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微将寡,士卒不行,如何能征讨之?臣愚钝,不知如何调兵遣将,如何调运粮草,还望陛下三思!”

    章惇果然是官场老油条了,他先是交趾说得罪恶滔天,非得出兵不可。但话锋一转,把实际困难讲了,要是皇帝还执意要讨伐,他也只能尽力筹划了。如果皇帝觉得不划算,不打,那么他也不会落得一个“尸位素餐”的骂名。

    赵煦皱眉道:“我大宋有百万禁军,岂会无兵可调?”

    “陛下,禁军百万,却多列队于西军,急切间如何能调?若是西夏反扑,吐番进犯,如何是好?”章惇始终觉得,西夏和吐番,才是宋朝的心腹大患。事实上,只要是宋朝的大臣,都这么认为的。

    赵煦突然发怒了,厉声道:“我大宋乃天(tian)朝上国,连小小交趾都无法光复?你且瞧瞧,民间义士都讲了,这交趾是大宋‘固有国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何能让小小交趾,沐猴而冠,上蹿下跳?”

    “陛下,交趾虽小,却民风彪悍。且山多林密,不好征讨。加之瘴气丛生,我大宋士卒,恐无法在此鏖战。”章惇也带兵打过仗,知道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可偏生赵煦是个好大喜功之人,他被张正书和赵鼎联手炮制的这份小报给洗脑了,一心想要恢复秦汉晋唐时的中国故土。

    要知道,赵煦是宋朝皇帝中少有的愤青,虽然他好大喜功,但是却是主战派,一心想要比肩太祖,做出一番成绩来。

    既然西夏不好弄,吐番征服不了,那交趾这个有中国诗书文化基础的藩国,还能征服不了吗?

    “章卿,朕尝闻交趾于秦汉之时,为中国故土,今西南交趾,或陷于愚昧,或如野人生于山林之中,不知王化,也不明于礼乐。今交趾沦于愚昧,陷于蛮荒,我大宋岂能不宣扬王化以教之?”官家赵煦兴致勃勃地说道,但章惇却听得满头大汗。

    这皇帝想一出是一出,可打仗岂是这么儿戏的?且不说调动士卒,便是军械粮草,都不可能这么快集齐啊!再说了,如果抓捕了交趾的间谍,岂不是让交趾有了防备?这交趾山多林密,攻难守易,如果不是突然发起袭击,恐怕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甚至,还会因为瘴气的原因,非战斗减员也是承受不起的。

    章惇连忙说道:“陛下可曾记得富良江之战?”

第134章 国库空虚() 
富良江之战,其实就是宋朝和交趾的战争。熙宁八年十一月,交趾辅国太尉李常杰集中八万人马三路出兵,一路兵在这年的岁末攻下钦州,一路兵又在三天之后攻下廉州,一路则直前去攻打邕州。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最不能忍的是,交趾对邕州展开了大屠杀,屠尽邕州五万八千多人,邕州原本为宋朝南方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此战下来,一片荒芜,成为死城。再加上在钦廉二州的屠杀,交趾军总计造成广南西路军民近七万人死亡,其中军人仅占四、五千人,其余大部分为老百姓,占当时广南西路人口的近二十分之一。

    而后,在熙宁九年,宋军反击交趾,宋将郭逵率十万宋军主力南下,击败交趾军,击杀数千,毙其大将太子李洪真,俘左郎将阮根。收复邕州、钦州、廉州,并推进占领交趾的广源、思琅、苏茂、门、谅、桄榔县等地。而后,交趾王李乾德被迫奉表求和。宋军由于冒暑涉瘴,粮草不济,士卒辅兵二十余万,却死亡过半。存者多病,遂议和班师。

    赵煦如何不知道此事?便是知道了此事,他才觉得屈辱。

    堂堂大宋,居然连交趾都没办法教训。

    或者说,应该是宋朝一开始并不知道交趾是这么“富庶”的,不然花再多金钱,花再多人力物力,都要把交趾纳入版图之中。

    “章卿,你可看过这份小报?”

    赵煦把御案上的一份小报递给了章惇,这是“皇城司”今日早上呈递给他的。赵煦一看,就激动得无法自控了。开疆拓土,比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赵煦的追求。估计是因为亲政之前,赵煦被高太后“垂帘听政”给压抑得太狠了,所以憋了一股劲要做出点成绩,证明他做皇帝是没错的!

    所以,元祐一党,被赵煦尽数驱逐出朝堂,贬谪在地方做官了。启用章惇为独相,是因为章惇是变法的中坚。其实赵煦也知道,大宋现在已经岌岌可危,如果不能把矛盾释放出去的话,频繁的农民起义,总有一天会把宋朝推翻的。

    所以,赵煦大手一挥,重启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区,并发动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虽然这三次战役,没有多少战略意义,因为既不能长期占领,也不能使得西夏伤筋动骨——毕竟西夏还手握河套。甚至,在青唐地区,在平夏城地区要不断投入兵力维持统治,因为吐番和西夏的骚扰不断。

    “臣已经看过了。”章惇叹了口气,如果不是西北战事将起,这份小报确实来得很及时。

    只是,如今西夏蠢蠢欲动,想要收复平夏城。

    就在不久前,枢密院收到环庆路关于党项人大举动员的报吿。在彻夜的讨论中,曾布衷吿章惇下令前线戒备。章惇也知道,西夏表面上拜托回鶄使节团转达和平意愿,考虑到并不清楚党项人的真正打算,章惇对外交斡旋所起的作用没有寄予厚望。

    甚至,西夏的降臣的口供,说西夏不会围攻平夏城,皆不可信!

    难保,西夏会施展声东击西之计,攻击平夏城。

    “陛下,这份小报确实事无巨细,若是以此攻打交趾,一战或可灭国。只是当下西夏蠢蠢欲动,西军无法调动。北线禁军也不能调动,唯独京畿禁军,尚有一战之力。若是调离京畿禁军,怕是有所不测之事!”章惇做了宰相后,知道什么事都要求稳,不能急于一时。

    赵煦皱眉,说道:“章卿,怕是你没看明白吧,这小报上说,以水师攻之,定能一战而下,直达升龙城。我大宋水师,岂会弱于交趾小国?”

    章惇苦笑着,这官家赵煦,虽然有鸿鹄之志,只是太过好高骛远,这打仗的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大宋,现在尽全力供养西军,都差点打不过西夏,怎么可能两头开战,再去惹交趾呢?要知道,交趾可不是好惹的,富良江之战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陛下,我大宋水师,只能在江河湖泊内称王,若是到了海上,风波过大,怕是无法横渡至交趾。此小报,虽然言之有理,却不知晓我大宋军情,胡乱出的主意,当不得真的。不过此人,倒是可堪造就。若是他日能入朝为官,倒也是个善战之才。”章惇低下头,一拱手说道,“攻打交趾之事,陛下还望三思!”

    “果真没办法?”

    赵煦也知道了,这些年朝廷的财政压力很大,单单是打了这么多年的战争,差点没把宋朝的底子给掏空了。也算是大宋经济不错,能把西夏拖到国力衰微的境地。这也是两败俱伤的打法,反正宋朝就没占了什么经济上的便宜,反倒是不断赔钱进去。

    “若是非要远渡大洋,进攻交趾,少不得需花五年来打造战船,遣运士卒。”章惇心算了一下,然后说道:“消耗钱财数百万贯,水陆并进,才能一战而下交趾……”要知道,宋朝的君臣都不傻,他们算得出打一场战争划不划算。为什么不打交趾?因为无利可图。

    “数百万贯?”

    听到这个数字,赵煦脸上一阵不正常的潮红。他的身子骨本来就弱,这么一激动,又开始咳嗽了。

    “陛下,可要传御医?”

    章惇有点急了,他是知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赵煦殁了,可能他就要回家种地了。

    “不妨事……”

    赵煦咳嗽着,摆了摆手,良久才停歇了下来。

    “朕倒是想见见这幕后之人,若是给他知晓我大宋军情,他是否会有高见?”赵煦喃喃地说了一句。

    章惇没作声,皇帝想要提拨一个人,也轮不到他来多嘴的。

    赵煦突然起身,对章惇说道:“今大宋困顿,国库空虚,辛苦章卿撑起国家了。”

    章惇感动得差点落泪:“为陛下尽忠,是为臣子之福分。”

    “你且退下吧,朕想一人静静。”赵煦有些落寞地说道,无法征讨交趾,让他积累起的兴奋迅速消散了去,现在他只剩下满身的疲累。“难道,交趾真的打不了?”想着想着,赵煦有些不甘心,高声唤了一句:“来人,传勾当皇城司公事!”

第135章 闲汉() 
张正书自然不知道,他的一份小报,影响力居然这么大,让当今官家赵煦都出动了“皇城司”。

    现在的张正书,还在改着报纸呢。增多了一则叶衙内的风流韵事,张正书可以预见,这一期的销量也是不错的。因为,张正书借鉴了天下第一奇书——《金**》的写法,只不过把西门大官人换成了叶衙内罢了。

    “刻印了吗?”

    张正书见到刚刚从“勤卷堂”回来的赵鼎,顺口问了一句。

    “已经在雕版了,小官人。”赵鼎恭恭敬敬地回答道,他自从加入报社后,世界观已经改变了很多。就拿这一期报纸来说,最后一个版面的“地圆说”,已经把他的世界观给颠覆了。而这,也是张正书的目的,他要给宋朝注入科学的基因。这时候,大宋的科技还是在世界顶端的,只不过已经领先不了多少了。

    其实,这也是尊儒的弊端之一。

    没有一个学说比儒家更渴望稳定了,他们居然还想效法三代之治,回到那种淳朴的年代。儒士们对稳定的渴望,已经超越了一切。富国强兵,看起来很重要,但如果国家稳定,那还要什么富国强兵啊?

    事实上,儒家一直没变过,或者说大部分儒者还是喜欢高谈阔论,却根本不讲究什么实事求是。便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晏婴对孔子的评价,还是可以用来评价当今的士大夫,几乎如出一辙:“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而大宋的变革者,都是披着儒皮的法家,外儒内法才是他们的真面目。看看王安石追求的富国强兵就知道了,虽然失败了,但起码在西军的建设上,却是成功的。可以说,宋朝西北军镇是王安石变法的“特区”,西军拥有了独立的指挥权与统兵权,士卒的作战素质和将领素质也随着变法的深入而日益提高,终于渐渐扭转了大宋在宋夏战争里的被动局面,并为宋朝打造出一支难得的精锐之师。可其他儒者呢,像司马光,甚至荒唐到把已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割让给西夏,以偷安一时。从道德层面讲,司马光无法挑剔,但是他的执政思想,却给了宋朝最沉重的打击,从这里足以可见宋朝儒者的固步自封和外忍内残了!

    想想看,有这么一个已经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上层,还竭力打压除农园医卜水利物候之外的“奇技淫巧”,这样科学技术还能前进到哪里?天天在嘴上说着三代之治,鼓吹着三王五帝,崇古崇到不行,认为今人怎么都比不上古代圣贤。不得不说,有些士大夫真的很天真,甚至到了这时候,“复井田”之类的论调还很有市场,讽不讽刺?

    没办法了,张正书只能“曲线救国”,通过对天地大道的思考,从而达到“格物致知”的境界,然后再倡导“君子驭器”,或许能为科学技术取得一定话语权,给中国的科技留下一颗种子。

    “希望,有点用吧!”

    张正书已经决定了,下一期,他要宣扬阿拉伯数字,用数学促进科学的发展。数学,是科学之王,

    只是张正书觉得有点蛋疼的是,居然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在报纸上打广告,这就有点郁闷了。

    “赵鼎,你和我出去一趟。”

    张正书决定,自己去拉一单广告回来,要是这样下去,入不敷出的报社,那简直是个笑话啊!

    “是,小官人!”

    赵鼎虽然不知道张正书要去哪里,但他还是乖乖地应了声是。事实上,赵鼎已经受张正书的影响颇深了,甚至改变了他很多偏激的理念。比如,治理国家靠的不是道德,而是才干这个观点,已经被赵鼎所接受。因为,张正书拿出了司马光的例子,力证了司马光是个国贼,让赵鼎输得一败涂地。原先坚定支持“元祐党人”的赵鼎,已经对顽固派产生了一丝怀疑。

    而这,也是必然的。

    儒家太多东西无法自圆其说了,一旦接触到法家、道家,甚至黄老的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