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穿康熙换乾坤-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知道叫我父亲?还一口一个‘日本’、‘日本’的!它就是倭国而已!你啊你……你怎么对得起你的生母!你口口声声的‘母亲’翁氏?她可是囫囵个儿一个倭妇,却不远万里投奔为父、投奔中华,为的什么?不就是因为她嫁给了我,他就是我郑芝龙的人!那她就是中国之人。她就只能贞洁忠烈于我中国之事!枉费老父我白白送你去了国子监。苦读什么圣贤书啊!你若执意什么‘北联’,可是想要去做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石敬瑭?”

    郑芝龙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提及了田川松子和石敬瑭两个例子,却给颇不服气的大儿子当头一棒!是啊。自己到底还是中国之人。虽然有着一半儿日本血统。可怜自己的娘亲还死也要做中国人,自己岂能真成了千古罪人石敬瑭?

    “父亲大人,不孝之子郑世森错了!请您责罚!”

    说完。幡然悔悟的海澄王郑重其事跪了下来。

    “唉,你已是大清亲王,不要动辄就跪,起来坐下。”郑芝龙也没有让自己的暴躁情绪支配自己多久,看到儿子认错,似乎已经瞬间平复了一般,语重心长的说道:

    “其实,为父不如你读经论史那般有学问,也没能教你什么道理,但你记住了,大清也好,大明也罢,至少都是尊崇我孔儒圣学的中国之人,你跪他们,不是为了谁当皇帝,而是谁能治理好天下。倭人却窥伺天朝久矣,其心数不正,你跪了他们,哪怕是情有可原,也是认贼作父!”

    “森儿记下了!”

    “好吧,我也不难为你,南进之策可以暂缓,但留守与东进之策,你可有异议?”

    “儿子全凭父亲定夺!”郑世森态度坚定的回答道。

    郑芝龙心里这个美呀,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机会,从无尚高义的角度打压了儿子的气焰,实在是妙何如哉、妙不可言!

    “既然如此,你我父子三人就好好商议商议践行这两策的具体办法。”同安王开始将会议引领到具体落实的阶段了。

    “是。世忠愿听从父亲和大哥安排!”郑世忠当先表态。

    “父亲大人,您虽然盛年,可海上辛苦、战舰颠簸,我等实在不忍父亲再操劳奔波了。儿子以为,不若您来留守,我来东进!”郑世森看似无意的望了一眼窗外,却急忙忙说出自己的打算。

    知子莫若父,郑芝龙早就料到儿子会有如此一说,笑着点头道:

    “森儿如此孝心,为父心里真是高兴。”

    “那……”

    “不过,你还是操之过急了!”

    “还请父亲示下。”

    “留守与东进,如今还不可同时进行。留守是为自强,东进乃是自保。留守不成,东进自是必须。若留守有望,东进则是必然!”郑芝龙摇头晃脑,有些卖弄的说。

    “父亲大人,儿子有些不明白。”郑世忠一脸茫然。

    “世忠啊,你还要用脑子!留你在京师,为父可是寄予厚望。一来是让你照看好你那两个弟弟,二来就是随时打探朝局讯息。但如果你如此木讷,自保都难啊!”郑芝龙十分爱惜的看着二儿子。

    “父亲,儿子一定不负重托!”郑世忠不似大哥那般颇有心计,果然是感动不已。

    “嗯,为父就给你兄弟二人说道说道留守和东进的权衡摆布!”老爹很自然一句话把两个儿子都涵盖进来,一起训诫道:

    “留守,是因为海商。没有海商,水师难以为继。东进自然是痴人说梦一般。那些天方【“天方”是中国古代对阿拉伯的称呼】水手不是经常讲一些什么聚宝盆、阿拉神灯之类的故事吗?福建对于我们郑家,就是一生万物的聚宝盆,就是呼之欲出的神灯!万万不能舍弃!而厦漳泉三地,更是宝盆之耳、神灯之柄,须臾不得离手!”

    “如今森儿若贸然东出,一则船只、水手和粮饷仓促之间均是不足。为父在京师这几年,你虽然大行海商,可朝廷毕竟还是多有掣肘,你的海运积蓄恐怕连豢养兵士都不堪用吧?”郑芝龙尽显老到,几个月就对郑成功的财力现状有了通盘认识。

    “父亲英明!”郑世森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点头称是。

    自顺治七年以后。郑氏海商集团比较成规模的通过“北线”日本和“南线”南洋西洋这两条直线贸易,以及三地之间的“三角贸易”,每年大约有392万两至456万两白银的贸易额,其海外贸易所获利润总额。平均每年大约在234万至269万两银之间。如果算上与窃据台湾的荷兰人贸易。年平均海上贸易利润总额。大约可以达到至多350万两白银。这还仅是毛利润和理想利润额,如果再扣除缴纳给他国关税、水手的“辛劳蔬粮银”和海上失事的损失等项付出; 最终的净赚利润就不会这么多了。

    在鼎盛阶段,东南郑氏集团的军队约为15万至18万人。 当时养兵标准,每人每年费银约二十两,如此算下来,整个军队的开支,平均每年在300…360万两白银之间。要是再加上当年南明皇室的费用、部将薪俸、其他馈赠和奖赏等; 估计至少在4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海上贸易的进项还不足以完全供给郑世森的军资耗费。

    不过,海外贸易也并非是郑世森“通洋之利”的全部内容,他的海利收入,还包括征收牌饷'1'、征收外国人入口关税、在国内从事对外贸易等方面。此外,郑氏集团的财政收入还有:派征陆饷税、经营国内贸易等项,其收入也都不在少数。郑世森这几年从事的商业活动,可谓取海之利,成为他维持军队和政权开支的重要经济支柱,尽管不是全部,但其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

    “森儿不必坐蜡。如今为父南下,朝廷今后就不会在海上贸易这件事情上再有所袭扰了!”郑芝龙看到儿子承认了自己的判断,很是满意,也出言安慰,夸下海口。

    “仰赖父亲!”郑世森无奈攀附一二。

    “好说。二则,即使我们兵马齐整、军资充裕,进取台湾却是要面对劲敌荷兰。若非准备充足而轻启战事,恐怕胜负难料。”

    “父亲所言极是。战船打造就是重中之重。”海澄王继续点头。

    “不仅如此。与红毛开展,还有一处关键,就是‘用夷制夷’。开战之前,澳门那边是一定要安排好的……我就听闻,西人的老家欧罗巴近年来也一直不太平呢……呵呵,正好可以为我所用!”

    郑芝龙知道,关于这一点,儿子是无论如何比不过自己的八面玲珑的。经此提点,郑世森果然大为感叹“姜还是老的辣”。

    “三则,朝廷既然准许我们镇守台湾,何不加以善用,让朝廷来给我们大加助力?总胜过我们单打独斗。何况广东水师那边,总兵董大勇还有不少的战船兵士。”

    “父亲果真运筹帷幄!”轮到郑世忠来送上吉利话了。

    “呵呵,你们还年轻,有的是要长进的,为父毕竟老了……”郑芝龙客气着,却望着大儿子郑世森。

    “父亲驰骋海疆数十年,儿子们的确自愧弗如。既然如此,不知父亲有何赐教?”海澄王此情此景,不得不虚心求教了。

    “呵呵,老了就是老了,驰骋海疆数十年又如何?你们终归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不过以老夫之见,如今‘东出’为时尚早。不若‘我商你兵’,森儿,意下如何?”

    同安王不再纠缠,一语说出自己的根本打算!

    “父商而子兵?”郑世森脱口而出、大为诧异。

    年轻的海澄王的确没有想到,老家伙居然会心甘情愿让自己统兵!

    《打油诗一首。看每句首字》

    看遍近史皆失意

    正说当年有契机

    版图之外已砥砺

    去来乾坤难自知

    起身已穿六甲子

    点尽天下苦与乐

    中华辉煌万人痴

    文武皇朝唯大清

    '1' 清代,自从郑芝龙“雄踞海上,独有南海之利”之后,“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二千金”(连横《台湾通史》卷25)。这种“例入二千金”的征税制是月港“引税”和“水饷”两税合二为一的统一体。郑成功继承了这种征税制度,改名为“牌饷”。“牌饷”分大小二种,大船征2100两,小船征500两,交纳牌饷后发给牌票,牌票一年一换,有牌票才能通行,如无牌票或使用过期的牌票,若被汛守兵丁抓获,货、船没官,船主、舵工拿解。到了郑经时期,又把“牌票”改为“梁头票”,“牌饷”改为“梁头饷”。“梁头饷”的征收标准,据季麒光《覆议康熙二十四年饷税文》记载:“梁头牌银一千五百两零七分,查伪郑时计船二百一十只,载梁头一万三千六百三十七担,每担征银一钱一分”。康熙十三年(1673)三藩联合反清,耿精忠起兵于福建,郑经乘机占领漳泉一带,为了筹集浩繁的军费开支,郑经又把在台湾实行的“梁头饷”推行到福建。“梁头饷”之定名始于何时已无资料可考。(。。)

第二百一十三章——密函满天飞() 
同安王郑芝龙说出“我商你兵”四个字后,如愿以偿看到吃惊不已的大儿子海澄王终于目瞪口呆,十分肯定得点了点头,这才说道:

    “正是!我来收拢海上船队,多多打造行商大船和护航战船,然后上疏朝廷恩准,就带着昔日老人,再出去闯荡个三五年。你就在这金厦之地好好练兵,等着为父给你源源不断送来白花花的银子,好好招募我郑氏虎贲,多多打造渡海战船,以待来日与荷兰红毛一较高下!”

    哦!郑世森直到这时候才算是听明白了——

    说来说去,狡猾的老家伙是要给自己来个釜底抽薪!先把现成的海船商船都归置到自己名下,然后领着一帮自己的亲信出海行商,去赚个盆满钵满!而自己,只能剩下一个空架子了,所谓多多招募兵勇,不过是“看家护院”,充其量算作“白手起家”而已,而且还要继续仰仗老爹“源源不断”送来的军资,也就是“仰其鼻息”罢了。

    “这……孩儿恐怕难当如此大任……”海澄王打心底里是一万个不愿意!

    “森儿怎么如此自谦?知子莫若父,当年为父不在你身边,你不还是一样占据了金厦,广募兵勇,打造了一支虎贲之军吗?不必过谦了!”郑芝龙丝毫也不松口,笑着“鼓励”儿子,并且突然想起什么似地,接着说道:

    “锦儿【郑经】已有十三岁,也该早日习得我郑家海上真传了。让他随我一同出去历练历练!”

    郑芝龙学习能力极强,举一反三,将清廷用在他儿子身上的“质子”伎俩,原封不动用在了自己的孙子身上!

    “父亲……”郑世森刚要提出不同意见,郑芝龙却已经拍板定案一般,转而对着郑世忠说道:

    “世忠,过几日你就返回京师,顺便就把为父的上疏带回朝廷,奏明圣上。记住了,万事不可强出头。自保为上!再者。尤其要谨记:天子脚下,耳目众多,切不可私下与其他三王在京的世子有任何往来。他们那里,自有为父筹措!”

    “儿子记下了!”

    “好了。为父真是老了。说了这一小会儿就身子困乏了。或许是酒水上头了。你们也早些歇息去吧!”郑芝龙见好就收,急忙宣布散会。

    “是,父亲也早些歇息!”郑世忠起身施礼。

    “大哥。走,到你屋中,我还要讨教讨教那些海战兵法呢!”

    “呃……这……”郑世森似乎还有千言万语。

    “啊……嗯……”郑芝龙却早已是哈欠连天!

    “父亲大人早些就寝,儿子告退!”罢罢罢,来日方长!郑世森无奈也随着二弟起身告辞。

    “嗯,真是乏了,森儿慢走……啊……”老子同安王继续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客客气气送儿子海澄王!

    此时,如果儿子默认了他的这个“父商子兵”之法,余下的事情,就是好好调理一下当年那些个老部下,借以分出你我阵营,进而“善加利用”了!

    看着两个儿子一前一后告辞而出,郑芝龙这才从桌上的密匣之中取出一个小纸卷,草草展开看了两眼,就凑着灯火轻轻点燃,小心翼翼等着它几乎烧到手指,才轻轻一扬,继续看着它在空中完全化为灰烬……

    呵呵,南边那位异性汉王啊,你以为机关算尽,却把我郑芝龙看得过于简单了!开海贸易、闽粤同商?主意倒是不错,可惜我这里早就给你准备了一出好戏——大清同安王乐不可支,暗自心想。

    *

    厦门岛日光岩'1',郑军右虎卫随征营驻地外,副兵镇【副领兵】军户宅。

    说是“宅”,其实就是一处不大的渔家院落。身为右虎卫随征营副领兵,刘国轩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