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与之施礼。

    戴上缁布冠,穿上玄端服,拿着礼品去拜见国君,把礼品放在地上,表示不敢直接接受;接着又拿着礼品去拜见乡大夫和乡先生,都是以成人的身份前去拜见。既然是成人的身份,那就要以成人的礼数来要求他。所谓以成人的礼数来要求他,也就是将要要求他做一个合格的儿子,做一个合格的弟弟,做一个合格的臣子,做一个合格的后辈。将要要求他具备这四个方面的德行,冠礼能不重要吗!

第532节 昏义() 
一个人做到了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对国君忠诚,对长辈顺从,然后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能够称为真正的人,然后才可以治理别人。所以圣王很重视礼。所以说,冠礼是成人之礼的开始,是嘉礼当中重要的一项。所以古人很重视冠礼。因为重视冠礼,所以冠礼要在宗庙之内进行。在宗庙之内进行,是表示郑重其事。由于郑重其事,所以不敢擅自处理此事。因为不敢擅自处理此事,所以要在宗庙之内进行,表示自卑,表示对先祖的尊重。

    *********

    (44)昏义

    婚礼,这是一种将要结合两姓之好,对上关系到祭祀宗庙,对下关系到传宗接代的礼仪,所以君子很重视它。所以,在婚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五个步骤中,每逢男方的使者到来时,女方家长都是在庙里铺设筵席,然后拜迎使者于门外。进入庙门,宾主揖让升上台阶登上正堂,在庙堂上听使者传达男女家长的意见。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表示为了对婚礼的敬慎和郑重其事。

    父亲亲自向儿子敬酒而命令其迎亲,这表示男方处在主导地位。om儿子奉命前去迎娶,女方的父母在庙里铺设筵席,然后到庙门外拜迎女婿。婿执雁进入庙门,宾客主人揖让升上台阶登上正堂,婿行再拜稽首之礼,把雁放在地上,这表示是从新妇父母手里领回了新妇。然后妇随婿下堂出门。婿亲自驾驶妇所乘坐的车,又挽着登车,这都是有意表示亲爱的举动。婿为妇驾车,待车轮再由仆人代婿驾驶。婿乘着自己的车在前面作向导,在自家的大门外等候。妇到达,婿向妇作揖,请她一同进门。进入婿的寝室,婿和妇共食同一俎中的牲肉,又各执一瓢来饮酒,这表示夫妇一体,不分尊卑,希望他们相亲相爱。

    通过敬慎郑重其事的婚礼而后夫妇相亲,这是婚礼的基本原则,也从而确定了男女之别,建立起夫唱妇随的夫妇关系。正因为男女有别,所以才会有夫唱妇随的夫妇关系;正因为有夫唱妇随的夫妻关系,所以才会有父子相亲;正因为有父子相亲,所以君臣才能各正其位。所以说,婚礼是各种礼的根本。

    在众礼当中,冠礼是礼的开始,婚礼是礼的根本,丧礼、祭礼最为隆重,朝礼、聘礼最能体现尊敬,射礼、乡饮酒礼最能体现和睦,这就是礼的大概情况。

    第二天,新妇早早起床,洗头洗澡,准备拜见舅姑。天大亮时,赞礼的人将妇引见给舅姑。妇手捧容器,内盛枣子、栗子和肉干,以此作为进见之礼。赞礼的人代表舅姑向妇赐以甜酒。妇先用肉干酒酿祭祀先人,又用甜酒祭祀先人。行过以上的礼节,就表示作媳妇的礼完成了。舅姑进入室内,妇用一只煮熟的小猪向舅姑进食,这是表示新妇开始履行孝养的职责。第二天,舅姑共同用一献之礼慰劳妇,而妇应把姑酬自己的酒放下不再饮。舅姑先从西阶下堂,然后妇从东阶下堂,这表示新妇已有资格代表姑主持家中内务了。

    成就了妇礼,表明了妇女顺从孝敬之美德,又进一步表明了妇有代姑主持家务的资格。所有这些,就是为了强调对妇在顺从上的要求。所谓妇的顺从,首先是要顺从舅姑,其次是要和家中其他女性和睦相处,然后才是让丈夫称心满意,从而完成妇女应做的女工,谨慎地守护柴米油盐等物的储藏。所以,上述对妇顺的要求都做到了,家庭内部才能和谐安定;内部和谐安定了,然后家才会长久,所以圣王很重视妇顺。

    古时候妇女在出嫁前的三个月,如果该妇女和国君还是五服以内的亲属,就在国君的祖庙里接受婚前教育;如果已经出了五服,就在大宗子的家里接受这种教育。由女师教给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以后,要举行教成的祭祀,这是向祖先察告,婚前教育已经完成。祭祀时把鱼放在俎中,用芼、藻等水草作羹菜这些祭品都属于阴性一类,所以用来造成妇人的顺从。

    古代王后设立六宫,妇官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来冠礼普天之下对妇女的教育,来显扬妇女应有的顺从,所以天下家庭和睦安定。天子设立六官,男官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来管理天下的政事,来显扬男子应有的教化,所以政事和谐,国家安定。所以说:天子管理对男子的教化,王后管理对妇女顺从的教育;天子治理政务,王后治理妇女事务;天子审察三公等官是否尽职,王后审察三夫人等官是否尽职。男教和妇顺形成风俗,内外协调一致,国与家都安定有序,做到了这一步,就叫做盛德。

第533节 乡饮酒() 
所以,如果男子的教化没有做好,政事失当,上天就会表示谴责,发声日食;如果妇人的顺从没有做好,妇人的事务处理失当,上天就会表示谴责,发生月食。om所以,日食的时候,天子就身穿白色衣服,表示自我反省,还要督促六官改进工作,彻底改掉政事中的错误;发生月食的时候,王后就身穿白色衣服,表示自我反省,还要督促六宫改进工作,彻底除掉在妇女问题上发声的错误。

    所以,天子和王后,就好比日和月,阴和阳,是相辅而后想成的关系。因为天子掌管男教,所以属于父辈;因为王后掌管女顺,所以属于母辈。所以说,天子和王后,就好比父亲和母亲。因此,天子去世,诸侯和大臣就要为他服斩衰,这和为父亲服斩衰是同样道理;王后去世就要为她服齐衰,这和为母亲服齐衰是同样道理。

    *********

    古代的婚姻礼仪——六礼,是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也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既已确立,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纳采是六礼的首礼。男方想和女方结亲,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om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新规。

    问名是六礼中第二礼,也就是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

    纳吉是六礼中的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仪式。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

    纳征是六礼中的第四礼,就是南方向女方送聘礼。男方是在纳吉得到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后演变为财礼。

    请期是六礼中的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父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

    亲迎是六礼中的第六礼,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亲迎礼始于周代,历代沿袭,亲迎礼形式多样。婚宴也称吃喜酒,是婚礼期间答谢宾客举办的隆重筵席。

    ******

    (45)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的含义是这样的:主人走出乡学门外迎宾,并向宾行再拜礼;主人和宾入门后,彼此先后行了三次作揖之礼才来到堂阶前;在升阶之前,主人和宾又互相谦让了三次,然后主人才升堂,宾也升堂。这都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谦让。洗过手以后再洗酒杯,然后才举杯饮酒,这是为了表示清洁。宾至而主人拜迎,主人洗酒杯而宾拜洗,主人献酒而宾拜受,宾接受献酒而主人拜送,宾饮酒毕而主人拜谢干杯。这些都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敬意。

    彼此尊重和谦让,饮食清洁卫生,互相致敬,君子的交往就应当如此。君子彼此尊重谦让,就不会有争斗之事;饮食清洁,互相致敬,就不会有怠慢之事。没有怠慢,没有争斗,自然就不会有斗殴和打官司一类的事。没有斗殴和打官司一类的事,自然也就没有暴乱的灾祸了。这就是君子避免人为灾祸的办法。所以圣人才制订了乡饮酒礼。

    乡大夫、州长、党正以及卿大夫在举行乡饮酒礼时,酒壶在东房门和室门之间的地方,这是表示宾主共同享用此酒。两只壶中有一只壶盛的是玄酒,这是表示看重玄酒的质朴。菜肴从东房端出,而东方是主人的位置,这表示菜肴是主人提供的。在东边屋檐下设置洗器,这表示本来是主人自己洗手洗脸的用具,现在也拿来敬事宾客了。宾和主人,象征天和地。行乡饮酒礼时的辅佐者介和僎(zhuàn),象征阴和阳。众宾之长三人,象征日月星。

    彼此谦让三次才一齐升堂,这象征月朔后三日才重现光明。主人、宾、介、僎四面对坐,象征四季。天地之间的严凝之气,从西南方向开始,而到了西北方向最为强盛,这就是天地之间的尊严之气,是天地之间的义气。天地之间的温厚之气,从东北方向开始,而到了东南方向最为强盛,这是天地之间的盛德之气,是天地之间的仁气。主人为了表示尊敬来宾,所以将宾安排在西北的席位上,而将介安排在西南的席位上来辅助宾。

    所谓宾,在接人待物上的突出特点是义,所以被安排在西北的席位上,来和义气相应。所谓主人,在接人待物上的突出特点是仁厚德厚,所以在位子东南的席位上就坐,来和仁气相应;而让僎坐在东北的席位上来辅助主人。仁义互相交接,宾主各得其所,待客的礼器俎豆合乎要求的数目,这就叫圣明。在此圣明的基础上又持之以敬,这就叫礼。把礼作为规范,使大家都能身体力行,这就叫德。所谓德,就是这种身体力行的所得。所以说,古时学习道艺的人,就是要在身体力行上有所得。所以圣人都努力去实行。

第534节 乡饮酒礼的象征意义() 
主人向宾进献酒食,先献肉干和酒,宾客取肉干和酒来祭祀先人;又献酒,宾取酒来祭祀先人,这是表示敬重主人之礼,宾又尝一尝肺,表示接受了主人的敬意。om宾又尝了一口酒,表示成就了主人的献酒之礼。宾在尝酒时,坐在席的末端,这是表示此席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吃吃喝喝,而在于行礼,这是重礼轻财的表现。宾的干杯是在西阶上,也是表示坐在此席之上并不是为了吃吃喝喝,这是先礼后财的表现。人人做到了先礼后财;人民就会兴起恭敬谦让的风气,而没有争斗之事了。

    乡饮酒之礼:六十岁以上的人坐着,五十岁的人站着侍候,听候使唤,这表示对年长者的尊敬。六十岁的人上三个菜,七十岁的人四个菜,八十岁的人五个菜,九十岁的人六个菜,这表示对老人的奉养。百姓懂得尊敬年长者,懂得奉养老人,然后才能在家里孝顺父母、敬事兄长。在家里能够孝顺父母、敬事兄长,到社会上才能尊敬年长的人和奉养老人,然后才能形成教化。形成了教化,然后国家才能安定。

    君子教导人们做到孝顺父母、敬事兄长的办法,并不是挨家挨户地每天不断地去耳提面命,二是只要在举行乡射礼时把人们召集起来,把乡饮酒礼演示给他们看,就可以培养他们养成孝顺父母、敬事兄长的风气。om孔子说:我参观过乡饮酒礼以后,就知道了王者的教化得到推行是很容易的事。

    乡饮酒礼开始之前,主人亲自前往邀请正宾和介;至于众宾,则不须邀请,由他们自己跟着正宾和介而来。到了主人门外,主人向宾行拜礼,向介行拜礼;至于众宾,主人不拜,只是作了一个揖,就请他们进来了。谁贵谁贱,由此不难看出。出门以后,主人和正宾彼此行了三次揖礼才来到堂阶前;升阶之前,主人和正宾又互相谦让了三次才一齐升堂;升堂以后,主人又拜谢正宾的光临;入席以后,主人要酌酒献宾,宾又回敬主人,主人又要先斟酒自饮后斟酒劝宾再饮;你推我让的礼节非常复杂。

    至于主人对介的招待,礼数就减省多了。至于主人的招待众宾,那就更简单了,堂上没有他们的座位,他们只能登上西阶接受献酒,就在西阶上跪着祭,站着饮,饮毕也不用回敬主人就可下堂。招待规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