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シ┐髌氡浮T诘谖逄炜蘖榈氖焙颍荼觥⑺捅龅睦袷偷谝惶煲谎�
如果奔丧者是在家人除去丧服之后方才归家,那就要先到墓地上去,痛哭跺脚;然后到墓东就主人之位,用麻绳束发,袒露左臂,戴上麻,然后拜谢来吊唁的宾客,返回原位跺脚痛哭,送宾出门;然后回到原位,又痛哭到尽哀为止,于是除去孝服。回到家中就不再哭了。原先在家代为主持丧事的人在接待奔丧者时,可以不再脱下吉服而改穿孝服,可以陪着奔丧者一道哭泣,但不再跺脚。齐衰以下的亲属在家人除去丧服之后方才归家,奔丧的礼数和上边讲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墓地上头上戴免,腰间系上麻带,而不再用麻绳束发和袒露左臂。
凡是在外地排列哭位,齐衰以下的丧事,都要各就各位。戴上免冠,腰间系上麻带,然后走到东序,袒露左臂,跺脚痛哭;然后穿好衣服,拜谢前来吊唁的宾客;然后返回原位,又痛哭跺脚;然后送走来宾,返回原位,于是赞礼的相就宣布居丧的人该到门外守丧的庐舍中去了。在三天之内哭够了五次,哭泣于是停止。赞礼的相宣告礼毕。第四天将丧服穿戴齐备,如有宾客来吊,就拜谢他。如果设立哭位的家离自己的住处遥远,就可以在成服之后前往。
奔丧者和死者的关系如果是齐衰之亲,那就要在望见家乡时开始哭不绝声;如果是大功之亲,那就要在望见家门时开始哭不绝声;如果是小功之亲,那就要在走到家门口时开始哭不绝声;如果是绍麻之亲,那就要在就位以后才哭不绝声。同姓而无服的族人死了,就到祖庙里哭他一次;母亲或妻子的族人死了,就在寝室里哭他一次;老师死了,就在庙门外哭他一次;朋友死了,就在寝室门外哭他一次;曾经礼尚往来的人死了,就在野外张开帷幔,在里面哭他一次。
凡是因故不能奔丧而在国外设位哭泣,一律不必致奠。臣下听到君上的死讯,未能奔丧,为官位而哭,其规定是:为天子哭九天,为诸侯哭七天,为卿大夫哭五天,为士哭三天。大夫在别国为官位哭其旧君,如有宾客来吊,自己不敢以主人自居而表示拜谢。出使他国的臣子,在他国为官位哭自己的国君,如有宾客来吊,也不敢以主人自居而表示拜谢。诸侯出嫁到别国的姑、姊妹去世,诸侯也是在本国为官位遥哭,如有宾客来吊,自己也不敢以主人自居而表示拜谢。凡是在国外为官位而哭,只是在闻丧的当天袒露左臂一次,以后就不必了。
死者的朋友和好友从外地前来吊唁,来到时死者已经下葬,这就要先到死者家中去哭,然后再到墓地去哭;无论是在哭还是在墓地哭,哭的时候都要跺脚,都是跟着主人面向北,和主人交替跺脚。
凡是办理丧事,只要父亲健在,就由父亲作丧主;如果父亲去世,兄弟即便尚未分家,也是各自主持自己妻子儿女的丧事。如果大家都和死者一般亲,那就由其中的年长者主持丧事;如果大家和死者的关系有亲有疏,那就由与死者关系最亲近的人主持丧事。听到远房兄弟的死讯很晚,是在除丧以后才听到的,其礼节是头上戴免,袒露左臂,跺脚痛哭;但在拜谢前来吊唁的宾客时却是采用吉拜的方式;将左手放在右手上面。没有丧服关系却要按照亲疏排定的位置上哭泣的,只有嫂子和小叔之间,以及本来有服但因出嫁降为无服的族姑、族姊妹之间,但要将吊服上的葛续该做麻续。
第523节 服问()
(35)问丧
父母刚刚断气,孝子要脱下吉冠,露出发髻和裹发髻的帛,光着脚,把深衣前襟的下摆掖在腰带上,双手交替捶着胸口痛哭,那种悲伤万分的心情,那种痛不欲生的心情,真是五内如焚,一点水也喝不进,一口饭也吃不进,一连三天都不生火,所以左右邻居只好熬点糜粥让他喝让他吃。因为内心无限悲哀,所以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因为痛不欲生,所以不想吃也不想喝,也不讲究什么为好。
士在死后三天举行大敛。死人放在床上叫做尸,装进棺材叫做柩。每一次迁动尸体,每一次抬起灵柩,孝子都要尽情地痛哭跺脚。那种万分悲伤的心情,那种痛不欲生的心情,悲哀烦闷,达到了即将爆炸的地步,所以孝子才袒露左臂,跺脚痛哭,以此来安定情绪,使烦闷之气得到发泄。妇人不适合袒露左臂,所以敞开外衣前襟,双手捶胸,两脚一齐跺地,乒乒乓乓,就像筑墙一般,这都是悲哀万分。所以说:捶胸跺脚,痛哭流涕,发出的声音痛不欲生,用悲伤的心情送别死者。把死者的形骸送到墓地埋葬,把死者的灵魂迎接回来加以安顿。
孝子在往墓地送葬的时候,眼睛瞻望着前方,显出焦急的神情,就像是在追赶死去的亲人而又追赶不上的样子。葬毕哭着返回的时候,孝子的神情彷徨,就好像有什么心事没有了结似的。所以孝子在前往送葬的路上,就像幼儿思慕父母那样哭泣不止;在葬毕返回的路上,又像是担心亲人的神灵不能跟着一道回来而迟疑不前。满腹心事而未曾了结,回到家里,推门一看,却怎么也见不到前人的影子;上堂再看,还是见不到亲人的影子;进到亲人的住室再看,还是见不到亲人的影子。
这样看来,亲人是真正地死了,走了,再也不能相见了。所以哭天嚎地,捶胸跺脚,要把心中的悲哀尽情发泄,只有这样才觉得心中好受点。内心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悲伤,无限的恍惚,无限的感叹,除了伤心和悲哀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在宗庙中致祭,把亲人当作鬼神来祭飨,也不过是希望亲人的灵魂能够幸而回来罢了。孝子把亲人在墓穴中埋好以后从墓地返回家中,不敢进入自己的寝室居住,而是住在简陋的庐里,就是因为哀伤死去的亲人还在荒郊野外;睡在草苫上,拿土块当枕头,就是因为哀伤死去的亲人还身埋土中。所以想起来就哭没有定时,服丧三年,忧心劳思,日夜思慕,这反映了孝子心甘情愿的志尚,也是人的感情的真实流露。
有人问道:人死后三天才入殓,这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孝子在父母刚刚去世时,心中悲哀,思想上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趴在尸体上痛哭,就好像是能把父母哭活似的,人们怎么可以不顾及孝子的这点心思而强行马上入殓呢?所以说,之所以三天以后才入殓,是为了等待死者的复生。三天以后还不复生,那就说明没有复生的希望了,孝子企盼父母复生的信念也逐渐动摇了;而且在这三天之内,有关治丧花费的筹划,入殓衣物的准备,也都可以就绪了;远道的亲戚,也可以来到了。所以圣人就根据这种情况做出决断,把死后三天才入殓作为礼制定了下来。
有人问道:在戴着冠的时候不能袒露左臂,这是什么道理呢?回答是:冠是至为尊贵的东西,当一个人赤膀露肉时是不能戴冠的,否则就是对冠的亵渎,所以特地制作免来代替冠。这样一来,秃子就不用戴免,驼背的人就不用袒露左臂,瘸子哭时就不用跺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内心就不悲哀,而是他们身患疾苦,没法子完成这些礼节。所以说,丧礼只是以悲哀为主。女子哭泣悲哀,捶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叩头触地,不注意仪容:这都是极度悲哀的表现。
有人问道:童子为什么也要戴免呢?回答说:免是上位加冠的童子所戴的东西。仪礼上说:童子不为族人有绍麻之亲的人服绍,只有代父主持家事的童子为族人服绍。童子代父主持家事,就要为有练麻之亲的族人服细,服绍就要戴免,甚至还要拄丧杖。
有人问道:丧杖是用什么做的呢?回答说:有用竹子做的,有用桐木做的。无论用什么做的,其作用是一样的。所以为父亲用直杖,直杖是用竹子做成的;为母亲用削杖,削杖是用桐木削成的。
有人问道:孝子在居丧期间为什么要拄丧杖呢?回答说:孝子由于死去了父母,经常哭泣。不计其数,忧劳勤苦地服丧三年,身体有病,体质很弱,需要用杖来支撑病体。如果父亲健在,就不敢为母亲拄丧杖,这是因为尊者尚健在的缘故;孝子在堂上也不拄丧杖,因为堂上是尊者所在的地方,需要避开。孝子在堂上不应快步行走,来显示从容不迫,否则就容易引起父亲的伤心。这些都是处于孝子的一颗诚心,是人情的真实流露,是合理合情的常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只不过是人情本应如此而已罢了!
*********
(36)服问
大传篇在谈到从服时曾说:有的本应跟着穿较轻的丧服而变为较重的丧服。例如国君的庶子为其生母仅仅头戴练冠,穿用小功布做的丧服,而且葬后立即除去;而庶子之妻却要为庶子的生母服齐衰一年。有的本应跟着穿较重的丧服而变为穿较轻的丧服,例如妻为其娘家父母服齐衰一年,是重服;而丈夫为其岳父母仅服绍麻,是轻服。
有的是自己所从的人不为死者穿孝服而自己却要为死者穿孝服,例如国君的庶子不为其远方兄弟服丧,而国君的庶子之妻却要为庶子的远方兄弟服丧。有的是本来应该跟着穿孝服却变为不用跟着穿孝服了,例如国君的庶子自己妻的父母,如果他是嫡子,就可为之服绍麻三月,但因为他是嫡子,所以就从有服变为无服了。
古书上又说:如果母亲是被父亲休弃出门,做儿子的就要为继母的娘家人服丧;如果母亲去世了,那就为母亲的娘家人服丧。凡是已经为母亲的娘家人服过丧的,就不再为继母的娘家人服丧。
本来正在服三年之丧,而且已经过了小祥之祭,该换穿较轻的丧服了,这时候又碰上了期亲之丧,而这位期亲也已经埋葬过了,在这种情况下的丧服打扮是,腰间系上三年之丧该换较轻丧服时所用的葛带,头上戴着期亲服丧的葛经,穿的孝服是较轻的功衰。如果碰上的丧事是大功之丧,也照此办理。如果碰上的丧事是小功之丧,那就用不着改变原来的孝服了。
三年之丧,下葬以后,已经变麻带为葛带了,而这事又遇上了大功以上之丧,为了表示对后丧的哀悼,就要把前丧的革带重新变为麻带。三年之丧,到了小祥以后又遇上小功之丧。这样,在需要为小功之丧戴免的时候,就要加戴小功丧服的饰物。小功之丧敛殡已经完毕,不需要再戴免了,就把饰物也去掉。对于小功一下的丧事,当敛殡的时候,凡是需要戴饰物的就一定要为之戴饰物,不需要戴经的时候就去掉它。
第524节 间传()
三年的丧期,小祥以后就应改戴练冠,如果此时又遇上小功之丧,不可改动练冠;如果需要为小功、绍麻之丧戴免,那就要加戴小功、绍麻的首经,而腰间仍系当初的葛带。两个丧事相连,改换丧服,不能把轻服改为重服。所以,小功之丧到了用葛代替麻的时候,虽然又遇上了绍麻之丧,也不能把小功的葛改为练麻的麻;同样道理,大功之丧到了用葛代替麻的时候,虽然又遇上小功之丧,也不能把大功的葛改为小功的麻。只有大功的麻才可以改变斩衰、齐衰的葛。
本来正在服三年的丧事,但又遇上了长疡、中疡的丧事,虽然此时前面的丧事已经把麻改为葛,仍然要改服后面丧事的麻带。等到后丧的丧服结束,再换成前丧的葛带。这并不意味着疡服的麻带就比前丧的葛带重,而是因为疡服的礼数简单,没有卒哭以后的把麻改为葛的做法。如果正在服三年之丧,但又遇上了下疡之丧,就不用这样做了。
国君要为天子服丧三年,国君的妇人比照外宗的为国君为天子服齐衰一年。至于国君的嫡子,为了避嫌,就不再为天子服丧了。国君只为其夫人、为其嫡子、为其嫡子之妻主持丧事。大夫的嫡子为国君、为国君的夫人、为国君的太子所穿的丧服,和士为国君、为国君的夫人、为国君的太子所穿的丧服一样。国君的母亲如果是妾,不是夫人,则群臣不为之服丧;只有国君的近臣、驾车的以及车右随着国君为之服丧,国君穿什么样的丧服,这些人就随着穿什么养的丧服。
国君为卿大夫服丧就穿锡衰,无论是在宫中还是出门,都是这样;但在前往卿大夫之家参加吊唁等活动时,要在皮弁上加上麻。大夫之间互相服丧,也是这样的礼数。为大夫之妻服丧,前往丧家吊唁时可以穿锡衰,出门到别的地方就可以脱掉。凡是在居丧期间出外去求见别人,不可以去掉首纽,即便是去朝见国君,也无需去掉首纽。只有进入公门时才要脱掉齐衰孝服,但首纽,即便是去朝见国君,也无需去掉首纽,只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