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2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得回本,还用在意这个?不过嘛,他既然要收费,那这黄河日后都交由他张家打理了,哈哈哈哈……”

    彭元量也明白过来了,赵煦这是要以蝇头小利,把张家绑在宋朝这辆车上,叫张家一辈子都“免费”给宋朝治水啊,这等好的买卖,等于帮宋朝节省了数千万贯,甚至上亿贯的治水经费,难怪赵煦这么高兴了。“陛下,高,实在是高啊!”

    彭元量也呵呵笑了起来,在他看来,牺牲一个张家为大宋治水,那算得了什么事呢?更何况,这事还是张正书自己提出来的,怨不得其他人啊!

    “就是这小子牺牲得有点多了,算了,赏些甚么给他好呢?”赵煦也迟疑了,赏罚不明是上位者的大忌。赏罚不明,也就是说你这一次虽然占了便宜,可日后谁想再为你卖命,那就不可能了。可张正书这小子有点难办了,他是明说了不要官职的,赏钱的话,张家又是那么有钱,说不定还看不上。赏个美女吧,张正书又准备成亲了。一时间,赵煦也郁闷了。这世人皆有所求,不是为钱,就是为权,为美色……反正总是有所求的,可在赵煦看来,他能赏赐的人家都看不上,这就未免有点伤自尊了。

    “陛下,那小子不是说了吗,事成之后他要全部漕运的权力,还要设卡收过河钱……”

    彭元量提醒道,“既然是他自己要的,何不索性给了他?即便到时候群臣反对,但陛下占了理,他们也不得不服啊!”

    赵煦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是这个理!行了,你去给章卿传话吧,就说朕有要事相商。”

    “遵旨!”

    彭元量到底是武林高手,脚步轻快得很,不多时便给章惇传了话。

    唉,章惇这宰相做得辛苦啊,没有副手不说,大事小事都叫他一个人处理。痛快是痛快了,可阻力也少了许多。这不,章惇这小子还在值房里啃着饼子呢,被彭元量这么一传话,他差点没噎着。幸好彭元量在旁,给他顺了这口气。

    “走,陛下性子急,怕是等不及了……”

    章惇知道赵煦的性子,连忙正了正衣冠,抄起朝笏就跟着彭元量快步走着。

    “彭内官,这陛下因何事召集老臣,可能告知一二?”章惇一边走,一边不忘了刺探情报。这也是为官之道了,若是不懂这个小手段的人,那都是菜鸟。要说谁是皇帝最亲近的人,不是妃子,也不是皇太后,而是这些身边的宦官。每次有事召集臣子,这些贴身的宦官总是知道一些内情的。

    彭元量迟疑了一下,然后还是吐露了些许实情:“是治河之事。”

    “治河?甚么,黄河又决口了?这……这……”饶是章惇智谋百出,心志坚定,此刻也忍不住一阵头昏,眼前有些发黑。不得不发黑啊,刚刚才和西夏大战一场,虽然大胜了,可国库也消耗良多。单单是刚刚收上来是秋税,已经全部贴进去了。甚至大部分商税,也换成了军饷,赏赐。可以说,现在宋朝国库里已经没有余粮了,干净得都能跑老鼠了。要是黄河再决口,别说什么了,就算是常平仓、惠民仓里的备用粮都不够啊——都调走成军粮了!

    国库空虚至此,绝不是章惇的责任。他平日里扣扣索索的,总算是缝缝补补,让大宋这条大船没有翻覆,也算是一顶一的修补匠本事。好吧,虽然现在大小官员的俸禄是从皇帝的内帑出,可这不是打了大胜仗吗,官家高兴从内帑支付一些俸禄算得了什么?

    只是这河患来得太不凑巧了,说不定会影响到攻夏大事,一时间章惇也是手足无措了,额头上渗出了细汗,脸色极为难看。

    “难道天要亡大宋?”

    章惇忐忑不安地进了垂拱殿,看着不停踱步的赵煦,也是心中一阵哀叹。要知道,赵煦只有在大事发生的时候,才会显得如此不安。现在看来,黄河真的已经决口了。皇城司得到消息,已经第一时间禀告。如果没猜错的话,地方县府很快就会递上折子。明日肯定要召开廷议,商讨如何治水,如何赈灾,如何安置百姓,如何处理流民……

    头疼啊……

    章惇来不及多想,反正他现在头脑一片空白,只得深深地,无力地拜了一拜赵煦:“老臣参见陛下……”

    “章卿无须多礼,看看这封密信,朕现在拿不定主意,想听听你的见解……”赵煦兴奋地把张正书的密信递给章惇,可他兴奋的动作在章惇看来,却是慌了手脚,极为失态才会这个样子的。

    颤巍巍的老手接过了密信,章惇也是花了好大的勇气,才敢把信中的内容看在眼中。

    “咦,这不是黄河决口的密奏?”

    章惇一愣,不禁脱口而出道。

    赵煦确定对着彭元量一瞪眼,然后才说道:“章卿哪里话,如今才二月,黄河还未曾解冻,待得天气晴了,或到三月才能开始解冻。如此天寒地冻的天气,怎会决口?”

    听了赵煦这话,章惇未免老脸一红,说道:“陛下训斥得是,是老臣糊涂了……”章惇也是暗自责怪自己,其实彭元量的暗示已经很到位了,只不过章惇关心则乱,脑子里听得“治河”之事,立即想到了黄河决口,却忘了这个时候,黄河都还没解冻呢。

    心中大定的章惇,也没有了紧张的神情,开始一字一句地看起了这密信来。

    赵煦却有点愧疚了,他也知道章惇工作量庞大,从元宵节后到今日,他已经足足有十多天没有休息过了。别人沐休的时候,他都是在值房里渡过的。可以说,要是大宋一日没有他这个宰相,怕是要乱了套。

第591章 奇了() 
“咦,奇了……”

    章惇不看不打紧,一看就傻眼了。他是在地方上任过官职的,也曾经知道农林牧渔行业,知道地形百态,甚至对星象天文、气候变化都有所了解。看到这封深入浅出,从根源上剖析黄河水患的源头,他竟然有豁然顿悟的感觉。虽然一时间不能印证,可仔细想来,确实如此。汉朝的时候,黄河泛滥不算频繁。可汉朝之后,黄河就一日比一日泛滥了。从历史的角度看,因为汉以后的朝代,都城多在关中一带,以至于树木被砍伐一空。原本沃土千里的关中平原,如今已经贫瘠不堪,粮食产量大跌。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化,大宋才不得不把都城建立在开封府里,利用黄河水运便利,保证都城粮食等各方面用度。

    从这个角度看,这封信言之有物,甚至还有不少确凿的数据。“难得,难得啊!”章惇忍不住赞叹道,“此人若为都水监监正,即便法子不对,也能约束黄河一二!”

    赵煦大奇,他知道章惇的脾气,是极为傲气的,甚少服人也很少夸奖人。今天他居然开口夸奖了张正书,这是不是说明赵煦的眼光其实并不算差呢?当然了,治水的办法千千万万种,没人敢说自己的办法就一定是对的,别人的办法就一定是错的。

    但根据张正书的理论,无非是建立在“堵不如疏”,主要举措是修建水库,疏浚河道,修筑堤坝这三件事上。从理论上讲,张正书的说法完全有可行性。但具体情况,还得做了之后才知道。

    不多时,章惇把这封密信从头看到尾了,还回味无穷,要是顾着赵煦,他可是要再看多几遍的。

    不同于赵煦,章惇对于张正书的办法领悟得更多。毕竟张正书的密信深入浅出,剖析了黄河泛滥的根源,然后提出了治本之法。仅仅是这一项研究,就比宋朝百余年治水更为先进得多了。而且章惇在一连串数据面前,不得不信服了张正书的话,也拿不出反驳的证据来。即便再匪夷所思都好,章惇细细一想之下,觉得里面大有道理。

    “章卿,可是看完了?”

    赵煦有点急了,看到章惇看到最后眼神凝滞,眉头紧锁,还以为他有什么不同意见,连忙问道。

    “回禀陛下,老臣看完了。”

    章惇略带喜意地说道:“这是谁的奏章,为何没有署名?上面所言,老臣以为,大有道理!”

    赵煦也是奇怪地看着章惇:“冰雪融水增多,还能加重河患?”

    “回禀陛下,先前老臣未曾注意到这一层,但细细回想起来,数次黄河决口之前,正是大雪成灾的时候。两者之间有些关联也是说不定的,只不过老臣等未曾留意到罢了……”章惇也是很利落地承认了自己的不足。

    赵煦也没有责怪他,要知道这个说法本身就是匪夷所思:“那广植果树,保持水土一项,章卿以为如何?”

    “陛下,老臣也是为这个而犹豫。这奏折上说得明明白白,自汉朝之后黄河就泛滥频繁,与关中平原水土流失有很大关系。再细究那黄河上游所经地方,皆是黄土为主。黄土不禁冲刷,是世人皆知。只是未曾有人把砍伐树木和黄河泛滥联想在一起罢了,老臣窃以为,这个说法有些道理。”

    章惇的反应不出赵煦的预料,因为章惇对大宋是真爱,即便是政敌也好,只要提出来的政策是有益的,他甚至会模仿。这原本是要被人诟病的,可章惇已经独相一段时间了,他根本不在意名声了。赵煦也需要这样的孤臣,如果满朝文武都和章惇交好,赵煦反而要猜忌了。现在有这么好的理论摆在章惇面前,即便他没见识过,可也不会立马否定的。只是赵煦没想到的是,章惇对张正书的这个理论评价甚高。

    “那如果开建沙场、挖通水库、建立堤坝,治河能有多少成效呢?”赵煦有点急促地问道。

    章惇奇怪地说道:“这几个说法虽然新颖,但也不是没有可行的地方。只是为何这官员说,不要朝廷一分钱就能治河,还点名要漕运之权,在河道上设卡收过河钱哩?”

    赵煦哈哈大笑道:“章卿,你再仔细想想,有谁会这么说?”

    章惇摇了摇头,说道:“老臣不知。”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人选了,只是不太确定罢了。要知道,他政务繁忙,对于汴梁城中发生的小事,他最多也就耳闻罢了。前不久,他确实听同僚说过“大桶张家”的小官人又鼓搞出了一个什么“家乐福”超市,建筑样式很是奇特,似乎全是用石头砌成的。全是石头的房子也不是没有,章惇也就没有深究了。

    “你是不敢说罢了。”赵煦叹了口气,说道:“此人惫懒,不肯为官,却偏生时有出人意表的想法……”

    “是张家那小子?”

    章惇脱口问道,他也释然了。那日在“京华报社”与张正书一番辩论,他回家后也翻来覆去睡不着,想了很多,最后居然觉得张正书说得很有道理。质疑和探索,是章惇琢磨最多的,细细想来,居然要被张正书说服了。

    是啊,为什么今人就一定不如古人呢?为什么古之圣贤说的一定是对的呢?

    之前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可章惇这么一想之后,却觉得非常有道理。就连孔子都说过“述而不作”,那证明古代圣贤也是观察了世界之后,才传下的道理。可天地间万物这么多,天地那么大,道理岂是人能穷尽的?

    这么想来,章惇就更不明白了,那他所学有何用呢?儒家真的没救了吗?

    好吧,章惇后来思索着张正书的那句:“这世界并不是由人来决定的,而是由万物决定的。”这句在他看来是非常离经叛道的说法,可仔细深究下去,章惇居然被说服了。要是张正书得知这件事,怕是要笑歪嘴了。他居然成功用老马的思想,改造了一个宋朝的改革家,这个说出去都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第592章 最难的事() 
果然老马的辩证唯物主义一出手,就能大杀四方啊!毕竟相对于一门更成熟的哲学思想来说,儒家就好像咿呀学步的小孩子,幼稚得很可笑。而老马的唯物辩证法,就是专治一切不服的。要是被老马影响了,那他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要被颠覆。

    章惇很显然就是被影响了,所以这几个月来他的所作所为,居然颇符合老马的要旨。甚至,章惇还从儒家学说里找到对应的说法。比如在张正书说的旨意和探索,在儒家经典里就是“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这也就是《礼记·大学》里的内容。不得不说,宋朝的大能就是厉害,居然把这个给弄出来了。

    其实,儒家缺少的就是质疑和探索精神,儒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仁义礼智信,也有清晰的目标三纲八目,但却很少提及类似于这样做为什么?到底对不对?公平不公平?不做可不可以?做错了又怎么纠正?正是少了这些质疑,才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千年而政治体制几乎没有变化。

    至于探索,就更加明显了。要知道,儒家向来都是戴上着脚镣跳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