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梦蚀鸬姆绞浇饩�

第542节 左丘明() 
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om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最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它以语录体和对话问题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其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和公羊传相似。

    *********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35卷。它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并且,它在我国的文学界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om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

    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写出,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左传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形象。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写作风格。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和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它的文学性体现在: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左传有鲜明的政治和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和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时期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思想。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魏晋时期贺循将其评价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历来研究者常把它和史记并称,尊为历史散文之祖,文有左丘明、司马迁,就像书有王羲之、王献之。左传尤其擅长记述战争,因此有人称之为互相砍杀的书。它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左丘明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过分谄媚,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跟别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时代为史官,曾和孔子一起像周朝标准一样坐马车,看周朝史书,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作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他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成为中国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左传的记事年代大体与春秋相当,只是后面多十七年。与春秋的大纲形式不同,其内容记述了这一时期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有关言论,以及天道、鬼神、占卜、占梦之事等;作者对凡是可以借鉴和劝诫的都进行记载。

    左传的作者,最为可信的就是左丘明,他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作。司马迁史记说:鲁国君子左丘明害怕众弟子各持己见,各以所解,以至尚失孔子本意;所以依照孔子春秋,论述详尽真实的记录成书,编撰成左氏春秋。

第543节 鲁国() 
我们今天熟知的很多成语都是出自左传,比如:东道主、退避三舍、及瓜而代、言归于好、魑魅魍魉、狼子野心、外强中干、表里山河、厉兵秣马、困兽犹斗、风马牛不相及、城下之盟、尔虞我诈、贪天之功、假途灭虢、经天纬地、多行不义必自毙、一鼓作气、居安思危、一问三不知等等。頂点小说,。。

    左传是我国最早最详备的完整的编年史书,同时也是一部长于修辞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左传与春秋合编,成为儒家的一部经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学派所谓的文其实是指文化,主要是历史经验、政治哲学、以及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一方面,左传正是春秋的绝好辅助材料。孔子之后,孔门弟子要系统地总结孔子遗教为当时的政治服务,有了春秋这样的简明提纲,有了左传这样丰富而具体的历史事实作为它的印证,自然就深切而明了了。

    左传在史料和写作方法上,对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不少取材于左传。总之,这部搜罗广泛,丰富多彩的史学巨著,对后世史学、散文乃至、戏剧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

    左传还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辩论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里的分析见长。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录了当时各方面的历史,它的目录如下:

    1。隐公11年(公元前722年——前712年)

    2。桓公18年(公元前711年——前694年)

    3。庄公32年(公元前693年——前662年)

    4。闵公2年(公元前661年——前660年)

    5。僖公33年(公元前659年——前627年)

    6。文公18年(公元前626年——前609年)

    7。宣公18年(公元前608年——前591年)

    8。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9。襄公31年(公元前572年——前542年)

    10。昭公32年(公元前541年——前510年)

    11。定公15年(公元前509年——前495年)

    12。哀公27年(公元前494年——前468年)

    下面,我们来好好欣赏一下左传。

    *********

    2。左传全文欣赏

    在写左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鲁国。

    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是姬姓,首封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

    西汉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鲁国始封时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小国,并夺占其他国家的部分土地,成为大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

    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和晋文公。直至战国初期,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

    鲁国先后传25世,38位君主,历时年左右。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

    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西伯侯姬昌之子,以姬发、姬旦最贤。姬发就是周武王,姬旦就是周公旦。武王伐纣之后,天下仍未归心,武王却得了重病。群臣恐惧,太公、召公想到文王庙为武王占卜运势。周公旦说,且慢,不能以此困扰先王。于是他设坛,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嫡长子孙姬发,勤于政务劳于国事,不幸重病;如果列祖列宗因为上天的旨意而不能为王发消灾解难,那么请以我来替他受罪吧。祷告之后,才去占卜,卜得吉,而武王病情好转。鬼神之事,暂且不谈,而周公之用心,可谓良苦。

第544节 周宣王和鲁国() 
武王发崩,太子诵年幼,尚在襁褓。周公旦担心武王崩而天下诸侯叛乱,于是摄政行驶君权。武王的弟弟们见此,都说周公肯定要对太子诵不利,想自己当天子。周公旦于是立太子诵为周成王,而他则辅佐成王,让自己的嫡长子伯禽到鲁国担任国君,以为屏障,防御东方徐戎、淮夷等蛮夷。

    武王发的弟弟管叔、蔡叔疑心周公旦,就跟商纣王的后代武庚一起发难,想除掉周公旦。与此同时,东方的淮夷、徐戎叛乱。齐太公、鲁公伯禽发兵镇压。而周公旦挟天子之师,也平定了管蔡之乱。

    周公摄行君权多年,营造洛邑,于是迁都洛邑,也就是成周。周公作为周王室的开国功臣,又是王室宗亲,从辅佐周武王开始就尽心尽力为周王朝打点一切。行政期间,也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在周公自己告诫前往封国就封的伯禽就这样说过: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在这天下也不算卑贱了。然而我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餐饭三次吐出食物,起来接待士人,仍旧会担心失去天下贤人。你到鲁国后,千万不要以有国土而对人骄傲啊。

    后来周公重病,就留言说:我死之后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附近,我是丝毫不敢离开成王。om等到周公死后,成王把周公葬在毕,毕是文王下葬的地方。成王以此来表示他不敢把周公作为自己的臣子,只能让周公去追随文王。周公这一生大概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实写照。

    成王念及周公功劳卓越,于是下令,让周公旦的鲁国拥有郊祭文王的资格,可以奏天子礼乐。

    周武王灭亡殷商之后,就把少昊之墟封给了周公,国号为鲁。周公因为辅佐成王的缘故就没有前往封地就国,于是让嫡子伯禽前往封地就国。伯禽也就成了鲁国实际的开国君主。伯禽出发之前,周公告诫他应该谦恭下士,不能因为傲慢而失去民心。

    伯禽到达封国之后,把曲阜作为自己封国的都城,然后依照周国的制度、习俗来进行治理。因为要去除当地的旧习俗,伯禽前前后后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初步的稳定,然后返回成周报告政绩。在管叔、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