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诘谝晃欢研谭7旁诘诙唬运堑恼炭汕锥豢勺穑坏搅苏趟グ艿氖焙颍陌傩站捅涞糜薮蓝拗竞岫忠埃勇狈π扪R笕俗鸪绻砩瘢下柿彀傩站词鹿砩瘢压砩穹旁诘谝晃欢牙褚欠旁诘诙唬研谭7旁诘谝晃欢焉痛头旁诘诙唬运堑恼炭勺鸲豢汕祝坏搅苏趟グ艿氖焙颍陌傩站捅涞眯囊夥诺炊话簿玻亢檬ざ恢叱堋�

    周人尊崇礼法,贵尚施惠,虽然敬奉鬼神但却不把它当作政教的内容,接近人情而忠诚,它的赏罚办法既不同于夏,又不同于殷,唯以爵位的高低作为轻重的标准,所以他们的政教可亲而不可尊;到了政教衰败的时候,它的百姓就变得贪利而取巧,花言巧语而大言不惭,互相残害,互相欺骗。

    孔子说:夏代的政令清简,对人民不苛求责备,赋税较轻,人民怀有亲上之心。殷人的礼法还算简约,但对人民苛求责备,赋税较重。周人设教,强迫人民遵循礼仪,虽尚未亵渎鬼神,而赏赐、进爵、施刑之类的规定就已经穷极繁多了。孔子说:虞夏的政令清简,老百姓很少怨恨的。殷周的政令繁杂,老百姓受不了它的繁琐。孔子说:虞夏的质朴,殷周的文饰,都达到了极点。虞夏虽然也有文饰,但没有它的质朴;殷周虽然也有质朴,但没有它的文饰多。

    孔子说:后世虽有明王复起,也赶不上虞舜那么好了。他君临天下,活着时没有半点私心,死了也不把帝位传给儿子;爱护百姓就像父母爱护子女,既有哀其不幸的慈爱,也有为其带来实惠的教育;既有母亲之亲,又有父亲之尊,安详而受到尊敬,严厉而受到亲爱,富有四海而彬彬有礼,施惠于民而无所偏向。他手下的大臣也都尊敬仁义,以光说不做为可耻,重人而轻财,尽心于君而不犯上,尽管君之义而又顺从,文雅而又稳重,宽容而有分寸。甫刑上说:道德的威严使人敬畏,道德的光明使人尊敬,除了虞舜还有哪一个能做到这种地步?

    孔子说:臣下事奉君主,要考虑好自己的建议,然后拜见君主,亲自向君主进言;君主采纳以后,臣下就要全力以赴地促其实现,兑现自己的诺言。所以君主可以责成臣下,而臣下应当为实现自己的诺言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臣下的受禄不是无功受禄,言行相符,受到惩罚的可能性也就很小。孔子说:事奉君主,大的建议被采纳,就可以指望得到重赏;小的建议被采纳,就只能指望得到轻赏。所以君子不因小建议被采纳而接受重赏,也不因大建议被采纳而接受轻赏。易经上说:国君有大蓄积,不仅和家人分享,而且和贤人分享,吉利。

    孔子说:事奉君主,不应该用私人的事情去麻烦国君,不说华而不实的话,不是正派人的引见就不谋求进身。小雅上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只和正派的人亲近。神明听到这些,就会赐给你福禄。孔子说:事奉国君,如果是疏远小臣而越级进谏,那就有谄媚的嫌疑;如果是国君身边的大臣而不进谏,那就是空占职位,不尽职守。孔子说:近臣要辅佐国君,不使道德有亏;家宰负责整饬百官,各部大臣负责考虑四方的事。

    孔子说:事奉国君,对国君的过失可以进谏,但不可以到外边宣扬。诗经上说:心里爱着君子,为什么不讲出来?内心深处总是希望他好,何尝有一天忘掉?孔子说:事奉国君,如果是提拔困难而降级容易,那么臣下的贤和不肖就区分清楚了。如果是提拔容易而降级困难,那么臣下的贤和不肖就混淆无别了。所以君子作为客人,一定要三次揖让之后才随着主人进门,而告辞一次就可离去,这就是为了避免出现混乱。

    孔子说:事奉君主,如果多次和君主意见不合,还不肯辞去官职出国,那肯定是贪图俸禄。即便有人说他没有这个念头,我也不信。孔子说:事奉君主,要以谨慎开始,以恭敬告终。孔子说:事奉君主,君主可以使臣下升官,可以使臣下降级,可以使臣下富有,可以使臣下贫穷,可以使臣下活着,可以使臣下死去,但就是不可以使得=臣下做出非礼的事情。

    孔子说:事奉君主,接受任务时,如果是在军旅之中,就应该不避艰险;如果是在朝廷之上,就应该不辞微贱。处于某种职位而不履行相应的职责,那就乱了套了。所以国君派给臣下差使,臣下认为是力所能及的就加以慎重考虑而从命;臣下认为不是力所能及的就应该加以深思熟虑而从命。完成了差使以后就辞职退位,这表现了臣下的忠厚之处。

第518节 诚信之风() 
易经上说:不再事奉王侯,王侯还称赞臣下所作的事。孔子说:天子受命于天,臣子受命于天子。如果天子顺应天命,那么臣子也就跟着顺应天命;如果天子违背天命,那么臣下也就跟着违背天命。诗经上说:大鸟争斗于上、小鸟也跟着争斗于下。做人而无好品行,还要把他当国君。

    孔子说:君子评价一个人,不是仅仅根据他的言辞。所以在天下有道的太平盛世,天下无道的衰乱之世,人们注重实际行动的多,说漂亮话的少;在人们注重说漂亮话的多,付诸实际行动的少。所以君子和有丧失的人在一起,如果无力资助他办丧事,就不要问他办理丧事所需的费用;和有病的人在一起,如果无力馈赠他,就不要他需要些什么;有客远道来访,如果自家不能留宿,就不要问他在什么地方落脚。

    所以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小人之交,其浓如酒。君子之交虽然其淡如水,但能相辅相成;小人之交虽然其甜如酒,但时间久了必然败坏。小雅上说:坏人说话非常甜,所以乱子更增添。

    孔子说:君子不以华而不实的话恭维人,这样就会在百姓中间形成忠实的风气。所以,君子询问人家是否寒冷,就要送衣服给人家穿;询问人家是否饥饿,就要送食物给人家吃;称赞人家的优点,就要给人家加官进爵。国风上说:心忧他人无所倚,同我一道回家去休息。孔子说:嘴上已经许给人家的好处,就是不兑现,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怨恨或灾祸。所以,君子与其对人负有承诺的责任,还不如承受拒绝承诺的埋怨。

    国风上说:从前你言笑多温柔,既是发誓又赌咒。现在你又变了心,海誓山盟全忘完,从此一刀就两断!孔子说:君子不用虚假的表情去讨好别人。如果感情疏远而外表上看起来非常亲密,拿小人来作比方,不就是钻墙洞的小偷吗!孔子说:内心的情要追求真实,嘴上的话要讲究技巧。

    孔子说:从前夏、商、周三代的圣明君王,都祭祀天地和其他众多神明,祭祀的一切活动无不取决于卜筮,不敢妄逞私意而亵渎对天帝的祭祀,所以不会冲犯不吉利的日子,不会违背卜筮的指示。用了龟卜,就不可再用筮卜;用了筮补,就不可再用龟卜。大的祭祀有固定的时日,小的祭祀没有固定的时日,可以临时用筮来决定时日。祭祀家外的神要用单数日,祭祀家内的神要用双数日。不违背卜筮的指示。孔子说:由于不违背卜筮的指示,所以祭祀所用的牺牲、礼乐、齐盛,既不亏害于鬼神,又不见怨于百姓。

    孔子说:后稷的祭祀是很容易备办的,因为他的言辞恭敬他的作风节俭,他的福禄也传给了子孙。诗经上说:后稷开创祭祀礼,幸蒙神佑无灾殃,至今流传好风尚。孔子说:天子、诸侯的龟筮,威重而又严敬,不可随意乱用。天子对于征伐出师一类的大事,用卜而不用筮。诸侯有守国之筮。天子出行,已经走在路上,有了事情就用筮,不用卜。诸侯如果不在本国国境之内,不能用筮。诸侯要搬家或迁移寝室,可以用卜。

    太庙建在什么地方吉利,天子用不着占卜。孔子说: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可以使用祭器款待客人。所以臣下晋见君长要选择个吉利的日子,不违背鬼筮的指示,来敬事其君长。所以君长不随便作践百姓,百姓也不会冒犯君长。

    *********

    (33)缁衣

    孔子说:君长如果对臣下不苛虐,臣下就会觉得君长容易事奉;臣下如果没有欺诈,君长就觉得容易了解臣下的实情。这样一来,刑罚就可以放到一边不用了。孔子说:如果能够像缁衣那首诗歌所说的那样去尊敬贤人,像巷伯那首诗歌所说的那样去痛恨坏人,官爵就不绘有亵渎的事情,百姓中就会兴起谨厚之风,不用刑罚而百姓就心悦诚服。大雅上说:只要大家都来效法文王,在所有的诸侯国中就会兴起诚信之风。

    孔子说:对于百姓,如果用道德教育他们,用礼法约束他们,那么百姓就会有向善之心;如果用政令教育他们,用刑罚约束他们,那么百姓就会有逃避之心。所以,作为领导百姓的国君,应当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百姓就会亲近他;用诚信去团结百姓,百姓就不会背叛;用恭敬的态度去对待百姓,百姓就会产生顺从之心。甫刑上说:苗民不遵守政令,就用刑罚来制服,制定了五种酷刑以为法律。于是百姓不讲道德,起而背叛,最终遭到了民族的灭亡。

第519节 伊尹和汤() 
孔子说:臣下事奉君长,不是听从君长所下的命令,而是盯着君长的实际行动,君长怎么做臣下就怎么做。君长喜欢某样东西,臣下必定有超过他的。所以,君长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不可不格外慎重,因为臣下是把君长的行为作为表率的。孔子说:禹即帝位三年,百姓在仁的方面就有所成就,这难道是百姓个个都能仁吗?只是由于禹本人好仁,百姓受其影响罢了。

    诗经上说:赫赫有名的尹太师,百姓都在注视着你。甫刑上说:天子一人有美德,普天之下的百姓都会得到好处。大雅上说:成主守信有威望,身为天下好榜样。孔子说:君长好仁,那么臣下就会争先恐后地好仁。所以君长应当表明自己的好仁志向,以正道教育民众,推崇仁道,以爱护子女的态度爱护百姓;会无不尽力地去行仁,以迎合君长爱仁的所好。诗经中说:天子有正直的德行,四方诸侯就无不服从。

    孔子说:君王所说的话本来只有丝那般细,可辗转传到百姓耳里,就变成了带那般粗;君主所说的话本来只有带那般细,可辗转传到百姓耳里就变成了有绳索那般粗。所以君长不能讲华而不实的话。能够说到,但不能做到,君子就不说。能够做到,但不可告人,君子就不做。这样一来,老百姓就会言不违背其行,行不违背其言。诗经上说:谨慎行事且得体,不要超过了礼仪。

    孔子说:君子用言行引导人们行善,用言行禁止人们作恶,所以讲话一定要考虑它的后果,做事一定要考察它会带来什么弊端,这样一来,老百姓就说话谨慎小心了。诗经上说: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大雅上说:端重恭敬的文王啊,盛德光明而又举止谨慎!

    孔子说:做百姓君长的人,衣服固定不变,举止有一定的规矩,以此为百姓树立榜样,那么百姓的道德才会齐一。诗经上说:那位来自西都镐京的君子,狐皮袍子罩黄衫,他的仪容不改常规,他的讲话出口成章。他行将回归西都,深为万民仰望。孔子说:君长的外貌和内心如一,臣下看到他的外貌就知道他的内心;臣下竭诚事奉君主,从他的言貌就可以看出他的为人。这样一来,君就不会怀疑臣,而臣也不会了解君。尹吉上说:只有伊尹和汤,才有纯一的德行。诗经上说:善人和君子,他们的仪容不会有差错。

    孔子说:作为一国的国君,用奖赏表彰善人,用刑罚惩治坏人,让百姓清楚地看到他鼓励什么,这样百姓就会一心为善。诗经上说:安分恭敬地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喜欢的都是正直人。孔子说:当国君的如果好恶不明,百姓就会迷惑而不知所从;臣下如果心怀鬼胎,就会使君长格外劳神。所以作为民众的国君,应该表彰善人使百姓有所效法,谨慎地惩治坏人以作效尤,这样一来百姓就不会迷惑而不知所从了。

    作为臣下,符合道义的事就要奉行,不援引国君力所不能及的事让国君去做,不絮叨国君有所不知的事让国君去听,这样一来当国君的就省心了。诗经上说:如果国君好恶无常,百姓都得遭殃。小雅上说:臣下不忠于他的职守,这是国君辛劳的原因。

    孔子说:政令之所以不能推行,教化之所以不能成功,是由于爵禄的颁发失当,不足以劝人向善,还由于刑罚的惩善而扬恶,不足以使坏人感到羞耻。所以君长不可以随心所欲的动用刑罚,不可随随便便颁发爵禄。康浩上说:动用刑罚一定要慎重。甫刑上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