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也符合人的心理认知,搞不明白的事,就寄托在鬼神上面。这也是为什么文化水平越低的人,就越是笃信鬼神。而这些人,也是最容易被蛊惑的。瞧瞧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就知道了,往往要弄些小手段,才能“顺势”揭竿而起。比如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就是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别人用网捕来的鱼肚子里。又暗中派人到驻地附近一草木丛生的古庙里,在夜里点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几乎每一次起义都会用到这样的手段。

    偏生这样的手段还屡试不爽,愚夫愚妇还是一样会上当,被蛊惑着去当炮灰。

    也正是因为这样,民意才会如此容易被煽动。别说什么了,就算是在后世,百姓的文化水平上来了,不一样还是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蛊惑着做一些傻事么?所以,张正书很能理解这些村民,也没打算用什么过激的手段。

    只见张正书给郭骞使了一个眼色,郭骞也很快明白了过来,然后才叹了口气说道:“你们都被骗了啊!”

    “真人,你是说,那秀才说得不对?”里正到底是有些文化的,也算是半个明白人了。

    郭骞叹着气说道:“如果是旁的事也就罢了,但这涉及风水的事,贫道就不得不多说两句了。你们瞧那秀才,不过是一个读书人,如何做得地师?也不过是瞧了几本地理书,就敢谎称是地师,被贫道揭穿了,所以才落荒而逃了。”

    可旁边的村民们不买账,说道:“那村里这般多人患病,这又做何解?”

    “你们仔细想想,村人患病,是开挖水库前,还是水库后?”郭骞道长突然问了这么一句,张正书都吓到了,哥,你这是自绝后路吗?本身就说不清了,你还嫌身上的屎不够多?

    很不幸,被张正书猜中了:“当然是在开挖水库后了!”

    郭骞道长再次点了点头:“那你们再想想,开挖水库后,村人是一下子得病了么?”

    “那倒不是……”

    “诶,我怎么记得是我们跟着那秀才去阻拦挖水库后,我家良人才得病的?”

    “我也是啊,我那娃儿是当天晚上回来就发热了……”

    ……

    村民们好像醒悟了什么,里正也明白了过来:“真人,你的意思是说,挖水库反倒是好的?”

    郭骞道长叹了口气说道:“自然是好的,这般说罢,村里贫困,完全是因为财运不济。为何财运不济呢?瞧瞧水流就成了。风水上有云,山主人丁水主财,你们居住在群山之前,自然是人丁不缺了。可水呢?却是没有的。前些年,黄河没有改道的时候,还会走你们村外十里地而过,也算是沾了点财运。可如今黄河被朝廷改道了,强行迫向东流。这财运呢,自然就离你们而去了……”

    “呔,我就说这日子怎生一年不如一年,原来是朝廷害的!”

    “慎言,慎言,这大逆不道的话,你也敢乱说?”

    “怕个贼鸟!朝廷让我活不下去,我也叫朝廷不好过!”

    ……

    张正书是满头大汗,这郭骞该不会是想要煽动民意造反吧?

    好在郭骞也吓到了,连忙说道:“事情不至于如此,这天地大势,岂是人力能阻拦的?大家都明白,这水往低处流,黄河北流地势低,东流地势高,强行逆转,只会徒增祸患。贫道夜观天象,算出了今年之内,黄河必会再次决口。决口在哪呢?”

    说罢,郭骞把手往内黄口的方向一指:“就是内黄口了。小官人心怀天下,自费出钱修了堤坝,也是贫道授意的。挖水库,也是贫道算出来的。一旦黄河决口,生灵涂炭,那是一片狼藉啊!贫道拼着损耗寿元,也是要护住万千百姓的!”

    说到这,张正书都快被感动了:“你丫的不吹牛能死?”

    好在,村民们就吃这么一套,他们也不傻,猜到了事情的真相:“所以真人是赞成挖水库的?”

    “自然是……”郭骞装出一副入世救人的得道高人的模样,语气里充满了怜悯:“之前说过了,山主人丁水主财,这水到了,财自然也就到了。挖了水库之后,村里的财运也就补全了,自然是一处风水宝地了。再加上小官人修的堤坝,挖的水库泄洪,黄河再怎么决口,也只能乖乖地往北流,以往你们失去的钱财都会回来的!”

    那里正也激动:“真人,事情当真如此?”

    郭骞道长很肯定地点了点头:“贫道不会打诳语的,事关一方生灵性命,贫道万万不敢胡言。”

    那些村民们也明白过来了:“如此说来,那秀才就是在骗人了?”

    “好贼子,日后别叫我碰上,不然须叫他吃我一拳!”

第684章 正中下怀() 
“那贼厮鸟,还诓了我百文钱哩!”

    “还有我也被骗了,可怜我的娃儿,都没钱请郎中了……”

    ……

    听着村民的诉苦,张正书使了个眼色,管着钱银的史陌也会意了,拿出了两百文钱递给了那个几欲晕倒的村民,说道:“拿去给孩儿治病吧,这可耽误不得!”

    那村民见了,居然跪倒在地,对着张正书嗑了几个头:“小官人,我信了啊,你可真是菩萨心肠!”

    趁着这个机会,张正书立马会意到是自己的机会来了,连忙装出一副怜悯世人的模样,搀扶起了那个村民,打铁趁热地说道:“如此大礼,我如何承受得起啊?之前是我们的疏忽,忘了跟你们说,这挖水库也是招当地村民的,工钱一模一样,一日百文钱,还管两顿饭。如果你们想去,来多少我收多少!”

    “我去!”

    “算我一个!”

    “我宁可不要工钱!”

    ……

    这年头,像张正书这么“仁义”的东家太少了,不仅给的工钱高,还管饭!关键是管饭啊,这些汉子都是极其能吃的主,怕是能把一个粮商吃垮咯。但是张正书并不怕,要是挖好了水库,掌握了黄河的运输,再设立关卡收过河费,多少钱收不回来?再加上漕粮的利润,挖河沙的利润,那都是大工程来的。

    郭骞也恰到好处说了一句:“贫道说了,小官人就是你们的贵人啊,这回信了罢!”

    “信了,信了啊,小官人真的是我们的贵人啊!”那里正眼里含着泪,这等一心一意为他们着想的人,这世上怕是找不到第二个了。

    张正书又说话了:“不瞒大家说,我最大的本事,不是叫你们做工,而是指导你们种田。别的不说,开封李家村你们知道吧?大棚蔬菜、种豆、冬小麦……这些都是我教他们种的,收入不知道翻了几番……”

    这里正也蠢,立即会意了:“小官人,求你教一教我们吧!”

    这田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这等可以传家立业的本事,哪个农民会错过了?这时候,除了那个急忙忙回家去给孩子看病的村民外,一个个都看向了张正书,希望他教点有用的技术。

    张正书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这丁村实在太穷了,土地也贫瘠,种什么都是种不好的。唯一能种的,估计就是粟米了。好在,张正书还有其他技术,他来到那丘陵的山脚下,拿起了一点山泥看了看,咦,还算不错,居然是黄泥。这下,张正书心中立马有了计较。

    “你们这村子啊,田地太少,又太瘦,怕是种不好庄稼的。”张正书先是给了这么一个答案,在场的村民都大失所望。其实,他们都隐隐约约猜到了结果,但此刻听到张正书这么说,他们才算是死心了。

    张正书可不管他们,自顾自地说道:“在山脚下种田,估计连温饱都难。可是在山上种地呢,却能有个不俗的收成。”

    里正也是务农的一把好手,只是年纪大了,不怎么下地了。听了张正书这话,皱眉问道:“小官人,你是在说胡话罢,这山上怎么种地?”

    张正书笑道:“山上怎么种不了地了?汉朝时,就已经有梯田了。就是在山上,一层一层地把地垒好,虽然田地不算多,但一座山下来,收成也不少哩……”说着,张正书就把梯田的扼要和村民们一说,他们立即恍然大悟了。

    这些村民都是世代务农,种田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融入血液里的本能了。听了张正书的话,他们在脑海里立马浮现出梯田的样子来,那里正也服了:“小官人,你真的是专门打救我们的菩萨啊!”

    张正书连忙扶起这老头儿,他可受不起这么大的礼。

    “这技术啊早就有了,只是你们村比较闭塞,不知道罢了。我瞧了瞧这山上的泥土,也算是比较肥沃的。种些小麦,那是没问题的。可惜山上没有水,不然连水稻都能种。只是现在已经到了五月末,种啥都来不及了。嗯……你们先平整出田地来,种上一茬大豆再说。村里有石磨吗?要没有我叫人给你们打一个。这石磨把大豆磨成豆腐,那比吃肉都不差。要是你们种多了,托人到汴京城给我捎个话,我派人到你们这来收大豆……”

    这般推心置腹之下,所有人,包括郭骞啊、史陌、刘忠他们都惊呆了:“这小官人是太好人了吧?”

    甚至,郭骞还有点隐隐的担忧,心道:“常言道,斗米恩,石米仇,小官人这般做,是不是过了些?”

    张正书却有自己的计较,虽然黄河北流地势比东流低,但是一路过来也是有不少丘陵的。要是这些丘陵都开发了梯田种上了粮食,那收成也会多一些。当然了,也不是每一座山都适合做梯田的,像这丁村的丘陵,山上没多少石头,还挺多泥土,这才能做梯田。而且这些丘陵上都是些低矮的灌木,这才好清理。要都是些参天大树,那费时费力是极其不讨好的。

    张正书为丁村做了发展规划,甚至教他们在水库里养鱼打渔,为他们谋定了生计,才离开丁村。

    “小官人,你对他们也太好了罢,万一他们得寸进尺,那又如何?”

    史陌是武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他也是农民出身,也知道农民的劣根性。特别是穷山恶水之地,农民会更加贪婪一些。

    张正书却不以为意地笑道:“他们能得寸进尺些什么?大势已经成了,水库的事已经定下来了。且不说水库还能养鱼,为他们带来一些生计,就算他们再次阻挠我们开挖水库,同村的人也不会同意了。”

    “万一他们聚起来,要求小官人你涨工钱呢?”郭骞也担心地说道。

    张正书更加不在意了:“我们用人都是签契约的,这个更不怕了。要是他们不听话,按照契约辞退就是。”

    “万一他们去告官呢?”刘忠说道,“这法不责众啊!”

    张正书笑道:“要是他们再被人煽动去告官,那正好,我也可以做些文章了……”大宋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依照契约办事,可终归是上不得台面。张正书有心借一些机会,弄一个类似契约精神的法律普及,就差有人撞上门来了。如果这些村民真的想那样做,反倒是正中张正书的下怀。

第685章 水库的作用() 
可惜的是,宋人并没有像后世那样,以为占着理就拼命讨要好处。殊不知有些时候,一味的占便宜其实是在吃亏。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后世在拆迁时,很多人都在闹,认为赔偿太少,一味要求增加补偿款。到了最后,做了钉子户不说,连一丁点赔偿款都要不到。张正书记得他看过最搞笑的图片就是在一条笔直公路上,因为一栋钉子户而生生转了一个大弯,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便宜没占到,反而吃大亏的典型例子。

    如果丁村的村民对张正书耍无赖,张正书有的是办法治他们。

    真是应了那句话,斗米恩,石米仇啊!

    好在,丁村的村民是真的淳朴,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让车夫把郭骞道长送回李家村后,张正书却在内黄口附近住下来了。

    没办法,这汛期将至,张正书总该督促治水工程完成吧?

    倒是苦了曾瑾菡,天天在家中盼着,甚至好几次都想到内黄口来,好在都被拦住了。

    水库旁边,张正书也在撑着伞,默默地看着小刘工匠在干活。

    “那谁,你莫要挖得太宽了,太宽的话,黄河到这来还怎么拐弯?现在要的,就是断了东流!”

    “那人是谁啊,没耳朵吗,你再这样挖,堤坝都塌了!”

    “都说了多少次,雨天不能用水泥,都给我用力夯实喽!”

    ……

    看着小刘工匠喊着喊着,声音都沙哑了,张正书也是感慨。中国人真的太勤劳了,做工都舍不得偷懒的。要是劳役那还难说,可张正书又给钱,又管饭,聚起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