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祚高门-第8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过了好一会儿,一直侍立在榻侧的老家人才上前一步,凑到王允之耳边低声道:“太傅已经睡下,四郎且先退出吧。”

    听到这话,王允之才从席上站起来,悄无声息的步出暖阁,垂首行出好一段距离,然后才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一阵冷风吹来,吹得他蓦地打了一个寒战,遍体汗水渐渐风干。

    “太傅,四郎已经走了。”

    目送王允之离开暖阁后,老家人才又缓步行入进来,恭声对王导说道。

    王导缓缓睁开眼,眸中充满了茫然和疲惫,望着阁内某一处出神良久,才叹息道:“散了吧,由之由之……长幼愧对,家声衰败,此等门户,还有什么可夸……”

    他终究是老了,已经很难再说出“不可复使羌人东行”这种话了。

    半梦半醒间,王导拉住那老家人的手,似梦呓般吩咐道:“信告阿奴,老父安泰,不必念家反顾,国事为先……并告逸少、修龄,安守所任……”

1084 伐蜀可期() 
不知不觉,咸和十二年又走到了尽头。

    年关在即,自然也多有时流热衷于去做总结。然而回首这一年,却实在乏甚可夸,尤其跟过去波澜壮阔的咸和十一年相比,则更是难免令人丧气。

    咸和十一年那整整一年,可以说是王业大振的一年,江北几场大胜,奠定了晋祚复兴的整体基调,收复天下将近四分之一的领土,几乎整个中原再归于王统之下。

    虽然在临近年关的时候,也发生合肥兵变这一稍显不和谐的事件,但总体上而言,则是国力蒸蒸日上,生民人心振奋的一年,南北民众俱都看到了胡祸终结的强烈希望。

    然而咸和十二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和谐,局势陡然一个转向,又返回了南渡以来便一直不曾消弭散去的党同伐异之中,波诡云谲的局势变动,越来越明显的争斗纷争,一切似乎又退回了原点,充斥着让人莫名熟悉的味道。

    虽然这一年边事上也是不乏创进,比如取得了第二次的邺城大捷,西进攻克潼关,甚至就连荆州军也深入汉中,叩望梁州。但这些成果,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去年的大进基础上,几乎没有什么开创性的壮举。

    而这一年,主流便是权斗,尤其建康中枢之内,更是接连发生几次大的清洗,令得时局内人心惶惶,唯恐被牵连其中。

    如今年关将近,不乏有识之士赫然发现,当下的时局局面,竟然与早年苏、祖作乱前夕不乏相似。虽然时局中各方的对峙与媾合关系大有不同,但却给人以非常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

    对于都下的寻常小民而言,他们虽然看不到太高层次的云雾翻腾,但也能感受到似有一股无形的压抑弥漫在头顶上。

    其中最明显的便是都中各种物价都在暴涨,往常繁华的街坊也渐渐归于寂静,尤其自长干里向南的都南区域,吴人开设的大量商铺货邸都在成片的关门歇业,以至于让人陷入到空有钱财却买不到货品的窘迫境地。

    京畿周边几个大型的水陆津口,往年是货船满仓、比肩接踵的等待入都,可是今年尤其是腊月之后,商事氛围也降到了一个冰点,往往一整天的时间才不过有三五支商队抵达,物货种类也都稀少且单调,相对于整个建康城的庞大市场而言,不过只是杯水车薪。

    所有这些现象,似乎都在向人暗示着,在他们所看不到的某些地方,一定有一股汹涌且危险的暗潮已经酝酿成型,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肆虐人间。

    作为整个帝国最高的权力中心,台城的局势也分外紧张。原本早已归政还苑的皇太后,以一种极为突然但却又不突兀的方式再次返回临朝听政。这在台内甚至没有引起太大波澜,仿佛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后,这就是一个必然要发生的结果。

    此前司空沈充冲入州城,被不少时人视作一个信号,但是这件事又过去了许多天,后续却并没有什么更加激烈的事件衔接发生,一切似乎又退回了原点。

    沈充离开州城后返回都南,依然保持着长久旷工的旧姿态。台城仍然对其不闻不问,各种临近年关的典礼也都在有条不紊的筹备且上演着。

    但终究还是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原本门庭若市、非常热闹的沈公坊渐渐变得冷清下来,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也越来越少看到沈家的族人。

    而在台内,许多台辅们出入的护卫也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包括台苑之间的防护力量,更是暗中增加了倍余,甚至就连驻守于城北帝陵的陵卫们,也都分批转回了台苑,入宿拱卫。

    年末的最后几天,远在荆州的巴东有几路东面来客次第抵达。

    巴东乃是如今荆州大军集结所在,刺史庾怿亲自坐镇于此。接连有三波使者进入他的大帐,奉上来自建康的书信。

    这其中有一份是征诏,因他攻略汉中之功而加任侍中,并加羽葆鼓吹,增辟属员十二名,算是对庾怿权位的一个加强。

    而除了这些诏令之外,另有皇太后的一封家书,信中除了一些不着边际的叙旧言辞之外,末尾又加了一句希望庾怿创功之余不要忘了分陕重镇拱卫社稷的重任。就是这一句意味莫测的话,便已经让庾怿看得心惊肉跳,多有狐疑惊悸。

    不过很快来自沈充和褚翜的信解答了他的疑惑,这两人各从不同视角讲述了一下他的幼弟庾翼近来一段时间的异常行为,也让庾怿明白了他在巴东督战汉中的时候,近畿所在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他的兄弟们又做了什么。

    “这蠢物,这蠢物……居然真的敢再将我家置于波涛动荡!”

    看完这几封来自建康的书信,庾怿已是颇感手足冰凉,乃至于后背都沁出了一层冷汗。

    原本他还以为留在近畿的庾冰、庾翼或是难免失衡,因而日常有所骚动,此前也去信多有劝告,言是他家根本不适合再居中蹈舞,并且还向庾翼做出保证,一旦汉中军事有了突破性进展,便要将其召来担任他的副手南蛮校尉,未来或是居镇为他后继,或是统兵攻于南北,根本不愁功业不著。

    庾怿也明白,他并不具备大兄庾亮在兄弟们心目中的威望,像是庾冰就几次表达对他退出中枢这一决定的不满,觉得是完全浪费了他家与皇太后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庾翼则不满于他对沈氏的过分倚重,以及在荆州对乡宗豪强与陶侃旧部的纵容,迟迟不能获得完全的主导。

    然而他却没想到,原本只是兄弟间的一点小别扭,那两人居然敢瞒着他险谋初成甚至已经付诸推行,且早已经为时流所洞察!

    “蠢物、蠢物!”

    庾怿心情激荡,甚至已经不知该要再说什么来表达他心内的愤慨。与此同时,通过来自皇太后、沈充与褚翜的三封信,庾怿也看出时局中这最重要三人对此各自不同态度。

    皇太后告诫他要稍作回顾,毫无疑问,这是想要再将母家重新引入中枢。这一点用心很好理解,过去这一年时间里,几名执政对台内进行大肆清洗,原本在皇太后看来应是一个极大隐患的沈充在这过程中居然全无招架之力,这让皇太后感到了威胁。

    所以,尽管母家虽有旧劣,但皇太后在面对咄咄逼人、且打乱她的部署的台辅们时,也只能放下旧怨,希望引入一股新的力量稍作制衡。可以想见,庾翼敢于有所谋划,大概也是出于皇太后的默许乃至于授意。

    但就算皇太后肯放下旧怨,庾怿却不敢。他自知中枢局势有多严峻且纷争,他家早年犯下几近灭国之大祸,眼下看起来是已经平息,少有人再提,但那是因为庾家并没有再在中枢耸立碍眼,一旦庾翼他们回归,来自各方面的抨击肯定会蜂拥而至。

    皇太后和庾翼他们或许以为,凭着庾怿在荆州的权位,或能达于一个内外呼应局面。但庾怿却不得不考虑,一旦庾家再归中枢时局,那些再翻旧账的抨击甚至有可能直接动摇他在荆州的位置,逼迫他自惭去位!

    这件事最好的结果自然是达于两全,但更大的几率则是内外俱失。庾怿即便不以权位为计,一旦他被从荆州任上赶下去,他家将再也没有以事功偿罪的机会,将要被永远作为奸佞弄权的形象钉在耻辱柱上!

    褚翜的那封信,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甚至在信中直言,他虽然也乐见庾氏返回共掌局面,但他担心控制不住时论的抨击。这名为一种提醒,其实何尝不是一种警告,警告庾怿一旦不制止他兄弟们的胡闹,台中是一定会以此还击的!

    至于沈充的信中虽然没有这一层意思,但却写了一个让庾怿更加气愤的事情,那就是庾翼居然与王允之合谋,且做出掳掠吴乡无辜之众的恶事!

    这一件事,简直气得庾怿七窍生烟,且不说这当中对沈、庾两家关系的影响,单单王允之那个人,会是什么善类?要知道当年王舒的死,就是沈充和庾怿合作将之逼杀,这是实实在在的杀父之仇啊!

    王允之无论是为了报仇,还是权位之争,都不可能跟庾家达成什么亲密且无异心的合作。庾翼居然为了权位与宿仇门户勾结,反而去得罪将他们庾家拉出沉沦泥沼的得力盟友,这种行为怎是一个“蠢”字能够道尽!

    而且,更让庾怿气愤的是,沈维周那里已经明确表态西事尽付庾家,在攻灭成汉之前,绝不会调整荆州方面的策略,换言之,一个独享灭国殊功的机会就摆在庾怿面前。

    虽然这仍要仰仗庾怿并荆州军自己的奋斗,但是余患几乎尽被沈维周的淮南军挡在外部,庾怿只需要专心筹划攻蜀即可。

    恰好这一年,蜀中局势也不平稳,成汉李氏宗亲交相互杀,残酷之处尤甚中朝宗王作乱。刚刚就在不久前,原本负责坐镇汉中的汉王李寿又反攻成都逆取国位,局势正在动荡不稳。

    这正是攻略成汉的优良时机,即便不能直下成都,也必要打破其汉中藩篱,庾怿怎么能放弃近在眼前的猎功良机,转而去参与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好结果的内耗互斗!

    。

1085 隔江而峙() 
情绪渐渐归于平稳后,庾怿才开始考虑该要怎样处理当下这局面。

    首先,来自皇太后的期许并褚翜的威胁,都可以暂时不作理会。

    这不仅仅只是他自己贪功的问题,而是整个西征话题在荆州镇内已经酝酿良久,且已经在汉中有了实质性的开拓。在这种情况下,庾怿如果突然宣布放弃西线战事,率军归镇继而参与到中枢内权斗,上下将士们也将群情骚然。

    所以,他眼下的战略步骤是不可能做出调整的。皇太后那种想法,大概只是一时感受到危机的偶然之想,一旦时过境迁,或是庾氏在中枢崛起过于顺利,很有可能她就会反过头来再打压母家。

    至于褚翜,庾怿根本就不打算参与进去,对于他的威胁自然也就无需在意。最起码在他的手中,他们庾家一定要只论事功,不问是非,绝不涉入中枢权斗,包括台中和沈家的角力。

    最让庾怿感到头疼的,是沈充方面的问题。沈家和庾家纠葛本就至深,人情之外更是不乏利益互通。

    结果庾翼却做出这种恶事,虽然这只是沈充的一面之辞且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但庾怿相信沈充在这方面是不会骗自己的。如果不是事实确凿,沈充这么说那就是极为严重的污蔑,哪怕为了维护家声,庾怿也不能容许沈充信口开河。

    所以庾怿首先提笔便是给沈充回信,通篇都是道歉,并且表态愿意承担吴人一切损失,且一定制止庾翼继续为恶,甚至告诉沈充如果感觉有必要,可以直接对庾翼采取强硬手段。

    一封长信,再三斟酌,许久之后庾怿才缓缓落笔。他本来还打算再给沈哲子写一封信,但转念一想也根本没有这个必要,他们同为掌兵方伯,行为胜于表态,他本身专注于西事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再说什么反而都是多余。

    接下来便是庾翼的问题了,念及于此,庾怿脸色又变得阴郁起来。

    沈充在信中给庾怿的建议是,希望能够将庾翼调离历阳,避免庾翼在这个位置上想三想四加深彼此的误会。

    还有一点,那就是将王导的儿子王恬打发回建康,让其归家侍父、整顿家业。毕竟,王家上一代人泰半已经凋零,而这一代中又不乏人外任地方,因此才给了王允之把控乡资的机会。一旦王导的儿子返回,于王允之也是一个钳制。

    庾怿想了半晌,也觉得沈充这个建议不错。原本让庾翼待在历阳虽然自有考量,可是现在看来非但不能成为可靠后补,反而成了一桩隐患,再贪图历阳这个要害位置意义已经不大。

    至于王恬,乃是早前王导来信让庾怿稍作关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