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也无需去掉首纽。只有进入公门时才要脱掉齐衰孝服,但首纽,即便是去朝见国君,也无需去掉首纽,只有进入公门时才要脱掉齐衰孝服,但首纽仍然不可以去掉。
也有古书上说:作为君子,既不可强迫他人抛开丧亲的悲痛,不可忘掉自己丧亲的悲痛。古书上又说:虽然罪行有许多种类,刑罚只有五等;虽然丧服关系有许多种类,但丧服只有五等。需要重时就往上靠,需要轻时就往下靠,各自遵从自己的等列。
*********
(37)间传
斩衰丧服为什么要使用苴(ju)麻做的首纽和腰带呢?因为苴麻颜色黛黑,非常难看,所以用它来把内心的悲哀表现在服饰上面。穿斩衰丧服的人,其脸色深黑,就像苴麻一样;穿齐衰丧服的人,其脸色浅黑,就像枲(xi)麻一样;穿大功丧服的人,其神情呆板;穿小功、绍麻丧服的人,其神情和平常差不多。这是悲哀表现在脸色、神情上的不同。穿转衰丧服的人的哭声,那是一口气地哭下去,直到上气不接下气;穿齐衰丧服的人的哭声,虽是一口气地哭下去,但上气还可以接着下气;穿大功丧服的人的哭声,听起来是时高时低,尾声从容;穿小功、绍麻丧服的人的哭声,只要做出有悲哀的表情就可以了。这是悲哀表现在哭声上的不同。
居丧之中在和他人交谈时,如果是斩衰之丧,那就只发出“唯唯”的声音而不回答别人的问话;如果是齐衰之丧,那就可以回答别人的问话,但不可主动问人;如果是大功之丧,那就可以主动问人,但不可以发表议论;如果是小功、绍麻之丧,那就可以发表议论,但还不可谈笑风生。这是悲哀表现在语言方面的不同。
穿斩衰丧服的人,头三天不吃任何东西;穿齐衰丧服的人,头两天不吃任何东西;穿大功丧服的人,三顿不吃任何东西;穿小功、绍麻丧服的人,两端不吃任何东西。士人如果去帮助小敛,就要停吃一顿。所以父母的丧事,已经入殡以后,只喝稀粥,早上吃一溢米;而齐衰之丧在已经入殡以后,可以吃粗米饭和喝水,但不可以吃蔬菜瓜果;大功之丧在已经入殡以后,虽然可以吃蔬菜瓜果,但还不可以吃醋酱一类的调料;小功、绍麻之丧在已经入殡以后,虽然可以吃醋酱一类的调料,但还不可以喝甜酒。这是悲哀在饮食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
为父母服丧,在虞祭、卒哭之后,就可以吃粗米饭和喝水,但还不可以吃蔬菜瓜果;满一周年时举行小祥之祭,此后就可以吃蔬菜瓜果;满两周年时举行大祥之祭,此后就可以吃醋酱一类的调料;大祥以后间隔一个月举行禫(dàn)祭,禫祭之后就可以喝甜酒。开始饮酒时,要先饮甜酒;开始吃肉时,要先吃干肉。
第525节 三年问()
居父母之丧,孝子要住在庐中,寝卧在草苫(shān)上,拿土块当枕头,睡觉时也不脱头上和腰上的饰物;居齐衰之丧,就要住在室里,睡在剪齐了边却没有扎缘的蒲席上;为大功亲属服丧,睡觉的时候就可以谁在席子上;为小功、绍麻亲属服丧,像平常那样睡在床上也是可以的。頂頂點小說,。。这是悲哀表现在居处方面的不同。居父母之丧,在虞祭、卒哭之后,就可以把搭建庐时所用的卧地之楣用柱子支起来,遮盖庐的草苫也可以稍加修剪,睡觉所用的草苫也可以换成剪齐了边却还没有扎缘的蒲席;满一周年时举行小祥之祭,此后就可以搬到室里去住,睡觉也可以使用席子;满两周年时举行大祥之祭,此后就可以搬到自己的寝室去住;再隔一个月举行禫祭,禫祭以后就可以像平常那样谁在床上。
做转衰丧服所用的布是三升。做齐衰丧服所用的布,有四升的,有五升的,有六升的。做大功丧服所用的布,有七升的,有八升的,有久升的。做小功丧服所用的布,有十升的,有十一升的,有十二升的。做绍麻丧服所用的布,其经线的缕数是十五升布的一半,线缕经过加工,织成布后捶洗时不再加灰,这样的布就叫做绍布。这是悲哀表现在衣服方面的不同。
斩衰所用的布是三升,但在虞祭、卒哭以后,其受服所用的布就是六升,丧冠所用的布就是七升。为母亲穿的孝服所用的布是四升,但在虞祭、卒哭以后,其受服所用的布就是七升,丧冠所用的布就是八升。虞祭、卒哭以后,男子要去掉麻腰带而换成葛腰带,葛腰带是用四股线拧制而成。满一周年举行小祥之祭,此后就可以改戴练冠,中衣也可以换成练衣,并且领子上带有浅红色的镶边,但男子的葛腰带还不能除掉。
男子除丧是从首经开始,妇人除丧是从腰带开始。男子为什么要先除首经呢?妇人为什么要先除丧是从腰带开始。男子为什么要先除首经呢?妇人为什么要先除腰带呢?因为首经在男子的丧服中最为重要,而腰带在妇人的丧服中最为重要,除去丧服的时候,先要除去最为重要的部位;正在服重服又遭遇轻丧,需要为轻丧改变丧服的时候,那就只能改变较轻的部位,满两年时举行大祥之祭,此后孝子就可以头戴用白色生绢所制的冠,冠缘又用白绩镶边,身穿麻衣。
再隔一个月举行禫祭,禫祭以后就可以戴用黑经白纬的布所制的冠,无论什么装饰也都可以佩戴。正服重丧,又遭轻丧,为轻丧而改变重丧之服,为什么要改变重丧较轻的不为呢?如果正在服斩衰之丧,在虞祭、卒哭以后,又遇上齐衰之丧,这时候,因为男子的较轻部位在腰,就可以戴上齐衰的麻腰带来包括斩衰的葛腰带;而妇人的较轻部位在首,就可以戴上齐衰的麻首来包括斩衰的葛首;而男子的重要部位在首,就可以保留转衰的首经不变;而妇人的重要部位在腰,就可以保留斩衰的腰带不变。
如果是在斩衰之丧的一周年以后又遇上大功之丧,那么,在后丧卒哭之前,无论是男子还是妇人,都戴着麻首经和麻腰带,这叫做重麻;在后丧卒哭之后,无论是男子还是妇人,都又改为葛首经和葛腰带,这叫做重葛。如果原来正在服齐衰之丧,在虞祭、卒哭之后又遇上大功之丧,那么,男子就要以后丧的麻腰带换下前丧的葛腰带,而头上仍戴着前丧的葛首纽、这叫做麻和葛兼而有之。
斩衰服丧在卒哭之后要把麻纽改为葛纽,其葛纽的粗细和齐衰丧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经相同;齐衰丧服在卒哭之后要把麻纽改为葛纽,其葛纽的粗细和大功丧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纽相同;大功丧服在卒哭之后要把麻纽改为葛纽,其葛纽的粗细和小功丧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纽相同;小功丧服在卒哭之后要把麻纽改为葛纽,其葛纽的粗细和练麻丧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纽相同。
既然有这样的相同,那就可以既服前丧的葛,又服后丧的麻。兼服麻葛时要遵循的原则是,对于丧服的重要部位,仍服前丧的葛,而对于丧服的次要部位则改为后丧的麻。
*********
(38)三年问
守丧三年是根据什么来制定的呢?回答是:这是根据内心哀痛程度而制定的与之相称的礼文,藉此来表明亲属的关系,区别亲疏贵贱的界限,因而是不可随意增减的。所以说,这是不可改变的原则。创伤深重,复原的日子就长;悲痛得厉害,平复的时间就慢。守丧三年的规定,就是根据内心哀痛程度而制定的与之相称的礼文,用来表示无以复加的悲痛。
第526节 华西服饰的标志()
&nb身穿斩衰,手执直杖,住在庐,进食稀粥,睡在草苫上,用土块当枕头,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表示无限的悲痛,三年的守丧期限,实际上二十五个月就结束了。虽然孝子的悲痛还没有结束,对父母的思念仍然存在,可是守丧的期限却到此为止,这是因为对死者的怀念总得有个停止,对于活着的人也总得恢复正常生活。
&nb天地之间的一切生物,只要是高等的动物,必定都有感情。凡是有感情的动物,没有不知道爱护自己同类的。就说大的鸟兽,如果丧失了自己的同伴,过了一月,过了一季,还要拐回来巡视;经过过去居住的巢**时,必定要盘旋,要号叫,要徘徊良久,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即使像燕子、麻雀一类的小鸟,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叽叽喳喳地哀鸣一阵,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nb在所有的高等动物之中,没有比人更富于感情的了。所以,人对于死去的双亲,至死也不会忘怀。如果由着那些愚蠢无知和或者**无羁者的意思去办,他们就会早上死了父母,晚上就会忘掉。如果对他们放任不管,那岂不成了连鸟兽也不如了,还怎么能够让大家过集体生活而不发生混乱呢?如果由着那些讲究礼仪的君子的意思去办,三年的丧服,二十五个月就宣告结束,就像弹指一挥之间那样地迅速。如果成全了他们的心愿,那将是哀痛永远没有结束之日。所以先王为贤人和小人制定了一个折中的礼节,使大家都感到合情合理,然后除去丧服。
&nb那么丧期为一年的丧服是根据什么制定的呢?回答是:为某些至亲而不至尊的亲属服丧满一年就应除服。这是什么道理呢?回答是:一年之中,天地已经运行了一周,四季已经循环了一遍,天地之间,万象无不更新,所以制定出一年的丧服来效法它。
&nb那么为什么有的丧期是三年呢?回答是:这是为了更加隆重其事,于是使丧期延长一倍,所以要过两个周年才除去丧服,那么丧期是九月以下的又是何道理呢?因为有的亲属赶不上之亲那么亲,于是丧期也就达不到一年。
&nb所以五服之中,斩衰三年是最为隆重的丧服,绝麻三月和小功五月是最轻的丧服,齐衰一周年和大功九月是二者之间的丧服。这种规定,上则取法于天,下则取法于地,中间则取法于人情,人们之所以能够集体生活而又和谐一致的道理都表现出来了。所以三年之丧,是人情味十足的一种礼仪。这种最为隆重的礼仪,是历代天子所共同遵循的,是古往今来无人违背的,也不知道究竟已经实行了多么长的时间了。孔子说:孩子生下三年以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孩子为之服丧三年,这也是普天之下通行的丧礼。
&nb*********
&nb(39)深衣
&nb深衣属于汉服,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不了作为边缘。它的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为古代诸侯、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也是庶人百姓的礼服。是我国最早的服装之一。广义上的深衣概念指的是所有符合被体深邃特点的汉族传统服饰。唐代马周稍改其制,在下面著遥В╨án)及裙,名为遥馈K未钟蟹鹿爬裰谱鞯纳钜拢看蠓蚣漓牍诜睦穹I钜伦魑恢址沃贫仍诶穹ㄉ髦氐闹泄成缁岵斯惴憾志玫挠跋臁�
&nb古人穿的深衣,是由一定的尺寸样式的,以合乎规、矩、绳、权、衡的要求。深衣的长度即便再短,也不能够露出脚背;即便再长,也不能够拖拉住地。裳的两旁都有宽大的余幅作枉(宽度,是深衣下缉的一半。袖子和上衣在腋下连合处的高低,以可以运肘自如为原则。袖子的出手部分的长度,以反折过来刚好到肘为合度。腰间大带的位置,下面不要压住大腿骨,上面不要压住肋骨,要束在大腿骨之上、肋骨之下的无骨部位。
&nb深衣裁制的方式:上衣用布六幅,下裳用布六幅,共十二幅,来象征一年有十二个月。圆形的袖口,用来象征圆规。方形的交领如矩,用来象征品行方正。背缝像墨线似的从后背直到脚后跟,用来象征品行正直。裳的下缉像秤杆秤锤,用来象征公平。袖口之所以象征圆规,是为了举手抬脚都合乎礼帽;背缝如墨线和领口如曲尺,是表示为政要正直,品行要端方。
第527节 投壶()
&nb所以易经上说:坤卦六二的动态,不但表示直,而且表示方。裳的下缉像秤杆秤锤,是表示没有偏颇而不心放平。因为符合规、矩、绳、权、衡五个方面的要求,所以圣人要穿它。规与矩,取其大公无私之义;绳,取其正直之义;权和衡,取其公平之义。所以先王很看重深衣。穿着深衣,可以习文,可以练武,可以作为导引宾客,执赞礼仪的摈相,可以带领部队,样式完备,做起来省力,是朝服、祭服以外最好的衣服了。
&nb如果父母及祖父母都双双健在,所穿的深衣就用带有五彩花纹的布来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