接参与,利用他们广博而新颖的知识,才能够建立一个富于生命力的未来。这是米德对解决代沟问题所给出的中肯回答。

    应当看到的是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不断加速和传播手段日趋多元、文化普及性和科技尖端化并存,使得社会决定权有日渐分化趋势。社会强力固然可以校正发展方向,但如果以建立持续性的社会循环为目的,那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样理解玛格丽特·米德关于代沟的论述才有意义。新的社会科学文化融入社会发展本应该不以代沟出现为代价,代沟出现是个体价值体现的结果。所以,像科技发展会导致社会资本重组,代沟不能简单说是社会发展的人力成本,肯定其积极意义才符合人类前进需求。

    认识到代沟存在是老一代自我反省的方式,以障碍方式出现的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