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觉得有一点点颠簸而已。更重要的是,马车的速度比之前的快了不少!

    张正书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果放慢速度的话,那这一点点颠簸怕是都没了。要是弄出板簧来,前后轴箱上各装一个,可比弹簧减震更好用。可惜技术达不到,就算能达到,估计也是几年后,甚至十几年后的事情了。

    “郭真人,你觉得这马车如何?”

    张正书笑眯眯地问道,反正他是很满意的。

    “小官人,这马车真的神了!”郭骞也是惊讶,但他不明白的是,“为何这马车会如此舒适?因为那甚么杜仲胶做成的圈圈?”

    “那叫轮胎。”张正书纠正道,“轮胎只是一方面,当然,你要是做成能充气的杜仲胶轮胎,还会进一步减少颠簸的。关键是弹簧,还有合理的车厢结构。”

第416章 奢侈品() 
不仅是郭骞,其余工匠都忍不住叹道:“小官人大才,吾等不及也!”

    张正书“谦虚”地摇了摇头,说道:“这才哪到哪,这马车可以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不过以现在的技术还有不少瓶颈。郭真人,你之前不是说你时常出入达官贵人家吗,你且瞧瞧,这样的马车,达官贵人们会买账吗?”

    郭骞一愣,然后仔细思忖了起来,良久才问道:“小官人欲售价几何?”

    “第一辆四轮马车,我打算卖一万贯,接下来的,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高者八千贯,中者五千贯,低者三千贯。高者为高配,此马车所有设施一应俱全,包括车内凳椅,皆覆上棉花、丝绸、锦缎坐垫。所用材料,皆为上乘。甚至顾客有要求,还可再加长车厢,放置小几,可在上面品茶论酒,甚为风雅。

    中者,虽然弹簧等物一应俱全,但车内装饰,就不会这般豪华了,是以为次一档。最重要的是,车底弹簧,也减为四个。

    低者,则为二轮马车,弹簧也减少为两个。

    这三者,在两年之内,不论有任何损坏,我们都可免费为之修理。五年之内损坏,可优惠修理费用。一旦马车有所改进,甚至可以加钱帮他们升级……”张正书絮絮叨叨说了很多,郭骞也勉强听懂了。

    可其余工匠,却听得舌挢不下:“小官人,一辆马车售价八千贯钱,是否不妥?”

    张正书义正辞严地说道:“这弹簧,轮胎、车轮、轴承,你等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我花费了多少金钱来研制?可以说,林林总总算下来,投入已经超过了四万贯钱了。如果不能快速回本,我做这马车有何意义?”张正书一直秉持着投入研究就要物有所值这个理念,如果研发和产出不成正比,那还有谁一直在做研发?

    比如后世,为什么中国的材料科技一直拼不过外国?那是因为外国已经走了几百年的路,中国要几十年走完,基本不可能。研发出来的材料,都是外国玩剩下的,赚不了钱不说,还得投入大笔资金去研发——不研发不行啊,没有前面的材料,后续更高端的材料就出不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材料产业一直振兴不起来,谁钱多烧得慌?幸好后来中国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总算是重视起材料科技,从国家层面投入大量资金扶持材料产业。

    想想看,同样的一件东西,工艺都没啥区别,甚至中国比外国还要严谨。就因为材料不过关,核心零件只能用外国的,还要给高昂的专利费。

    不过,既然张正书穿越回到了古代,那么提前发展一下科技,好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只是别人对张正书这么做有点不理解,特别是那些工匠,满带着疑惑问道:“小官人,你定价这般高,有谁会买?又有谁肯花这钱?”没办法,这些工匠之前基本属于社会底层的人物,哪里知道社会上流的达官贵人是什么个状况。以张正书的了解,这些达官贵人是有钱都不知道怎么花。

    所以附庸风雅强说愁,玩金石的有,玩奇石的有,玩字画的有,玩古董的有……个中晓楚自然是宋徽宗了,玩着玩着,把江山都玩丢了。可以说,一旦张正书弄出个奢侈品的定位,恐怕那些钱多得没地方放的达官贵人们,就好像苍蝇闻着……额,那啥一样蜂拥而来。

    果然,只有熟知达官贵人心理的郭骞表示赞同:“小官人,贫道认为可行,且大有可为!”

    张正书心道果然,然后嘴上哈哈大笑道:“不错,还是郭真人了解那些文人士大夫,乡绅富贾的心理啊!”

    郭骞苦笑一声,不觉得这是什么光彩事情。当年他也是为了混口饭吃,才做了那神棍。但做神棍也是要本事的,比如洞察人的心理,要不然怎么哄得那些达官贵人,富贾巨绅心甘情愿掏钱呢?当然,还要审时度势,比如在事情败露之后要懂得逃跑,不然被人抓住了,说不定就是一顿胖揍。

    还是做工匠好啊,在李家村,不愁吃喝不愁穿住,甚至赚得比行骗……做道士那会还要多。做神棍,也得等机缘的,有时候一个月好几单生意,有时候大半年都没有一个雇主。现在就不同了,每月固定有钱拿,而且工作也不算辛苦。就是做工的时候要戴着什么防毒面具,让他很是苦恼——他的胡子太长了,防毒面具遮不住他的胡子啊!

    “啪!!!”

    张正书一拍大腿,“决定了,你们大力生产,先定个小目标……弄他个十辆马车!一辆顶级的,三辆高级的,三辆中级的,三辆低级的。对了,还要多弄一辆顶级的,送到张家去给我爹。我呢,就在报纸上广告宣传这个‘奔驰’牌马车。”

    “‘奔驰’?这个名字起得好!”郭骞抚掌说道。

    “车马疾走驰骋,寓意深刻啊!”这几个工匠也是拍手称好。

    张正书脸不红心不跳地接受了他们的称赞,反正抄得多了也就心安理得了,谁叫德国人还没弄出奔驰汽车呢,这就不怪张正书用这个名字了。“要是让那些达官贵人自己前来定制就好了……”张正书心想道。

    想是这么想,但张正书知道宋朝人的特性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见到真实马车,没感受到四轮马车的舒适性与便捷性,他们是不会掏钱的。这样一来,就需要一个发布会了,让那些达官贵人免费体验一把四轮马车的“先进性”。或许,还能顺便再搞一个拍卖会?张正书知道,宋朝的达官贵人,富贾巨绅是绝对不差钱的。他们差的只是一个奢侈品,身份定位的问题。特别是富贾巨绅,他们有钱,可是满大街都穿着绫罗绸缎,喷着香水,哪里体现得出他们的有钱来呢?

    看看后世就知道了,如果一个人开着兰博基尼,开着法拉利,不用说,他百分之九十是有钱人。可如果一个人只能骑着小电驴,那他有钱也有限,最起码他是买不起兰博基尼,买不起法拉利的。

    如果这个弄好这个噱头营销了,树立起一个奢侈品的概念,还怕那些富贾巨绅不买账?

第417章 收购土地() 
“不过,万一我未来老泰山也要一辆怎么办?”

    张正书有点头疼了,“要不以出厂价给他吧,送是不可能的了,曾家船队都要我给钱才能用,我收他一个出厂价也很合理吧?在商言商,更何况这马车的工艺那么‘高端’,没理由送人啊……”

    心中有了定计的张正书,便吩咐那马车夫掉头送他们回李家村。

    就这么一会,马车已经跑出了老远一段距离。

    感受着类似漂移的转弯,张正书感慨道:“科技改变生活啊!”

    “小官人,那旧马车怎生是好?”

    那些工匠问道,他们现在是动力十足,知道了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是这么有用,还能赚大钱,他们岂能不兴奋?小官人赚钱了,才有钱给他们发工钱啊!要说他们有嫉妒吗?估计是没有,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清楚,赚这个钱的前提,首先是投入几万贯钱去弄一个弹簧,一个车轮,还有什么轮胎。就算是马车车厢,也要数十贯钱去订做。这么高昂的成本,不是他们能负担得起的。所以他们也很清楚,为什么张正书是东家,而他们是工匠了。

    “旧马车?留在技校了,让那些学童好好对比一下,新式马车和旧式马车的区别。如果可以改进的话,我重重有赏!”张正书跟他们挥手告别,“快些再造出多几辆马车来,再琢磨一下,容易坏的地方,尽量用钢铁代替。这辆马车,我先拿去用了。”

    心情大好的张正书,似乎已经看到了大宋工业崛起的迹象。不过他也清楚,这是因为有他这个穿越者在,提供了创意和经验。不然的话,即便是小小的弹簧,估计没个百十年都不一定能弄得出来。工业崛起?言之尚早啊!

    “小官人,如今去哪?”

    马车夫放慢了车速,行走在还算宽敞的官道上。

    “去中牟县。”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他在来之前就看过开封府地图了,知道中牟县在金水河附近,也算是交通便利之处。关键是离开封府也不算远,在那里建起作坊,进而弄成一个卫星城,似乎也大有可为。

    “小官人,这天色已晚啊?”

    马车夫有点惊讶地说道,确实,如果从李家村赶到中牟县,那怕是在日落前是赶不回来了。

    “没事,莫非你怕星夜赶路?”

    张正书在车厢里,毫无担忧地反问道。

    “这倒不是……”作为一个马车夫,星夜赶路那是家常便饭的事。

    很明显,这个马车夫还是小觑了驱动到极致的四轮马车,有了轮胎的车轮,再加上合理的设计,这四轮马车的速度简直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中牟县离李家村,路程有五十多里地。可在马匹疾跑、慢跑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赶到了中牟县。

    “小官人,这马车……实在是……太快了罢?”

    马车夫有点惊讶地看着坐下的马车,不敢置信地说道。

    张正书却早在意料之中,要是没能提速,那他为何要弄四轮马车?

    “不用进县城了,去乡间问问,这里的土地可以出售吗?”

    张正书又使出了以往的招数,因为黄河定期泛滥,所以没有人愿意买河边的田地。哪怕会肥沃一点,可没人顶得住天天河水倒灌带来的损失。再者,黄河泛滥之后,带上来的泥沙其实也不算太肥沃,更多的情况,反而会把原先土地的肥力给带走了。毕竟黄河沿岸的植被稀疏,水土保持不了。金水河虽然不属黄河水系,可也在开封府的漕运系统里。历史上,金水河名字几经更迭,《水经注》称其为“不家沟”,还有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俗名——泥河。因为多泥,开封府百姓俗称金水河为泥河。在多雨季节,山洪泛滥成殇,挟裹着泥沙奔腾而下。

    在开封府一带水网纵横,舟楫云集,沟通东西南北,物资源源不断运送至汴梁城。金水河与开封境内的惠民河、五丈河、汴河合称为“漕运四渠”,形成了以京师开封为中心的庞大水运交通系统。因金水河水质清澈而甘甜,又被引入皇宫、王府当做“自来水”使用,成为皇城内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

    张正书想要弄一个工厂系统,就只能借水运之利,而不能排污到金水河之中。当然,张正书也没丧心病狂到那种地步,直接把污水排入河中。最起码,张正书要用水泥弄一个排污池,再弄一个过滤系统,比如用明矾等物过滤一遍之后,才开始排污。

    最方便的,还是直接弄一个没污染的工业体系,毕竟中牟县是在开封府上游,弄一个有污染的产业,就连张正书都觉得有点伤天德。不过,在这里建起一个蜂窝煤作坊,好像也能行啊。只要管理到位,蜂窝煤作坊是没什么污染的,除了看起来有点乌漆嘛黑之外。嗯,生产之时必须要戴上防毒面罩才行,最不济也得带口罩……

    不过,规划的事,就留待日后再考虑吧,现在首要的事,就是把地拿下来。

    找到了牙人,也联系到了买家。

    议定了价钱签了契约,张正书一日之内居然买下了三百多亩土地。

    当然,钱银还没付清,地契也没到张正书的手中。约定了明日到张家庄结账,那买家也同意了。到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契。

    “小官人,你打算在中牟县开作坊么?”

    马车夫也品咂出味道来了,他算是摸清了张正书的套路。毕竟,第一次到李家村,也是他在赶车的。“哟,眼光不错嘛!”张正书也承认了,“李家村的土地还是太小了点,其实这三百亩土地,也只能算是勉强。在我看来,没有千亩土地,办不成什么事……”

    “三百亩还不够啊?!”

    马车夫惊得眼珠子都有点瞪出来了。“给小的三十亩,小的都能笑死了……”

    张正书无奈地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