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09节 招待老人的宴会()
大夫因为不称职而被免官,终身不再录用,死后用士一级的礼埋葬。遇到国家的征召,就命令大司徒对学生加以车甲的训练。凡是靠技艺谋生的人,要考虑他的技艺精湛与否。要派他们到各地去执行任务,就让他们卷起衣袖裤管,互相比赛技艺,来选定人选。凡是靠技艺为主上服务谋生的人,共有祝、史、射、御、医、卜以及各种工匠7种。这7种人,不能从事其他职业,有了成绩也不能晋升官爵,离开本乡,不能和士人论辈分年龄。在大夫家里效力的这些人,离开本乡后也是这样。
司寇负责校正刑书,明断罪书,来审理案件。审理时,一定要向群臣、群吏、民众3个方面征求意见,来求得断案得当。有犯罪的动机而没有犯罪的事实,这样的案子不予受理。量刑时,可轻可重的人从轻;赦免时,虽然是重罪也可以赦免。凡是根据五刑条文进行判决时,一定要合乎天理,使得刑罚和罪行相当。凡是审案断罪,一定要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的角度加以衡量;头脑中始终要考虑罪行有轻重,量刑有深浅,案子和案子不同;要竭尽自己的才智,发扬忠恕仁爱之心,使得案情真相大白。
遇到有疑问难以决断的案子,就和民众共同审理。如果民众也感到有疑问而难以决断,那就应该宣布当事人无罪。处理类似的案件,一定要参考一下过去判重判轻的先例再形成判决。判决书拟好之后,史吏把判决书提交给正吏。正吏审理一遍,然后把判决书提交给大司寇。大司寇在有孤卿大夫等人的陪审下,在外朝再审理一遍,然后把判决书提交给天子。天子又命令三公共同审理一遍,三公审理之后把判决书提交给天子。天子再审查一下案件,然后判刑。既然到了最后判刑的时刻,就是再轻的罪也不会得到赦免。这是因为,所谓刑,就是定型的意思。所谓定型,就是形成的意思。判决一经形成就不可改变,所以君子对审理案件是非常尽力的。
凡是断章取义曲解法律,擅自改变饰物的既定名称而另搞一套,用左道扰乱政令的人,杀掉。凡是制作靡靡之音、奇装异服、怪诞之技、奇异之器而蛊惑民心的人,杀掉。行为弄虚作假而又顽固不化、言辞虚伪而又巧言利舌、所学陷入异端而又自以为博闻、言辞荒谬而讲得冠冕堂皇,以此蛊惑人心的人,杀掉。凡是假托鬼神、时辰日子、卜签招摇撞骗来蛊惑人心的人,杀掉。
上述的4种被杀的人,不再接受他们的申诉。凡是推行禁令,就是要使得民众一律遵守,所以即使是过失犯禁,也不饶恕。圭、璧、琼、璋是高贵的玉器,不准在市场上出售。表明身份的命服命车,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宗庙中的祭器,不准在市场上出售。用于祭祀的牲畜,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兵器,不准在市场上出售。日常所用的器皿不符合规格,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兵车不合规格,不准在市场上出售。
布帛的丝缕密疏不符合规格,幅宽不符合尺寸,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将布帛染上间色而和正色相乱的,不准在市场上出售。有纹彩的布帛、珠玉以及制作精美的器物,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华美的衣服饮食,不准在市场上出售。没有到成熟期的五谷和瓜果,不准在市场上出售。未成材的树木,不准在市场上出售。禽兽鱼鳖还没有长大,不准在市场上出售。关卡上执行禁令的人要严格稽查,禁止奇装异服,识别各地的方言。
太史主管礼仪,执掌各种典籍,这些典籍中记录有先王的名讳、先王的忌日以及各种天灾**,太史也负责将这些情况奉劝正告天子。天子要先斋戒,然后接受太史的劝告。
司会将年终的成绩总结用书面报告请示天子考核,家宰也要斋戒,协同天子考核政绩。大乐正、大司寇、司市3个官员将自己部门的成绩总结附在司会之后,也用书面报告请示天子考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以后接受考核。百官将本部门的成绩考核于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把百官的成绩总结用书面报告请示天子考核,然后百官斋戒,听后天子的考核评语。然后举行养老的宴会,举行蜡祭慰劳农夫。到了这时,本年的事情算是结束了,可以制定来年的施政纲领和经费预算了。
凡是招待老人的宴会,有虞氏用燕礼,夏后氏用飨礼,殷人用食礼,周人遵循古制三种礼都用。50岁的老人就可以参加在乡学中举行的敬老宴会,60岁的老人就可以参加在王宫小学中举行的宴会,70岁的老人就可以参加在大学举行的宴会。诸侯国也是这样。
第410节 不同年龄老人的饮食()
人到了80岁时精力已经衰退,在拜受国君命令时只要跪下去连续叩两次头就可以了。盲人行动不便,也可以这样做。90岁的老人就可以让他人代替自己拜受君命。5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不吃粗粮而吃细粮;60岁以上的老人没有肉就吃不饱,所以要经常准备肉;70岁以上的老人饿得快,要每顿饭多做1份,用来零时吃;80岁以上的老人要常常吃珍美的食品;90岁以上的老人住在房室中食品不要间断,无论他走到哪儿,随身都有饮食供应。
人到了60岁,做子女的就要为他准备需要1年时间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人到了70岁,子女就要为他准备需要1季时间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人到了80岁,子女就应该为他准备需要1月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人到了90岁,子女就应该为他准备需要1天时间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只有绞、衾、袅、冒,死后再做也不迟。
人到50岁就开始衰老,60岁以后不吃肉就吃不饱,70岁以后没有丝棉就会感到身上不暖,80岁以后没有人暖被就感到睡不暖和,90岁以后虽然有人暖被也睡不暖和。50岁以后可以在家中拄杖,60岁以后可以在乡中拄杖,70岁以后可以在国都中拄杖,80岁以后可以商朝时拄杖,90岁以后,天子如果有事要询问,就要派人到他家请教,还要带上好吃的东西。
大夫到了79岁就可以不在朝里等候,80岁以后,天子要每月派人来问候安康,90岁以后,天子要每天派人送食物来。平民到了50岁就不服劳役,60岁以后就不服兵役,70岁以后就不再参与应酬宾客的活动,80岁以后,就连祭祀丧葬这类重要的事情也不参与了。50岁以后得到封爵,60岁以后不亲自向别人请教,70岁后就告老辞官,遇到丧事只要穿上孝服就行,其他礼数全免。
有虞氏在古代的大学上庠设宴招待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在古代的小学设宴款待士中告老退休的老人。夏后氏在夏代的大学东序设宴款待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在夏代的小学设宴款待士中告老退休的老人。殷人在大学设宴款待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在小学设宴款待士中告老退休的老人。周人在大学设宴款待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在小学设宴款待士中告老退休的老人。
虞人的学校在王城的西郊。上古时代舜帝的部落名为有虞氏,有虞氏时代,人们在祭祀时戴皇冠,在养老时穿深衣。到了夏代,人们在祭祀时戴冠,在养老时穿燕衣。殷人在祭祀时戴冠,在养老时穿编衣。周人在祭祀时戴冕,在养老时穿玄衣。夏、殷、周三代的天子举行养老宴会,都要依据户籍来核实与会老人的年龄。家有80岁以上老人的,可以有1人被豁免武力征伐。家里有90岁老人的,豁免全家的武力征召。家里有残废人,病人必须有他人侍候的,也可以豁免1人的劳役。父母去世,在三年守丧期间不用参加武力征伐。遇到需要服齐衰、大功亲属去世,可以三个月不参加武力征伐。将从王畿移居到诸侯的家庭,临行之前免去服役3月;从诸侯移居王畿的家庭,达到后免除劳役1年。
年幼就失去父亲的人叫做孤,老了却失去儿子的人叫做独,年老而失去妻子的人叫做矜,年老而失去丈夫的人叫做寡。这四种人,是世界上最可怜而又求告无门的人,国家对他们有经常性的生活补贴。哑巴、聋子、一个脚瘸的人、两个脚都废的人、肢体残缺的人、躯体矮小的人以及各种手艺人,这些人都靠着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由国家养活他们。
在道路上,男子靠右边走,妇人靠左边走,车子走中央。遇到和自己父亲年龄差不多的人,要让人家走在前边;遇到和自己兄长年龄差不多的人,自己可以稍后一点并排而行;和朋友同行,不可以争先恐后。老年人和年轻人都挑着轻担子,年轻人应把老人的轻担子并到自己的肩上。老年人和年轻人都挑着重担子,年轻人应该把老人的重担分过来一些。不要让头发花白的老人提着东西走路。士大夫阶级的老者,出门必须有车,不至于徒步;平民阶级的老者,吃饭必须有肉。有地的大夫都是自备祭器,不向别人借用。祭器没有备齐之前,不考虑制造日常生活用器。
一里见方的土地,折合为田地是900亩。十里见方的土地,有100个1里见方,折合为田地是9万亩。百里见方的土地,有100个10里见方,折合为田地是900万亩。千里见方的土地,有100个百里见方,折合为田地是9亿亩。从恒山到南边的黄河,这一段南北距离不足千里。再从这段黄河到南边的长江,这一段的距离也不足千里。从长江往南到衡山,这段距离千里有余。从东河向东到东海,这一段东西的距离千里有余。从东河往西到西河,这段距离不足千里。从西河再向西到沙漠,这段距离千里有余。
沙漠并非西边的尽头,衡山并非南边的尽头,东海并非东边的尽头,恒山并非北边的尽头。这样,四海之内,截长补短,大约就是三千里见方,折合成田地就是81亿亩。百里见方的土地,折合成田地本应该是900万亩,但因为其中有山脉、森林、河流湖泊、沟渠水道、城郭、宫室、道路,要占去三分之一,所以只剩下农田600万亩。
第411节 月令()
古时候是以周尺8尺为1步,现在是以周尺6尺4寸为1步。所以古时候的100亩,等于现在的146亩零6尺4寸为1步。所以古时候的100亩,等于现在的146亩零30平方步。古时候的100里,相当于现在的121里零60步4尺2寸2分。
所谓千里见方,实际上包括100个百里见方的区域。如果分封出30个方圆百里的诸侯国,就余下70个方圆百里的地方。再分封出60个70里见方的诸侯国,折合为29个方圆百里和40个方圆十里,剩下40个方圆百里和60个方圆十里的土地。又分封出120个50里见方的诸侯国,折合为30个百里见方的土地,还剩下10个方圆百里和60个方圆10里的土地。名山大泽不作为封地来用,剩下的土地,或者作为大诸侯国的附庸,或者作为闲田。诸侯有功,就从闲田中拿出土地作为封赏;诸侯有罪,被削去的土地就并入闲田。
所谓天子的王畿方圆千里,也就是包括100个百里见方。如果分封出900个方圆百里的诸侯国,就剩下910个方圆百里的土地。如果又分封出21个方圆70里的诸侯国,折合为10个方圆百里和29个方圆十里,就剩下80个方圆百里和71个方圆十里的土地。如果又分封出63个五十里见方的诸侯国,折合为15个方圆百里和75个方圆十里,最后剩下64个方圆百里和96个方圆十里的土地。
诸侯的下士,他的俸禄可以养活9人,中士的俸禄可以养活18人,上士的俸禄可以养活36人,下大夫的俸禄可以养活72人,卿的俸禄可以养活288人,国君的俸禄可以养活2880人。中等诸侯国的卿,他的俸禄可以养活216人,国君的俸禄可以养活2160人。小诸侯国的卿,他的俸禄可以养活144人,国君的俸禄则可以养活1440人。中等诸侯国的卿,如果是由他的国君任命的,他所得的俸禄,等于小国诸侯的由天子任命的卿。
天子的丈夫就派到诸侯国去做监察,俸禄比照大诸侯国的卿,他的爵位比照中等诸侯国的国君,他的俸禄从方伯那里支取。方伯为了朝见天子,在王畿内都有专门供他斋戒沐浴的土地。在诸侯朝见天子时,供诸侯住宿并沐浴斋戒封地的大小,和天子上士的禄田一般多。诸侯的太子可以继承君位,大夫的儿子则不能世袭爵位,因为大夫的儿子未必贤惠,有德行才委以职务,有功劳才会赐以爵位。诸侯的儿子在天子没有赐爵位之前,他的身份和天子的上士相同,并且用这种身份统治他的国家。至于诸侯的大夫,他的爵位和俸禄都不能世袭。
所谓六礼,是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和乡射礼、相见礼。所谓七教,是指七种人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兄弟有爱,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