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祚高门-第3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况且,道晖你如今在江北已经做的很好,可谓是不负所用。眼下的局面尚是游刃有余,何妨再进一步,勿因小怯拘限此身,放手去做。旗开得胜固然可喜,即便略有小挫,退归自省,必可一竟全功!生在此世,诚然不得安宁,但对有志者而言,何尝不是幸事!大好河山,待人涂画,能执此笔泼墨挥毫者,舍我其谁!”

    杜赫听到沈哲子这话,便也展露笑颜,继而便不乏自嘲笑语道:“每临大事有静气,我虽年有痴长,但这心性静气较之驸马,终究还是有逊。”

    接下来,杜赫又讲了许多他战前的规划布置,以及对于战后收拾局面的许多设想,以供沈哲子参详指点。

    对于战斗本身,他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毕竟那些豫州残军辗转落魄,士气早已坠落到了谷底,还没有开战,已经有数名将领表示投诚,乃至于将家眷财货都暗中转移来此,要谋求一个退路,只是因为内部争执不休,因而才没有彻底投诚。

    唯一让他有些担心的,则是如此大的一次军事行动,难免会让左近周遭俱有侧目。那些人会因此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杜赫已经推演良久,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判断,因而才拖延至今。

    “祖约投贼之后,豫州这里已是完全的混乱。羯奴并没有大举南下之意,朝廷也没有北上重新经营的举动。此地不属两方,王统荡然无存,人心也是摇摆不定。我本身已是人微言轻,即便有联络,也是应者乏乏,难测其人心迹深浅。”

    讲到这一点,杜赫便充满了无奈,这样混沌的局面,直接影响到他的规划。如果过于冒进,极有可能激化眼下这种平静的假象,或会被人联合抵制,乃至于引羯胡南下来将他驱逐出境。如果行事保守,那又迟迟不能打开局面,他过江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

    沈哲子闻言后便也点头道:“此事确是可虑,所以我今次过江,也是希望能够与各方坐下来谈上一谈,看看能否谈出一个结果,有无合作的可能。”

    “这很困难,诚然驸马在江东已是名著一时,但毕竟南北不同势,各人本心都不知将要何往,即便是见到驸马,也未必就能谈出一个结果。”

    杜赫叹息一声之后,摇头说道,对此没有太大信心。

    “我也知形势应是如此,但既然都过江来了,不妨试上一试。这几天还请道晖代我联络一番,能请到几人便请几人,即便不能让他们做出什么决定,也将善意传达出去,对于道晖你在此境的经营也能有所帮助。”

    沈哲子也不奢望自己能够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第一步,终究还是要迈出去。

    两人相谈至深夜,然后才各自散去略做休息。

    第二天清晨,沈哲子尚在睡梦中,便被营帐外的锣鼓声惊醒。他披着单衣行出营房,便看到东方不过刚露鱼白,营地中民夫们已经列队整齐,各持农具,在兵士的带领下前往农田劳作。

    杜赫这会儿也已经被甲乘马,在营中伫立等待军士集结。虽然只是浅睡片刻,但他这会儿还是精神奕奕,瞧见沈哲子站在营房前,便示意亲兵送来营内通行的手令。过不多久,千余军士已经集合完毕,腰畔挂着环首刀,肩上则背着一个硕大的竹篓,手持竹枪,在将领们的号令下开拔离营,开始了一天的操练。

    沈哲子望着军士们离去的方向未久,昨夜早早便入眠的郭诵这会儿也已经起身,穿着一件麻布敛袖短袍行了过来,一边行走着,一边左右观望打量着营地,笑语道:“杜道晖确有任事之才,能够统御分明,井然有序,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知兵了。”

    沈哲子也有练兵的经验,明白要让人做到令行禁止,临阵不怯,已经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千人自有千面,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个人的特点抹杀到微不可计,要让千、万人同心同欲,只为一个目标而奋斗,那就是胜利!

    每一个为将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练兵统御手段。有人擅长以杀人立威,有人则以爱兵著称。沈哲子自己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能够想到的无非就是赏进罚退,增加人的荣誉感,在内部保持一个积极竞争的良好氛围。

    一支最好的军队,不只要有充沛的体能,优良的配给,还要有其灵魂所在,要给人树立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为何而战,自己的努力又能得到什么。

    在这方面,乞活军算是做得很好的。生存本来就是人最根本、最朴实的需求,可是在这乱世中,生存已经成了奢望,需要乞求才能得活,本身便带上了一种悲壮的情怀。

    乞活而不得,那就不妨死战!胜则活,败则死,生死两个结果,促人竭尽全力!身在这样的军队中,哪怕是一只小绵羊,呆的久了也要沾染满身的戾气,化作敢战之士。

    但乞活军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底线摆的太低,为了生存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不问是非,不辨善恶,趋于本能而行事。当然生存的需求没有错,但问题是一旦滥觞起来,便很难再有有效的约束,将领都被乱卒们所影响和裹挟,便谈不上更为上层的建设。

    乞活军最终沦为打手,既不能形成自己的政治纲领,也没有构建起自己的上层建筑,辗转于各方势力之间,杀戮是他们体现自己价值的唯一方式。渐渐地,乞活成了送命,最终在一次次懵懂的攻伐中而销声匿迹,可谓生命的一场悲歌。

    沈哲子也一直在思考一个主题,选择一个基点,以此来构建起自己军队的灵魂。但这一个点该如何选择,才能切合实际,既能激发人的共鸣,又能在这一个价值观上面附加更多的意义,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稳固的思想建设。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沈哲子想了很久都未有决定。身在这胡汉大碰撞的年代,民族主义当然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点。但对于普通士卒而言,这个论点不免有些失于宏大,并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

    能够参军入伍的,大多都是寒苦人家。让他们生活流入不幸,对他们施加迫害的,并不独独只有胡虏。况且,就算是力战,将胡虏驱逐干净,他们也未必就能笃定获得美好生活。

    最起码在眼下石勒所统治的年代,胡汉之间的矛盾还并没有激化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对很多人而言,投胡并非一个难以选择的苟且机会。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在石勒的阴影笼罩之下正有一个十足的恶魔正在蛰伏等待择人而噬!而一旦选择了苟且,他们将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0505 天下精旅() 
生死最公道,无论世家高贤,还是寒伧走卒,一死皆休。

    生而富贵,死的未必有价值。寒伧半生,唯有一死动人心魄,同样能胜过人世许多,壮骨留馨。

    没有人生来就要为谁尽忠效死,哪怕是高门家兵部曲,也需要养士数年乃至数代之久,才能换来真心,托以生死。

    有人愿将生死托以大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有人愿将生死托以恩主,君以国士待我,当以国士报之。当然大多数人未必有这样壮怀激烈的高亢情怀,但人情冷暖,其心自知。

    三国乱世百数年,虽然英雄辈出,但人心已经被打散了。至于两晋,还没有收拾起来便彻底崩盘。人心的涣散积重已久,想要重新收捡回来,也绝非一日之功。

    沈哲子在等待杜赫联络左近那些坞壁主的时候,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关于军队的战斗力问题,他并没有过分担心。

    羯胡虽然凶悍,但也绝非天下无敌。哪怕是现在,人数相等的两军对垒,只要调度得宜,后勤无忧,彼此厮杀起来,晋军未必就全无招架之力,即便不能摧枯拉朽的取得胜利,也绝对不会大败亏输。

    现在所面对的问题是,为将者无必战之勇气,为君者无必伐之决心,那么为兵者自然也就无必胜之底气。事实上这个时代由于羯胡军队成分过于复杂,军纪不乏败坏,作战多凭一腔戾气狠劲,劳师远征一旦无果,难免要后继乏力,乃至于酿生骚动。

    如果胡人真的勇猛到一个个仿佛天兵下凡,那么大江未必可以久恃,南朝不会延续那么久,北地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坞壁长期存在着。归根到底,还是汉人自己出了问题,强汉传承悠久的凝聚力被打散,而不是胡人真的就无可匹敌。

    针对于此,沈哲子其实也有一些设想,比如残者必养,亡者必葬之类的规定,给士兵们增加一层后续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虽然这样会增加极大的作战成本,但如果用钱能够买回人心,又何必吝惜自守,战事上不能取胜,积攒再多钱粮不过是给胡虏做长本。

    而且这些后勤的保障,也完全没有必要由朝廷来承担,大可以交给民间去做。朝廷眼下虽然权威不足,资用匮乏,但只要在政策上开一个口子,自然会引人蜂拥而至。像建康城的重建,虽然有沈哲子联络乡人的缘故,但如果真的无利可图,他就算说破了嘴,也不会造成如此惊人的阵仗。

    与其将那些朝廷的特权政策珍藏着留待各个高门盗取私用,不如把这个口子撕开更大去面相更多人。让那些寒庶人家从原本只能跟随在高门身后捡取一二惠用,让他们以更多的途径来获得特权,转成为高门的竞争者。

    类似杜赫眼下在涂中所开垦出来的这些田地,沈哲子压根没有固守深耕的打算,一方面是形势不允许,一方面也是根本没有这个必要。如今吴兴和会稽两地开荒浪潮正是火热,形势也远比江北这里要稳定,他如果要广积钱粮,没有必要在江东做。

    所以这些土地,其实还是为江东那些人家所准备的。诚然他们乡土自有产业,但如果能在京畿近畔便置业生产,单单运费一途所节省的消耗,便是一笔庞大的利润。

    当然要将人吸引过来,自然还需要强大武力的保证给人以安全感。这才是杜赫过江来的深意所在,通过频繁的外进扩张,掠夺更多人力,开拓更大空间。当涂中这个后补基地建成之后,便足以支持大肆扩军,与羯胡争雄与豫南,徐图向北。

    所以接下来这几年之内,趁着羯胡没有大规模南掠的条件,是沈哲子在江北发展的大好时机。

    关于军队的建设,沈哲子也有了一个粗成的想法。时下的世风是推崇士人,轻鄙武人。这个观念由来已久,他一时间也难以撼动,从而提高武人们的整体社会地位。

    不足以影响全局,但他可以集中一点作为突破,那就是打造一支精锐强军,人数不需要多,一两千人足矣。他将倾尽自己所能,为这支军队提供最充足的给养和装备,不惜工本,装备方面要做到当世最强!

    而且要让这支军队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一旦加入,便是终生职业,哪怕没有没于战阵,老不堪用,也要奉养一生!围绕整个江东范围内普选壮士,一旦入选,就连其家所需要承担的赋税,乃至于家人亲眷的生活,都要给他们提供充足保障。

    唯有一点,那就是每战必冲,敢有临阵不前或是背部受伤者,即刻剥夺全部特权,哪怕是死,也要传首各军,以儆效尤!

    这算是军队阶梯性的一种建设,沈哲子要将之打造成为普世的标榜。一旦被选入其中,不只是毕生无忧,更足以夸功于诸军!

    当沈哲子将自己这一设想在郭诵与杜赫面前讲起时,这两人都是惊诧不已。倒不是因为沈哲子这个想法有多高明,事实上类似的举措史上并不是没有,哪怕在如今的羯胡朝廷内,都有石勒之子石弘组建起的东宫力士,规格待遇远甚于别的军队。

    他们惊诧之处在于,旁人即便有此构想,但手段也没有沈哲子这么烈。而且,示恩太重未必就完全都是好处,极有可能让这些军士抱团自傲,发展成畸形的的存在,完全效忠于私恩之主。

    沈哲子对此倒不甚在意,说实话如果这些精兵成军后反而不感念自己这个恩主,那他也没有组建的必要。

    而且钱财耗用方面,他也完全不必担心,单纯他自己眼下的产业收入,已经足够维持这样一支精锐的消耗,乃至于打算未来几年之内,自己封地中的产业主要用来为这支军队打造装备。更况且,一旦成军之后,这支军队本身便能为他创造源源不断的利润。

    唯一可虑的是,他没有名义组建这样一支军队。哪怕傻子都看得出来,他就是在经营自己的私军,即便精锐养成,那些悍卒们也会只知沈侯,不知朝廷。这样的一个存在,对朝廷而言就是一个毒瘤,不可能允许其正常存在。

    当然沈哲子也可以私下里组建起来,但问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